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定弘法师)讲 无量寿经(第22集 有视频)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无量寿经评论阅读模式

 

后来也不知过了多少生多少劫,到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了,成佛之后鹿野苑第一次讲法度五比丘,五比丘当中第一个得度证阿罗汉果的是憍陈如尊者,憍陈如是谁?前生就是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实现他的诺言了,第一个度他。这种心多麽慈悲,没有丝毫怨恨。所以真正修忍,身心世界统统都能捨,没有什麽不能捨。你能一切放得下,当然就能忍,不能忍是因为放不下。所以忍辱前面得修布施,六度裡面先得修布施,布施是忍辱的基础。你真正一切放下了,忍辱自然成就。

 

第九个忍叫「悲心忍」,就是我们现在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帮助众生。可是你救他们,帮助他们,他们未必领情。他们可能愚痴颠倒,你对他好,他反而怀疑你,你是什麽意图?反而跟你对立,甚至会侮辱你,让你下不了台。你这个时候不能不平。我对他好,他怎麽对我这样!你这一念不平的心起来了,就不能忍了,换句话说,你对他好那个心都不真。要真心对他好,不要计较他对你什麽态度,也不计较他会不会给你报酬、给你回报,这叫真心,无所求的心。不是说我对你好,你一定要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生气。这就是有所求,求什麽?求别人对我好,求别人报我的恩、感我的德。有所求的心就不真,慈悲心也就不圆满,不叫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无论众生对我如何,我对他都是慈悲。就像刚才忍辱仙人对歌利王,歌利王对他这样残害,忍辱仙人对他都是一味的慈悲,悲心忍。

 

第十种是「誓愿忍」,这是讲誓愿要到达究竟圆满。这需要很大的耐心。菩萨发四弘誓愿,最后是「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过程可能是无量劫,不忍怎麽能成佛?那可不是容易事。你要成佛,修淨土法门是最快速的,没有任何法门有这个快速,你这一生就能往生不退成佛。可是你要修这个法门,再快速你也得要花功夫,你念佛最快也得花上个三年、五年,你才能念到功夫成片。这当中你要不忍怎麽行?你要忍住寂寞,忍住修行的苦。

 

我过去在澳洲住过几年,也有一些华人朋友来到澳洲,觉得澳洲环境不错,空气新鲜,阳光明媚,可是就是太寂寞了,没什麽好玩的。如果是怕寂寞,整天想找人玩,这就很难成就。所以真正修行人安住寂寞。如果没有同修道友,就一个人干。一个人干,就像刘素云居士,也能成就。真正求生淨土这个愿实现了,求生淨土是为了什麽?还是为了众生无边誓愿度。我是为度众生而去的,不是为了去西方极乐世界享受,那儿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啥就吃啥,吃完不用洗碗,这麽好的生活。你想这个,自私自利,为自己打算,那往生不了。往生得发菩提心,你得发起度众生的心。真正发起这个心,要勇勐精进,帮助一切众生。你想想,帮众生,我们现在做还做不来,又怎麽能够恼害众生?所以我们修行,第一个不能恼害众生。五戒裡面第一就是不杀生戒,什麽叫不杀生?不能恼害一切众生叫不杀生,连这样的念头都没有。恼害众生是我们学佛修行最大的障碍,障碍我们的善法,结下很多恶缘,所以我们要真修行。这是第一条要做到,修忍就非常非常重要。

 

「志愿无倦,忍力成就」这一条是很重要的修学纲领,我们要牢牢把它记住。这个纲领讲完之后,底下就教我们怎麽个做法,就是把这个纲领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待人处事接物。待人处事接物,要把经典的教训运用起来。你看这部经有教理行果,教是教导,理是理论,行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你要去照着做,你才能够证果。如果说这部经你读了,你听了,你没去照做,一天即使读十遍、二十遍那也没用,不能证果,也不能往生,该怎麽轮迴还得怎麽轮迴。为什麽?没去照做。经典,第一步要做的是把它念熟,念熟之后要真正理解,理解是为了帮助我们落实,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这部《无量寿经》,你要把它做为自己人生舞台的一个剧本,我们要把《无量寿经》演出来。这就是行,这就是证果,那你念的佛才相应,你往生就可靠。所以我们来看下面,我们如何去落实,请看经文: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先看到这。『于诸有情』,这裡讲的有情众生,包括范围就很广了,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统统包括在内。对这一切众生要怎麽样?『常怀慈忍』,慈是慈悲,忍就是忍力、忍耐。这个慈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爱心。对一切众生本着真诚的爱心,爱护他们、关怀他们、照顾他们、帮助他们,这叫度众生。这众生如果是高级的众生,譬如说是菩萨,或者是天、人。真正意义上的人,就是知恩报恩,懂伦理道德的;忘恩负义的就不叫人,叫衣冠禽兽。这些高级的众生,他接受到你的慈悲的帮助,他们会感恩,他们要报答你,当然这是一个好事。可是有一些愚痴的众生没有智慧,人道以下的,你帮助他们,他们不领情,反而会恶意毁谤你、伤害你,这时候你怎麽办?那你就得修忍,愈是他不领情,愈是加害我的,我对他愈要慈悲,用慈悲感化他们。如果还没有感化,那是自己慈悲不够。所以这个慈必定要跟忍连在一起。

