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君子常行也。】
这三点是君子他处世待人日常行为的规范,都符合这三点的原理原则。为什麽穿着、讲话这些细节都这麽重要?在经典裡有一句话说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你行善,然后修身,就好像登山一样,你要这样一步一步努力蹬上去。为什麽?它有向下,你那个惯性,习惯、习气,在拉你。可是「从恶如崩」,这些不好的风气、不好的行为,你只要一污染,顺着它走了,就像爬山没有踩好,「哗」一下就滑下去了。很多人在农村成长二十几年,一出社会,没两个月就变得很多了。他德行根基不够,被社会的风气染着的速度会很快。所以从这些地方看出,古人他慎重是有他的道理的。
最后我们看一百一十八句提到,这个是「正己」最后一句: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木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积也。安有不闻者乎。】
这句主要的,一个人他能留下好的名誉都是操之在己的。这一生能不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名流千古,完全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真的下功夫在德行上,一定可以有好的榜样流传给后世。所谓「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我们看到,声音无论多细小,一旦发出来了,一定能够让人家听闻;德行很好,纵使他是住在山裡面隐居,一旦他是真实的学问,那他会流露出来,也能首先感染到跟他有缘的人来向他学习。有一句话讲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李树没有讲话,可是它结了果以后很香,自然而然人闻到了就来採。有人来採了,路一直走、一直走,这条小路不就走出来了吗?所以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其实就是人只要有德行,一定能感得一些仰慕圣教的人来求学。
接着讲到,宝玉蕴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得到滋润;『渊生珠』,深潭裡生了珍珠,整个崖岸就不会乾枯。这两个譬喻,就是有德行的人在那裡,这一方的人民都会受益了。我们之前讲的一些故事,辛公义,那个地方本来父母生病了,都把他们扛出去,都不治的,辛公义把他们搬到自己的办公的地方,把他们都治好,然后再把这些老百姓找来,让他们把自己的父母、亲人带回去,然后再劝告他们。你说这样的有德之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都受益了。他这麽做了,难怪我们现在读得到他的风范,『为善积』,几千年之后还是能听到他的风范、他的榜样的。
好,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裡,谢谢大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