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三集) 2014/8/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08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零四页第三行,从第一句看起:
「当知欲不离佛,须以念佛为因。如《华严》十地,始终不离念佛」。这些话都是彭际清居士所说的,这个一段。彭际清居士,我们同学发心把他的资料查出来了,确实是贵族,家世非常显赫。他十八岁考中进士,他的父亲、祖父都是状元及第,父亲做过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虽然很年轻考取了功名,家庭环境好,生活没有忧愁,所以他一生没做官。学佛、学儒、学道,真正成为一代通家,最后念佛往生净土,《往生传》里头有他。他给《无量寿经》做了个注解,叫《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他作的,稀有难得。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告诉我们,我们想亲近佛陀,亲近佛陀福慧双修,成就快,不会退转,不会受到外面境界干扰。我们今天业障太重,为什么?从早到晚时时刻刻都受外境干扰,身心不安,这样念佛,这样学佛,不能往生,不能成就,只是跟佛法结个缘而已,其他都谈不上。
学佛、学中国传统文化,先决的条件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你才有资格学习?条件就是放下欲望,放下贪瞋痴慢疑,你能够学传统文化;放下见思烦恼,你能够学佛。这个东西放不下,它障碍你,佛菩萨来教你你也学不会,你也听不懂,入不了境界。我初学佛的时候,知道佛法的殊胜,方老师给我介绍的。我见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佛法的好、功德利益,我略知几分,佛门里面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契入境界?我的问题提出来,大师看着我,我也等着他回答。他没说话,看我看了半个小时,我也看他,好像是禅堂里头入定。半个钟点以后他才说,说一个字,有。我问他有没有方法?答覆我有,我等了半个钟点,等到了一个字。我精神振奋起来,他老人家不说了。这又等了六、七分钟,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六个字。我听到这两句,话很浅显,意思深妙,不能体会。可是我的头脑转得快,我立刻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
为什么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这么容易答覆我,还要等半个小时,原因在哪里?我们年轻,心浮气躁,在这种心态之下不能受教,给你讲了,耳边风,你没听进去。所以老师看着学生,必须让学生整个浮躁的气统统放下,心平气和才能接受教诲。半个钟点,我们浮躁气下来了,心定了,他说了个有。我们听到这个有,精神头又来了,那是什么?浮躁。必须等你这个浮躁再往下降下去才给你说,多难!现在这个世界,要找一个心地清净、真诚、恭敬的,一个也找不到。换句话说,老师说话的对象没有,不是不愿意说,没人会听。这是圣贤教育跟一般学校教育不一样,心浮气躁,接受学校里面的教育没问题,圣贤教育不行。中国传统的东西,儒释道都不行,都讲求要清净心,心愈清净愈好。这就是现在人学佛学了一辈子,还是心浮气躁,换句话说,一句佛法他也没有学到。譬如说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学到没有?没有。这一句佛号他真学到了,会开悟,会明心见性,往生有绝对把握。像海贤老和尚一样不需要人助念,助念并不可靠,说走就走了。
来佛寺这个小庙,海庆、海贤跟海贤的妈妈都是这么自在走的。他的妈妈走的时候八十六岁,最早走的。走之前亲自包饺子,嘱咐海贤老和尚,那个时候海贤五十七岁,嘱咐他把他妹妹找来,姪女儿找来,一家团圆。吃完饭之后,她在椅子上一坐,腿盘起来,大声的告诉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你看多自在,说走就走。那个时候环境条件很困难,海贤和尚念了三天三夜佛回向给妈妈,用一口薄板棺材给她埋葬了。心里总是不安,对不起母亲。八年之后环境好了,他就想到要给他母亲改葬,竖碑。把母亲坟墓挖开,打开棺材,棺材里头没有人,空的,只有几颗钉棺材的钉子在里头,人不见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