 

底下讲的『和颜爱语』,「和」就是和敬。佛法裡面提倡六和敬。像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今年七月底开始,在师父老人家的号召下,我们要学习六和敬,全世界淨宗同修都响应这个号召,学习六和。六和敬是跟别人相处,怎麽样能够成就和睦。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敬意,对一切众生你都要礼敬,有了敬才会跟人和。

 

这个和,六和第一个见和同解,怎麽样见和同解,是不是你非得要依我的见解?那他倒不服气了,「为什麽我要依你见解,你不依我见解?」这就闹意见,见就不和了。怎麽样见和?我要把我的见解放下,我没有意见,我就能跟你和。要是我有意见,自己有个见解在,那绝对不能跟人和。把自己意见放下,恆顺众生,随喜功德。我放下意见,他也就放下意见。大家放下意见,听谁的?也不要听我的,也不要听你的,咱们听佛菩萨的,听古圣先贤的,他们怎麽教我们,我们就怎麽做。这就和了,见和同解了。

 

然后戒和同修就容易了,戒是规矩,大家守着规矩。一个团体肯定要有规矩、要有纪律,大家就得遵守。不能遵守,就不要在这裡,在这裡不是捣乱这个团体,你要在这个团体裡头遵守纪律。佛制定的戒律我们也要遵守,五戒十善就是最基本的。我们师父老人家教我们先在《弟子规》、《感应篇》上面扎根,你把《弟子规》、《感应篇》都做到了,《十善业道》就很容易做到,五戒也就不难。你真正做到五戒十善,你就可以称为是个善男子善女人了,那你当然跟一切人就比较容易和了。但是要注意,持戒是要求自己持戒,可千万不能要求别人持戒。你想想你要要求别人持戒,你肯定跟人不和。你看到别人要是犯戒了,你心裡就会起不满,不平了。这一起不平的念头,就是不和。所以戒和同修最重要的是反求诸己,我得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只要求自己跟别人和,不要求别人跟我和,你才能跟人和。

 

见和同解,还有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身口意都不跟人起对立冲突,特别这个意是根本。凡是跟人有不和,都是先从心念上起来对立。而这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看到别人有过失,心裡就产生不满。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一看到别人过失,还放在心上,不能放下,这就说明自己不是真修道人。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过,正是自己的过。当我们指责别人的时候,其实自己比他那个过失更严重。你看我们拿手指一指别人,一隻手指指别人的时候,三隻指头是指向谁?指向自己。这是很明显的,你看见别人有一个过失,那自己过失乘上三倍。所以就要回头反省自己,我为什麽会看他的过失?我肯定有过失。最大的一个根本过失是什麽?有人我的分别执着。你要知道,他犯过失,他跟你是一体,那不就是你的过失吗?为什麽你的德行不能感化他?

 

过去汤王建立商朝,这是个圣人,他爱护百姓,结果遇到了七年大旱,没下雨,大家就想,这是不是我们的百姓犯了罪,激怒了上苍,给我们降下灾难?所以有人建议要去祭祀上天,要拿一个活人当牺牲做祭祀。汤王说不行,他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老百姓(万方就是天下老百姓)有罪不是他们的罪,是我的罪,朕就是皇上自己称自己叫朕,罪在朕躬,躬就是身体,我身上的罪,不能把我身上的罪推给别人。所以要做牺牲,把我拿去做牺牲,我自己要忏悔!说着他就真干,叫人把柴火都堆起来,自己就坐在柴火上,一声令下叫大家点火。结果这一声令下,话音刚落,天就下雨了。你看看,感应就是这麽不可思议。这叫圣人。看到别人的过失,知道这不是他的过失,是我的过失,我没把他教好,我没把他带好,我没有感化他,我不能感动上天,自己的罪业。这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心变现的,哪有一个众生离开自己的心?心外无法,全是自己内心变现的。你说自己内心变现的这些众生如果有罪,谁的罪?还不是自己的罪!这样去提起正念,你当然就意和同悦,你跟一切众生一定是视为一体,对他们自然爱护有加,就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绝对不会跟人家起冲突、起对立。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3日10:50: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74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