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5集 视频 文字)中国云南晚晴轩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五集)  2009/11/29  中国云南晚晴轩  档名:57-007-0015

 

尊敬的诸位大德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论语》,请看「为政篇」第二十二章。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这是夫子教导我们要守信。朱子的《集注》当中解释说,「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輗(音尼),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軏(音月),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孔子讲为人必须要有信用。人如果没有信用可以吗?不可以。这裡举出大车、小车的比喻。『大车』就是载重的、运载货物的这种车,大车。过去的车是牛马驾的,不像现在的是机动车。『輗』是在辕的两端,辕端接着横木,这个横木对大车而言叫鬲,小车叫衡。辕端跟横木相接的地方要凿一个圆孔,就像螺丝孔一样,用金属物贯穿着,能够使辕端跟横木交接的地方能活动自如,驾车就比较方便,这个金属贯穿物对大车而言就叫輗,对于小车而言就叫『軏』。这些都是驾在牛马上所用到的工具。用这个工具来比喻信,人如果没有信用的话,就好像车没有輗、没有軏,就不能够行驶。这是讲到信的重要性。这个信,人字边一个言字,所谓人言。如果人不守信,真的叫做不可以为人。讲话没有信用,这就不是人的话,那是畜生的话,或者叫鬼话,不是人道裡的话。成人不可,就是一事无成,在世间不会有什麽成就,当然更谈不上学道。

 

蕅益大师讲,「不信自己可为圣贤,如何进德修业?」这个信又讲到更深层次了,不仅是说话要守信,不能打妄语,说到要做到,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信自己,信自己可以成为圣贤,这是学道的关键。我们能不能成就圣贤,这个信心是根本,有了信的力量,我们才能够有动力,才会锲而不捨进德修业。所以先要信自己,这是自尊自爱,那麽待人就要诚信。对自己都不能相信,待人也不可能诚信,也不会信别人。不相信别人,他就活在怀疑的世界裡,这是一个烦恼的世界。所以信,先要讲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跟西方的文化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讲自信,信自己可以成为圣贤;西方的文化建立在基督教、天主教宗教的文化上,他先信自己是罪人,然后信上帝来救他,这在信心上两个就有不同,天地悬隔。蕅益大师这裡强调信自己可以成为圣贤,这个信是关键,在他的《弥陀要解》,就是《阿弥陀经要解》这本书上,他讲了六个信。我想,这六个信来诠释孔子讲的『人而无信』的信,就可以讲得圆满了。我们从六个角度体会这个信,这六信是什麽?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用于学习圣学,我们如何来落实这六信?根据蕅益大师在他的《阿弥陀经要解》的意思,我们做了一些说法上的调整,意思基本是一致的。

 

在成圣成贤的道路上,第一个是信自,信自己本来是圣贤,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你得先信这个。这个本善,不是善恶相对的善,叫本善,它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叫纯善,无丝毫的恶。我们的本性就是这样的,本来就是圣贤,现在要学圣学贤,当然可以成圣贤,有了这个信心才能够进德修业。圣贤之心跟我的心无二无别,这叫真心。所谓的真心,不是我们在身体裡那个心脏的心,它不是肉团做的,不是肉团心;也不是我们能思惟、能想像、能推理、能研究的那个意识心,不是。这个真心,讲到真如自体,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所谓「竖无初后,横绝边涯」。讲到初和后,过去、未来,这是时间的观念,它没有时间观念,它超越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在真心当中同时存在;在空间上没有边际,十方法界、宇宙万物全是真心所变现。这是我们本心,这个本心本来觉悟,本来纯淨纯善。正如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裡讲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的智慧、德能、相好是圆满的,这是性德,真心当中具足了这些性德,每个众生都有。虽然我现在迷惑颠倒,妄想分别执着,造业,可是并没有障碍本性本善。如果我们能够一念回心,这叫背尘合觉,返妄归真。这个尘是讲外面的这些境界,叫妄尘,这些妄想分别执着都属于尘,就好像什麽?一颗宝珠上面盖满了灰尘。现在把灰尘扫乾淨,宝珠就光芒四射了;没扫乾淨,其实宝珠还是光芒四射,只是我们没觉察到,没得到它的受用。我们背尘合觉,就是扫除心地上的尘垢;返妄归真,从妄境当中回头,归向真如自性,你就成圣贤了。我们对这个要生决定的信心,不能有丝毫疑惑,这是你成道的关键。这叫信自,信自己,然后才讲信他。

 

有了信自的基础,才能谈得上信他。信他是什麽?信圣贤教诲。「他」是圣贤人,已经成就的圣贤,像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孟子,这些都是已经成就的圣贤;佛家的释迦牟尼佛,还有佛陀的诸大弟子,历代的祖师,都是已成就的圣贤;道家的老子、庄子。他们留下来的教诲是圣贤教诲,我们一定要相信他们的教诲,走他们走过的路,效法他们,也一样能成圣成贤,这就是通过学习圣道去除自心的妄尘。这是讲信他,信他就一定是立志,志在圣贤,学贵立志。

 

信因,因是跟果相对的,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必有因。我们现在想求得成圣成贤的果,因是什麽?我们看「大学之道」告诉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够明明德于天下,你就成圣,那个因就是修身,修身具体而言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讲到最初的因,就是格物,格物是一个根本的因,有格物才有致知,有致知才有诚意,进而一层层因果推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最初的因是格物。格物是什麽意思?物是物欲,格是格斗,跟物欲格斗,把物欲控制住,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把物欲格除掉。先控制,然后格除,格除是什麽?永远断乾淨。这个物欲就包括得很广,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贪瞋痴慢的烦恼,这些都是物;再广泛的讲,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是物。因为宇宙万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因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才产生的,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宇宙没有物。就像永嘉大师开悟之后说了一句话,说「梦裡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裡,就是有妄想分别执着的时候,那是迷惑颠倒,就比喻在梦裡一样。有六道、有十法界、有宇宙万有,那些是什麽?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现在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这就觉悟,觉悟之后一看,空空无大千。物到此地步真的格尽了,一丝毫尘染都没有,乾乾淨淨,空空如也,能够到此境界,就是成大圣了。最初下手,先从最粗重的物欲烦恼下手,所以,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要放下,这是入手处。

 

所以因就是格物、放下,放下了一分,我们才能够看破一分;看破一分,又帮助我们放下一分。放下是讲格物,看破就是致知,你看,格物致知,它们是相辅相成,然后才有诚意,才有正心。何谓诚意?能够放下分别执着,这才叫诚意。最起码的,意地上没有自私自利,说得更圆满一点,没有念头才叫诚意。曾国藩先生讲,「一念不生是谓诚」,到了一念不生的境界才叫真正诚意。什麽是心正?没有烦恼就叫心正。有烦恼,心怎麽能正?正如《大学》讲的,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一定要心裡没有这些好乐、忿懥、恐惧、忧患,才能够叫正。好乐就是贪,忿懥是瞋,忧患、恐惧是痴,贪瞋痴在心裡,这叫三毒烦恼,心怎麽能得其正?先断三毒烦恼,进而将见思烦恼断掉。见思烦恼,见是讲知见,知见错误,这是烦恼;思是思想,思想的烦恼、见解的错误都要断除乾淨,然后进而将尘沙烦恼断尽。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是执着,分别、执着断尽,然后进而把无明烦恼也破掉,无明是妄想。所以,圆满的正心是心中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我们看到,成圣之因这个因就是我们的烦恼要放下,不能一下放下,就逐步逐步放下,有次第的放下,必然能得成圣的果。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6:32:3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19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