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人他残酷古怪、伦常乖舛,必定就有他预想不到的这些变化会出现。这个万氏,他最宠爱的妃子、最信任的妃子,偏偏又跟他的二儿子拓跋绍私通,这个就叫做乱伦。他的这个二儿子比他更加生性凶残,有一天晚上他的二儿子和万氏竟然串通一气,内应外合将他刺死。所以魏道武帝拓跋珪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九岁,正应了前面那句话讲的,「刻薄成家,理无久享」。这个杀他父亲的儿子,做了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结果引起道武帝的长子的痛恨,于是率领大臣一起将这个二儿子拓跋绍杀死。这个就是「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所以大儿子把二儿子杀死之后,自己就称帝。
所以从这些故事我们看到,这些故事在历史上多得不得了,凡是杀父弑君的人都是很快就会消亡,真是「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句话不但教导我们明瞭因果,不能做这些伤天害伦之理,还提醒我们从心上要修和敬之心,所谓敦睦伦常,使人与人之间的关係都能够和和睦睦,这个是长养天地之间的和气。人为什麽会伦常乖舛,违背伦常做人?归根到柢都是为一个「利」字,得到自己的一些小利竟然去违背伦常。但是他不明白,违背伦常其实是失了大利。古人讲,「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我们做人没可能离开五伦关係做人,人是社会动物,一定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係网之中生存。如果我们违背伦常,自私自利而损害他人,就是自绝于伦常之外,天一定把他收得很快。所以能够敦睦伦常,我们才得到大利。我们再看第二十二句: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这个讲兄弟叔姪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富有的应该去资助贫穷的,这是在家庭当中利和同均,大家互利互爱,互相帮助。家庭之中大家能够平等,自然就能够和睦,如果有不平,和睦就很难。我们看到明朝有兄弟两人,弟弟叫做赵彦霄,兄长叫做赵彦云,这个弟弟非常厚道,兄长就有一点浪荡公子的习气。后来他们的父亲离世之后,兄弟因为生活的方式不同,本来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十二年,但是兄长因为游手好閒,他就觉得弟弟有时会障碍他,所以就要求分家。结果弟弟没有办法,只有同意兄长分家。分了之后还不到五年,他兄长的家产就已经荡尽。这个时候弟弟就摆了酒席请他哥哥来一起聊天,在酒席上面就跟他哥哥说,为弟其实一开始就没有想分家的意思,只不过因为兄长你执意要分家,所以才勉强同意。其实我只不过是为你守着一半的家业,希望将来兄长能够把我这一半的家业继续继承下去,只不过是这样的心,到现在都没有想分家的心,所以希望兄长把我这一份的家业还是收回去,继续主持我们的家政。说完之后就把分家的契约拿出来,当着他兄长的面烧了,而且把家产仓库的钥匙统统归还给他的兄长。这个时候他的兄长就非常惭愧,觉得非常对不起自己的弟弟,于是从今以后就痛改前非,好好做人,兄弟又住在一起,重新好像过去一样和睦。到了第二年,这个弟弟赵彦霄跟他的儿子竟然一起都考上了进士。我们看到这裡非常讚歎,因为兄弟之间对待财产的问题多数都是你争我夺,不肯让步。竟然我们看到赵家的兄弟能够这样互相去成就,弟弟能够这样将财产无私奉送给自己的兄长,十分难能可贵。所以,能够这样去敦睦伦常、和睦兄弟,一定得到天的护佑,所以天对他的报偿一定就厚。
从心上来看,兄弟之间怎麽可以能够分彼此、分你我?本来都是同出一个父母,既然同出一个父母就是同体。所以古人将兄弟姐妹比喻成手足,手足是一个身体上的手足,是一体的。因此怎麽能够为了一些财利而互相去争夺?或者是到父母年老了,应当兄弟之间同时担当起孝养父母责任的时候,兄弟之间竟然又互相推诿,等到瓜分财产的时候又互相竞争,这个都是大错特错。
我们看到元朝时代,在黄州这个地方发生了妖贼作乱的情形。当时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做章溢,跟他的姪子章存仁为了避乱逃到山裡面,但是没想到,这个章存仁(就是这个姪子)竟然后来被妖贼捉住了,这些妖贼要杀章存仁。章溢就找到妖贼跟他讲,「我的哥哥只有一个儿子,我不可以让我的哥哥没有后代。你们要杀,不要杀我的姪子,他年纪还小,我情愿代我的姪子去死,请你们一定不要杀他,你杀我!」讲完之后抱着自己的姪子就嚎啕大哭起来。结果这些妖贼都被章溢的仁厚之心感动,非常敬重他的义气,终于把他叔姪两人都释放了。从这裡看出,其实古人讲得对,盗亦有道。为什麽连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妖贼都能够被章溢叔姪感动?这个就是说明「人之初,性本善」,在危急关头,章溢的这种真情流露,愿意代自己的姪子去死,使自己的兄长留后,这种深情厚义当然能够感动人的良心。其实我们想改变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不是忧虑社会没善良的人,应该忧虑自己能不能够好像章溢一样在急难当中捨身为人。自己果然有这种仁厚之心,就不需要担心这个社会不能够安定,连贼人都能够感化,更何况一般人?我们再看第二十三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