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5集 视频 文字)中国云南晚晴轩

 

再下面第三部分内容,『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朱子的解释,因当依字讲,依靠的依;宗当主字讲,就以什麽人为主。所以他解释这句话说,「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也就是说,与人交往,如果一个人能够依靠所依者,就是依靠可亲之人,这也是可以值得我们去效法、去尊敬的。这个宗、主,都有效法、尊敬的意思。这是讲到人的言行交际,与人交往我们要先观察他是什麽样的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我们可亲可敬,值得我们亲近。李炳南老先生注解裡面具体的说出来,所亲之人应该是仁义之人,这叫不失其所亲;如果我们所亲近的不是仁义的人,这就对自己没有好处。朱子说的会「将有不胜其自失之悔者矣」,自己就会常常有悔恨。所以跟人交往,我们要「谨之于始而虑其所终」,这是朱夫子讲的,慎于始。交人,我们要观察他可不可以做为我们的朋友,夫子讲到的「以友辅仁」,朋友是可以辅助我们的仁德,帮助我们行仁的,所以,我们所亲近的应该是仁义之人。我们能够懂得谁值得亲近,谁是仁义之人,这是有知人之明,这也是可宗也,可宗是可宗敬,值得尊敬。所以这是讲到要慎于始,慎于始其实也是慎终,不要等到酿成大错了,最后悔恨,交错人了、被人害了,悔恨在后,已经晚了。所以有子这一章是教我们如何做人,教我们言语要守信,更重要的是要有道义,要合宜;要恭敬人,更重要的是要有礼节;要亲近仁义之人。我们来看下面一章,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一章是夫子为我们讲什麽是好学。君子是好学之人,好学从哪裡能看到,它是什麽样的一种表现?这裡给我们讲到四个方面,第一,『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第二是『敏于事』;第三是『慎于言』;第四,『就有道而正焉』,有这四个方面才称为『好学』。

 

朱子解释说,「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人为什麽会不求安饱?一般人哪个不求这个,都想着吃好一点、吃饱一点,生活起居安稳一点、舒服一点,凡人都希望这个。为什麽君子不求安饱?原因就在于他有志向,他志向高远,他志向不在衣食饱暖,而在于求圣求贤,他求道,志于道,所以他没那个工夫去想自己能不能安饱。「不暇及也」就是没有这个时间,没有这个精力去想。为什麽?全副精力都在求学求道,所以君子所求的,比饮食、起居、饱暖、物质的生活要重要,所以能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能专心求学。

 

「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这是朱子说的,「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馀也」。君子做事要敏捷,当然事先要审虑周详,不是说做事就贪快。一味的求快,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那叫鲁莽,不是这裡讲的「敏于事」。君子这裡讲的敏捷,他是做事在审虑周详的基础上,做得又快又好。这是他力行,补充自己不足之处,所以君子不管做什麽事情,都能做得认真圆满。为什麽?因为他有求道的心,求道在于什麽?日常生活中行仁,所谓修道以仁。道在哪?落实到生活中,表现就是仁,仁者爱人。因为他爱别人,所以为别人服务一定是做得又好又快,绝不会马虎,绝不会应付了事,他会认认真真做好他本职的工作,无论事情大小、巨细,统统要做到认真圆满。

 

「慎于言」,这是君子讲话谨慎,不会乱说话,「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讲话,他没有废话,没有閒话,非要讲的时候才讲,平时守默,他沉默。一个人老讲话,他心往外跑,反而他心不定,不定就没有智慧,所以他做事也就不能够做得很周详,往往会出一些漏子。所以,想要敏于事,这慎于言也是很重要,所说的话,一定是守信,而且是合乎道义。

 

朱子底下又说,「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则可谓好学矣。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君子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够了没有?还是不够,如果只满足到这一层,就是自满了。君子求道,不敢自满,不敢自以为是,他还要去有道之人那裡学习,也就是亲近仁者,亲近善知识,「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只是做到前面几条,他不去学习、不去亲近善知识,只能说他力行做得好。但是《弟子规》上也讲,「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他任由自己的意思去做,难免也会做出一些错误来,而且他的境界没有办法提升,因为他满足在那裡。所以君子,真的好学的,必定是到有道之人那裡去学习,「以正其是非」,知道什麽是是、什麽是非。这个是,是该做的;非,是不该做的。这裡头就无限的深广,乃至一举念、一动心,我们都要懂得裡面的是非善恶。所以,随着我们境界不断提升,我们是非善恶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

 

如果不是真正有道之人,他怎麽能为我们这样开解得很细緻?甚至说古圣先贤的教诲,也是随着我们不断的提升境界,又有新的认识。就譬如说《论语》,我们小学的时候读,跟中学的时候读,跟在大学的时候读,那个境界不一样,理解不一样。同样是孔老夫子讲的话,可是我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到现在我们的理解又不一样。我现在是跟着我们恩师淨老学习十几年了,有这种水平去理解《论语》,比我在小学的时候读到这个《论语》要高很多了。是非的标准也是随着我们修学的功夫提升、境界提升,它又有新的意思。所以不能够自满,《大学》裡面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天要进步,这是真的好学,叫学而不厌,厌是满足,学没有满足的。

 

我们去请教有道之人,这个道讲的是什麽?「事物当然之理」,这叫道。「当然」是自然而然,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种理,人所共同遵守、共同认同的。为什麽?因为人人本性中都具足了道,道非从外来,本性本来具足,所以人们都会认同它。真正有道之人,必定是他见得本性,他跟道合一,所以所说的、所行的无不符合道,这叫有修有证的人。找真正有修有证的人太难了,现在你上哪找?真正有修有证的人也不会做广告告诉你,所以找不到。怎麽办?我们找有修有学的人,他真正这麽学习圣贤之道,也真正在落实,这种人就已经很难得了。我们向他去请教,我们的疑问去请问他,请求他指正,这叫「就有道而正焉」,我们必定是「德日进,过日少」,不断在提升自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5:55: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17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