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在此地是用『大悲』,清凉大师注解裡讲,悲能够摧灭迷惑、苦难,所以称之为「轮」。这个话,初学的人听起来还是不好懂。轮的意思是代表圆满;换句话说,他这个教学的方法是非常圆满的,我们把这个方法称之为轮。世间所有一切器皿当中,确实圆能够代表圆满的理论与一切事实真相。譬如佛常常跟我们讲的,「相有性空,事有理无」,轮就能代表。轮的圆周是相,圆心就是性;圆,相确实是有,但是圆心确实不可得。圆心有没有?决定有,有而不可得。所以圆在佛法裡表法是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它表这个意思。这种教学才真正圆满,为什麽?你真的明白、体会到了,空有二边都不住,智慧就开了。你着在有这边你造业,凡夫;你如果执着空的那边也造业,堕落在无明裡面。愣严会上世尊呵斥小乘人,声闻、缘觉「堕无为坑」,那就着空,还是不能成就。菩萨聪明,了解事实真相,菩萨行中道,二边不着。中道有没有?如果执着有个中道,空有二边不着,他行中道,不错,算是菩萨,权教菩萨,给诸位说,十法界裡面的菩萨,他还执着个中道。实教菩萨,就是真实的菩萨,中道也没有,所谓是「二边不立,中道不存」,心才真的乾淨,那才叫称性,还有一个中道还不称性。这个境界就高!这样的教学才能够灭除一切忧患。
这个教学的最初方便是什麽?也就是我们要问,从哪裡下手?从哪裡入门?从哪裡做起?菩萨在此地显示得很明白,「大悲」,大慈悲心,从这裡下手。什麽是大悲?大悲的样子是什麽?如果我们搞不清楚,我们就没办法学习。大慈悲就是要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这才叫大悲。我们要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你就入佛的境界,这是究竟果佛的境界,入这个境界就成佛,成究竟圆满佛。这个说法太高了,我们做不到;我们虽然做不到,但是要向这个方向、要向这个目标去做。怎样做法?捨己为人,就是佛教给我们的两句话,「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从这个地方下手。遇到一切众生有苦难,众生是我父母,我要不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佛又教给我们,「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我对于一切佛要不要尊敬他?对于父母要不要孝顺他?这就是佛真实明白的教诲,我们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要以孝顺父母的心、尊敬诸佛的心来对待,这就是「大悲轮」。你要去做,你不去做,这裡头的意思你体会不到;也就是说,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你入不进去。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你做到一分,你契入一分;你做到两分,你就契入两分。你要不是用真诚孝顺心、恭敬心,你就不得其门而入。
这个修行的结果是如何?结果是灭惑,结果是消业。灭惑是断无明烦恼,消业是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人家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有效吗?为什麽有效?我们冷静去思惟、去想想,它真有效,为什麽?用这种想法,在我们讲是观想,这些众生不是诸佛、不是我们父母,我们要把他想作父母、想作诸佛,这是观想。可是在诸佛如来眼光裡,他确实是一体,他是真的,他不是观想。所以我们要从观想,从这裡下手,宗门裡面讲观照,从这裡下手,然后功夫提升了就照住,再往上提升就照见。《心经》裡面,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像他们那个大菩萨,照见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你要能够照见,你就成佛了,最低的、起码的,你也是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分证位佛,你是分证佛,你是真佛不是假佛,你真正见到了。我们现在没有见到;没有见到,假设,把他当作,这叫观照。当作,要真干,众生有苦难就是我父母有苦难;老师有苦难,这个老师是佛,佛是我们的亲教师,我们要全心全力去照顾。
今天我看到有电子邮件,有一个居士写了封信给我,裡面提了十个问题,我还得找时间来答覆他,但是他如果常常听我讲经,这些问题都解答了。他其中有一个问题说:「现在苦难的人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我实在没有力量。」穷苦的人太多,我没有那麽多钱财去布施,要不要布施?要!没有力量也要勉为其难,减少自己生活所需帮助别人。看到别人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如同看到自己父母在受难一样,我们要不要减衣减食去帮助他?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怕的是我们自己不肯尽心尽力去做。有很多人疑惑,那个人来骗我,我要不要帮助他?佛法不是感情的,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是智慧的。所以有观音,为什麽还有个大势至?观音慈悲,大势至智慧,他不是两个人,他是一个人,观音菩萨代表我们自性的慈悲,大势至代表自性的智慧。这个人来骗我,他骗我他是做好事,我还是要全心全力帮助他;这个人骗我,骗去做坏事,我就可以不必帮助他,这就是有智慧。他在我这边骗钱,骗去之后吃喝嫖赌,去做坏事,这个你要帮助他就错误。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就是守住这个原则。可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什麽原因?没有智慧的慈悲、方便就坏了,就造罪业;慈悲、方便要依智慧,那就成就功德。所以这个地方有「悲」,慈悲,有「无尽慧」,可见得人家的慈悲是依智慧,不是依感情,所以才成就「功德幢」,功德幢是无量的功德。
换句话说,慈悲是要做好事,方便是要做好事。什麽是好事?利益一切众生,这是好事,绝不是自利。我们与一切人相处,人不为自己,完全为众生,这个人是菩萨再来,不是凡人。凡人,我们跟他相处,他能够有一半自利,一半利益众生,我们就应当帮助他;他虽然得一半自利,他还有一半利他。完全是自利,我们就不必帮助他;这个人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十分之一,十分之九是自利,我们就不要去帮助他。世间有许多慈善家,古人有句话说得意思很深长,「慈善家,慈善起家」,你们想想这个话的味道。这就是说他是大慈善家,很多人送钱帮助他做慈善事业,他做的慈善事业只拿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七、八自己起家,十分之一、二做一点慈善事业。这种事情自古就有,不过古时候少,现在多。所以很多人喜欢做慈善事业,为什麽?对自己慈善。没错,他现在慈善起家,大富大贵,受社会人讚歎,受社会大众供养,可是佛法是讲三世因果,来生怎麽办?问题就严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