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自了法師 (第二一八集) 2016/5/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218
學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六
自了法師編輯
七、愛不重不生娑婆(一)
《徑中徑又徑》:「柏庭法師曰:修淨業者常多,得其門而徑造者無幾;談淨土者常多,得其要而直指者或寡矣。未聞有以自障自蔽為說者,自障者莫若愛,自蔽者莫若疑。但使疑愛二心,了無障礙,則淨土一門未始間隔。」
宋朝的善月大師說:修淨土法門的人很多,但是能通曉往生的竅訣並實際去做的人很少;口中講淨土的人很多,但是能找到其中關要的人很少。很多念佛人都不知道在往生方面有「自障自蔽」這種問題。其實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說到「自障」,再沒有比對於輪迴的愛執更嚴重的往生障礙。而「自蔽」就是指對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等心存懷疑。如果能夠把這懷疑和愛執之心斷除,那麼即生往生西方就不是什麼難事了。這裡講得非常清楚,如果心裡還存有往生的違品——貪愛世間的心,以及懷疑之心,那是根本不可能往生的。
之後大師又說:「無為子十疑論序曰:『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無為子」指宋朝開悟的大居士楊傑,他在為智者大師的《淨土十疑論》所作的序言當中,講到「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如果看過後代大德,包括一些淨土祖師的教言開示,就能發現處處都會提到這句話。可見對於往生來說,這個問題相當關鍵。也就是要想真正修集往生資糧,必須斷除對於世間的貪愛。我們下面就對於這個道理簡單講講,希望大家都能斷除往生方面的「自我障蔽」,修集清淨的往生資糧,踏上真正的往生之路。
(一)家庭愛染,生死因緣
現在的人經常會說「家庭是道場,生活作佛事」等等,但是這也要辨別清楚,所謂「道場」必須是修持出世間的清淨法業,積累往生資糧的道場,而不是增長輪迴愛染,堅固生死根源的地方。只是現在很多人沒有智慧,沒有以正見去仔細的分析、辨別這件事,認為我們是在共同修集往生資糧,實際上完全是在積聚輪迴的因緣。
為什麼這麼說?要知道,居士處在家庭裡面,大多是糾纏在世間法當中。在家庭裡常常會增長輪迴的因,增長愛執之心,跟往生西方直接相違。稍一放鬆正念,就會以我執煩惱來互相面對。這一點大家都有自知之明,自己觀察一下就會知道。就像《楞嚴經》中所說:「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家人彼此之間往往是世俗的情愛,再加上各種家庭瑣事的糾纏,都成為輪迴法,成為繫縛的因。要知道,所謂好的關係有兩種:一種是互相策勵,在出世間的解脫法方面做真實的饒益,這種關係可以讓自他都往生清淨佛土,都能得到解脫。一種就是互相增長愛戀,我對你好,你對我好,彼此增長世俗情執,這種關係會使你的心深陷在輪迴裡面,實際上就是繫縛輪迴的因,完全不隨順解脫,不是往生西方的因。只要你去觀察,就會發現,在家庭裡面,所謂的夫妻之情、母子之愛,都是貪執輪迴的心。譬如認為世間家庭的氛圍,闔家團圓的快樂,一家人在一起安穩舒適的過日子等等,非常美好、幸福。在這些方面你的心非常重視,或者羨慕不已,或者沉浸其中,或者小心翼翼的守護……其實這些都是煩惱,都是苦。
