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次宣讲)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十二集) 2015/2/14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5-005-0052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十八页。网络的同修,如果没有经本,注意听就好。现场的同修,请翻开经本第二十八页第二行,从:
【观世音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诵持此神咒者。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
我们昨天学习到『发广大菩提心』这一句经文。这段经文,首先观世音菩萨跟我们讲,若是假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善根的男子女人,『诵持此神咒者』,诵是读诵、背诵、念诵,持是受持,持咒,诵持这个咒,诵持,念诵,持咒。在《弥陀经》讲,「执持名号」,名号只有阿弥陀佛四个字。我们读《弥陀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名号执持。本经讲到大悲咒,咒语诵持,就是念诵。诵持跟执持是同样的道理,同样的方法,持就是保持不失,念诵保持不失,跟执持是同样的一个意思。现在有很多人会念大悲咒,甚至都会背。我们净宗是专念阿弥陀佛,咒语主要念的是往生咒,往生咒也是诵《阿弥陀经》之后,才有诵三遍的往生咒,平常都是以念佛为主。
大悲咒在我们传统佛七,念诵的时候都是洒净,一般佛七之前一天要先洒净,在念佛堂周围洒净,洒净就是清净道场。有的寺院道场常年念佛,打佛七,天天在念佛,是清净的道场,就不一定要洒净了,因为本身的道场就是清净的。像我们办法会,或者租外面的场地来打佛七,比如说一般的公共场所,像我们每年租国际会议中心,或者有的人去租体育馆,或者学校的礼堂,或者外面搭棚子,像这些场所打佛七念佛,或者做法会,过去台中莲社李师公雪庐老人也讲过,最好先洒净。为什么?因为这些地方不是纯粹修行清净的场所,腥膻垢秽,甚至造业杀盗淫妄。平常这些场所都有这些事情,有这些事情这个地方难免受到污染,因此要做法会最好先洒净。还有新的道场启用,或者开工,或者落成,都有先洒净,举行洒净仪规,洒净之后道场就会比较清净一点。洒净,我们的《净宗共修课本》有洒净仪规,大部分在这时候需要洒净是比较好。洒净就要念大悲咒,最少要念三遍。
这里讲的主要是以念咒来修持,有人专念大悲咒做为他修持的法门,这个也很多。所以有很多老菩萨大悲咒都会背,我们是洒净的时候才念一念,平常没念,都不会背,都要看本子。如果使用的机率很频繁,当然能够背诵是最好,不能背诵,我们只好看着本子来念。这是讲到「诵持此神咒者」,也就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诵持此大悲神咒者,者就是这个人,持大悲神咒的人,必须「发广大菩提心」。下面几句,一直到:
【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莫令断绝。】
这就是教我们发心,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总说。菩提心,昨天我们依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批注,他举出《往生论》三种违菩提门法跟三种顺菩提门法。违是违背。我们昨天学习到顺菩提门法第二个。必须先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第一个,「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这是第一个依智慧门,不求自乐,不求自己安乐,远离我自己的心贪着自己的身体,为了这个身体求享受,这个要远离。远离,也就是我们在经典上看过的,诸佛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这个人才有智慧。一个人如果只求自身的享乐,贪心就起来了,贪着之心就起来,这个人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当然就迷惑颠倒。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慈悲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第一个远离我心贪着自身,就没智慧,没有智慧也就没有慈悲心。什么是慈悲?