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1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经上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有能力顺一切异类众生的言语,异类是九法界有情众生,佛有能力随着众生言音起变化。这个道理很深、很难懂,一般称为不思议境界,可是它是事实。听说现在电脑逐渐能达到这个目标,于是我们对于佛经上这句话就更能够肯定,电脑能够做得到,佛哪有做不到的道理!不但是佛,我们现在一般人讲有通的人都可以做到,这个通叫神通。神通从哪裡来?从禅定来。确实,禅定功力到相当深度的时候,这些障碍统统都可以突破,彼此心灵能够沟通,能够没有障碍。

 

说到这个地方我想起,这应该有将近五十年,四十多年前,我在台湾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一个故事。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很多人都知道,民国初年国学大师。他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一度兼差,兼什么差?东岳大帝请他去做判官。东岳大帝的判官,判官相当我们现在所讲的祕书长,他做过东岳大帝的祕书长。晚上天黑的时候他就上班去了,第二天早晨天亮他就回来。所以他得不到休息,日夜都忙,白天忙着白天的事情,晚上忙着晚上的事情,没得休息,那个差事也很累、也很苦。他曾经告诉他的朋友,在阴间,阴间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各种人类都有。就有人问他语言怎么办?都通。这很奇怪,都通,各说各的言语,意思都能够明瞭,都能明白,一点障碍都没有。我们人间,看起来人间言语有障碍,还要找翻译,在阴间遇到外国人不需要翻译,他都通。这个意思慢慢的我们会能够体会到。我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那时候在香港住的时间长,好像住了四个多月。前面两个月讲经要翻译,有个翻译翻广东话的,后两个月他们听成习惯了不要翻译,他讲广东话我懂他的意思,我说话他也懂我的意思,我们交谈很方便,不需要经过翻译,大概就是这种情形。这是能够随顺异类的言音。

 

第二种是「顺所宜说法」。众生根性不相同,需求不一样,所以要应机说法,他希望听到什么法门,佛就给他说什么法门。佛也是在一音之中圆满的表演,不但能表演音声突破障碍,说法也突破障碍,这个实在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譬如佛在这裡升座讲经,我喜欢听《华严》,听到佛给我讲《华严》;隔壁这个他想听《法华》,他听的完全是讲《法华经》,这叫普顺。这种境界我们在往生经裡面看到过,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法、六尘说法,实在讲同一个音声,想听什么法门,你所听到就是你理想当中的法门;你不想听就很清淨,一点声音都没有。没有一桩事情不是随念而生,随心所欲,这是真的境界,不是虚幻的故事。佛菩萨的境界这样稀有、这样圆满,我们要是不求证入那就错了。

 

第三个意思是「顺遍」,遍就是遍虚空法界。不但遍一切空间,还遍一切时间,无量时空裡面,诸佛菩萨演说种种妙法无不见闻。现在我们是不见不闻,不见不闻不是佛的音声、色相没在我们现前,不是的,他在,他周遍法界,我们这儿哪能说没有?我们不见不闻是我们的六根出了毛病,我们眼有障,所以见不到;耳有障,所以听不到。只要把障碍拔除,佛的形像我们见到,佛的音声亲自听到。《无量寿经》上世尊明白的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讲堂「大音宣布」,尽虚空遍法界都能得闻,我们这个世间没有说在例外。所以一定要晓得,我们的亏吃得实在是太大太大,什么亏?妄想分别执着。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是贪着妄想分别执着,不肯把它放下。所以十方诸佛如来、诸大菩萨讲经演教,周遍法界,我们今天落得一个不见不闻,完全不能够觉知,这个身体好像失去知觉,麻木不仁。麻木不仁是严重的病况,我们今天这个身就是有这么重的病。有病,如果自己知道自己生病就有救,为什么?他会求医。最怕的是有病自己不知道有病,不肯求医,这个病永远没有办法复原,就同这个情形一样。所以佛确确实实是法音周遍十方国土。

 

再看底下这段,第八面倒数第三行:

 

【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又如虚空普遍一切。于诸国土平等随入。】

 

