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是圆满,没有一丝毫的欠缺,智慧圆满、德能圆满、体相圆满、作用圆满,无一不圆满。我们现在想想自己不圆,我们欠缺太多了。这个圆满是本是圆满的,你现在觉得不圆满,那有什么法子?是把你自己本来圆满迷失了,迷失了以后你要去求圆满,愈求愈糟糕,求怎么样?妄为。只要你不妄为,本有的圆满就现前。我们看经里面讲诸佛的境界依正庄严,说起来几个人相信?经里面这样说,极乐世界黄金为地,我没有看见过;七宝宫殿,我也没有看见过。中国过去那些诗人文人形容词形容得好,「雕栏玉砌」,他们那个宫殿真是雕栏玉砌吗?栏杆雕刻得是不错,那是很高的艺术,但是那个材料都是石头的。玉是好的石头,从前那些宫殿里面大概都是大理石,玉是形容词,不是真的,是夸大。佛又说他是诚实语,他不妄语,诸佛菩萨那些宫殿楼阁真正是七宝所造的,而且还给我们说他的七宝比我们这个世间七宝成色要好得太多。这福报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本是,本来如是。
而我们今天读了佛的经论,对他生了怀疑、不相信,这并不是我们才有,自古以来就有。宋儒学了佛经的那些理论,像这些话他们都不相信。他们要是都相信,给诸位说,那些人聪明极了,个个都会得道,都成就。他对佛法里讲的理论相信,佛法里面讲些事相他不相信,他大概也认为印度那些人、那些学者跟咱们中国文人一样,有许多是夸大其词,有许多是理想之国。像我们儒家的《礼运大同篇》,那是理想的世界;西洋的乌托邦,都是一种理想国,并不是真实的。所以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用这种眼光来看,大有人在。这一类是什么人?在佛法里面讲八难之一,世智辩聪这一类的人。他很聪明,他有智慧也有辩才,也说得很有道理,可是那些道理,诸位要记住,似是而非。再给诸位说句真实话,凡是你能够想得出来、能够讲得出来,都不是真的。佛法是真实的,真在什么地方?真在释迦牟尼佛说他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那叫谤佛。诸位想想看,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古今中外那些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这些学者们哪个人说过这句话?一生所说的全部否定,没有说一个字,确实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其余的再没有看到有人说过这句话。孔老夫子虽然说的近似,但是还不是纯真,他老人家说的「吾道一以贯之」,接近了,但是他还有个把柄在手上,为什么?有个一,还有个一,他那个一就是个把柄。释迦牟尼佛是一点把柄都没有,一个字都没说,这才是真实法,才是圆满而没有欠缺。把上面这些意思全部会通,归纳为一句,就是「净圆真心」。这十二个字是说明整个宇宙人生本来就是一体,是一个真体,这一个真体是「本是」,着重在「本」字。
下面这就说迷,这是迷妄的根源,『妄为色空』,为是什么?为是有作为。身口的作为很粗,这是说意地里面的作为,心才动念就叫「妄为」;心要不动念,身口的作为都不是妄为,是什么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妙!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三千年前他老人家跟我们示现一样的身,住世八十年,说法四十九年,佛是什么?无为而无所不为。就是说这八十年间的示现,佛从来没有动一念,动一念就叫妄为。不动念!所以佛菩萨之作叫什么?无作而作、无为而为,他为就是无为、作就是无作,那个作与无作不是两桩事情,是一不是二。这个确实是比较难懂,上次我用敲磬来给诸位做比喻,磬无心,敲它一下它就响,响跟不响是一不是二,不可以把它分作二,分作二就错了,二是什么?磬有心。它喜欢哪一个,那个人敲它,它就响一下;不喜欢的敲它就不响,那才叫二,它不是二是一。二就叫妄为,我们凡夫心是妄为。诸位把这些原理懂得,你就晓得那些大菩萨他们修的什么,你就明了。
《金刚经》说得详细、说得明白,那些大菩萨都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如来位,全是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就是无作,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再给诸位说,无为法难道还有差别吗?从一真体上讲,没有差别,不但诸菩萨跟佛没有差别,佛与六道众生也没有差别,在佛不增、在凡不减,哪有差别!凡是讲差别是从哪里讲?从运用上讲。譬如阿罗汉这个见的能力,阿罗汉里见能力最大的是阿[少/兔]楼驮,这个我们晓得,阿[少/兔]楼驮的天眼能够见大千世界,普通罗汉的能力只能见一个小千世界。这个在《楞严经》前面我们读过,有见一百个大千世界、有见一千个大千世界、有见一亿个大千世界。这就是无为法而有差别,在用上的差别,不是体上的差别。到如来地,那是无所不见,就是作用圆满,用上圆满,诸位要懂得这个。你说体上有差别,那大大的错误。
诸菩萨的修鍊是在作用上修行,这个例子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诸位能看到。五十三参里面善财童子修的什么?就是修无为而无所不为,就修这个。无所不为确实是无为,是一不是二。如果拿孔子的话来说,「吾道一以贯之」,五十三参是贯之,是一个道而贯之,一是什么?就是无心不起念,心不起念才是一,心一起念就不是一。我们看许多那些注解里面,都没能把这个意思注出来,而曾子所解释的那真是妙极,孔老夫子说这个话,确实曾子懂,所以曾子答应「唯」。别人不懂去问曾子,曾子也给他们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这个话答得妙绝!妙在哪里?如果你要是利根的人一听就悟。为什么?忠恕是二,二而不二那不就是一吗?所以,问他什么是一?举出二叫你从里头悟,二而不二就是一。中下根性的人悟不进去,夫子之道一以贯之,一是什么?是忠、是恕,我们学忠、学恕。你看中下根性也能得利益,所以这个解释法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了不起,这是妙绝了。那么简单一句话,叫上中下一切人都得利益,这个不简单,大学问,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可见得夫子之集大成是一以贯之,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作而无所不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