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43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所以你看这裡,「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这个「与」,就是帮助他、称许他的意思。教学应该是什麽?帮助他进步,不是帮助他退步。你要怪我见这个童子,这是不是太过分了?「唯,何甚?」唯是语助词,没什麽意思,何甚就是「是不是太过分了?」底下又讲,「人洁己以进」,洁就是他能自洁、自重,有人来求学,能够虚己自洁来求学的,我们应该「与其洁也」,这是我们称许他能够自洁、能够上进。虽然他们可能原来基础很差,这种人很难教,但是他有一念心想来学的,我们就要长养他这颗善心,这叫「与其洁也」。但是「不保其往也」,往就是将来,我们不能保证他将来会不会保持,还是说故态萌发、原形毕露了,他又退转、退步、堕落了,我们不能保证。我们只能是什麽?看到他当下现在能够有好学、有想学的心,我们就应该帮助他,如果不帮助他,这是不仁。可是帮助他,不代表说他一定就能变好。江谦说与这章一起合看,我们就更能体会当时孔子见南子的心境。这是孔子何等的仁慈,对于像南子这样的恶人,不善之人,都没有放弃对她施教的机会。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麽孔子愿意见南子?就是看到南子还有一念敬贤的心,她对于像蘧伯玉、孔子这些贤人,虽不算很尊敬,但是也总有几分敬意。这点心我们要帮助她长养,这个心属于什麽?也是她的良心。「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恶贯满盈的人,他还是性本善,这个性是讲他的本性,这裡讲的佛性。佛者觉也,本性是本觉的,一切众生本性本觉、本性本善,所以「佛菩萨不捨罪恶众生」。佛菩萨是圣贤,圣贤眼裡看到的众生,只看他们的本性,他们本性是本善,只要他能够起一念善心,我们就要想尽方法帮助他长养善心,而不计较他原来是不是一个恶贯满盈的人,也不保证他们将来是不是能够继续再修学圣道,只是当下有这个缘分、有这个机会我们就帮助他。

 

「孔子不拒南子与互乡童子也」,我们就明白,孔子为什麽还是继续见南子,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是希望有这个机会能够让南子改邪归正。她要改邪归正了,这对卫国是有一个很大的促进,因为她是一个很特殊的人,她比弥子瑕还强,弥子瑕的地位、作用只是暂时的。记载裡面就讲到,卫灵公是一个反覆无常的人,见到弥子瑕,喜欢他的时候,当弥子瑕摘了个桃子,吃了一半,另一半给卫灵公吃的时候,卫灵公还很高兴,满脸笑容的说,「卿真是对我好,这个桃子这麽甜,你不捨得吃掉另一半,把另一半给我吃」,卫灵公说这个话。到后来他不喜欢弥子瑕的时候,他怎麽看他怎麽不顺眼。所以弥子瑕是属于小人,不能成就什麽大事。从这裡我们也能够看到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慈悲、仁慈,和孔子的勇气、果敢,智仁勇三达德,就在这一幕「子见南子」当中给我们表演出来。我们继续看下面第二十九章。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我们先看《集注》裡面的解释,「鲜,上声」,这裡这个字是念鲜(上声),不念鲜(阴平),是少的意思。「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这个「中庸」的中就是讲无过、无不及。过和不及这二边都不中,过分了等于不及,所以中是无过无不及。「庸,平常也」,这个平常,最重要是这个常字,它是长久的、永恆的,不是一天、二天。一天、二天你能做到无过无不及没什麽,一辈子做叫中庸,这才是真的,不是偶尔才遇到的境界。『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个「至」是「极也」,当作极字讲,也就是极高的。「鲜,少也」,这个少,鲜是当少的意思,就是已经很少人,『民鲜久矣』,很少人能够有中庸之德,这是「言民少此德,今已久矣」,讲的这个意思,「民」是百姓、人民。中庸这个德是究竟、最高的德,现在人很少有这种德已经很久了,这是夫子的感叹。虽然中庸是至德,但是很少人能行了,而且已经很久没有人去行了。

 

《朱子集注》裡面引程子的话,「程之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自世教衰,民不兴于行,少有此德久矣」。这种解释非常的经典,程子说,不偏就叫中,不偏二边,无过无不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既不左倾又不右倾,不偏左、不偏右这叫中,中道;不易,是恆常,易是改变,恆常不变这叫庸,中庸合起来是不偏不倚、恆常不变。「中者天下之正道」,天下的正道,道是讲到宇宙本体,中偏重于作用上来讲,天下本体的作用就是中。「庸」是「天下之定理」,定理就是真理,真理是永恆不变。自从在这世间的教衰,什麽教?圣贤教育,衰了。当年孔子在世是春秋时代,礼虽有条文在,但是没人去讲了,所以这个礼也是形同虚设,没人遵守。这些道德仁义没人讲,大家也就不知道要去行了,所以「民不兴于行」,不去做。「少有此德久矣」,很久了,已经没有人真正去行中庸之德。说老实话,中庸这个德是什麽样的,都没感觉了,更不要说去施行。

 

从这个话我们也能够感触到,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要去兴学办教,去办教育,通过办教育,大家才能够真正明瞭该如何去落实。如果都没人讲了,怎麽会有人做?所以兴德第一步先得兴教,教不兴,德怎麽能兴?要有人去讲,所以《礼记.学记》裡面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恩师今天讲课时候还特别提到说,假如国家能够有个五、六十人做老师,他们有德行、有学问,天天把我们古圣先贤的这些经典拿来开解,教导民众,现在可以利用远程教学的工具,用网路,用电视、电视台来教学,这样,我相信中庸之德就会慢慢复兴起来,这是至德。先从基础德行开始教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基础的德行。这些基本的道德做到了,才能够提升到中庸之德,中庸之德是圣德,你成圣人了,你才能够真正行出中庸。

 

得一步步来,我们现在从我做起,得从自己做起,不能要求别人。我们先天天在这裡学、在这裡讲,也通过网路,现在很方便,这种教学方式又不会很贵,建一个网站现在也很便宜,天天讲。有人来听,可以,很欢喜;没人来听,也很好。像夫子「学而篇第一」就说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是什麽?他来听课,来听课的是朋友。现在通过远程工具,不用来到现场,你能在自己的电脑面前也是「有朋自远方来」,来到我们这个空中课室,来一起学习;当然你来现场更加欢迎,但总是要看各人条件。如果人不知,譬如说不知道你在讲演,不知道有这个网路,或者是他们不想来这学,怎麽办?我们也不愠,不在乎,不会心裡不满意,这是不亦君子乎。为什麽?因为我们自得其乐,自己能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09:23: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28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