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我们看《雪公讲要》,它裡面引了「毛诗序」说。《诗经》也叫《毛诗》,是大毛公蒐集的,也叫《鲁诗》,鲁国的鲁。他在每一篇诗裡头都有一个序,整个《诗经》前面也有个序。这个序文裡面是这样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先王以是经夫妇」,这是讲《诗经》是古圣先王用来做什麽的?第一个「经夫妇」,这个经有合乎常理的意思,夫妇之间讲究一个义,道义、恩义、情义,这是常理。「成孝敬」,这是对父母孝敬,除了对父母以外,对所有长辈、对老师都是一样;再扩而展之,对于所有的人都要有孝敬心。还有「厚人伦」,这个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係,关係要讲究淳厚,为人要厚道,待人以厚,不能刻薄。「美教化」,教化就是教学,化是教学的后果。后果是什麽?人接受了这样的教学之后,他就能够转化、改善,这是教化之美。什麽教化最美?用伦理、道德、因果的教化最美。如果是用杀盗淫妄、色情暴力的这些内容来教化人,那就不美了,那叫丑,丑教化,它的后果就是社会大乱。「移风俗」,《诗经》等于是古代的一种艺术,因为《诗经》都是用歌来唱出来的,等于现在我们讲的艺术。艺术是什麽?移风易俗,使社会民风更加纯朴、更加厚道,更讲究人伦道德,这是《诗经》的作用,也就是艺术应该有这样一个作用,这才是好的艺术。这是所谓可以帮助国家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用艺术的教育。我们真正对《诗经》通达明瞭,自然也能通达政事。所以夫子在这讲,如果读诗读了很多,但是不能够办政事的话,读这诗就等于没用。换句话说,读诗作用就在于你自己能修身治国,把政事给你办理,你也能办得很好。《论语》裡面也讲,「不学诗,无以言」,学诗自然他就懂得言语,所以他就能够擅长于外交,可以随机应对,能完成使命。反之,如果学诗很多,背得很多,该讲话的时候还是讲不出来,不懂得应对,那也是等于没用。
蕅益大师注解裡面说,「诵诗者,思之」,这等于提醒我们要好好思量一下。我们求学,诵诗者是求学者,真的要活学活用。如何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有一个窍门,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往往我们没学通,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学,不是的,努力是很努力,但是可能学得很杂。譬如说十三经,儒家讲的十三经,要不要全部都学?其实不必,真正在一本经上学通了,一经通则一切经通。等你真正通了,真的,不仅说这些经典通达,意思全明瞭,古圣先贤的心法你得到了,把国家交给你治理,你也能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你去办外交,你也能够应对自如,不辱使命,这是真通了。这什麽?智慧现前。如果我们就光在那背,背得很多,但是没有智慧,就没通。那只能是什麽?你学到了知识,知识很丰富,但是用不上,是死的,不是活的。在求学当中,当然学得愈专精愈容易通。所谓通,就是你自己心能够得定,得定就开智慧,开智慧就是通。《大学》裡面教给我们怎麽样学习,「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求学的方法。它没让你学得很多,它让你知止,止是止在一门上,没让你学很多。现代人学是学得很多,但是真的,处理问题上没有智慧。他不知止,他杂进、乱进,不是精进。所以知止,你的心就定了;定得久了,就静了;安静,心安了,那真的叫得禅定;得禅定,一遇到事情的时候,清淨心起作用,就有智慧,就能观照得清清楚楚,这叫虑,虑是虑事周详,办什麽事你都能够想得非常的圆满,做得也很圆融,这叫虑;虑而后能得,得什麽?你得成圣贤。这是《大学》裡面教我们的求学方法,儒家、佛家都是讲究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江谦先生的补注他就把这个意思发明出来,他说「诵诗三百,孔子以为多矣」。为什麽?你看《论语》裡面他讲的,「虽多,亦奚以为」。