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就是慈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众生的苦难太多了,身心之苦。有智慧、有慈悲,就会一切为众生着想,就不为自身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跟世间一般人心态上不一样。我们一般人总是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规划,计划几岁几岁做什么做什么,几岁退休做什么,为自己打算规划。有些人有钱,计划移民到外国,外国生活环境好,有钱到那边来享福。这就是为自身。我们净老和尚可以说给我们表法,就是儒家讲的「安安而能迁」。安就是你有这个因缘可以享受安乐,迁就是说他可以放下这个安乐,牺牲奉献为众生,拔众生的苦难。众生需要,我们就要放弃我们这种安逸的生活,众生需要,我们有这个因缘就必须要去帮助他,如果没有这个缘当然是不能勉强,有这个因缘就要去帮助。帮助,你就要放弃自己这些享乐。所以我们净老和尚给我们表法,表什么法?我们真正发心学佛,弘法利生,我们一生由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要安排,这样我们人生会过得跟老和尚一样非常自在,没有为自己着想、为自己设计。
有一次我听唐老师讲,他说以前李师公雪庐老人在台中,他在奉祀官府上班,还要到中兴大学去教课,还要管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要管人、管事,管这些事情,还要晚上要讲课还要教学,实在有够忙的,我们跟他比,实在是百千分之一都比不上。有一次,有个同事要去向他辞职,当然比他年轻很多,他不干了,要辞职。雪庐老人就跟他讲,他说我现在年纪这么大了,我是准备干到死的,我要干到死的,你现在年纪轻轻你就要辞职。他说我要干到死。后来那个人就不敢讲辞职了。年纪轻轻他就要辞职,他九十几岁他说我要干到死。
这就是跟我们老和尚一样,我们老和尚他交给佛菩萨,现在八十九岁了,还要为众生。如果他要享受安乐,不愿意去这样劳碌奔波,当然可以。早年在美国,他也有护照,他是美国公民。以前我也想不通这个问题,到达拉斯,师父就跟我讲这里很好,我打算在这里常住。意思跟我讲,这地方很好,要发心住在那里。后来看到师父自己先跑了,他自己花了钱盖了个佛堂,成立达拉斯佛教会,又旁边那个美国太空总署那一栋房子又全部买起来做念佛堂、办公室,他又走了,走了后来到新加坡去了,新加坡的缘成熟,到新加坡去了。新加坡又有身分了,又可以常住。
后来澳洲的缘成熟,又到澳洲去了,又澳洲买地买房子,现在买了地大概是太大了,大概要去看那些地都要开车,走路是走不到的,是太大了。他自己一个精舍,那地方就够大了,光割草就有得割了。他住在那个地方可以说非常清净,非常悠闲,自己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自己做自己爱做的事,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过得非常自在。但是现在大陆缘成熟了,大家能接受传统文化,包括外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些国家的这些领导他们能接受,他又放弃住在澳洲了。现在又住到香港去了。香港地方很小,但是他住的六和园是相当清净的,磁场是非常好,每天还要到大埔去录像去讲经。这个表法给我们示现,「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身求安乐」,就是众生有需要、有苦难,帮助他离苦得乐。他现在缘到了,他就要放下自己安逸的生活,去为众生服务。这就是这里讲的依智慧门,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度众生就是需要方便,怜愍一切众生这样的心来行方便。因为众生他就是迷惑颠倒,要度众生,要帮助众生,你没有一些善巧方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他就很难接受,他不能接受就不能帮助他。方便要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自己不贪求自己的享受,把身心都奉献给众生,帮助众生拔苦,拔除一切的痛苦,怜愍一切众生。他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自身的恭敬供养。修苦行,不是为了人家恭敬我,看到我,对我赞叹我修苦行,不是为这个,也不是为众生来供养。恭敬供养,没有为这个,为自己身心接受众生的恭敬供养,而是怜愍一切众生太可怜、太苦了。所以弘法利生并不是为了让众生对自己恭敬供养。所以这三种违菩提门法,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这个要远离。
