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3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一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

 

今天我们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启讲佛门根本的法轮,《大方广佛华严经》。诸位同修们对于佛法都有相当深度的认识,讲这部大经因缘才具足。正如「开经偈」裡面所说,诸位每天念的开经偈,这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看到这部经非常欢喜,就题了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以后许许多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没有办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们念的开经偈就是《华严经》翻译圆满,武则天题的四句偈。

 

我们在未讲这部经之前,先要说一说讲经的因缘,因缘的殊胜也正同这部经的旨趣一样不可思议。自古以来,讲这部经的因缘都是很希有、很难逢,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在这个社会环境当中。因为这部大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讲圆满,听众也要有相当的程度,不是普通人。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它的对象是大心凡夫。我们听说凡夫,自己实在值得欣慰,我们是凡夫,可是凡夫要具有大心才能够接受如来的根本大法。

 

过去我曾经讲过这部经,那在二十多年以前,也是时节因缘不具足,所以这部经没有能够讲圆满,讲到一半就停下来了。在台湾的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晚年也讲这部经,也是讲到一半,讲到「十迴向品」,「十地品」没有讲,他老人家就往生了。由此可知,这部经要从头到尾讲圆满实在是不容易,一定要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道场。我们同修真正发大菩提心,才有如此殊胜的感应。这麽多年来请法的人很多,而我总是以时节因缘没成熟,不是我不愿意讲这部经,我对这部经缘分很深,无比的喜爱。今天缘分总算具足,我们在此地跟同修们一起来研究。

 

《华严经》讲的是什麽?这一点我们不能够不知道。我们要想学佛,首先要认识佛教;我们要读经,同样的首先要认识这部经典,特别是《华严》,佛说《华严》显示出无比圆满的智慧德相。佛在这部经上教给我们什麽?我们今天讲题,主题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确确实实就是讲这八个字;换句话说,佛是教我们怎样去过佛菩萨的生活。我们知道九法界的众生,特别是六道凡夫,过的生活非常艰难辛苦,所谓苦海无边。佛在这部经典裡面教导我们,怎样在现前的生活当中,现前的工作环境当中,真正做到超凡入圣,从凡夫的生活能转变成诸佛菩萨的生活,这就是这部经的内容。我们能转过来,对社会广大的群众,对一切众生,就是作师作范;师是表率,一切众生的表率,社会大众的榜样、模范,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的。

 

现代的社会由于科技的发达,工商业的改进,一般人的生活富裕了,可是人文、道德是大幅度的衰退,形成社会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富而不乐。实实在在不如古时候农业时代,大家的生活能够在贫而乐裡面得到真实的享受。资讯发达,交通便捷,人与人的关係愈来愈密切,这个地球愈来愈小了。古时候确确实实有不少人,真正所谓老死不相往来,过着他一生平澹的生活。现在观光旅游,几乎每个人在一生当中不止一次。在富裕的国家地区裡面,只要有假期,大家都是结伴到其他国家地区去观光旅游、去度假,这是现代人生活的方式。由于接触的频繁,这个世界上许多众生,我们文化的背景不相同,生活的方式不相同,意识形态不相同,宗教信仰不相同,突然之间的接触,当中矛盾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甚至于还有一些牴触、冲突的地方。今天世界有许多聪明智慧的政治家、教育家、宗教家们,都在研究如何能令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的大众,都能够消除隔阂、消除歧视,能够建立共识,大家能够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共同创造社会的安定繁荣,共同创造世界和平,使每个众生都能够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一个崇高的理想,我曾经见到有不少人很认真的在工作,希望这个目标能够实现。而实在说,如果要想这个目标早一天实现,能够圆满的实现,最好的方法无过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实实在在讲就是为我们解决这一个大问题。

 

《华严》教学的目标,我们这一次写在这张小张贴上,它的目标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真正能过到美满的、幸福的一生。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满,事业的顺利、成功,无论你是从事哪一个行业,社会安定和睦,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是《华严》教学的目标。因此这部经典在这个时候,我们共同来研习,意义更是不同凡响。

