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这个『宽』,是讲度量宽宏。居上位的人要有宽宏的度量,他能容人;如果不宽,不能够宽宏大度,他就不能够得众,他不能容人,人家不会甘心为他工作,为他效力。所以居上位的一定第一个要宽宏大度。『为礼不敬』,《礼记》第一篇「曲礼」,第一句就说到「毋不敬」,也就是讲一切恭敬,敬人、敬事、敬物。『临丧』,这是做丧事,参加丧礼,必须要有哀色,要有悲哀的表情。这个悲哀不是装出来的,是心裡真的有哀伤表现出来,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如果做人不敬,不能够宽以待人,又临丧没有哀色,这是什麽?失掉了根本,这个人他能如何,我们就能知道了。所以孔子讲『吾何以观之?』这就是说不足观也,不需要再看他了。
《朱子集注》中说,「居上主于爱人,故以宽为本。为礼以敬为本,临丧以哀为本。既无其本,则以何者而观其所行之得失哉?」这个道理也是讲要抓住根本来看。居上位的人要以仁心待人,这仁就是爱人。居上位是君,君仁才能够臣忠。仁表现就是宽厚待人,宽是根本;为礼,这是行礼,以礼待人,以敬为本,尊敬是根本;临丧是以哀为本,有了本,这个人才有根基。如果没有本,即使这个人能巧言令色,也不足观也。朱子这裡讲到,「以何者而观其所行之得失?」朱子这裡是说,要看他的得失,看一个人德行有没有缺憾。实在讲要不要去看?不需要。
蕅益大师在解释当中说,「即是吾不欲观之意,非是观其得失」。我想这可能是蕅益大师就朱子的话来做评价。朱子的解释,前面是抓住根本来看,这是对的;后面说「观其得失」,那就不必了。其实夫子原来的意思,「吾何以观之哉?」是讲他不想去观,不想看这种人了,不是说要看他的得失,夫子绝不会把一个人的善恶放在心上。这是跟后面「里仁篇」当中讲到的,「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真正有志向去行仁的,做圣做贤的,他不会厌恶人,甚至不会把一个人的善恶放在心上。所以「吾何以观之哉?」不是讲他要观他的得失,而是真正不放在心上,不跟这种人接触,对这种人敬而远之。自己学什麽?自己学仁、学敬、学临丧以哀,树立自己的德行。人家要不要去修德,自己不予理会。只顾自己提升,不把人家的缺点放在心上,这是真正的仁者。所以这些都是教给我们,要我们自己去提升,不是把这些道德拿去衡量别人,做为衡量人家的尺度,不是的,应该反求诸己,这样学圣学贤就对了。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八佾第三篇」也讲到此地,谢谢大家。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