《法華經》中說:「諸苦所因,貪欲為本」,一切苦的出生之處就是貪欲,以它為根,就會出生無數的憂苦。我們都是欲界的眾生,與生俱來就有對世間的貪愛,一旦增長這種貪愛,隨之而來的一定是痛苦。譬如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或者出現一些變故的時候,就會產生極大的苦惱。而且這種貪愛會不斷的潛滋暗長,它也是十二緣起裡能生支的第一個,有了愛就會取後有的生死,之後就是數不盡的輪迴,說不完的苦。中峰國師在《淨土詩》中也說:「塵沙劫又塵沙劫,數盡塵沙劫未休,當念只因情未撇,無邊生死自羈留。」眾生在生死之中經歷了無數大劫,數盡了塵沙,也算不清到底經歷了多少劫的生死。這都是由於一個「情」字,心裡一直放不下,以至於把自己纏縛在輪迴當中。
《涅槃經》中說:「居家迫迮猶如牢獄,一切煩惱由之而生。」這一點稍加觀察就能很明顯的發現。處在家庭裡面,如果和家人往昔有善緣,彼此的感情很好,很甜蜜,很恩愛,這樣就會增長貪染,互為流轉生死的增上緣。其中一個人一旦離開,其他人就會非常痛苦,甚至沒有勇氣繼續活下去。如果相互之間的緣分不是很好,經常發生摩擦、衝突,像冤家一樣,彼此怨恨;或者長年冷戰、形同陌路……總之,處在家庭裡面,彼此間都是以我執、煩惱來用事,在在處處不是生貪就是生瞋。
另外,為了這個家,每天必須忙碌各種瑣事,很少有時間修集善法,甚至連十善業的內涵都很難具足。因為行持十善業道必須有一種斷惡之心,要堅持這種原則。但是一旦陷在家庭的欲坑當中,陷入各種世俗法裡面,就連行持十善業都有困難。因為如果顧及一個小家的利益,為別人考慮的心就會很少,這樣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往往會造下嚴重的惡業。譬如做為一個母親,如果用心有偏差,認為我的孩子什麼都好,無論他要什麼我都給,就有可能造下殺生等的惡業。而且,當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發生矛盾時,她處理起來很可能不合乎正理。明明是自己孩子的錯,但是完全看不到,只是一味的縱容,甚至將來孩子長大後會犯下大錯。所以,一旦人的心被愛蒙蔽住了,雖然想利益自己的家人,但是往往會害了他,也害了自己。正所謂「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沒有以智慧攝持的所謂「慈悲」、「方便」,非但不成為善法,反而會成為惡趣的因。所以,如果不能以智慧攝持,讓家人都隨順解脫,那麼家庭就像一個枷鎖一樣,會捆住一個人的心,連起碼的十善業道都守不好,更不可能往生西方了。因為往生極樂世界的要求更高,必須徹底放下對整個三界的貪愛,如果連小小的家庭都看不破,心完全落在欲界裡面,又怎麼可能往生淨土?
因此,這些方面都值得我們警醒。很多人說是學佛,但其實最多只是做一點人天善法。有些人甚至連人天善法也修不起來,所謂的學佛,對他來說只是一種消遣,一種高檔、時尚的生活。這樣滿腦子都是家庭、工作,心完全被各種的男歡女愛、親人之間的感情、五欲的享受等等所吸引,想從這些當中出離,把它們視為苦的心根本沒有,對於清淨佛國的事基本無動於衷。像這樣貪愛世間,完全不具備欣厭的內涵,在願上面一點也不符合條件,是不可能往生的。
(二)智慧觀察,斬斷愛根
對於在家的男女修行人來說,必須要有看破世間的智慧,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就像前面所說,根本遮止不了造集轉生惡趣的業,更沒辦法修集往生資糧。如果能夠看破、放下這一切,盡量減少心上的貪愛,讓自己的心跟世間的染污法脫離關係,就不會被毒害到了。
《徑中徑又徑》裡講到:修行不得力的根本,在於沒有斷掉對世間法的貪愛。由於愛的牽纏,就會妄念紛飛;喜歡因愛而生,厭惡、恐懼也同樣由愛而起。這樣就算平時好像能看得破,好像能一心念佛,但是到了臨終的關鍵時刻也難免動心,導致淨業難成,不得往生。所以,現在必須咬緊牙關,以堅忍的力量,斬斷愛的繩索。對自己所貪愛的一切,要時時以智慧觀察清楚,最開始要強制性的斷除愛執,這樣到最後自然能夠遠離貪染。
這裡講得很清楚,就是要通過智慧觀察,清楚的認識到世間的真相,才能斷除愛執。其實很多人很難發現這一點。會覺得自己的家庭很好,對此很自豪、很陶醉,喜歡這種安逸的家庭生活。但是,這些家的歡樂到底是什麼體性?是清淨的出世間法嗎?是覺悟的法嗎?是真正的安樂嗎?這些方面,必須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心裡看清楚後就不會再迷惑了。
