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第三十三集)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admin 仁王护国经大意评论阅读模式

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十三集)  2015/5/16  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档名:WD15-006-0033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5/WD15-006/WD15-006-0033.mp4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大意简介。我们请大家先合掌,来念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请放掌。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大意简介。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及网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看大意简介,「受持品大意」。我们看「甲、释品题」,就是解释这品题目的大意。请看下面,「释品—信力故闻而奉行曰受,念力故久久不失曰持」。这是解释这一品,这一品为什麽叫受持,经文品题是写「奉持品」,这是受持,奉持跟受持意思是一样。信力故,这个信有力量的缘故,闻而奉行曰受,信心有了力量,所以闻经能够依教奉行,这个叫受。受我们一般讲接受,为什麽接受?他有信心,而且信心有了力量。信心的力量从哪裡来?还是从闻经明理,从信解,从这个解而来的,理解了,听明白了,他就能够奉行,这个叫受。

 

念力故,这个念就是信念,念头,比如我们念佛这一念,或者修其他的法门,修学的意念有力量,念力就是有力量,他这个意念有了力量。有力量,故久久不失,就是时间很久不会丧失掉,曰持。持,好像我们手裡拿个东西,你不持它就掉了。好像我们持这个茶杯,手拿叫持,一个提手旁,这个叫持,你不持它就掉了,你一直要保持着它才不会掉,才不会失去。这是用这个来形容比喻我们的念力,念有了力量,这是三十七道品讲的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有根,这个根深了,它就产生力量。好像树有根,这个树根它扎的根深入了,深入泥土裡面,它就有力量,风吹也吹不倒。这是把这个品题的意思给我们说明。

 

下面「释意」,意就是说这一品它的大意,大概的意思。我们看下面,「明十三法师从习忍至灌顶自他受持般若」。明十三法师,这个「问答须受持」下面有列出来,下面这个表解有「别释十三法师」,这十三个位次的法师。这十三个位次就是从伏烦恼、断烦恼、破无明,一直到成佛,寂灭忍。从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这个五忍,也就是修学的一些层次。明十三法师从习忍至灌顶自他受持般若,这一段我们要注意的重点就是受持般若,关键的话在这一句。佛法修学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离不开般若,换句话说,没有般若智慧,我们修行任何法门功夫都很难得力。般若当然要长时间的来学习,因此我们看佛一代时教,为什麽佛把《般若经》讲了这麽长的时间,讲了二十二年。其他的经没有讲这麽长,为什麽这个《般若经》讲这麽长?这个就是给我们说明,佛不管说哪一部经都离不开般若。所有一切经都有般若,都需要般若智慧,没有般若智慧就不是佛法,就变成世间法,不管大乘小乘、显宗密教,离不开般若。这是告诉我们学习般若它的重要。下面讲,「明弘经德行相普劝一切众生要奉为楷模」。这给我们说明弘扬这部经它的功德行相,修行种种的事相,普劝一切众生要奉为楷模。楷模就是以这个为模范,以这个为标准来学习。这个是释意。

 

我们接着看下面问答,这一品经波斯匿王请问释迦牟尼佛。我们看表解,「王问」,波斯匿王请问。下面讲「问意」,他问的意思。「见佛三身说经瑞相心疑一异」,这是见到佛三身说经,这个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这三身,这个三种身都说经,就是讲经说法,都有瑞相,心裡怀疑这个三身是一还是异,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问这个意思。三身我们常听淨老和尚讲经,三即是一,一即是三,三身是一。但是我们没有明瞭这个经义,难免会有疑惑,有三身。以前我初学佛,看到经典讲有法身、有报身还有应化身,法身是毘卢遮那佛,圆满报身是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是释迦牟尼佛,以为这三尊佛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些没有学佛的人,看到电视的连续剧,看到西游记,他认为如来佛最大,他说所有的佛如来佛最大。

 

我们学佛的人,如果没有听经的人,他还是不明瞭;没有听经,如果他自己去看注解,他也会明瞭。如果自己也没有去看资料、注解,也没有听经,看到佛经上讲的这个三身,难免心裡会有疑惑,或者误会了,以为这个三身它是不一样的。实际上三身是一。法身是讲我们每一个众生他的佛性,就是讲自性,自性法身它是寂灭相,它没有形相。但是它能够现相,在一真法界他示现的是圆满报身卢舍那佛,这个有相,一真法界,无衰无变。我们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见到圆满报身佛,我们在打佛七在大迴向都会念这个。十法界示现的佛就是应化身,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应化身。这个三身是一体,每一个人都有这个三身,成佛了都有三身。现在有这个三身我们不自在,佛菩萨(佛跟大菩萨)他们明心见性了,得大自在、大解脱,所以他们三身起作用。我们凡夫有三身,现在起的作用是业报身。业报身有没有离开毘卢遮那?没有,你还是在法身,这个业报身还是法身现出来的。我们现在没有圆满报身,也不能千百亿化身去帮助众生,我们现在受的身就是六道生死轮迴的业报身,我们受这个业障的支配,我们自己不自在,实际上我们都有三身。

 

下面,「问辞」,问的言辞。问的言辞是什麽?「般若甚深云何明解为众开演」。这个问题,在佛陀那个时代就有这个问题,波斯匿王也代表大众来请问。问的辞意,就是说般若甚深,般若的道理那麽深。云何明解,要怎麽样才能明瞭、理解,都是不可思议的,怎麽样能够明瞭、理解?为众开演,自己明瞭、理解,你才能够为大众来开示演说。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明瞭、不理解,也就没有办法为大众来开示演说,这是必然的。般若甚深,在江味农老居士《金刚经讲义》,他讲的的的确确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给我们说明,说宋以后就很少人讲般若,只有禅门还有,其他宗派都很少讲,甚至怕谈般若,害怕去谈般若。为什麽怕谈般若?因为般若甚深,不容易理解,万一讲错了要背因果,错下一个字转语要堕五百世野狐身,害怕了,不敢。另外有一种是妄谈般若,妄谈就是乱讲,讲的不是般若,跟般若一点关係都没有,讲错了,这个是会害人的,会给人家误导,这个真是要负因果责任。妄谈,虚妄的谈般若,我们一般讲口头禅,口头禅还好,反正口头禅,自己不得受用,当然也不能帮助别人,总是他也不害人。如果给人家误导就害人,让修行人误入歧途,麻烦就很大。所以古来大德为了谨慎,就很害怕去接触般若,也怕去谈般若,这个是比较保守。再一种是浅谈般若,浅就是讲得很浅,没有深入去理解般若。这个浅谈对我们也没帮助,大概我们听一听有个概念,实际上对我们现在修行就没帮助。江老居士给我们讲,怕谈般若,妄谈般若,浅谈般若,这个都不对,应该要深谈般若。你没有深入去谈般若,对我们修学任何法门就没帮助,包括我们念佛法门也不例外,我们念佛裡面就有般若,离开般若就没有佛法,就不是佛法。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8日14:11: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226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