三种顺菩提门法,第一个,「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刚才我们讲了,不为自己自身求安乐。「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自身,众生都会想到自己,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考虑,这样的考虑。我们来学佛,我们来做佛教的事业,很多人他会考虑到一个问题,我们来做这个事情似乎跟社会会脱节,到了道场来做这些弘法的事情,以后到社会可能派不上用场,因此很多人他宁愿到社会找份工作,他不愿意到佛门来。现在社会大众看我们现在在做的,在他们眼中来讲是傻瓜在做的,是傻瓜,一般人他不会这么一个做法。这个做法好像都是牺牲奉献的,不求名闻利养,为大家服务的。这就是个人价值观的观念不同。价值观观念不同,主要是对佛法不认识、不知道,因此他的价值观总是停留在社会上工作赚钱生活,总是停留在这上面,似乎学佛做佛教的事情就活不下去了,就是这样的看法。因此很多人他也就不愿意来做佛教的事业。这些想法总是为自身来着想。我们顺菩提门法就不可以为自身着想,你为自身着想,你这个心就污染、就不清净。就是要布施、要奉献,这是无染清净心,这才是顺菩提门。
过去我到图书馆,有一个女众,年纪比我大,她也是虽然出家了,很多想法都跟世间社会上的人差不多,她好心好意劝我,人家供养要存起来,要跟个会,将来如果你被赶出去,你要去睡火车站,说我要去睡火车站。她是好心好意。社会上的人这样想是没有错,一般大家都是这样,这是很正常的,你有钱,你要为你自己着想,是不是这样?她以世间人这种想法,当然我们一般人听起来也是很合理的,也没有错,你要为自己打算。但是我们净老和尚教我们就是要布施,要为众生,不要想自己,也不要怕饿死。以前因为听经听很久了,师父这个话讲了很多遍,我听了印象也很深,自己有点这样的善根,也有接受,所以才敢做一些布施。布施还要下定决心,就是饿死了,说我们这样做饿死了,没饭吃,那就念佛求往生,下这样的决心。后来师父又讲,你真正发心,如果你真的饿死了,韦陀伽蓝都要撤职查办。这么多年经验的结果,也证实了,师父他实验给我们看,我去效法,也得到的一个结论,好像还没饿死,好像愈吃愈好,吃得都太饱了。这说明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佛讲的的确是没错,从我们自己本身实验出这个结果,愈舍愈多。
师父最近讲经也常讲,很多人以为贪污才会发财,其实贪污不会发财,你贪到的还是你命中有的,而且用贪污不法的手段,你原来有的被打折扣扣掉了,自己不知道,以为占便宜,实际上是吃亏。因为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财布施才是发财的因,贪污不是发财的因,那个因不对,因修得不对,他得的果报就不对。所以我们也不要顾虑这个问题。主要要认识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教,认识清楚,我们就毫无顾虑的一心去弘扬、去护持。我们护持佛法,弘扬佛法,当然护法神也会来护持我们,我们不用为自己的将来操心。所以师父把章嘉大师教给他的心法传授给大家,只要我们真正发心,不要怕。所以现在我们不要去规划自己将来做什么,我现在统统不规划,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就交给佛菩萨,这样不是很轻松吗?这样我们的心也就清净了。
「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为什么?为了拔除众生的苦,众生太苦了。「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乐清净心,就是要令一切众生得到大菩提。大菩提是什么?就是成佛,我们发愿要帮助一切众生都圆成佛道,要发这个心。帮助众生成等觉菩萨还不圆满,一定要帮助他到成佛,这才圆满,发这样大菩提心。
所以「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这个誓就是发誓愿,度就是帮助的意思。这两句经文,如果再深入《金刚经》,那就开启般若智慧,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所有一切众生都要帮助他入无余涅盘。但是《金刚经》这个它还有观法在里面。它后面又有一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度无量无边众生入无余涅盘,这是无上菩提,后面又一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实际上没有众生得灭度。前面要帮助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达到成佛。达到成佛,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你不可以执着,我度了很多众生都灭度了,都得到涅盘了,着相,那就不对了。