佛在《楞伽經》裡說:「復次大慧!菩薩為求出離生死……觀諸世間無一可樂,妻子眷屬如枷鎖想,宮殿台觀如牢獄想,觀諸珍寶如糞聚想。」我們具體來看,首先說眷屬如枷鎖,俗話說:「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兒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其實夫妻之間就是以彼此的業力牽纏,暫時聚合在一起,因緣一盡就必須分開。所以短暫的相聚也沒什麼大的意義,如果對此非常耽著,會成為繫縛生死最大的障礙。蓮池大師在《雲棲詩偈》裡也講到這個道理,大意是說:夫妻恩愛,鸞鳳和鳴,纏纏綿綿不知哪日能結束。活著的時候好像可以長相廝守,但是到緣盡的時候也不得不各自分開。彼此情意纏綿,互相繫縛,如同披上了沉重的枷鎖一般。願能看破將自己纏縛在生死之中的冤家,趕緊尋找出離之道,以此將這關係最密切的因緣,從自己的心上抹去,不再牽纏。
兒女就是債主,無非是由於過去世有債務關係,今生才投生為兒女。普庵祖師也說:「眷屬猶如夢,非冤不遇逢,如今兒女者,皆再來祖宗。」印光大師也說:「以彼此有負欠故,致所生兒女種種不一。有還債者,有討債者,有報德者,有報怨者。」所以,父母和兒女之間的關係不出這四種: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我們都看過很多這方面的因果實錄,都很清楚,很多今世的兒女是前世自己所殺的人。由於前世欠了他的錢和命,所以今生他投生為自己的子女來討債。而且,父母往往會特別疼愛這種來討債的兒女。這就是業緣,它會像枷鎖一樣緊緊的束縛住自己。所以一定要以智慧看清楚,就會知道這些根本不值得貪著。
而且,家宅就像監獄,一旦結婚成家,就不再有自由,就要被鎖在這個監獄裡面,一鎖就是幾十年。即使是兩口之家,都會有很多很多的事,非常不自在!一般人只要被關在這裡面,就只能不斷的增長煩惱和業。那是很危險的。自己也會發現身心愈來愈沉重,愈來愈不安樂,煩惱愈來愈多,善心愈來愈少了。
再說,財物、珍寶就像糞堆。大多數人都希望財富愈多愈好,認為錢財當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實際上,錢財愈多,麻煩就愈多,人就愈操心。就拿有車來說,這方面很多人都有體會。沒車的時候覺得有車很好,既方便又體面,但實際上,有車之後麻煩更多。俗話說「買車容易養車難」,有車之後不得不面臨很多問題,每個月的油費,每年的保險費,維修保養費、停車費、養路費、過橋費……在北方,冬天租的車庫比人住的房子都貴。而且,稍微碰到點事,就得跟保安、交警打交道,徒增困擾、浪費時間。另外,在城市裡遇到高峰期堵車,一堵就是幾個小時,比走路用的時候還多。原本以為有車方便,結果更耽誤事。再說,本以為有車很體面,但是看到身邊的朋友不斷的換車,自己卻一輛車開了幾年,會感覺很沒面子。換車吧!錢不夠;不換呢?心裡難受。乾脆賣了吧!面子上更掛不住。總之,有車之後,數不盡的麻煩、苦惱就會一直緊密相隨,擺脫不掉。
像這樣,夫妻、兒女、家庭、財物等等,都是苦的法、苦的自性。其他世間的事與此類似,詳細觀察就能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安樂。看清楚世間苦的本性,就能很有力量的制伏貪愛之心。但是要想真正從根斬斷,必須要有看透萬法真相的空性智慧。幽溪大師在《淨土法語》中說到:制止境緣的牽纏,不是讓我們把世間所有的事物全部扔掉、燒光,也不是閉著眼睛不看。當你知道一切所愛的事物原本無有,只是自己的錯覺認為它有,所以錯覺在的時候才有這些假相,錯覺消失,就都蕩然無存。這樣以智慧認識到萬法沒有什麼實法可得,心裡自然不會有執著。
(三)遠離染情,心地清淨
