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集) 2010/6/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28-0010
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谈到了言语的修养很重要,也举到了曾子杀人的这个故事。其实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给人很多的启发。比方这个故事里面,每一个人物都是可以启发我们做人的道理。比方有三个人来传曾子杀人了,他们这么传话对不对?他们有没有确认?没有。这叫道听涂说。假如曾子的母亲听完以后说,「我不想活了」,那你可能乱传的话给人家促成大错,不可挽回的结果,都有可能。讲话要负责任,不确定的话不可以乱传,所谓「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里面光是谈言语的修养就快占三分之一了,太重要了。再来,曾子的母亲也给我们省思,能不能在任何的状况对自己的孩子的信任都不会改变?能不能在任何的状况对我们的另一半的信心都不会改变?对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亲朋好友都不会怀疑?这个很重要!因为世间很多家庭、人与人的悲剧就是因为听信谗言,就很麻烦了。
当然,从曾子的角度、从当事人的角度,不是去要求别人相信我。我们有没有做出自己的行为能够让我们的父母,面对任何的谣言都不会担心我们、都不会怀疑我们,我们做出这样行为没有?能不能让我们的另外一半,不管面对任何境界,都觉得我先生我信得过,他不是这种人,我太太不会这么做的。我儿子不会这么做的,我女儿不会这么做的。我们有没有做出这么值得我们亲人、朋友相信的德行、行为出来?这是我们要努力的。
上一次我们讲到,孔子劝导他的学生说到,「父母唯其疾之忧」,只有在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忧他。可见得他的德行很过关。家庭、夫妻、事业都不用父母操心,这是一个为人子应该达到的标准,让父母真正宽心、不担心。第一个是问我们能不能做到让人信任?再来是,我们真做到了,人家不信任我们,我们难不难过?会不会在棉被里偷哭、流眼泪?所以孔子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人生哪怕你做得再好,也有人批评、也有人怀疑,这个时候你就想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做这些事都是我们应尽的本分,并不是要去求人家肯定的。既然没求人家肯定,人家怀疑,有什么好难过的?人家怀疑我们会难过,还是我们好面子,有得失心在里面,不是他让我们难过的,是我们自己的这颗得失心让我们难过。
所以君子的心境,「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君子跟一般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的存心,「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外面,衣服穿着、吃的东西,可能跟一般的人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最大的差别是他的这一颗心地、心境,跟一般的人不同。我们从前面这一段来感受一下什么是君子之风。君子羞耻的是自己不修,是说没有真实的修养,而不羞耻人家见污,就是毁谤、侮辱他。也就是说他有真实的德行,可是人家侮辱他了、人家造谣了,他也不难过。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哪怕谗燄薰天,整个社会统统都传,他也不会罣碍。为什么?他又不去要求别人相信他。谣言四起,只要不去解释,「如举火焚空」,是吧?你烧了一支火把,就像谣言,一直烧一直烧,烧到最后,「终将自息」,日久见人心了。可是假如闻谤,闻毁谤了而去解释,有时候愈描愈黑,就好像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给困起来了。
所以我们可以感觉得到,羞耻心对人是非常重要的,「知耻近乎勇」。而知耻是不断的要求自己,「我要提升,我要真做出让人家信任的事出来。」可是现在人的羞耻好像用错地方了,现在人好像误会了没面子叫羞耻,「这样多丢脸」。那个不是羞耻心,那个叫虚荣心。所以我们很难过的,那个都是虚荣,不是羞耻。我们看这一句,被人家污蔑了、毁谤了,三天睡不好觉、吃不好饭,那是不是羞耻心?那不是,那叫虚荣心,就不坦坦荡荡了。
耻不信,羞耻不能做出让人信任的行为、信任的德行,不羞耻人家不信任我。我们现在是,「他不相信我,我好难过」。问题是,我们值得人家相信吗?那才是重点。我们做不出值得人家相信的行为出来,那他的相信能撑几天?那我们不就是只是在求那个很表相的东西了、不实在的东西了吗?不真实的了。耻不能,羞耻自己不能有很好的能力去为大众服务,去把自己的这一个位置的工作做好,是怕自己做不好事情。不羞耻不见用,就是人家不用我们做事。比方说这个公司哪一个位置要升迁了,结果一公布,不是我们,我们当天回去,「给我一杯酒」,咕噜咕噜,借酒消愁愁更愁,那就不是君子了。君子是,有能力做这个事情,人家不用他,他还是自在。
