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精气,第一个是「地精气」,简单举个比喻,「谓五谷丰熟」,我们今天讲物产丰收,这是属于地精气。可是现在人,我们跟他讲这些他不相信。现代五谷杂粮的种植,科学家经过精细的分析,明了其中的因素,可以用人工的方法来增产,用人工的方法改变它的基因,做到了。但是这些食物我们吃了,因为它没有地的精气,那个养分、味道都变了。我们现在也慢慢习惯了,这个习惯是慢慢麻木了,很难觉察到。同样的稻米、同样的蔬菜,现在看起来很好看,可是不是味道了。诸位同修如果你细心,仔细去观察、去体会,我们今天三餐所吃的,跟中国大陆农村里面还没有开化的地方,你去吃吃他们的东西,跟我们现在人吃的东西味道不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乡下没有开化的,人心还纯朴,还有一点精气,五谷杂粮、蔬菜长出来虽然不好看,味道鲜美,跟我们现在吃的确实不一样。你不细心留意,你不能够发现,你去做个比较。植物如是,动物就更不必讲了。已经开发的国家,他们吃的这些肉是饲养的,我在台湾听一些同修告诉我,台湾养猪用化学肥料,猪长得好快,六个月就长大了,就可以杀;鸡是六个星期。所以人吃了这些肉,都生一些奇奇怪怪的病,为什么?这个饲料不是天然的,人工造的,可以促进牠的发育,副作用非常严重。我们虽然是不吃这些肉,但是可以能想像得到,决定不是味道。为什么?这里头没有精气。这是说我们生活环境里面。第二讲「众生精气」,这是说一切众生的形貌端严,少病少恼,人有精气。如果我们要做个调查、做个统计,当然现在世界人口不断在增加,疾病也在增加,医院也不断在增加。古时候没有听说医院,没听说过,你查查《二十五史》,《二十五史》里头没有医院,近代才有医院。为什么?众生精气失掉了,形貌也变了,体质也变了,依报、正报都不好,我们要明了。这两种是果报。
第三种是讲因,「善法精气」。我们今天把善法舍弃掉,人不相信修善得福,不相信修善得善报,以为得福、得大富贵,造恶可以得来,造恶好像很快能够得来。夺取别人的权位,夺取别人的财富,供给自己享受,以为这些人高明,以为这些人能干,效法学习的人多。圣贤之道,一般人说,讲得是好听,没用处,依照他们所说的,在今天的社会活不下去,这是社会许许多多人他们的看法。正不正确?我们要拿事实给他看。我们这些少数人,依旧守住圣贤的教诲,也认真努力在学习,学习多寡姑且不论,我们在社会上也活得挺好,很幸福、很自在,没有说活不下去。在家学佛,依教奉行的人不少,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经营得不错。学佛的人还有慈悲心、还有良心,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的事业一定是更美满、更顺利,得到社会大众的赞叹拥护。为什么?他为众生,他不为自己。自己辛苦经营为谁?不为自己,也不为家庭,为那些苦恼的众生。众生如果失业,没有收入,衣食没有着落,你说这个生活多苦!菩萨发心经营一个事业,这个事业为社会服务,社会为国家服务,国家为整个世界人类服务。在家菩萨事业就是行菩萨道,这是善法精气,不是菩萨做不到。
清凉在此地也举了几个例子,「善法精气」,布施、持戒,「信等」,信进念定慧,五根五力,这都是属于善法。天王所说的精气就是指善法,「令一切众生益其精爽」。由此可知,天王是以智慧、德行,德行就是身光,教化众生、帮助众生增长一切善法。一切善法当中,以发心念佛为第一殊胜。发心,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就事相上来说,大乘经教多指四弘誓愿;简单的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跟下化是一桩事情,如果你分做两截,就不叫菩提心。上求佛道正是为下化众生,因下化众生这才上求佛道。求佛道为谁求的?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求的。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学习佛法,认真的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为谁?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为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我们自己要把它做出来,做一个转恶为善的样子给别人看,认真努力修行,不为自己。如果为自己,我们同学一定要清楚、要明了,为自己出不了轮回。为自己修,将来的果报是三界有漏的福报,这是你为自己修;你为众生修,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超越六道、十法界,为众生,不为自己。为众生不为自己,诸位想想,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如果说一为自己,妄想执著分别统统在,道理就在此地。菩提心就是在这一念觉悟,一念回转。
佛祖在经教里面开示很多,我们听得太少,不够深入,所以在日用平常还是转不过来,这才教导我们要多听。我们今天学得不够,做得太少。我每一次到念佛堂去看看,到讲堂去看看,我们同学去参与的人不多,当然各人忙着各人自己的事情。如果真正发菩提心,自己的事情固然重要,众生的事情更重要,庄严道场,弘法利生。讲堂里面,我们自己同学都不参加,自己同学都不重视,听众怎么能生起信心?因为我们现在的道场,已经完全没有约束力,完全看诸位菩萨自动自发,跟我求学那个时候不一样。我求学,李炳南老居士对我们有约束力,我们跟他学讲经的人有二十多个人,任何一个同学讲经,一个不可以缺席,除非你生病。你要缺席,你就不是真心学,不真心学你离开,不要参加这个班;参加这个班,一堂课都不能缺。我们是被逼成就的,这是学习的态度。课堂一堂课不可以缺,同学练习讲经,一堂课不能缺,李老师督促严,我们深受其利。同学在台上讲经,我们同学照例坐在第一排、第二排,讲完之后下座,下座不是没事,下座老师召集在小教室里检讨,每一个同学都要发言,你听了觉得怎么样?他哪些地方讲得好,好在什么地方,一条一条说出来;哪些地方讲得不好,也是每一条都说出来,检讨改进。不是含糊笼统,「不错」,这个不行,哪里不错;「很好」,这个也不可以,好在哪里要说出来。所以每一个人听,都得聚精会神的听,这样才能学到东西。这种学习精神,我们同学应当要效法、要学习。这个才讲益其精爽。再看下面第六句:
【妙华缨光明天子。得净光普照众生身令生欢喜信解海解脱门。】
