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4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一时一处,无量无边的虚空法界是一处,后面会讲到。一时一处,这是一真法界。所以这两个字,我们翻成白话,翻成易解,也就用「一时」,但是裡面注解可以注出来,「三世十方同时存在」,叫一时,这个注解就很好,没有把意思讲错。如果落实在事相上说什麽?古德讲的两句话也讲得很好,「法王启运,嘉会之时」。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大众聚集在一起听经,就是这个时候,这叫一时,这个行。我们今天在居士林这个道场,聚集在此地,我们来研学《华严经》,一时,我们在此地聚会,这个说法可以讲。另外一个从感应道交上来讲也行,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决定不会有差误。《愣严经》裡面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诸佛如来、菩萨、罗汉应化在这个世间,都是众生有感他才来应。应以什麽身说法,他就现什麽身分,他现这个身分不是他自己想现什麽身分,自自然然的;应当说什麽法门,他就说什麽法门,应机说法,这叫「一时」。法会、感应都是从事上讲,给你讲没有十方、没有三世是从理上讲,是从性上讲,是从真谛上讲的;从法会、从感应是从事上讲、从俗谛上讲的。一切经一开端都有「如是我闻,一时」。「一时」的意思要懂,然后才知道佛经裡面讲的是什麽东西,我们才对于如来的说法产生信心,对佛的经典生起恭敬,恭敬才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佛』这个字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大会当中他是主讲的人,这一次是为我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讲。下面是地址,在哪裡讲的?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这是处所。这个处所有三个,「摩竭提国」这是指一个地区。前面跟诸位同修报告过,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印度没有统一,跟我们中国周朝时候情况差不多,都是些小部落、小国家,所以印度国家就很多。摩竭提国是指这个大地区来说。在摩竭提国什麽地方?「阿兰若法」,这是世尊修学讲道的一个场所。「摩竭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毒害」。从这个名义上来看,这个国家人非常善良,道德的水平很高,我们中国人讲的文化水平很高,知书达礼,人人都懂礼,人人都守法,人人都有智慧,心地都清凉自在,有爱心、有慈悲心,这是讚歎这个国家文化水平高。唯有在这样高水平的文化地区,佛在这裡讲经教学才能够有人接受。如果这个地区没有这麽高的文化水平,人都是作奸犯科,都是自私自利,佛在这裡讲经说法谁能听得进去?不相应,他不能接受,佛当然就不会在那个地区讲经说法。佛讲经说法的地方,所谓是首善之区。佛出现在哪裡?出现在印度,印度许许多多国家一定选择最好的一个地区、最好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道德水平高,文化水平高,佛在这裡讲经说法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所以,国的名字裡面含着有这一层深义在其中。

 

「阿兰若法」,这是别举说法的道场。这句话四个字,裡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要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很安静的处所。环境清淨,修道容易。在过去,土地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我们能够想像得到,这个大地居住的人口不多,每个人生活都非常清淨安宁,人怕噪音、怕烦躁。住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很寂静、很安静,安静到什麽程度?牛叫的声音听不到。世尊修道的道场多半是住在郊外,不在市区。市区太热闹,修道就困难,为什麽?特别是初学的人,烦恼习气还在,都市裡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很多,能叫自己的心定下来很困难。所以佛带着这些学生修心养性,一定在山林水边,一般人很少到这些地方去。佛教传到中国亦复如是,道场都建在深山裡面,人迹稀少的地方,这个地方建立道场好!古时候农村裡面养牛,牛叫的声音就是很大的声音,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表示跟这个村庄有相当一段距离。大约总有一、二里这样的距离,牛叫的声音就听不到,这个地方称为「阿兰若」。「阿」要是从字面上翻,「阿」翻作「无」,「兰若」翻作「喧闹」,要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就是噪音,「阿兰若」就是没有噪音、听不到噪音的地方。

 

下面还有一个「法」字,法字很重要。「法」就是佛所证得的真理,现在人讲真理,我们说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为什麽在此地要用个「阿兰若法」?联起来它有联起来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表示三界六道杂染不清淨,这裡面众生迷惑、造业、受报,就好比噪音非常非常之多,非常非常的複杂。佛今天讲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二障也尽了,都断尽了,真正得到清淨自在,清淨自在就叫做「阿兰若法」,这个意思多圆满。所以这一句裡头有事有理,理事不二,理事一如,「法」的意思就很深广。这是佛办道的一个地方,也就是佛教学的场所,佛教学的场所就叫做「阿兰若法」。「阿兰若法」这个场也很大,在阿兰若法什麽地方?在「菩提场」。这句经文我们要用比喻来说,我们把「摩竭提国」比喻作新加坡,大家就好懂;「阿兰若法」比喻作居士林,你也好懂;「菩提场」比作我们现在的讲堂,这就很清楚、很明白了。「菩提场」是佛讲经的场所,在这个地方讲的。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这是梵语。「菩提场」就是佛证大菩提这个处所。它表法的意思:一切菩萨行。《华严》裡面讲的修菩提道、学菩萨行,这就说明菩提道是存心,是一个觉悟的心,菩萨行是觉悟的行为。我们言语造作表现在外面都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这就是道场,所以六度万行就是我们修行证道的道场。总表所说如所证,所证如所说。所以《华严经》上才说,我们在每一段经文裡面,每一会一开端,我们都看到释迦牟尼佛「不离菩提场而升忉利天」,「不离菩提场而升兜率天」,没有离菩提场,离菩提场就错了。不离菩提场而遍虚空法界,这就说明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处,跟一时相对。一时一处,一音而演究竟圆满的法轮,你看这个味道多足。这个处所在《华严》裡面显示得殊胜圆满。再看底下这一句,末后这一行︰

 

【始成正觉。】

 

清凉大师在科判裡面把它判作「别明时分」。这是说初成佛的时候。前面说过一时,「一时」究竟是哪个时候?这裡给我们说出来,是初成佛时,初成正觉之时。实在讲,佛哪有成与未成?是从示现来说的。释迦牟尼佛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裡面成正觉这个时候。这是初成正觉而说的,所以它叫做根本法轮。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把他所证得的全盘说出来,所以本经所宣讲的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真实圆满无障碍的境界。我们凡夫听不懂,不能接受,佛才说完之后,大龙菩萨把它收藏在龙宫裡面珍藏起来,为什麽?世间人不能接受。释迦牟尼佛从菩提座起来,为五比丘讲小法,讲《阿含》,从做人讲起,大家好接受。像《观经》三福裡面,先给你讲第一福,第一是俗善,世俗之善,这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应当要接受,应当要奉行的。然后从俗善再提升是戒善,佛讲这些戒法。三皈是基本的戒条,讲三皈,讲一切戒律、教诫,「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善。第三条讲行善,菩萨行,你的生活行为没有一样不善。佛教化众生,逐渐把我们的程度向上提升,水平慢慢提高了。

 

古来大德判世尊一代时教为五教、为四教。华严家判「小、始、终、顿、圆」,判五教;天台判的是「藏、通、别、圆」,判这四教。就好比我们现在教学由浅而深,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逐渐逐渐的提升,就有这个意思在。这是根本法轮,根本的教义,教殊胜!是四教的根本,是五教的根本,是一切教学的大根大本,这在初成佛的时候示现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7日19:24:3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99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