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2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严」,庄严这个严,严是表智大,自性般若圆满的现前。你有修因,后来一定证果。由此可知,佛是一个能证果的人,严是你所证之法,果法,严是果法,佛是果人。修学这个人则称之为菩萨,我们刚才讲,他的目标方向跟大方广佛华严完全相应,这个人虽然是凡夫,也是菩萨,大心凡夫。大心凡夫给诸位说,就是初发心的普贤菩萨。因为这个经自始至终就是像《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就是丝毫不差,与大方广佛华严完全相应。我们这个心一发,方向目标就准确,就正,这就是初发心的普贤菩萨。诸位听到这几句话,也许你的心就发了,你现在就是初发心菩萨。可是佛常常在经上讲,初发心的菩萨多,佛在经上比喻像鱼子一样,可是真正能长成的没几个。为什麽?出了大门就退心,就退转了。在这裡听的时候发心,出去就忘掉了,就退心了,就难成就。如果你要能保持初心永不退转,你跟善财童子一样,你这一生成佛。为什麽?不退转。不退转,一生就成佛。为什麽佛讲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要无量阿僧祇劫?实在说,就是形容你非常容易退转。退转,那就这麽难;要是不退转,很容易,一点都不难。所以发心,能够保持你的发心,这是不容易的事情,这真正是高度的智慧,《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你真正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发心之后不退转,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一个人发心不退转,那个相貌、相状能看得出来,法喜充满,清凉自在,智慧增长,一定是这个样子,业障、习气自自然然就消除。在本经用「严」来代表,代表究竟圆满的智慧,智大。

 

「经」是教大,教学。学校的教育,我们今天讲大学,大学大不大?不大,大学不大。为什麽?他学的东西很窄小,无量无边的法门,他只修学一个法门、两个法门。我们讲现在学校,无量无边的科系、学术,他只学一个科系,只学一个专门,所以它不大,大学不大。可是佛经是大,真大,它裡面无所不包,尽虚空遍法界点点滴滴一些事理应有尽有,一法不漏。所以这个教就大,这种教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是社会教育,佛的教学是社会教育,特别我们从「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裡明显的显示给我们看。五十三参前面的三位善知识是代表佛法教学的内容,佛、法、僧三宝。佛教给人什麽?佛教给人三宝。我们学佛的人,一入佛门先受三皈,就是把这三宝传授给你,这叫传授三皈,它代表整个佛法教学的内容。三宝就是觉、正、淨,是性德,也是修德,性修不二。第四位善知识,善财童子去参访的,弥伽长者,这是一位在家居士。他做什麽工作?他就是从事于社会教育工作,此地讲的教大。所以佛教是社会教育,它教学的对象是九法界一切众生;教学的内容,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包,这个教大,世出世间没有任何教学能够跟它相比较的。所以这七个字,如果说大,七个字都大。这是略略的先把题的大意给诸位报告出来,还得要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体大,这个大的意思是什麽?古德跟我们讲,体具足两个意思:一个是常义,一个是遍义。常是永恆不变,我们真心本性永恆不变,这是常的意思,超越时间;遍是广博,像我们刚才讲的心包太虚,这是讲广大,从空间上讲。空间上讲没有边际,从时间上讲没有始终,无始终、无边际,这是大的意思。如果我们真正体会到这个意思,即使体会得不深,稍稍能体会一分、二分,我们的受用就无尽。知道自己有个真心,真心比虚空法界还大。真心是自己,我们现在这个身是真心变现出来的色身,这个色身是什麽?如果就佛菩萨来说叫应化身,应化不是真身。我们今天这个身也是应化身,但是虽然跟佛菩萨都是应化身,应化的意思不一样,佛菩萨是愿力、智慧、功德的应化身,而我们是业障、烦恼、无明的应化身,这就不相同,所以起的作用就不一样。佛菩萨的应化身自在,我们这个应化身不自在,追究其根源还是在觉与迷。佛菩萨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他明白,所以他应化自在;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理论与事实完全迷惑,一点都不知道,所以应化就不自在,我们叫业报身,随业流转,随业受生,苦不堪言。虽然我很苦,我们大家都很苦,看到这个世界上几十亿人都很苦,我们在这些苦人当中还挺幸运,幸运在哪裡?遇到佛法,尤其遇到不可思议的《华严》大法,佛法裡面第一大教。我们有机缘遇到,有机缘接触到,有机缘听到,有机缘学习,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把后面一句话换一换,「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遭遇此经」,不容易!有缘遇到这部经,如果自己有善根,善根是什麽?能信、能解,我相信,我在这裡听经我能听得懂,我读经我能念得明白,这是善根。明白之后能够发心依教修行,我们要把如来的大教变成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你就能契入大方广,你就能证得佛华严,你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心凡夫。佛在这个经上不是随顺众生说,完全是顺着如来自己亲证的境界,《华严经》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为了帮助众生悟入,这才大慈大悲为我们演说这部经典。这是体大的意思。

 

第二个字「方」,方是相大。自性本体本具无量的智慧、德能,我们通常讲这叫性德,性德就是相大。古德说「方」字裡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正的意思,一个是法的意思。什麽叫正?就像我刚才举的比喻,我们的方向目标对准大方广这是正,一丝毫偏差都没有,这就是菩萨。二乘法声闻、缘觉都有一点偏差,这个偏差给诸位说不能得到正果,这是一定的道理,他必须要修正他的偏差才能得到正果。所以诸大乘经裡面,世尊对于二乘人的呵斥、责备,这种经文我们常常看到。看到这些经文,我们应当知道警惕,不能走偏差的道路。第二个字叫法,法是方法,什麽方法?成佛的方法,修行证果的方法。这个方法就像一条轨道一样,我们循着这个轨道,依照这个方法,决定可以契入大方广;你能够契入大方广,你就证得佛华严。大方广是理,明心见性;佛华严是事,就是一真法界,佛是一真法界的正报,华严是一真法界的依报,如来果地上的依正庄严。这个法,你想想看多麽重要!

