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第一O二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102
第102集A
第102集B
请掀开经本。我们由于当中有一个讲座,所以这个经停了一个多星期,今天我们接着讲,必须把前面的意思略略的提一提。
这一大段是「四科七大」最后的一个大段落,这是讲的七大。前面四大段,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就是七大的别相。由此可知,七大就是前面四科的总相,我们从总别上来说,这是总相。在前面佛给我们讲,一一法,从五阴一直讲到十八界,说每一法都是性真,它的体性都是真实。这个意思我们在《般若心经》里面也说到,当然《楞严》里面说得更为透彻,使我们明了法法当体真常。这个意思当然还不足,所以在今天这个经文里面,就是七大这段经文,要给我们说明这一切法,一一法是周遍法界,也就是显出法法圆融周遍的意思。这个意思比前面要深得多,如果我们说一一法皆是真常,并不难体会;如果说一一法周遍法界,的确就不容易体会,但是这是事实。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也透彻明了,你在佛法里头、世间法里面所有的疑障(疑惑、障碍)都可以断除。所以古大德称赞「开慧的《楞严经》」,开智慧,这是称赞得很有道理。
在前面的经文,是阿难听了前面四大段之后他提出一个问题,提出的问题是佛在阿含时代,可以说一直到方等的阶段,都常常谈到的「诸法因缘生」。如果阿难真正把这句话的意思懂得,当然他就没有问题。这一句含义很深,阿难懂的深度不够,所以在这里面起了疑惑。像前面四段,佛把因缘生法,因缘生、自然生统统都排斥,等于说把过去所讲的都不算数,这样佛说法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其实是阿难对于因缘生法的道理只晓得一半,刚才讲他体会的深度不够,提出这个问题。既然有问题必须解答,疑问一定要断除,因为疑问要是不断,这是我们学佛的障碍,或者我们说这是修行证果的障碍,所以这个疑问一定要把它断除。断除疑问,再给诸位说,不是简单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就能叫人开悟。我们晓得《楞严经》,古大德说并不是佛在一次说完的,而是好几次的讲法,到后来结集的时候把它集成一部。因此它在教义里面,可以说由方等、般若,一直到法华、涅槃,这些教义它全都具足。
阿难既然提出这个问题,佛就指责他,责备他什么?责备他在小乘法的阶段里面,不知道把自己程度往上提升,还执着小乘的教义,在楞严会上提出这些问题。阿难在最初启请,他很明白的说出他要求如来无上菩提,所以佛在《楞严经》里面,完全跟他开示的是中道第一义谛的教义。因此《楞严》既然完全谈的是中道第一义的教义,当然被后世学者就特别的尊重。同时这一部经在文字上也翻得最好,大家公认的这在佛经翻译里面是第一流的文字,所以古人有把它媲美于《庄子》,文义都到了家。在从前即使不是学佛,凡是念儒家书的,几乎都没有不念《楞严经》的,可以说除了《金刚经》名气之外,那就算是《楞严经》,在我们中国知名度都是达到最高峰。古人有一生专攻《楞严》而开悟的,像近代圆瑛法师,他就是一生专攻《楞严》,他在上海办佛学院,叫楞严专宗学院,这个佛学院就教这一部经,专门讲《楞严经》。我们看他的传记,他从二十几岁留意于《楞严》,《楞严经讲义》是他七十多岁才写出来,所以圆瑛法师一生的学问就在《楞严讲义》之中。我们现在《楞严经》经本,上面科题的科判,是交光大师《正脉》的科判,这也是一种权威的注解,就是《正脉疏》。
诸位看前面经文,可以了解这一段的圆旨。阿难既然提出来,世尊开始免不了要责备他几句,可是责备之后一定还是要给他解释,这就是大慈大悲。在解释里面佛说得很清楚,不但是为你来开示,同时还要叫「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这实在是太难得了。从这句子里面的意思我们也能体会到,阿难尊者的启请,实在讲不是他不懂,他是装糊涂,代我们发问,我们是真有疑问,真不懂。阿难尊者要是不代我们问,我们怎么能够晓得这个问题?我们这个疑问又如何能够解得开?幸亏阿难当年提出这个问题,将我们现前修学人的疑惑断除了。可是真正能不能断除,要看我们现在的用心,就是这个经你念了能不能懂?你要是果然懂了,疑问就断了;不懂,不懂还得再来,还得再重复,重复再重复,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的。为什么一一法当下就是真性?为什么一一法周遍法界?的确是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要是真正通达,那你岂不是证入一真法界了吗?禅家讲你就是大彻大悟,在净土法门讲你就得到理一心不乱。我们今天不能够修行证果,的确这是关键的所在,所以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的用心。今天这一段经文开示,佛就是正式答覆阿难的问题。请看经文,七十四面第五行: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
凡是答覆问题,必须把问的人所问的意思要略略的提示一下。就是做个比对,你发问的意思我听了,是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你听了,觉得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再说;如果是这个意思,好,就照问题来答覆他。『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这就是阿难平时在那里计度分别如来所说的。所说的什么?是在阿含时代所讲的,讲因缘和合。可是因缘和合,佛说这句话的本意是显示一切法无自性,是显示这个意思,阿难搞错了,认为一切法有实性,而且是因缘和合的,这个偏差就偏差得太大了。刚才讲阿难是代表我们来说的,我们现在听「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都是以为一切法有个实性。譬如我们讲这个扇子因缘生,你马上就懂得,其实你懂得个皮毛。什么因缘生的?这是竹子、这是纸,加上人工种种因缘,把它做成一个扇子。阿难的见解就是这个解法,是因缘生,你怎么说非因缘、非自然?这个见解是凡夫、小乘初级的见解,是这么个境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