那么要怎么样?你发愿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要帮助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心里丝毫痕迹不露,实际上没有众生得度,这个理就入这个般若观智,终日度生,终日无生可度,那个妙处就在那个上面。这个是破我们的执着,破四相,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这个发愿度一切众生,不着非法相;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不着法相,法相、非法相统统没有,这是《金刚经》巧妙之处。所以从这个理你能够悟入,那你就般若智慧就开了,就大彻大悟。如果没有这个金刚般若,你总是着相。着相,也修六度万行,得到人天福报,不能超越三界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所以这两句我们看起来好像我们懂了,实际上我们还是看不懂。你没有深入,你不知道不懂;深入,你才知道,发现我们不懂。
下面讲受持斋戒,『身持斋戒』。前面讲,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这一句讲身持斋戒。身,就这个身,这个身包括我们的口。斋戒,一般讲是小乘戒,我们一般讲八关斋戒。这个是佛给在家人制定的,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来受持这个八条戒一条斋。斋,我们现在讲,把斋跟素都搞混了。一般人讲,吃素他说吃斋,其实吃素跟吃斋意思是不一样的,吃斋不一定吃素,吃素他不一定吃斋。这个一般人认为吃斋就是吃素,素食就是吃斋。实际上,我们看佛在世的时候都是托钵的,自己没有设厨房的,就是要吃饭,去向人托钵。托钵不能固定去托一家,到一个地区挨家挨户,今天托这家,下次托隔壁那一家,不能固定去一家,这样顺序排着去托钵。就是向人要饭。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自己没有选择的,人家给素的你就吃素的,给肉你就吃肉,没有吃素。佛陀的时代没有吃素,包括现在南传佛教国家还是没吃素,藏传佛教他们也没吃素,日本、韩国都没吃素,现在有少数有吃素,受中国佛教影响。但是佛吃斋,斋就是过中不食,中就是中午。
在我们中国古代计算日夜的时辰,是用子丑寅卯来计算的,一共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我们现在的两个小时。现在我们用的小时是西洋的。古印度的时比我们中国的时又大一倍,它是昼夜六时,昼三时夜三时,它一时等于我们中国两个时辰,等于现代西洋的四个小时。午时是两个小时。午时从哪里算?就是我们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这两个小时叫中午,中午就是这两个小时当中。一般我们讲十二点是中午。过了中午就不可以再吃。但是每一天日中的时间也都会多少差个几分几秒,特别冬天、夏天,但是总是在十二点前后,大致上这个前后。过了日中,过了一分一秒就不可以吃,吃了就叫破斋。所以持斋要标准,现在要去看天文日历,果清律师他们那边都有这些资料。你到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现在是什么季节,几月几日,今天日中是几点几分,过了那个时间就不能吃了。如果我们要保险一点,一般我们说十一点半吃饭,如果吃得快一点,大概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吃饱,大概也不会过中。因为它差十二点,有时候会十一点五十五分就日中了,有时候十二点五分,或者当中差一分、二分。十一点半吃,如果吃快一点的人是不会过中,吃慢一点的就过中了,过了那个时间你再吃就破斋了。
因此现在大陆上,包括我们台湾,那一天我到南投埔里去看明训老法师,他平常十一点就吃中饭,我那天去比较特别,到十一点半。他跟我讲,下面圆通寺果清律师的道场,大概十点四十分就打板了。在大陆,我到宁波天童寺去,他们十点半就吃午餐,十点半吃绝对不会过中。实在讲不是吃得很长时间,不是像我们办宴席吃很长,一餐吃下来要两个小时,两个多小时,一般十一点吃,我们一般平常吃饭十一点,大概半个小时足够了,十一点吃肯定不会过中。或者十一点二十,你顶多不超过半个小时,这个不会过中。这叫吃斋,斋就是过中就不吃了,连有沈淀物、果汁也不喝了,牛奶也不喝,豆浆也不喝,只有蜂蜜的蜜水、茶水可以喝,另外吃药,药可以吃,比如说药丸,中药、西药,药可以吃,其他就不能吃,吃了就破斋。但是吃斋不一定吃素,这个大家要知道,吃素他不一定吃斋,如果你过中就吃,像我们晚餐,吃三餐还要再吃个宵夜,现在吃素的人很多。你看晚上素菜餐厅人满满的,他吃素,他没吃斋,吃斋他晚上就不能去吃了。所以吃斋跟吃素不一样。现在中国佛教有的寺院,像果清律师的道场,吃素又吃斋,像南传佛教国家他吃斋不吃素,他们有吃肉的,但是他们不杀生,吃三净肉。