我們如果真想往生極樂世界,真想修淨業,就應該讓自己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這樣才能跟阿彌陀佛相應,才能有清淨佛土的氣氛。
具體來說,就是要逐漸跟輪迴脫離關係,一心跟極樂世界建立關係;逐漸跟世間俗人脫離關係,一心跟阿彌陀佛建立關係;逐漸跟世俗的染污緣脫離關係,一心跟淨土的清淨緣建立關係。也就是念念緣阿彌陀佛,緣西方三聖、清淨海會;心裡想的都是極樂國土,薰的都是淨土氣氛,一心一意就要往生到那裡。這樣一來自然能夠把娑婆世界的事看淡,至於世間的享樂、世俗的關係等等,也不會特別執著,因為那時候心會很警醒,知道輪迴裡的法會牽連自己,會障礙往生。
就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說,只要跟一個人建立起密切的世俗關係,譬如成為朋友,那麼你的心就會被一個人牽住。因為既然有關係了,彼此之間就要有來往,這樣方方面面都會有影響,就要有業力上的合作等等。反過來說,如果你跟一個人結了很深的怨,譬如為了爭名奪利而變成了仇敵,或者良心上欠了很多的債,那麼這些惡業也會牽著你,障礙往生。也就是在輪迴方面有一點造作,就必然會有一種業,把你的心往輪迴的方向牽引。既然如此,想讓自己的心念念緣淨土,一心修淨業,就必須斷除對輪迴的愛,這樣才能斷除輪迴的因緣。如果不能斷除貪愛之心,它的勢力就會愈來愈大,就會成為你難以拔除的樁子。一旦這個樁子深陷在輪迴的沙灘裡面,就會使你千生萬世沉陷輪迴,無有出期。
《楞嚴經》中講到:「純情即沉」,「純想即飛」。這裡「情」就是指愛,也就是我們對於世俗諸法的愛。這種貪愛之心就是生死因緣,愛一生,必然會下沉,會下墮。我們觀察一下就知道,其實每個人陷在情愛裡的時候,心都是往下沉的,而且很難拔出來。經中又講到:由於愛染就會發起妄情,情在身體裡面積聚起來,就會出生愛水。譬如心裡想美食的時候就會出口水;憶念所愛的故人,或者想起他的種種可愛之處,或者哀其亡故心中不忍,就會流眼淚;貪財之心生起的時候,由於心裡發出貪愛之水,在身體上就會顯現出皮膚光潤之相等等。總之,雖然愛有差別,但是積聚於內,而表現在外的方式是一樣的,都是以濕潤為性。濕潤則自然無法上升,必定下墜。
相反,如果愛很輕,比方說思想家,由於他們一心探求真理,心處在寧靜的想當中,很少去緣世間的欲塵,這樣生起的世俗情愛就很少,心就比較清淨單純。再譬如修行人心裡常常觀想清淨的法,自然就不跟情黏在一起。譬如觀想佛菩薩、清淨佛土,緣正法作意等等,心當下就是往上飛的。這些你只要觀察一下,就能體會到。對此,經中說到:如果眾生心裡希求勝妙境界等,發生仰慕渴求,就會出生想念,想念不斷的積聚,就會出生殊勝之氣。譬如持清淨戒,就會全身輕快清淨;持咒、結印的時候,心會顧盼雄毅,無所畏懼;希求脫離人間欲塵,生入天界,就會夢到自己在虛空當中飛行;心裡憶念佛國淨土就能在夢裡,或者在禪觀當中見到清淨佛土;想親近善知識,自然會輕視身命發起承事。總之,雖然想有差別,但是輕揚、上舉的性是一樣的。所以會飛升,不會下沉,自然超越世俗染情。
經中又說到:如果只有想,沒有情,死後必定生到天上。如果在此基礎之上,也就是念想專一,一心作觀,再加上修福德、智慧,發清淨願,那麼臨終之時自然心智開明,面見十方諸佛,可以隨願往生清淨佛土。如果想和情均等,那麼不會上升也不會下沉,會轉生為人。其中想稍微多些,就會成為聰明的人,情多就會成為愚者。如果情多想少,就必定要墮在三惡趣裡面了。其中六分情四分想,會墮為旁生;七分情三分想,會成為餓鬼;再往下,九分情一分想,就會墮在地獄裡面。如果只有情,沒有想,就會沉入無間地獄。
這樣我們就很清楚,情愈多,愛愈重,在輪迴裡陷得就愈深;想愈多,念愈專一,上升的位次就愈高。往生極樂正是憑藉「一念」來成辦的。這就是「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的含義。
(四)遠離貪愛,淨念一心
