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定弘法师)讲 无量寿经(第23集 有视频)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无量寿经评论阅读模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

锺茂森博士主讲(第二十三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让我们先合掌,恭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四十五面,第三行最后一个字看起: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这两句话就是本经经题裡面说的庄严,「无量寿庄严」。我们每次念完经,做了功德之后都会有迴向,迴向偈裡头往往都会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淨土」,我们发心要庄严佛淨土,怎麽个庄严法?在本经裡面法藏比丘就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现,他老人家发了四十八大愿之后,「于无量劫积植德行」,圆满这个大愿,真正是勇勐精进,他所做的就是『庄严众行』,这一句话就概括了他的所有的修行。「众行」,行是行为,众是指一切。一切的行为,包括身口意三业的造作,身业是我们的动作、我们的举止;口业,我们的语言;还有意业,我们起心动念。这些行为是善还是恶?我们要从这些行为当中来反省,如果是善行,那就是庄严;如果是恶行,就不是庄严,那就要改过。本经裡面讲到的「洒心易行」,把自己的恶改过来,保持自己的善,这叫庄严。修行没别的,就是不断的改过自新而已。

 

『轨范具足』,「具足」是没有一丝毫的缺陷,很圆满,我们讲的尽善尽美。「轨范」就是做众生的好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能提起这个念头,想到我这个行为、我这个言语、我这个念头,到底能给众生做什麽样的榜样?假如全世界众生都学我这个样子,这世界会变成什麽样?你要有这个念头,这就叫觉悟,那你就是菩萨。要发心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叫轨范具足。用什麽做标准?我这轨范、这模范到底是以什麽为标准?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最好的标准。所以这本经就好像我们人生的剧本,我们在这人生舞台上就依照这个剧本来表演,处处都要符合经典的教训。如果你真正做到像本经裡所说的,那你肯定往生,为什麽?你就是阿弥陀佛了。这本经就是写阿弥陀佛的庄严众行,你跟阿弥陀佛都一样了,岂能不往生?如果我们做不到圆满,你能够做到一半,一半也不错,也能往生。

 

我们师父讲过,如果你能够把这本经百分之百做到,你上品上生;做到百分之九十,上品中生;做到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就这样按照这个顺序下来,你最少也得做到百分之二十,能够得个下下品,九品下下品往生得做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那就不可靠了。所以我们学淨宗,淨宗弟子就要专修《无量寿经》,首先把这本经读熟,然后深解义趣。这样你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提得起观照,在境界裡面想到经文裡头哪一句经文我应该怎麽做,你要是不熟,那就很难提起来。所以这本经实际上是行经,让我们去修行。轨范具足,底下给我们具体的来说明,我们到底怎麽「庄严众行,轨范具足」法,请看下面经文: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淨无染。】

 

这几句经文实际上就讲戒定慧三学。首先是讲慧,『观法如化』这是讲智慧;然后讲定,『三昧常寂』这是定;接下来的善护三业,这是戒,戒定慧三学都圆满涵盖在其中。戒律是根本,一般我们都是讲「戒定慧」这样的顺序,在这裡倒过来,慧定戒,先讲慧。为什麽?这裡显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智慧是先导,智慧是看破,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真实的智慧。真相是什麽?这裡讲到「观法如化」,这个「化」字很妙,证明这一切法不是真的,是幻化的。在《金刚经》裡面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偈浓缩起来就这四个字,观法如化。这四句偈讲得再简单一点,《金刚经》裡还有一句经文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是观法如化。

 

你懂得这个道理,在待人处事接物当中你可别认真,为什麽?那都是假的。你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赤,你要知道,所争的都是虚妄的,何苦要这样争?有时候我们就没有明白,争的都是根本不重要的事。所以真正明白过来,有智慧了,人家争我们就让,他争他不明白,不明白的人才会争,明白的人绝对是让,反正都是虚妄的,让也等于没让,没有失掉,他得的也没得,得失的念头都没有,得失是我们的妄念。譬如说世间人争钱争财,一个劲的追求,挣了一亿不够,还要向两亿进军,永无止境的去追,追到最后什麽都得不到。他以为他什麽都得到了,可是他走的时候发现什麽都没得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带不走。所以要放下,这个世间一切法、一切现象,真的是作梦。

 