戒有八条戒,一般讲八关斋戒。八关斋戒在家、出家都可以受持,它的时间是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你要持这个斋戒,你在佛前发愿,或者有法师,出家众,他们在受斋戒,你可以去受。如果附近找不到寺院出家众来为我们受斋戒,你自己可以在佛前发愿来受。但是如果有出家众在受,要到有出家众的寺院去受,在你附近有就方便;如果没有,就在自己的家里佛堂,在佛前发愿来受持这个斋戒。有关斋戒,这也是要去学习,像专门持戒的道场,他们对这方面就有深入。一般我就不给人家受八关斋戒,我是依我们净老和尚,只授到五戒,给人家授五戒,三皈五戒。斋戒就是专修戒律道场的法师来授比较好,因为他们有持斋,所以他来授斋戒比较如法。这次到花莲净宗学会,去环岛一周,昨天晚上回来,回到这里六点半了。他们同修说请我派法师去给他们授八关斋戒。我就建议他们去果清律师那边请法师来授。他们专门持戒律的道场,都有持斋,他们来授比较如法。他如果请我授三皈五戒那可以,因为我们老和尚印的皈依证,就是三皈五戒而已。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本身没有持斋,就不好给人授斋戒。你要给人家授斋戒,你本身也要持斋,你本身就没有持斋,给人家授斋戒,这比较不如法。所以我们老和尚他只授五戒。我就请他去请果清律师那边的法师来授。如果请不到,自己在佛前发愿。
斋戒这也是属于遮戒,前面五条跟五戒是一样。前面五条,不杀生、不偷盗,在家居士受持斋戒这一天不淫欲(平常五戒是不邪淫,夫妻以外叫邪淫,不邪淫;受持斋戒这一天,连夫妻的正淫也要断,这天就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就是跟五戒一样。只是不是受八关斋戒的日期,第三条不邪淫,规定不邪淫;受八关斋戒这一天就不淫欲,连正淫也断了,这一天正淫也断了。后面就是不去观听歌舞,唱歌跳舞,看这些娱乐的节目,看报纸、看杂志、看计算机、看电视,统统不能看,这一天统统不能看。也不能去涂香水,洗澡不能用香皂,要用南侨肥皂,没有香味的。不能坐睡高广大床,高广大床它有一定的尺度,这在《戒经》里面。但是如果你到外面,你这一天受斋戒,这一天是住在外面,你住宾馆,宾馆都是高广大床,能不能睡?可以睡,那是开缘。因为那不是你自己订做的,那是别人做的,你到人家地方去住,人家给你什么床就睡什么床。如果你自己做的,就要合乎戒的规定;如果不是你自己做的,那不犯戒。所以果清律师去年十月在澳洲讲八关斋戒,讲到这条,他说你可不要拿尺,拿锯子,去人家家里量,然后把床锯掉,这长了多少、高了多少,把它锯掉,他说不是这样的。就是你自己做的床不要超过佛规定的尺寸,《戒经》上尺寸都有规定。但是不是你做的,别人做的,或到别人的地方去住,那就没有关系。
斋戒叫遮戒,斋戒是帮助我们身心清净的,我们一定要知道它的目的,帮助我们身心清净的。比如说我们一天持斋戒,修一天的清净心,一天是包括晚上,白天十二个小时,晚上十二个小时,一共二十四小时,一日一夜修清净心。一天守五戒,心就清净了。八条戒前面四条,你受戒也叫遮戒,杀盗淫妄,受戒这个戒叫遮戒,遮是预防。前面四条戒有遮戒、有性戒,性戒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受戒,你犯了杀盗淫妄,它本身的性质就是有罪的,这个叫性罪。因为它本身的性质就是不好的,有罪,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就是有罪,你有没有受戒,犯了这个杀盗淫妄都是有罪过、有罪业,因为它本身的性质是不好的,有罪的,这叫性罪。受了戒,这叫性戒,性戒是你有没有受戒,犯了统统有罪。但受戒的人犯了是加一重罪,加一重遮戒的罪,叫破戒罪,加一个破戒。没有受戒的人,他只有性罪,他没有遮罪,他没有破戒的罪。受戒的人多一重罪。有些人看到,那还是不要受好了,受了,万一犯了,罪加一等,加一个破戒罪;不受,罪还轻一点。
这是讲犯这个戒有这个罪过,但相对的你持了这个戒有功德。你持这个戒的时间,你持戒,你发愿在佛前持这个戒,你在破戒之前,这段时间所持的戒有功德。佛法讲因果,善恶因果不能相替代的,不会说你破了戒,前面的功德也都没了。不是这样的,它还是存在的,将来你罪业消了,它的功德又会出现了。所以古来祖师大德还是鼓励大家去受戒,因为你没有受戒,你就得不到这个功德利益,所以还是要发心受戒,戒为无上菩提本,还是要发心去受。前面这个性戒,杀盗淫妄,我们受了戒,再加一重遮戒。受戒的意思就是预防,你现在发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在佛前发愿我要这么修,发了愿之后,就是防止你去犯这个戒,造恶业。好像你受了戒,预防,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有一股约束力在,约束的力量在。