阿彌陀佛因地時發願說:「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益作諸善,一心繫念於我,雖止於一晝夜不絕,亦必生我剎。不得是願終不作佛。」《往生論》中也說:「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很明顯,往生的關鍵就在於「一心」。那麼,為什麼大多數人不能達到一心?要知道,它的障礙就是「愛」,如果沒有遠離貪愛,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淨念相繼、一心繫念阿彌陀佛。
幽溪大師說:心裡對於世間的事物無法捨棄,就是因為愛;對於世間的想法不能捨棄,也是因為愛。心裡只要有愛執,淨念就無法專一;到了臨終,如果因為愛的障礙,有一念不能歸在一心念佛上,就不得往生。這裡講得非常清楚。我們必須把自己的心上的這個愛對治掉,否則必定會受它的牽制,把自己鎖在輪迴裡面,百千萬劫無有出期。
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心都愛執哪些事物?一般來說,最明顯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愛。像是夫妻、母子、兄弟、朋友等等。還有對於世間的學問、技藝、事業、名利等的愛著,以及貪愛各種的飲食、衣服、房產、錢財、娛樂、玩物等等,無論是依報、正報、輕物、重物,愛執的心是厚還是薄,總之統統都是愛,都是往生的障礙。
找出了自己所愛執的事物之後,就要看清楚貪戀它們的過患,這樣心裡才能放下它,才有希望往生極樂世界。具體來說,那些事物剛一出現,你的心就會陷在裡面,這就是下沉的狀態。哪怕只是一件衣服,當你愛著它的時候,你的心都是往下墜的。這方面看看自己的行為就會知道,當你擁有一件好衣服的時候,是不是會在鏡子前左看看、右看看,陶醉不已呢?這些行為就是愛的表現,就是煩惱。或者當你看電視的時候,自己的心是不是直接就黏在那上面了?看到別人有很多錢的時候,心裡是不是一直釘在那裡,拔不出來?最明顯的就是,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無論是哪種愛,心都是黏黏糊糊的,找不到一點清淨的狀態,是不是?……總之,只要內心陷在貪愛當中,就遠離了出世間解脫道的內涵,就不會有清淨的修法。這些都是往生的障礙。
而且要看到,貪著這些事物會在心裡種下很多染污種子,會造下各種像垃圾一樣的雜染業。心上薰習的氣氛跟淨土完全不相應,這種狀況,往生的希望就很渺茫了。要知道,極樂世界是完全清淨的國土,只有清淨的業才能相應,才能成功往生。我們緣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起信心,這是清淨的信心;我們發願往生到那裡,這是清淨的願;在信願的基礎上持念萬德洪名,是清淨的行。這些清淨的法都是往生淨土的因,所以叫做淨業資糧。但是,如果自己的心一直不肯改,不斷的加重對世間的貪愛,每天造下的都是一些轉生輪迴的業,甚至是墮入惡趣的黑業,那就很糟糕了。
所以,在這些方面每個人都要很清楚,如果自己的心明明對於世間法非常愛執,還認為自己念佛念得很好,那只是自己騙自己而已。實際上你念佛是假的,造業是真的,結果必然是沒辦法往生。在這些方面必須要警醒。如果你的心能夠有一點覺悟,能夠認識到愛執世間的危害性,就要像《了凡四訓》中所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就是從此之後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雖然我們現在還是凡夫,做不到聖者、成就者那麼好,但是起碼要有一個跟過去不一樣的決斷,那就是要真正願意斷除心上的貪愛,這樣之後才會有出離的希望。
