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讲话 达拉斯佛教会(第1集)1994/6/9

admin 开示讲经评论阅读模式

内部讲话(第一集)共2集1994/6/9 达拉斯佛教会 档名:21-186-0001

 

诸位同修,大家好,这次回到达拉斯来,看到道场同修们的修持都有进步,道场也渐渐上轨道了,这是令人很欢喜的一桩事情。这次回来,时间预先没能确定,因为六月二十二号新加坡有个佛七法会。新加坡打佛七,这次还是第一次,过去那边没有打过佛七,请了我们台北图书馆同修去协助。我们也组了一个团,大概有三十个人,预定是二十号到达新加坡,二十二号佛七开始。佛七当中,每天晚上邀我去讲「三时繫念佛事」,这个也非常好。三时繫念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但是佛事的内容从来没有讲过。这个佛事好像去年在此地也做过,你们在这个佛事本子裡面去看,裡面的开示的确非常的精彩。如果经文、仪规、开示要不能够彻底明瞭,这个佛事的效果就很难达到圆满。

 

我们平时用功,方法很多,目的也不相同,即使是读经、念佛,乃至于打坐,方法目标都不一样。初学,我们的目标是修定,就是把所有一切分别、执着、妄想统统放下,让整个心静下来、定下来,这就是佛法裡面常讲的三昧。三昧现前,真正得到心地清淨的受用。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念佛一定要老实念,所谓老实念,这裡面决定不能有分别、有执着,不能有妄想、有杂念,就像古德所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能够达到这个效果。同样一个道理,我们读经,这部经展开,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无论经文的长短,经长,你修行的时间长,经文短,修行的时间短,还是这个原则,不能怀疑、不能夹杂、不能间断。这经文一直念下去,一气呵成,目标是修定,这是自受用,自己得利益。

 

如果我们修行的方法在修观,那情形就不一样了。观裡面是有定、有慧,比前面一种更要高明。这修观是怎麽回事情?是把经裡面的理论、道理、境界,要跟我们自己身心融会成一体。那个境界就不相同,比前面一个境界更深、更大、更广,那是高层次的修行。但是我们修行,当然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有人就可以随文入观,就达到这个高境界;有些人根性,中等根性以下的,实在讲达不到这个境界。决定不能把胡思乱想当作修观,那就大错了,那就变成邪道,变成外道了。所以我们不是那个根性,没有那个程度,要先修定,再修慧。

 

观到最高的是「定慧等学」,像三时繫念这个佛事是定慧等学。在做佛事读到经文、读到开示,自己要心境一如,所念的就是现前的境界,那是冥阳两利。自己身心化成了法界,整个法界就是自己的身心,一切众生在这个境界裡面得利益,那是真正教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度。我们自己修这个法门,没有这个功力,这个效果是达不到的。所以,这次有机会在新加坡把「三时繫念佛事」详细讲一遍,这很有意义。但是时间,大概我到那边去讲可能只讲五次,因为佛七是七天,第六天大迴向,第七天就是三时繫念的佛事,要佔去两天的时间。可能只给我五天的时间,一天两个小时,十个小时,十个小时的时间细讲这个三时繫念佛事可能不够,我们就是简单扼要的来介绍。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桩事情。

 

另外新加坡有好几个大学,暑期当中有大专学生的讲座,本来是邀请我去讲五天的。预定是十一号我到新加坡,安排这个讲演,因为这次回到美国这一趟,把这个行程要改变了。我赶回去可能还能够安排两次的讲演,就是我必须要提前到新加坡。我们预定七月份回来,回来之后,时间会比较长一点,我们想把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在此地再讲一遍。讲的方式跟过去就不相同了,我们一定要能够契合这个时代大众的根性,特别是年轻人,受过科学教育的这些年轻人。在中国、在外国,我们把最殊胜的佛法介绍给他们,这是很有意义的一桩事情,我们在这裡开始实验着来做。

 

我们的内部,大家要真正想得到佛法修学真实的利益,就一定要认真、要努力。依据佛在经典上的理论、方法,而达到经中所显示的境界,这个样子我们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真实的受用。修行是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因此古时候真正的高人(我们今天讲高手)修学,人家都是从根本修。有根本当然就有枝叶,枝叶是什麽?枝叶是表面,根本是存心,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要用什麽样的心态,这是根本。这个根本说起来容易,说起来大家都能明瞭,可是做到很难。难在哪裡?难在我们的习气太重了,这个习气不是一生的,无量劫来的,比多生多劫还要多,无量劫来的习气。什麽习气?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起心动念都是这些念头。念头多,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贪瞋痴慢,再归纳起来就是自私自利。这是错误!是严重的错误。

 

没学佛的同修不知道,学佛的同修都晓得,学佛做什麽?求解脱。解个什麽?脱什麽?实在讲没有几个人能搞清楚,含煳笼统。这样的修,修一辈子还是迷惑颠倒,还都没搞清楚。所以讲殊胜的功德利益,到底怎麽个殊胜法,哪些是功德,什麽样的利益,也搞不清楚。这些话说清楚了、说明白了,就是我们一生真正的幸福快乐,这就是殊胜的利益了。要怎样才能得到我现在幸福,我一生幸福,我来生更幸福,永远快乐,这就是殊胜真实的利益。怎麽修?那得有功夫,有了真的功夫,我们的幸福快乐才能得到!就是佛家讲功德,这叫功德。你没有真正的功夫,这个幸福快乐得不到的。什麽样的功夫?把自己烦恼习气克服、降伏,这是功夫。