就像上次跟大家讲一个,道安法师讲的,广化老法师讲《五戒相经集注》。五戒相,我觉得我们起码都有受三皈五戒,我们也是要好好学习。三皈五戒是一切戒的根本,五戒十善。他讲了一个小偷,平常都是去干偷盗的事情,有一天经过一个寺院,看到寺院里面很热闹,很多人在那边,不晓得在做什么,他就走进去看,听人家讲有法师要为大家授戒,授什么戒?授五戒。法师又讲五戒看你现在哪一条做得到先受哪一条,可以分开受的,比如现在能做到不杀生这一条,那我先受这一条,其他的我以后能做得到再来受,法师讲可以这样分开来受。小偷就想想,不杀生做不到,天天吃肉,天天干杀生的事情。不偷盗更不用谈,他的职业就是专门在偷盗。不邪淫,他也做不到,吃喝嫖赌,偷来的东西,都是不干好事的。后来讲到不喝酒,他也做不到,酒要喝、肉要吃,吃喝嫖赌,干偷盗的勾当。还有第四条不妄语,他想想,不妄语就讲话不要骗人,这条还可以,他就受这条不妄语,其他四条他做不到,他就先受这一条,受不妄语这一条。
受了之后,有一天,他偷盗的同伴又来约他要去做案,晚上出去,看到有一个营长带一团兵挑了饷银,抗战时期发军饷的,发薪水的,给军人发薪水的,被他们发现,准备晚上去偷。他们结伴,晚上很晚就要出去,准备要去作案。小偷刚好被他叔叔碰到,他叔叔看到,这么晚了,这些人到底要去哪里?就把他找来问,他说你要去哪里?在以前他都很自然的编一个理由,就把他叔叔打发过去了,讲了他也看不出来,编了个理由就把他骗过去。那天刚好,昨天去受了不妄语戒,今天不能打妄语,他想到昨天受这个戒不能打妄语,又不能讲真话,讲真话一定被他叔叔抓回去,这个案子就做不成了。在那边考虑要不要讲,支支吾吾,被他叔叔看出来了,一定不干好事,就不准他去了,就硬把他拉回去。没办法,被他叔叔看出来了,被抓回去了,当然心里很不痛快,好像那么多钱,他没有去参加就分不到了。但是第二天,他得到一个消息,昨天他那些同伴去偷盗那些饷银被发现,统统被抓起来枪毙了。后来他想,还好去受这条不妄语戒,不然他跟他们一起去,他也死了,他们全部被枪毙,他也死了。所以广化老法师那个时候说,以前道安法师讲,小偷去受一条戒,他也有他的功德。这是看以前的故事。
但是我自己亲自碰到的,以前在华藏图书馆,有个女众,一个小姐,她也是跟这个情况一样。她去受五戒,全部受了,当然不妄语这条戒。她在一家公司上班,还没去受戒之前,有客户要来收款,要来讨钱,有时候她老板不方便给钱,就叫她跟那些要来收钱的人,这些客户,也就是这些债主,跟他讲他不在。以前她没有受戒,她讲不在讲得很自然,他也看不出来。受了五戒,她说,她那一天跑来跟我讲,我去受了五戒,我老板叫我说,骗要来讨钱的说不在,她说我受了五戒,不能打妄语,讨钱的人来问我你老板在不在?她在那边想了半天,结果被人家看出来,说妳老板一定在。后来她老板被揪出来了,她说那个债主走了,我被我们老板臭骂一顿。她说以前我没有受戒的时候,我打妄语很自然,他绝对看不出来的。现在受戒,在考虑要不要打妄语,打妄语破戒了,不打妄语老板要骂,到底要怎么办?在那边支支吾吾的,然后就被看出来了。支支吾吾这个时候,这个就是她受这个戒,她发这个愿,她自己的一个约束力。这叫遮戒,就预防,预防你不可以去犯这个,防非止恶。
这四条是性戒,受了戒又加了一个遮戒,性戒加遮戒,如果犯了就多一重破戒罪。后面这四条,你没有受戒,你犯了没有破戒罪。但是后面这四条,它为什么都叫遮戒?因为它也是预防你去犯前面的四重戒。像酒这条戒也是一样,酒本身没有罪过,但是为什么佛规定不能喝酒?因为酒喝多了你乱性,乱性你就会去造前面的杀盗淫妄。你没有喝酒,很清醒的时候,你不会去造那个业;喝了酒之后,五戒就全破了。这在《戒经》上也有个公案。讲喝了酒,藉酒疯。所以也是预防的。如果你喝了酒,不会去犯戒,酒对你来讲就没有影响。过去李老师讲,汉朝的大儒郑康成,他三百杯不醉。三百杯是小小杯的酒杯,喝三百杯。如果是烈酒,三百杯不得了,你喝三杯脸就红了。三百杯喝下去,小小的威仪还不失。所以李师公讲这公案,说如果每个人的酒量像郑康成那样,释迦牟尼佛不会定这条戒了。所以戒我们一定要知道,佛制这个戒他的用意在哪里。所以酒本身没有罪。有些人的确是不可以喝酒,一滴都不能沾,他沾到一滴就要喝到醉,那真的要戒。有些人他喝一点点就想睡觉,他也不会闹事,他就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有这样,佛就规定不要喝。但是酒这条戒的开缘也很多方面。
而且小乘戒的开缘跟大乘戒的开缘,它的解释上也不一样。为什么?小乘戒是约束自己,所以小乘戒叫止持,止是禁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大乘戒有止持、有作持,止就是禁止,作就是说你要去做,你不做也叫犯戒。比如说不杀生,大乘菩萨戒还要放生、还要护生,不但不杀生,不杀生是止持,放生、护生是作持,菩萨戒多了个作持。小乘戒只有止持,没有作持。所以在开缘上的解读就不一样。不看歌舞倡伎,包括现在的报纸、杂志,统统不要看。我们老和尚讲,看了你心就不清净,不知道就天下太平,知道事情太多烦恼多。这条戒,以前社会比较没有现在这么复杂,这条的精神你一定要知道,就是会干扰我们身心清净的。