對此,幽溪大師在《淨土法語》裡講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大師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此兩語,可謂刮翳眼之金鈚,治膏肓之聖藥。凡有志於求生極樂者,宜以此書之於屋壁,銘之於肌膚,時時莊誦,念念提撕。」意思就是,「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這兩句話就像除去無明眩翳的金針,救治生死絕症的靈藥一樣。凡是想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應該將這兩句話寫在牆壁上,刻在肌膚裡,時時誦持,念念不忘,銘記於心。
大師又說:「於娑婆之愛,日求其輕;極樂之念,日求其一。輕之又輕之以漸階乎無;一之又一之以漸鄰乎極。」也就是之後要每天都力求減輕對娑婆世界的貪愛,每天都力求使自己一心專注於極樂世界。這樣來讓貪愛娑婆的心減輕再減輕,以長期逐漸的努力,最終達到對娑婆世界完全沒有貪愛;相反的方面,讓緣念極樂的心專一再專一,以長期不懈的精進,逐漸專一繫念極樂淨土,最終徹底達到一心。
「果能如此,則此人雖未脫娑婆,不是娑婆之久客。雖未生極樂,已是極樂之嘉賓。臨終正念現前,往生極樂必矣。」誰能這樣做,那麼雖然他暫時留在娑婆世界,但是決定不會住很長時間;雖然還沒生到極樂淨土,但是已經是極樂世界的人了。到臨終的時候必定會正念現前,順利往生極樂世界。這也就說明他的往生資糧已經積聚到量了。
以上選摘自智圓法師《往生之路九》。
老法師:諸位同學,我們剛才讀了自了法師編輯的這篇文字。「愛不重不生娑婆」,這一句話過去有沒有聽說過?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有沒有重視它?關鍵在此地。真正重視它,我們的道業天天在增長,往生到極樂世界自然有把握。如果沒有重視它,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確實對於往生極樂世界就很難了,來生繼續不斷的再搞輪迴,這是自然趨勢。所以,這幾年我們在一起共修,學習《無量壽經》,我們特別偏重在求往生,偏重在認識極樂世界。不但要認識極樂世界,回過頭來還要認清娑婆世界,然後你自然有選擇了。凡是不能往生,根本的原因,對於兩個世界沒搞清楚!哪個世界應該取,哪個世界要跟它告別,決定在什麼?決定在你認識清楚的程度。
我們讀經的目的為什麼?增長信願的目的是什麼?一心專念的目的又是什麼?都是在永遠脫離輪迴生死,一心求極樂世界的成就。到極樂世界必成正覺,是彌陀第十二願,四十八願裡頭重要的一願。哪個世界保證我們必成正覺?沒有,這個世界也沒有。我們是承蒙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恩德,教導我們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往生到那邊必成正覺。而且想去不難,只要有信有願,往生條件就具足了,品位高下全在念佛功夫的淺深。這兩個是哪個重要?往生重要。成就不重要,到極樂世界一生一定成就,他無量壽,哪有不成就的?所以往生第一重要。憑什麼往生?真願真信。真信真願,我們對於妨礙往生極樂世界的全部要放下。對於這個世界天上人間要能放下,沒有留戀,根本不把它放在心上就對了。在這個世間暫住,像住旅館一樣,暫住,完全在準備求往生,這就對了。
今天自了師這篇報告,一再說明不能往生的原因,就是情執。情執是什麼?假的。情執從什麼地方發生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從這發生的。你看這因好不好?不好。因不好,果怎麼會好?這是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接觸到的,恩變成怨,愛變成仇,太多了。這不是親眼看見嗎?假的,它不是真的,真的愛怎麼會出這種事情?全是假的,全是騙人的,趕快走。要看清楚,方方面面統看清楚,徹底放下,一心取淨土,就對了。我們今天還有一篇講稿錄像,我們就學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