 

你看《金刚经》上讲,「云何降伏其心」,「应云何住」,一部《金刚经》就讲这两个问题。降伏其心,什麽心?贪瞋痴慢的心,妄想分别执着、自私自利的这个心,你怎样能把它降伏,这是功夫。我们的心到底要安住在哪裡?佛在金刚般若法会上,就是开示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是须菩提尊者提出来的,释迦牟尼佛为他解答。般若会上,真的要是很利的根性才能明瞭,中下根性的确是很困难。念《金刚经》的人很多,真正降伏其心的没有看到几个,经念是念了,没用处,心降伏不住。

 

可是在淨宗这个法门,淨宗法门的殊胜、好处,一切诸佛讚歎、提倡,就是它比「般若经」容易。它是指方立相,也就是用现在的话来讲,它是落实在我们生活的层面上,那修学起来容易多了。譬如说,我们心要安在哪裡?我们把心安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没错了。可是「般若经」上没有讲西方极乐世界,安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落实了。心要住在哪裡?真的要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心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叫真念佛!念佛不在口念,口念不念不要紧,心上真有!

 

我这次回到台北没有多久的时候,有个老居士来看我,是个老太太。念佛念了很多年,也很用功,一天到晚佛号都不离口。来告诉我,她说法师,我念佛功夫不得力怎麽办?我就告诉她:你所以不得力,总是你还有牵肠挂肚的没放下,这是障碍,你要一切都放下,尤其年岁大了,念佛堂,特别是佛七的念佛堂,主七师常常挂在口上提示大家,放下身心世界,一心专念,那就对了。她就告诉我,她说:师父,我什麽都可以放下,我就那个孙子放不下。我说:你能把你的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就是这麽回事情!她并没有一天到晚念着孙子、孙子,她没有念,她念阿弥陀佛,她心裡想孙子,这有什麽用处?她念这麽多年的功夫不得力,毛病就出在这裡。我们俗话说,心上人!心上最牵挂的那个人,她牵挂的是她孙子。我说你心上最牵挂的那个人要是阿弥陀佛,你上上品往生。

 

所以,《金刚经》上讲「应云何住」,就是讲这个问题。我们这个心就要住在阿弥陀佛上,把阿弥陀佛当作自己的心上人,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时一切处第一个念头起来就是阿弥陀佛,口裡头念不念不要紧。口裡有阿弥陀佛,像老太太心裡孙子放不下,那就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的功夫怎麽会得力!这是我们今天要想成就不能不讲究的。心上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麽都没有,这叫一心专念,一心繫念。《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向专念」,向是方向,一个方向专念,才能够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我们完全接受了,依教奉行,这个功德利益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在这个世界时间很短,几十年,一弹指就过去了,这个世间有什麽好留念的,尤其现在乱世!无论哪个国家地区都是乱。乱世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增上缘,我们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感觉得样样都失望,好!一心嚮往西方,这是好增上缘,应当要捨下、要放下。真正一心向佛,一切放下了,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表现是不是很消极?不是的,如果表现得很消极,那他的修学决定是有偏差。他表现的是格外的积极,对于苦难众生,他有特别一分真正的爱心,这是从真诚心裡面流露的大慈悲,必定的。真实心起作用就是清淨、平等、慈悲,如果清淨、平等、慈悲这个作用不能现前,他的心纵然一切放下,他还是迷,他还是污染。什麽污染?无明污染了他。

 

所以我们污染有两种,一个是无明,一个是妄想,是两种污染。心清淨了、定了,妄想没有了,但是有无明;如果没有无明,他表现在对人、对事一定是真诚、清淨、平等、慈悲。所以,这个不能透出来的话,心纵然很定,我们晓得,他这两种障碍去掉一种,还有一种没有去掉,就是无明障碍了他,所以他的慈悲心不能够现前。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相,这个事实的真相,我们就好修了,就知道怎麽学了。裡面如何修养?外面如何来加行?外面,我对人不慈悲,我要学着慈悲;我不清淨,要学着清淨。外面这样勉强学,内外有相辅相成的效果,使我们的成就能够提前,有这个效果。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契入经中所说的境界,经裡面的境界就是佛菩萨他们真实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能够有这个受用,我们也要得到这个受用,这是我们学佛真正的目标。

 

所以,道场在这边建立,的确是三宝加持,有这麽一个清淨的道场。大家特别要记住「清淨」这两个字,我们心清淨、身清淨、言语清淨,我们道场清淨。一切都能够如法的修持,对内、对外要知道随缘不攀缘,你才能真正达到身心清淨。无论什麽事情顺其自然来成就,不必要设定我要想怎样做、怎样做,做不成功就烦恼了。为什麽不顺其自然的好?修行,我们有自己的学风与道风,接引大众要随缘。佛法自古以来,是师道!所以它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出去拉信徒,佛教裡头没有,拉信徒就错了。佛教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是你自己恭恭敬敬有求道之心,慕道之心,到这裡来求法的,哪有拉你来的!没这个道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8日19:22:4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94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