你受八关斋戒这一天,最好手机要关机,不然你会受干扰。所以现在广东揭阳谢总办光盘教学,七天能够把恶人变善人,二十一天可以把一个迷惑的人变成觉悟的人,他得力的地方就是吃住都在他那里,不能出去,闭关式的,封闭式的,手机要收起来。听到他手机收起来,我就知道你得力就是收手机。手机不收起来,你看这些手机,你心会受干扰,心会不清净。他七天就这个效果。现在人的确是要七天。古时候的人,佛制定的一天一夜,他能得到这个效果。因为古时候这种干扰很少,现在干扰太多了,你没有七天见不到效果。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在古代,不要说很古,在我小时候,那时候一天一夜他会见到效果,因为那时候大环境干扰少,特别住在乡下,你再持个一天一夜的斋戒,的确身心就很快回归清净。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七天,时间不够,只有一天,时间不够。所以广东揭阳的谢总,他七天很有道理,像我们打佛七一样,七天大概到第三天你心就沈淀下来了。所以打佛七,你住在那个地方,也等于是身持斋戒。七天如果能够专心,会得到很好的效果。这是讲八关斋戒。
另外像沙弥十戒、比丘戒、菩萨戒,这也都有斋戒。八关斋戒是一天一夜,像沙弥十戒是没有限定一天一夜,天天要受持的。这统统涵盖在斋戒这里讲的里面。持斋戒,你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发这个心,虽然持的是小乘的斋戒,实际上它也是属于大乘戒,在形式上是小乘戒,但是在心地上它是大乘戒。因为他有发广大菩提心,要誓度一切众生,这就是发大乘心,跟小乘修行人心量就不一样。小乘修行人他还没有发心要度众生,他只是发心自己要了生死出三界,这叫小乘心。你没有发度众生的心,只是发度自己的心,这样持斋戒,这个斋戒就是小乘戒。你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你发这样的心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虽然身口持的是小乘的八关斋戒,你这个八关斋戒也是等于大乘戒,大乘的斋戒,不是小乘的斋戒。这个关键在发心上不同,在形式上是一样的,但是在发心上是不一样,这一点我们也要明白。我们中国佛教是大乘佛教,虽然受小乘的斋戒,还是要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在南传小乘佛教国家他们就没有,他们就修自己,那就是小乘斋戒。这是讲诵持大悲神咒要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发这个心,身要持斋戒。
下面这句讲,『于诸众生起平等心』,这一句是大乘法,所谓怨亲平等。「于诸众生起平等心」,怎么样才叫平等?我们在做三时系念,中峰国师跟我们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的心、佛、一切众生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就平等,有差别就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因为我们的心有分别、有执着,就不平等,你有分别心就不平等,有高有下、有长有短、有大有小,你分别那就不平等,你不分别那就平等。实际上一切它本来就平等,不平等是我们的虚妄心去分别,你起虚妄分别心,在平等法界变成不平等,实际上它是平等。平等,如果你回归到《般若经》上,我们从这个地方也能够去体会,平等就是真如,就是入不二法门,不二就平等了。
不二,我们在佛门,这个术语也听过,但是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我们有分别,就有二、就有三、就有四。在《般若经》这样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切法包括什么?善法、恶法、无记法,佛法、世间法,所有的法。这一切法的事实真相是什么?无所有,本来它就没有;毕竟空,它不是真的;不可得,你得不到,你抓不到的。《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法统统不可得,不可得到最后都是菩提,就是回归到无所得,什么都得不到,都是空的。也就是不管好不好,都等于零,归零了,我们现在讲归零了,等于零了。因为它本来就不是真的,虚妄的。好像我们看电视节目,有好、有不好,有善的境界、有恶的境界,电视屏幕一关,什么都没有了,归零了,归零就平等了。
