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我们现前境界当中,我们是凡夫,我们也发慈悲心,也想时时刻刻帮助别人,那就一定要得财富。佛在经裡面说得太多,财富从哪裡来?财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你的财富源源不断,就像泉水一样往外面涌,这个财源才真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你一定要懂得捨,你要不懂布施那就不行,这个道理很重要很重要。佛在经论裡面,这些事情讲得太多太多,我们也看得多、也听得多,可是境界现前还是捨不得,境界一现前马上就迷了。读经的时候、听经的时候,那个时候智慧开了,听完之后又迷了,这个难!所以佛劝导我们,经不可不读,这个话就很有道理。常常读、常常听,印象慢慢就深刻,在境界裡面才提得起观照,那才管用。见到有需要帮忙的人,你自自然然就肯伸出援手,全心全力的帮助别人。你肯布施,欢喜布施,你能够真正得布施的果报,那就是财富源源不断而来。源源不断而来,你就源源不断的布施,决定不可以贪财,决定不可以吝啬,这一点非常重要。
除了财富之外,我们要帮助别人,形相非常重要,才能够帮助别人发心。佛成佛之后,为什麽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福?福报就是无量的相好。佛经裡面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我们娑婆世界人审美的标准;每一个世界审美标准并不相同,娑婆世界众生一般审美是这麽一个标准。所以菩萨一定要修福,有智慧、有能力、有财富,又有好的形相,好的形相能摄受一切众生,令众生接触之后生仰慕之心,你又肯慈悲去帮助他,他怎麽不欢喜?
佛菩萨摄受一切众生有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第一个就是「布施」,跟他结缘。这个众生你跟他不认识,甚至于他看你就讨厌,看你就不高兴,但是你送一份厚礼,他也会笑笑,也会接受。改善关係,常常送礼物给他,布施是第一个手段。第二个手段是「爱语」,爱语不是说好听的话,是真正爱护他的话。真的爱护,打他、骂他也是爱护,他能够体会到,真正爱护他。第三个是「利行」,我们所作所为对他有真正的利益,有真正的好处,这是必要的手段。第四个是「同事」,他喜欢什麽,我们都能够随喜,这样的人很容易亲近。能够亲近你、信任你、欢喜你,你跟他讲经说法他会接受,他会听。我们要想帮助人,违背这四个原则,你的智慧再高、能力再强,讲经说法天花乱坠,人家不喜欢听,跟你没有缘。一定要跟大众广结法缘。
我到新加坡,甚至到全世界各个地区,他们请我去讲经,请我去讲演,我人没有到,结缘的东西大量都到了。先跟大家结缘,然后我再登坛讲经,先结缘。结缘也要有缘才行,没有缘就不行。我这麽多年来,我在讲台上讲经,今年是四十年了,我是三十三岁出来讲经。这四十年来,如果大家给我的这些供养,我要去盖几个大庙不难,也能盖得像样。可是我没有盖庙,我把这些钱统统印经,这些年来做录相带、录音带、CD,现在还有VCD,普遍跟全世界的同修们结缘,所以庙没有了。今天还有同修问我,法师你住在哪裡?我没地方住,我自己没有地方。我有法缘,我的缘结得太多,所有供养这裡来了,那个地方就去了,还是这个样子。清淨自在,没有烦恼。钱多了真的麻烦,天天在那裡盘算,现在货币在贬值,麻烦,怎麽能不操心!还是什麽都没有好,什麽股票、经济衰退、贬值与我统统不相干,你说这个多自在。而且我的这些供养还源源不断而来,没少。我在此地做个样子给大家看,我现在每一年的收入,大家供养我的这些红包,最保守的估计有一百万美金;只有超过,不会比这个少,多的可能达到三、四百万,每年这麽多,身上一分钱没有,流水流去了,从我面前流过的有这麽多。
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你这个富资财就不缺乏。富有不一定要你积蓄,你能够用这麽多,不必据为己有,这就好。财要大家去享受,一切众生共同享受,这个财就有意义、有价值;我们看到大家受用,生无量的欢喜心。个人如果去享受,麻烦就大了!如果你一年有一百万美金的收入,你这一年把它享受掉,怎麽享法?总不能说一天吃十顿吧!天天去进补,我看补不了两年,老命就补掉了,这真的,不是假的。特别是有钱的人,有钱的人很多老年痴呆症,为什麽?享福。他那个钱用不完,躺在床上,三班护士,他那麽样享受法。那个享受法不怎麽好,不怎麽舒服,有的时候就那样要享个一、二十年他才断气。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有钱还是捨好,捨才是真正得到享受,理与事都要清楚、都要明白。这是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末后一尊:
【力坏高山夜叉王。】
佛经裡面以『高山』比喻我慢,我慢高山,这是很大的烦恼,对于我们修学是严重的障碍。我们要问问,谁没有傲慢?特别是要自己反省、自己检点,这个事难!人看别人的过失容易,自己的过失看不到。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怎麽样学?世出世间圣人教我们学谦虚,谦虚就是对治傲慢的;换句话说,你没有谦虚你就傲慢。你不能说我谦虚是没有,傲慢也没有。已经傲慢的架子显出来了,他还没有傲慢?傲慢是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是你生生世世累积带来的,不要学,哪个人没有?这是佛法裡面讲的根本烦恼。你看贪瞋痴下面就是慢,再就是疑,疑是对于圣贤的教诲怀疑,这五个都是根本烦恼。儒家孔孟的教学他教的是世间法,没有教人了生死、脱轮迴,所以对于傲慢他只是说「傲不可长」,意思就是傲慢不可以再增长,他没有教人断。佛法教学的目标是要脱离三界六道,傲慢要不能够消除,六道轮迴出不去。小乘法裡头所说,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须陀洹果,这就入圣人之流,证得位不退,小乘须陀洹果位不退。有没有离开六道?没有。他不退是什麽意思?绝对不会再退转做凡夫,绝对不会退转到三恶道。断八十八品见惑,保证不堕三恶道,三恶道的因由、缘断掉了,所以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他的出生轮迴人天两道,在人天两道,须陀洹。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思惑就是贪瞋痴慢疑,断这个。根本烦恼有六个,最后那个是恶见,恶见就是见惑,初果断掉了,剩下来的是贪瞋痴慢疑这五种,这五种断尽了证四果阿罗汉,超越六道轮迴。所以慢不断那还行吗?
佛经裡面,特别是在课诵、在行法裡面,各种忏悔法,你常常念到「一心恭敬」、「一切恭敬」,这就是谦虚。我们常常念,念完之后好像就没事了,真的念完就忘掉了。有没有在生活裡面,对人、对事、对物真的做到一切恭敬,一切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对一切人,无论是善人、是恶人,是中国人、是外国人,要恭敬,平等的恭敬,对一切事要恭敬,对一切物要恭敬,无有一法不存恭敬心,这叫学佛。不但这是学佛,实实在在跟诸位讲,这是学佛最初入门之处。学佛从哪裡学?就从这裡学。儒家教学,教人做人也从这裡学,你看《礼记》,诸位打开《礼记》,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跟我们佛法讲的「一切恭敬」一个意思,儒家教学从这裡开始。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从这裡开始,你看第一愿,「礼敬诸佛」。诸佛两个字怎麽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统统是诸佛,这个我们在华严会上,前面已经讲得很多,很清楚了。我们对人、对事稍稍有一点不高兴,我慢心就起来,就成了障碍。佛法裡面说得很好,「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障碍都来了。再说(这都是佛经上讲的),你好不容易修积的功德,一发脾气,「火烧功德林」,你修的功德都完了。所以积功累德谈何容易!心裡稍稍有一点不高兴,功德就烧光了。因此我们要想想自己究竟积累多少功德,想想从什麽时候发了脾气之后到现在没发,就这麽一点功德,前面烧光了。谁把你烧光了?魔帮助你烧光,这一切人事物引起你不高兴,那个人事物就是魔。魔最嫉妒你的功德,但是魔没有办法破坏你的功德,魔只有劝你发脾气、发脾气,赶快烧、赶快烧!你就很听话,你就真的发脾气,你就把它烧掉了,魔在那裡鼓掌欢喜。所以你真正懂得这个事实真相,心裡想发脾气马上就要觉悟到,魔又再来找我的麻烦了,绝不上当。你把心平下来,心平气和压住,你的功德才能保存。所以功德,布施、持戒;保持功德,忍辱,你能忍就不会发脾气,你忍不住那你就上当,你把你的功德全部毁掉了。功德没有了,还好,还有一点福德,福德不要紧,瞋恚之火烧不掉,为什麽?福德是有漏的,功德是无漏的。所以说是你无漏的功德毁掉了,剩下那些有漏的福德,你来生就享福去。享福,到哪一道享福可就不定,不一定在人天两道,畜生、饿鬼裡面享福的很多,这是我们要晓得。所以你要有智慧、有能力破除我慢的高山,才能够保持你的功德。这个地方是「无尽功德藏迴向」,这十位上首,末后这一位表法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细心体会。下面经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