 

在本经,清凉大师分为四分︰信、解、行、证。如来说法的善巧我们要学习,如来是第一个先把果报端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让你相信。那个果不好,你怎麽说,人家的信心都生不起来。譬如我们种瓜、种果种得非常好,我们有方法,这收成,把收成展现在大家面前,开一个展览会让大家来欣赏,看到这麽好的果实,他就想要来跟你学,你是怎麽种的?所以佛是先将毘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展现出来给你看。同样一个道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他本身就示现的果报。如果这个果报不殊胜,人家看到释迦牟尼佛掉头就去,谁愿意跟你学?诸位晓得在那个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天天到外面去托钵,过这种生活。一天吃一餐,世间一般人三餐都不够,吃五餐,佛跟这些学生们一天吃一餐,吃得那麽简单,而营养那麽好。我们在经上看到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在来讲是美男子,人人看到人人喜欢,都愿意亲近他,捨不得离开他。他这果报端出来给你看,所以讲经说法有那麽多人来听。我们今天一坐上讲台,面孔瘦瘦的、乾巴巴的,人家一看到的时候,信心完全没有了,说得再好也没有人相信。

 

所以我们要想利益众生,用什麽方法?先把自己修好。连世俗人都说「相随心转」,第一个我们要把相貌转过来。我学佛了,学了半年,学了一年、二年,相貌跟一、二年之前决定不一样。人家一看到你,你相貌愈来愈好,愈来愈年轻,你是怎麽保养的?我是念阿弥陀佛保养的,大家不都念佛了吗?你不拿出个样子给人看,那怎麽行?体质,身体健康长寿,我们常讲不生病,不老、不病,这是世间最令人羡慕的,特别是中年以上,他最羡慕的就是不衰老、不生病、健康长寿,有钱都买不到。天天去找医生,天天去吃补品,愈补愈坏、愈糟糕。我们能够把这个样子、形相转变过来,你就能影响许许多多人,佛法才能兴隆,才能够普遍在这个世间弘扬;我们自己转不过来,说法谁听?由此可知,这个法门自己要真干,从自己做起。我们先不能要求别人,先要要求自己,我们自己能不能跟大方广相应。

 

我们这次讲经,我们的总题目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想想这八个字,我们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表率、做榜样?凡是不能的,立刻要修正;凡是可以的,那就认真保持,这才能自度度他,才能帮助社会,才能够利益众生。经不是空谈,一定要我们认真努力去做到,说到做到、读到做到、听到做到。希望我们在短短的三、五年时间当中,我们这样不间断的薰习,真正能把自己的命运改变,我们也得到《华严》的真实受用。这是讲的法,这个法太妙、太好了。

 

第三个字「广」,广是用大。刚才说了,用如其体,无不周遍。它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能包,一个是能遍;能包就是刚才所说心包太虚,能遍就是量周沙界。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称体之相、称体之用就周遍法界,但是哪一个现相、哪一个作用不称体?没有,决定找不到。诸佛菩萨他们觉悟了,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称性,都跟性体一样周遍法界。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即使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他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给诸位说也是周遍法界。不能说悟了周遍法界,迷了就不是周遍法界,那这个事无障碍讲不通,性德的圆满也讲不通。迷、悟都周遍,一个是自己知道周遍,一个是自己不知道周遍。过去未曾听人讲过,也没有读过这种大经,这是不思议的大经,今天我们读到了、听到了,然后才晓得我们的起心动念,一个善念周遍法界,一个恶念也周遍法界,怎能不谨慎?断恶修善是我们眼前最重要的修学科目,与自性体、相、作用(就是大方广)相应,这是至善,止于至善。

 

如果你要是不会,也有个变通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麽?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对于事实真相、这些道理是一点都不晓得,只要你专心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裡头一个杂念都没有,也是止于至善。这个止于至善怎麽讲法?念佛将来一定见佛。《愣严经》上说得好,「忆佛念佛」,忆是想。有同修常常告诉我妄想太多、杂念太多,问我怎麽办?你想我怎麽办?这个事情你问佛,佛也没办法,问题在你自己。佛说得很好,你打妄想,打妄想不怕,你把那个妄想转变一下,想佛,这就好。不要想别的,想佛,把你那个想的境界,你所想的境界换一换,换成阿弥陀佛。我们曾经印了很多小的佛像,卡片的佛像,就是希望自己常常带在身上,打一个妄想赶紧拿出来看看佛像,想佛。经念得很熟,想经,想佛在经上讲的话,你想这些就好。不叫你断妄想,妄想是断不掉的,换一个对象,这是个好办法。你常常想佛,常常念佛,这个「念」是心上有佛,不一定挂在口上,口裡头阿弥陀佛,心裡头还打妄想,那有什麽用处?没有用处。口裡不念佛,心裡想着佛,想着佛的教训,那叫真正念佛,那是真念佛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引你入大方广,就帮助你证佛华严,这是一条径路。所以妄想多不要害怕,怕,愈怕愈糟糕,愈怕妄想愈多,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把妄想换成阿弥陀佛,这样就好。这是说到「广」的意思,作用大。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7日19:18: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98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