这两句是佛用比喻来说,譬如前面所讲的三业普周。实在说,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是不可思议,常言说得好,「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有办法用言语来表达,也没有办法用心思去思想,为什么?达不到。比喻怎么能比?在种种比喻当中,古大德常讲,唯有虚空真如可以勉强的做个比喻,如果用其他的来做比喻,没有一样能恰当,所以这个地方用虚空来做比喻。虚空就是我们今天讲空间,空间裡面包含许许多多的色相,这个我们很清楚,容易理解。你看像太空当中有多少星球,这些星球跟我们这个地球相彷彿。这许许多多星球从哪裡来的?这些星球裡面也有众生,有我们肉眼能见的,也有我们肉眼不能见的。我们肉眼能见的这个色相大家容易明白,肉眼见不到的色相更多,这个要知道。虚空当中这么多的物相,会不会显得拥挤?会不会有一些碰撞?这个事情不会有的。为什么不会有?心性所变现出来的它有秩序、有层次,真的是有条不紊,而且所变现的这些色相都是幻有,不是真有。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给你讲真的,一点都不假。

 

所以清凉大师在本经给我们做了综合的结论,本经显示的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法界在哪裡?就在我们现前,确确实实是无障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今天我们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是障碍,为什么一个无障碍的法界变成处处都是障碍?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所有一切障碍都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裡头变现出来的。我们想想也就能明白几分,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数不尽!换句话说,现在的障碍就太多太多了,比你遭遇的多得多,比你想像的多得多。这些障碍要从根把它拔除,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佛教这些聪明人修行,聪明人从哪裡修?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只要把这个拔掉就连根都拔掉了。然后星球与星球碰上也没有障碍,空与空相撞有什么妨碍?就没有障碍。这些都是事实的真相。

 

我们把本来无障碍的环境,法界实在讲就是我们生活环境,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变成处处都是障碍,过失在我们自己,不在别人。我们今天有缘学佛,学佛最要紧的事情是明白这些道理,明白事相,明白这其中的因缘,然后我们才有能力突破,突破之后恢复我们本来的生活。禅宗裡面讲「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本来的生活,本来的生活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诸佛菩萨住三昧之中,三昧就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无障碍的享受。我们今天由于无明不觉,生起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正常的享受变成一个不正常的享受,这个错了。所以常常观虚空,《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教我们常作如是观,这个话很有道理。这个观就是转变我们的观念,现在哲学的名词叫做宇宙观、人生观,你对人生的看法、对宇宙的看法,我们要把过去种种错误的看法转过来。

 

经文裡面,『于诸境界无所分别』,虚空不分别。虚空确确实实,具是具足,圆满具足,所有的星球、所有的万物都在虚空包含之中,虚空于一切境界、一切万事万物没有分别,这个比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无所分别」。佛与大菩萨于一切境界当中确实,像虚空一样,他没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所以人家能够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道理在此地,他不执着。第二句裡面,『又如虚空普遍一切,于诸国土平等随入』,着重在「平等随入」。前面讲「于诸境界」,这边讲「于诸国土」,意思是一样的,于诸国土跟于诸境界是一桩事情。虚空普遍一切真的是平等随入,无所分别,实在是为我们显示出《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清淨平等觉」。

 

佛智广大犹如虚空,这是总喻,虚空这是总的比喻。佛的根本智,佛的后得智,经上所讲的量智、理智。「量智包含而普遍,理智无分别而证入」,理智就是无分别智,量智知差别法,一切法无所不知。《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那个无知是什么意思?无分别。般若无知,无知就是讲的无分别,他哪样不清楚?样样都清楚。譬如我们眼见色,当我们没有起分别,没有起执着,于一切境界、一切色法裡头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这时候是根本智现前。不是说不分别、不执着什么都不知道,哪有这回事情?样样都清楚,样样都明瞭,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根本智现前。它起作用的时候,这个作用是别人来问,来向你请教,你随问随答,无所不知。不是说来问一下,问到之后,让我想一想再告诉你,想一想就完了,那就是凡夫,落到意识裡头。不需要想!你看佛在经典裡面开这么多的法会,听众当中或是启请的、请法的人向佛提出问题,随问佛就随答,佛没有说让我想想我再告诉你,没有。自自然然的随问随答,这叫后得智,这就是如量智。如量是什么?如众生之量,就是《愣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程度高的,佛解释的就深、就广;程度浅的,佛解释的也浅、也近,让你听到都欢喜、都满意,这种智慧叫如量智,如量智是无所不知。可是你要晓得,无所不知是从无分别智裡面流露出来的。假如你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就好像植物一样、树木一样,树要是没有根、没有本,那个枝叶花果怎么可能有?所以差别智无所不知,依根本智而起的,只要你得根本智,你就会自然得一切智,就是无所不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7日19:50: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801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