现在不平等是什么?为什么于诸众生起平等心?我们现在的心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对佛顶礼三拜,对佛很恭敬,对众生?他是众生,为什么要理他?对他就不礼貌了。但是你要于诸众生起平等心,你必须要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就礼敬诸佛,诸佛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那叫诸佛。过去佛已经成佛了,现在佛现在成佛了,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他还没成佛,但是他也是佛,只是他现在是迷惑颠倒的佛。但是我们要怎样看待他?要看他跟佛是一样的,平等的,看到众生就看到佛是一样的,跟礼敬诸佛是一样的心,你的心就平等了。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常讲,你看到佛就很恭敬,看到人就不恭敬了,人就是属于众生之一,你就不恭敬,你的心就不平等了。看到蚂蚁不恭敬,不平等。
不平等就是我们的虚妄分别。这在《般若经》,大乘经教讲得很多,我们分别。《占察经》也讲虚妄分别,说这个长、这个短,这个好、那个不好,空间、时间,统统是我们分别出现的一个假相,一个虚妄相。你这个分别心没有了,外面这一切境界就平等了。像我们这个茶杯,我们现在说这个茶杯是什么形状?圆的。这个茶杯它自己有没有说我是圆的?它自己没有讲。圆的是怎么来的?我们给它讲的。我们在分别,这个圆的,这个是扁的,这个什么颜色。它也没讲它是什么颜色。这是我们人用虚妄分别给它设定下去,它本身没有。你回归到没有分别,外面一切境界就平等了。如果你再归到《般若经》上,那一切都归零,什么都平等。这时候你生起平等心,你对善人平等,对恶人你也是平等。不会说对善人我就恭敬,对恶人我就不恭敬,那就不符合十大愿王第一愿礼敬诸佛这一愿的精神。礼敬诸佛,善人恶人你都要有礼貌、要恭敬,这个心是一样的。
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都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你看,学习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礼敬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你都要礼敬。礼是表现在外面的,礼貌,外面的形相,外面的礼有差别,但是内心的恭敬心没有差别。你对人恭敬,对众生也是恭敬,对动物恭敬,对植物也恭敬,对矿物你也是恭敬,你的心是一切恭敬,恭敬心没有差别、没有分别,平等。但是在外面的礼节上不平等,礼不平等,敬平等,心是平等,外面形相不平等。外面形相不平等,主要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你外面形相也平等,对佛顶礼三拜,对人也顶礼三拜,对一条狗也顶礼三拜,这些众生说这个人大概头脑有问题,神经病,这就会让人家造口业了,这不可以。所以,表现在外面就要恒顺众生。众生有尊卑长幼,礼貌有分尊卑长幼亲疏远近,对待的礼节上不一样,这个不平等,但是对一切众生的恭敬心绝对是没有差别。所以为什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讲礼敬诸佛,他为什么不讲恭敬诸佛?如果讲恭敬诸佛,这恭敬心是一样的,平等。加上个礼敬诸佛,就是告诉你在外面形相不平等,内心要平等。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怎么学习。
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莫令断绝』。要修于诸众生起平等心,我们净老和尚现在讲《大经科注》,多听,你就会修。现在讲到归零,你懂得这个意思,不都什么都平等了吗?《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首偈如果你真的悟入了,那也都平等了。有为法就有生有灭的,九十六种都是有为法。有为法的事实真相是什么?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假的。假的,好也是假的,不好也是假的,好像我们作梦,作好梦也是梦,作恶梦也是梦,反正醒过来什么都没有。醒过来什么都没有,不就归空、归零了?你不要去执着那个,你心就清净、就平等了。
这一段我们学习到这里,「莫令断绝」,诵咒不要断绝。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莫令断绝。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学习到此。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