 

今天在开经之前,没讲经题之前,先将它的大意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全经是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示现成道二七日中所说,也有经上说是三七日中所说。两种说法都有经典的依据,我们不必去执着,但是两种说法有个共同点,佛在定中所说。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哪裡知道他老人家在定中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的分量有多少?我们可以讲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佛都说尽了,世间法、出世间法,一法不漏!佛说完这部经之后,当时参加大会的大龙菩萨,将这部经收到龙宫裡面去收藏。六百年后龙树菩萨出现了,这个人是一个绝顶聪明智慧的人,他用了不长的时间,将世间所有一切典籍都学完了,包括佛法。他感觉到这个世间没有什麽稀奇的,于是就产生了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大龙菩萨见到,生起怜悯之心,把他接到龙宫裡面去参观。在龙宫裡面见到这部大经,于是龙树菩萨才知道自己淼小,自己知道的太有限。他看到圆满的《华严经》,分量有多少?龙树菩萨告诉我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个数字我们无法想像!我们今天不要讲大千世界,讲我们这个地球,这个地球不大,在太空当中是个小星球。把这个星球,把它磨成微尘,很细很细小的微尘,这个微尘有多少?佛在经上常常讲数目字多都用恆河沙来做比喻,这一个地球要磨成微尘,比恆河沙不晓得要多多少倍,恆河沙算得了什麽!一个大千世界有多少个地球?也数不尽。

 

我们在《无量寿经》注解裡面,看到黄念祖老居士一篇文章。在过去有许多法师、大德们,总以为佛在经上所讲的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大概是一个银河系,总是这麽想法;银河系已经就相当相当大。黄老居士的说法,一个银河系是佛经裡面讲的一个单位世界,这个说法过去很少人讲过。如果他这个讲法要能够成立,一个大千世界是多少个银河系?十万万个银河系,十亿。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大千世界,还要加上十倍,就是一百亿个银河系磨成微尘。一粒微尘算一首偈,一首偈就是四句。印度人算字数,他不像我们中国人,中国人算字数,这本书有多少字,以字数来做单位。印度人是以句子,四句,不管长短,四句就叫一偈,以这个为单位。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套书搬到我们地球容纳不下。所以龙树菩萨一看,这才呆了,知道自己太淼小,贡高我慢的念头立刻就被降伏了。

 

再看中本,也不是阎浮提众生(我们这个地球众生)能够接受。再看下本《华严》,下本是什麽?是目录。中本算是《华严经》的节本,裡面重要的东西是节录的。下本《华严》简直就是目录。所以,下本《华严》分量有多少?十万偈;换句话说,四十万句这麽大的分量。四十万句,四十品,龙树菩萨看到这个分量,这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可以接受的,就把这个本子带回来了。《华严》是龙树菩萨传到人间来的,因为这个传说,所以后来就有一些学者不承认《华严》是佛说的,《华严》是龙树菩萨造的,就有这些传说、疑问。我们看看全经的内容,龙树菩萨能造得了吗?龙树菩萨能造,那他就成佛了,决定不是初地菩萨,经上记载龙树是初地菩萨。

 

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教传到中国是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而《华严》是在东晋时候才传到中国。第一次翻译出来的我们称为《晋经》,晋朝时候翻译的,一共有六十卷。诸位要晓得,古时候不但印刷术没有发明,连书写的工具都是很原始的。古代的经典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这个树叶有一点像中国的芭蕉叶一样,比芭蕉叶要细緻,现在诸位如果在图书馆裡面还能够看到。把这个树叶裁成一条一条的,长长的,两边打洞,用绳子穿起来,大概一面可以写六行,也能够双面写。中国古代纸张没有发明之前,书写在木板、在竹片上。这部经这麽大的分量,这就相当令人可观,运输不方便,很容易散失,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传到中国来的《华严》是残缺而不完整的本子,只有三万六千颂。你看看原本是十万颂,只有三万六千颂,三分之一多一点,一半都不到。这是第一次传到中国来的,我们中国人也把它翻译成华文。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7日17:31: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98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