有一个小笑话,讲一个酒鬼,他很喜欢喝酒,有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到别人送给他一罈好酒,他高兴得不得了,赶快叫他的夫人把这酒烫了,烫热了,烫热了喝,味道更佳。结果他夫人把这酒拿去烫,烫好久都不回来,这酒鬼就心急了,一急结果醒了,这一醒他很后悔,早知道不要叫夫人去烫酒就好了。咱们也不要笑这酒鬼,其实我们有时候也可能像他这样煳涂,你使劲去争取的事,结果一觉醒来,发现何必呢!我们这人生就是一场大梦,等到梦醒的时候,你就发现你所争的都没有必要。所以千万不要像这酒鬼那样愚痴,在这境界当中我们就要观法如化,当下要把它放下。

 

『三昧常寂』,「三昧」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就叫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是什麽样的享受?清淨的享受,一般人讲的清福。可是清福一般人不会享,他所追求的是世间的红福,红福是红尘之福,很富贵,名闻利养都现前了,这是红福。为什麽?这裡面有烦恼,你在享受的时候同时也有烦恼。所以世间人讲福气,某人福气很大,那福后面就有气,享福的时候还得受气,那个是红福,不是清福。中国文字都在提醒我们,咱们可不能够有福气,有福就好了,有福没气那叫清福,没有烦恼的,真正离苦得乐。像孔子的学生颜回,孔子讚歎他「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穷得吃饭连碗都没有,只能用箪,竹子编的小篓做为碗;喝水连杯子都没有,只能用葫芦瓢;居住在陋巷当中。别人在他的处境不知道多麽忧虑,我们想想如果我们在他的处境会不会忧虑?可是颜回不改其乐,他很乐,乐在道中,这是颜回之贤。物质的生活享受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样很轻鬆。

 

好比像现在,其实要养活自己也不算很难,找一个简单的工作,甚至做兼职,上半天班,可能你的收入也足够你三餐了,修行人吃饭不讲究,素食最简单,你能够多出时间来好好的学佛修道,这叫清福。我们既然发心、立愿要求生淨土,对这个世间就要一无所求,随缘度日,有个三餐饭,有个小房子能避避风雨,足矣!现在人都要追求物质生活,房子要大房子,每个月租金很贵,那就得打工赚钱,其实是为了养活房子,不是养活自己。我们师父曾经也是到过一个居士的别墅住过,别墅很大,富丽堂皇,这人很有钱,做生意很忙,一年都不能到他的别墅裡住个几天,结果请了些工人在那裡打理,工人挺逍遥自在。所以我们师父看了,为了这些财产辛苦奔忙,自己还享受不到,这何苦来?

 

我现在我就感觉到,真的,学了佛自己受用真大,如果不学佛,那就跟世间人一样,就鑽在名闻利养的追求裡头出不来。我原来是在大学教书,收入也不错,写的论文要发表,都要争取发表在世界知名的杂志上,看人家发表一篇,我得发表两篇,就是这样争。这回头想想,那叫活受罪,自己折磨自己。所以现在就好了,现在真的没什麽争了,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天天深入经教。有这个机缘,在协会每天练讲,跟大家分享学习心得,真叫不亦悦乎,不亦乐乎!虽然现在也很忙,说老实话比以前大学教书的时候更忙,以前我在大学裡一个礼拜教六个小时课,现在我一个礼拜教二十二个小时课,现在忙,但是一点不觉得累,还觉得挺开心、挺快活,忙的不一样,真叫忙得不亦乐乎!

 

所以只要你把这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能够放下,你心就得定了,你心就清淨,身心就得到自在。进而不断的修行,把烦恼也放下,那个心就真正清淨了。要明白这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得到多少享受,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真正为众生服务。我们为众生服务,就是让众生离苦得乐,这桩事情我们尽心尽力去做,但是又随缘而不攀缘,这就是要用智慧去指导,平常修定。有了慧、有了定,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自自然然表现圆满的戒律。所以讲戒定慧三学,这个顺序是教我们学习的阶段,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倒过来,慧定戒,这个经裡面讲的顺序,就是讲起用,你有了智慧,你在生活当中你怎麽样三昧常寂,你怎麽样善护三业,怎麽样待人处事,这是戒律圆满落实。

 

所以底下经文说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就是讲戒律,修十善,护着身口意。通常我们讲身口意,在这裡先讲口业,「善护口业」,证明口业很容易犯,要特别注意。口业有四种恶业,所谓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善护口业就是不要做这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都不能犯,要认真的去做。我们天天都要反省检点,拿这三个根做为功过格,《弟子规》、《感应篇》是很具体、详细的来分析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我们来对照到底今天犯了哪一条,如果犯了,以后不能再犯,要把它改过来,这叫修行。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3日10:56:3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74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