这一句里的意思很明显,也很好懂。净是清净,『净光普照众生身』,前面跟我们讲智慧与身都放光,真实的智慧德行能帮助众生身心清净,这就叫「净光」。「普照」是平等利益众生,众生焉能不欢喜?这一句里头关键的字眼就是净与光,净是德行,德行里面关键是在心地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真实智慧。我们要积德累功,德是什么,自己一定要知道,在《无量寿经》上讲的德是「清净平等觉」,这是德;功是什么?功是行,功行,德落实在生活里面就是功。菩萨六度是功,要用清净心去修六度,这就是「净光普照」。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念念饶益众生,不但令众生得益,得最殊胜的利益;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来贡献,使一切众生得最殊胜的利益。往往我们也有这个意念,但是在事上总是有许许多多的缺陷,这是什么原因?还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因为心不清净,你照得不够周圆,这边照顾到了,那边忘失了,疏漏的地方太多太多,依旧是烦恼习气障碍自己的清净心。所以「净」这个字比什么都重要,净就是定,光就是慧,神通、德能是从定慧里面生出来的。诸佛菩萨神通广大,用今天人的说法多才多艺,这个人很能干,他这个能力从定慧当中得来的,这是真实的、称性的德用。
「普照众生」,普照就是平等的帮助、协助众生。帮助里面不要忘记,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最高的目的,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都是以这个为目标、为方向。所以才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是表率,范是模范。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那叫普照;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这是净光。做出来给人看,说出来给人听,这叫「普照众生身」,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修道人功夫永远没有间断。那也许说,现在没有人看到我,可以放逸;没有人看到你,还有鬼神看到你,「众生身」有包括鬼神在里头。众生不单单指人,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叫做众生。众生的本义,众缘和合而生起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叫众生。我们能看得见的众生少,看不见的众生多。为什么那么多众生我们看不见?我们今天的眼根有障碍。现在科学家证明,我们眼为什么能看到外面色相?靠光波的反射我们才能见到。我们肉眼能见到的光波非常狭窄,比这个波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波短的我们也见不到,我们只能见到非常狭窄的一个光波,这一小段。通过科学的仪器我们能够发现,像X光、紫外线,我们能发现一些,肉眼看不到。诸位要想一想,假如有一天我们眼见的能力恢复了,各种不同波度的光我们统统都能见到,这个世界马上就变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能看得出来。有没有可能?决定有!佛菩萨有这个能力,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他同样的智慧德能。我们今天的智慧德能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掉,所以见,许许多多光波里面只能够见到一个波度;听也是如此,声波,我们现在无线电广播就是长波、短波,我们也只能够收听到一个波度,比这个波度长的听不到,比这个波度短的也听不到。我们有无量无边的德能,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变得很可怜!佛给我们说出其中的道理,都是自己迷惑,造作许许多多罪业,障碍了自己的德能。
所以佛家教学,中心就是破迷开悟,而以断恶修善做为破迷开悟的增上缘。如果一个人依旧作恶,依旧不肯修善,换句话说,破迷开悟就没有分。这是说明断恶修善的重要,一定要从这个地方下手。怎么样转迷成悟?断恶修善只要离一切相就转迷成悟。《金刚经》上说得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就是离妄想分别执著,离这个相;修一切善,这个人就觉悟了。《金刚经》上说了两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违背这个原则就不是佛法,佛法跟世间一般善法不一样的地方就在这里。生心,生普度众生的心、帮助众生的心、教化众生的心、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心,叫你生这个心,生这个心不执著。不执著,《金刚经》的标准好,离相,离一切相,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离相修善就对了,决定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信解』,这句话才能落实。你要不具备这个心行,这句话永远不能落实,一切众生怎么会对你生欢喜心、生信心?你所表现的、你所说的他都能够理解,不单言说。所以觉悟的人,他全部的生活,点点滴滴皆是无上道,佛法里面讲的妙法,无量无边的妙法都在生活当中表现无遗。
《金刚经》上显示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吃饭、穿衣,入舍卫大城走路,究竟圆满的佛法都在其中。《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一法都具足圆满的佛法。穿衣,衣具足圆满的佛法,一切诸佛所说所行都在其中;吃饭,圆满佛法;走路,步步都是圆满佛法。谁知道?须菩提一类的人知道,他们看出来了,他们觉悟了,生欢喜信解,赞叹「希有世尊」。他只要一看见,我们就知道,他也入这个境界了;他不入这个境界,他怎么会看见?他怎么能领会到?哪一天我们也看出来了,我们也就入这个境界;我们没有看出来,那还是隔得很远。要怎样像须菩提一样能看出来?这个看出来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契入法界」,入法界了。一定要把你所信、所解、所行融成一体,这才能入得了法界;如果把信解行分做三桩事情,分做三个段落就入不了,永远入不了。为什么?法界原本是一真,要记住这句话,法界是一体。我们常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心、一个性、一个身,我们学佛,尤其修学大乘,首先要建立这个观念,这个观念是佛知佛见。我们知见同佛,就能够如佛所见、如佛所闻;现在人讲理念,佛法讲知见,要跟佛相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