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四一一集) 201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411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回)》第四一一集经文
第九三八页 第1 癸二、恶业殃罚 至 第九四O页 第6 爬虫
癸二、恶业殃罚
【经】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瘖痖。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
【解】「不知为善」乃至「不肯为善」,皆表造恶之过失。以广为不善,复杀害生命,故受「穷乞……尪狂」等报。「穷」者贫穷。「乞」者乞丐,讨饭度日者也。「孤独」。《经音义》曰:「无父曰孤,无子曰独。」憬兴云:「孤者无父母,独者无子女。」
「聋」者,耳不听声也。「盲」者,目不能视也。「瘖」者,口不能发声也。「痖」者,虽能发声,但舌不转,仍不能语言。故即哑也。「痴」者愚痴、痴呆。「恶」者,狠恶不善。「尪」者弱也,跛也,短小也。「狂」者疯狂。上即「不信道德,不肯为善」所受之种种「殃罚」。「殃」者祸也,「罚」者罪也。
癸三、善业福果
【经】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解】下举「尊贵」等,表为善之得,弥显作恶之失。「尊贵、豪富」乃世间富贵之人。「贤明、智勇、才达」乃人中贤智之士。「长者」义兼二者,乃积财具德者之通称。又为年长多财者之称号。世间富贵贤智之人,皆由过去世中,行慈尽孝,「修善积德」所致也。
癸四、以果验因 分三 子一、法 (三途苦果)
【经】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
【解】上述之因果不虚,乃世间所见之事。上举之「穷乞」乃至「尪狂」乃殃罚中之易见者。而未知「寿终之后」其苦尤为深剧。「入其幽冥」下,正表其罪苦。「幽冥」者即常云之冥途、冥界。总指三恶道,别指鬼趣与地狱。如《会疏》曰:「幽冥,所谓冥途黄泉也。」「转生受身,改形易道」。《会疏》曰:「脱人身,受鬼畜等身,故云『转生受身』。四生转变,云『改形』。六道生死,云『易道』。」四生指胎卵湿化。例如舍麻雀身而得狗身,是为「改形」。又如舍人身而作狗,则从人道转为畜生道,是为「易道」。众生轮转于六道之中。「泥犁」即地狱,「蜎飞」者,飞虫,「蠕动」者,爬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三十八页第一行,「恶业殃罚」,科题。请看经文:
【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瘖痖。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
「浊世恶苦」这一品经里面几乎完全是给我们说出因果报应,真的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这一段经文是讲的恶。我们冷静细心观察这个社会,这个社会上像经上讲的人不少,果报我们看到了。为什么他遭这种果报?过去生中造不善业,这一生当中果报现前。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不知为善,乃至不肯为善」,这一段经文,「皆表造恶之过失。以广为不善,复杀害生命,故受「穷乞、孤独、聋盲、瘖痖、痴恶、尪狂」,受这个果报。「穷者贫穷。乞者乞丐,讨饭度日者也」。谚语有所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一生的行业是缘,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是因。过去生中造的有善恶,我这一生努力行善,断恶修善,虽然有恶因,没有缘,果报不会现前。过去生中造作不善,现在又造不善,因缘具足,果报现前。
中国五千年传统文明,非常重视教育。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教育有四大类:第一大类,伦理的教育。古时候从小就教。一个人,一定要懂得人与人的关系,我跟父母的关系,跟兄弟的关系,跟妻子、儿女的关系,跟亲戚朋友的关系,跟社会大众的关系,要懂,一定要信守道德、伦常道德的规范,像一个人。所以中国教育一般归纳,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圣贤的教育,终极的目标是圣贤,前面都是圣贤教育不能缺少的基础。现在学校多,政府办的,可是古时候这些教育的内容不讲究了,问题出来了,在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的接触到,看到的,听到的,这是什么?果报。
我这些年来,也有许多人跟我谈到这个问题,我们这社会,特别关心的是青少年,青少年吸毒,社会大众非常关心。澳洲我们住的一个小城图文巴,市政府为这些儿童们建立一个戒毒所,我记得我们还捐了不少钱,感化院。能不能真正改过来?能不能真正回头?有很大差距。到底怎么办?如果不能把古老文明的教育恢复,那就很难了。人必须让他觉悟,觉悟他就回头,他就不肯再干,那就教育成功了。如果没有这些好的教育,他不明理,造作许多恶业,受很多冤枉的果报。社会上有不少同情这些人的人,同情无济于事,如何帮助他回头,这才重要。戒毒所监狱应该怎么办?学校化,真正找一些有道德、有学问的专家学者,得教育,对于这些犯法的人上课,关怀他,教育他,希望他能变成好人,这就对了。这是真正救人。
我听说我们传统教育、道德的这些讲座,在监狱里面做过,实验做过,成效很好。甚至感动很多的典狱官,真正触发他的慈悲心,上面给他升级调走,他不要,不接受,他要留在这个监狱里面做老师,教化受刑人,这在佛教说,这人是菩萨化身,真的有慈悲心,怜悯这些受刑人,希望帮助他们改正,将来在社会上做个好人,牺牲自己的升官的机会,做出牺牲奉献。那么这些人,能够发这种心的人,他们肯定受过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纵然没有受过,我也肯定他受过,为什么?他跟受过的人表现的是一致的,值得人尊敬。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不知为善」是无知,「不肯为善」是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不是他真不肯,他禁不起诱惑,看到作恶他也想去做,不是他真的回不了头,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这里这一段经文,皆表造恶之过失。造的恶多,不胜枚举,经里面举几个例子,我们要能从所举的例子去反省,去细心观察,造恶的过失真的是无量无边。以广为不善,复杀害生命,故有「穷乞」,一直到这一段讲的「尪狂」,这些报应。『穷』者贫穷。贫穷要不要羡慕富贵?贫穷到极点极处就沦为乞丐。行乞过日子我们见过。有一些乞丐真可怜,他每天在外面讨饭,很多人都认识他。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有原因,不肯好好的读书,好吃懒做。年岁不是很大,二、三十岁,三、四十岁,可以工作,为什么不工作?我们从小见过,乞丐晚上住在哪里?一般都是废弃的古庙,他在一个墙角铺一点稻草,晚上在那里过夜,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所谓人生真的是有命运,你是什么个命运,你要肯回头,肯改过,都还有救;不肯回头,不肯改过,那就没办法了。
也有一种,我还记得,我没有见过,有人见过告诉我,长年在外乞食,他家里?家里儿孙不错,儿子做生意做得很成功,父亲在外头行乞。多少人责备他儿子,你看看,你在家里享福,你的爸爸在外讨饭。他也觉得很难为情,派了很多人去找,把爸爸找回来了。找回来,他爸爸在家里住了一个多月,不习惯,偷偷的又跑走了,又去行乞去了。这是很少数的。人家问他为什么?自由,我一天到晚游山玩水,走到哪里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休息一晚上。他活得很自在。这过什么?苦行僧的生活。真有乐,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是的,儿孙都不错,不需要牵挂。这种少有。他所说的不是他没有道理,他的人生观跟别人不一样,他是以无事一身轻,真的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这又另当别论。这是少之又少,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