你看孔子一生,圣人,得不到人家重用,孔子有没有躲起来偷偷哭?没有。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每天吃青菜豆腐,「曲肱而枕之」,这个手直接折起来当枕头用,「乐亦在其中矣」,虽然物质没什么享受,每天神交古人,法喜充满。「不义而富且贵」,跟道义不相符而富贵了,「于我如浮云」,我一点都不动心。所以没被重用,孔子还是有跟圣贤神交的快乐。很多人说,「孔子好可怜,一辈子都没人用他,他一定很难过」,这个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真的,孔子、颜子都做到了。有圣人的学问不被用都不难过,这才是君子了。所以今天有能力没有被用了,别人选上了,不只不难过,很有风度,恭喜人家新上任的同仁,这才对了。
所以每一个故事其实都含摄很多人生的哲理。而且每一个故事里面的角色都有值得我们反思的人生态度。那我们能这样善学,听一个故事,心境都能有很大的提升。不能听成左耳进,右耳出,听到最后很熟了,人家一讲第一句,「我听十遍了」,接下一句,可是什么收获也没有。那就学成鹦鹉学舌,就只会,「你好吗?你好吗?」就只会讲那个话而已。那个话有没有利益自己的心性就很难讲了。所以读书贵在变化气质。把这个故事、把这个文章里的道理领纳心上了,化成言行了,他的心性就不断提升了,气质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在想说,「我学《弟子规》、学古文学得怎么样?」问问别人就知道了。假如亲朋好友说,「我觉得你最近变年轻了」、「最近好像挺有书卷气」、「最近看你好像慈眉善目」,那你这个学进去了,道德学问有提升了。
我们接着看这一篇文章,马援劝了他的两个姪子,不可以「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那个心情非常的恳切,就像要嫁女儿出去一样。说到嫁女儿,你们笑什么?我也是看过人家嫁女儿。我自己姐姐出嫁的时候,我也是全程参与的,所以不要怀疑我的经验。我就想到芳子美容的总裁,刘芳总裁,前不久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了一堂课,我印象很深。她要出嫁的时候,她父亲也是「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给她提醒。「要嫁人了,要开始干活了」。其实这个干活更重要的就是提醒要成家的人,要不分彼此、不要计较、能多做是福,是不?要听到父亲的苦心、用心。虽然是三个提醒,这种心境能建立起来,这婚姻应该就没问题了。成败都在心态!
第二个提醒,「要嫁人了,不可以给人家添麻烦」。这句话真有听进去了,马上注意了,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利益这个家,还是给这个家添麻烦了?真听进去了,不会摆脸色给公公婆婆看,不会摆脸色给家人看。一摆脸色了,女人,一家之主妇,那影响太大了。大家看这个安乐的安怎么写?一个女人在屋簷下,安。这个女人能安在家里、用心在家里,这个家就和乐了。女人只要不在家里了,这个家就鸡飞狗跳了,生活都成问题了。你说男主人两个月出差,这个家没啥事;女主人两个月出差,那回来可能进狗窝都说不定了。当然妈妈要从小让孩子都能够独立生活了,就不会有这个凄惨的局面了。但是确确实实女人在家庭里面有形跟无形的影响非常非常大。不给人添麻烦,那这个不添麻烦,首先,一定要先把脾气能改过来。人,年纪大了,你给他摆脸色,他一个礼拜都缓不过神来,就吃不下饭。所以我们嫁过去之后,公公婆婆愈来愈瘦,就要检讨了;嫁过去以后,公公婆婆每天愈吃愈多,那就对了。那个孝心,他每天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愈吃愈多了。
第三个,「不可以给人看笑话」。这句话分量很重,我们是父母的延续,我们是代表父母。嫁出去的女儿是个孝妇,所有人都说,「是这家的女儿,这个妈妈太了不起了,这个爸爸不简单」,传千里。所以一个女儿孝顺公婆,这给社会最好的影响,她的父母赢得整个社会大众对他的尊重。交代这句话,女儿就,「我不能给我父母丢脸,给人看笑话,不行」,人有羞耻心,德行就不断提升了。
所以这个「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不只是长辈、叔叔是这样,包含朋友之间,包含晚辈,他要上大学了,应该给他这些提醒。「你去了应该怎么好好读书,这四年你好好扎下做人做事的根基,你就立于社会不败。」这个孩子从还没进大学就形成了这个好学、珍惜时光的态度。跟没人告诉他,就这样挥霍了四年光阴,那是天壤之别。所以有没有人教育提醒,那个人生是截然不同。人生总在遇缘不同,而决定了他人生的成就。那我们也期许自己,是别人人生的好因缘、贵人,尤其是我们自己的亲戚朋友。包含朋友要结婚了,赶紧告诉他婚姻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喝交杯酒,是吧?婚姻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承先启后,尽孝道,对社会、对民族太重要了。他进入婚姻就是非常有责任的态度。包含他找第一份工作,从此要为人臣子、为人员工了,这个时候我们长辈赶紧提醒他怎么样尽忠,他可能少走很多弯路。所以我们珍惜这一些可以启发亲朋好友的时机点,很重要。他还没有结婚,你给他讲一大堆,「我要睡觉了,真囉嗦」,是吧?有时候人还没遇到那个情境,他那个好学的态度还没起来,重视的态度还没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