你读诗,读了三百零五篇的《诗经》,孔子就认为这是很多了。虽然多,但是你要不能够办事,你不懂得活学活用,「虽多,亦奚以为」,那有什麽用?所以,孔子认为读诗读三百就多了。说老实话,你那一首诗能够读通了,一通,三百多篇的诗都通了。夫子在这裡讲,《诗经》三百零五篇都算多,那如果你要读十三经那就更多了,有没有必要?真的没必要。所以这裡讲,「可知但专一经,已是足用。若不能致用,虽多奚为?」这个是讲究治学的成功祕诀。十三经裡面,你用不用全部学?不用,但专一经就行了,你就专在一门上。譬如说十三经,我们选《论语》这就够了,但专一经。这个一经,是任何一部经,没有指定的,你学《诗经》也可以,学《易经》也可以,学《礼记》也可以。任何一部经,你只要一门专精下去,已是足用,已经够用了。这个够用是什麽?够帮助你成圣成贤。
所以,我们恩师提倡我们求学的方法,就跟孔子、跟江谦先生这裡讲的一个道理。首先你要扎根,要学圣学贤,一定要有深厚的根基。这个根基是什麽?道德。儒、释、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学每一个学派当中最根本的。儒之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是《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我们要好好的把它扎稳、做到。你做到《弟子规》了,你一定是一个孝亲尊师、有伦理道德的人;你做到《太上感应篇》,你一定是个明信因果、不敢造恶、一心向善的一个人;你做到《十善业道经》了,你一定是一个纯淨纯善的人。这是儒家讲的君子,真正成为君子了,然后你还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般来讲,三年要把这三个根落实,天天用三个根做为功过格那样对照自己,从早到晚的心行,身口意三业造作,看看有没有犯这三个根裡面讲的这些过错,天天反省检点,改过自新。三年之后你根扎好了,然后你在儒释道任何一部经典当中选一部,一门深入,深入多久?要有十年时间。
譬如说学《论语》,《论语》比较长,十三经裡面算比较长的。你怎麽学?讲,你可以複讲前人讲过的。讲一遍,像我们这个进度,天天讲两个小时,讲一遍下来,大概也需要二个月时间、三个月时间,大概是这样。我们这不是天天讲,中间有中断,现在讲到第九十四集,将近二百小时,讲到第十三篇了,总共是二十篇,后头还有七篇没讲。所以我们要把它讲下来,估计要一百五十天,三百小时。每天二个小时的话,都得要一百五十天,将近半年,要是讲一次。我们这个讲法是讲得比较详细,你可以简短一点讲。因为我们想认认真真的学一遍,因为我自己志在学《无量寿经》。《论语》我们认真的学过一遍,先暂时就放下,讲的这个可以给新学的人做参考。假如你半年学一部,那很长,那你一年可以讲两遍,十年可以讲二十遍。你要从头到尾把《论语》讲二十遍,你是世界级的专家,世界没人能超过你了。你说那些专门研究《论语》这些大学教授,我看他们一生也讲不到二十遍《论语》,从头到尾讲,一个字一个字的讲,像我们这样讲,我看不可能。讲这个二十遍的人,你岂不就是世界顶级的《论语》专家?而且你原来已经有很好的根基,三个根扎好了,你用《论语》来提升自己。《论语》是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你以孔子为榜样,学得跟孔子一样,十年下来你就成为现代的孔子,你就是圣人了,那你真的就是可以治国平天下。
十三经裡面,你觉得《论语》太长了,你选一个短的行不行?也行。最短的《孝经》,《孝经》算最短。我们也讲过,讲一遍下来,我讲了四十个小时,也是比较详细的讲。四十个小时,二十天,一个月之内就讲完了,一年能讲十二遍,十年下来一百二十遍,那你也是世界顶级的专家,没有人能赛过你了。一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你儒的经通了之后,你佛的经通不通?也一样通。譬如说你《孝经》讲通了,讲十年下来,现在让你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你会不会讲?你也会讲。让你讲《无量寿经》你也会讲,让你讲《道德经》你也能讲。通了,这通到自性了,佛家讲的明心见性,这个用就是大用无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