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定弘法师)讲 无量寿经(第4集 有视频)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无量寿经评论阅读模式

 

钟茂森博士(定弘法师)讲 无量寿经(第4集 有视频)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底下第八位菩萨是『智上菩萨』,「智」是智慧,「上」就是第一。这是讲本经所说的智慧是无上的智慧,本经的内容就是无上的智慧。一般人想要开智慧,去读《般若经》,或者读《愣严经》,读了老半天,不知道他真的开了智慧没有,如果没开智慧,读也是没什麽效果。如果我们能够读这部经,你能够明白这裡头的义理,读着读着你能契入,你就真正能开智慧。所以,这部经也代表着无上的智慧。

 

底下第九位菩萨『寂根菩萨』,「寂」是寂静,「根」是六根。一般我们修行人都希望六根清淨,可是却很难做到,脑袋瓜裡老是胡思乱想。用什麽方法能够得到六根清淨?最好的方法,你能读诵本经,这就是修清淨心。我们师父上人提倡,要读经,这部经至少得读三千遍,把它读熟了,你能背诵了,然后你来修断妄念的功夫。一部经从头到尾读,不能打妄想,如果打了妄想,暂停,然后重新开始,你要真正这样修,你真正在修清淨心。当然这个也是不容易,这样你要有时间来投入。上了年纪的老菩萨们有这个时间,这是你们的福报,你们可以抓紧修,要不然一天到晚忙什麽?往生淨土这个事情是最要紧的,这个我们应该摆在第一位。年轻人他要工作,很多事情做,最好也能一天读上一遍。我自己是每天读一遍,虽然备课很忙,但是也能挤出一点时间。我通常都是早上在公园散步的时候来背经,我背经当然是有妄念,现在说背经没有妄念,做不到。我也没有时间来按照我们师父提出的要求,说读到哪儿打了一个妄念,就得从头开始读,我现在还做不到。但是我做到什麽?这一品,《无量寿经》四十八品,这一品当中如果有妄念,我这一品重新读,我是偷个懒,这样来做,发现效果也挺好。慢慢你能保证一品之内不打妄想,然后两品不打妄想,慢慢增加,如果半部下来都不打妄想,这功夫就不错了。你可以这样修,循序渐进,最后目标是我们师父提出的要求,从头到尾一部经不打一个妄想。这是寂根菩萨所代表的,要修清淨心。

 

第十位菩萨是『信慧菩萨』。「信」是信这个法门,那才是真实的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这一生修来的,是宿世累积而成。本经后面第四十七品讲到,「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你才能够信这个。所以,信这个法门,那个智慧是生生世世、多生多劫薰修而成。如果过去生中没有修过这样的善根,你要勉强让他信,没办法,善根不足。修这个法门,「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他过去生中没修够,你让他信,他真的信不来,他会怀疑,他不能死心塌地来接受。怎麽办?你要求自己。如果是我们自己信还不踏实,善根还不足,怎麽办?你得通过听经明理,把这个善根补足,善根能够补足的。

 

底下第十一位是『愿慧菩萨』。「愿」就是发愿求生淨土,这是真实智慧。为什麽?你往生了极乐世界,你这一生能够成佛,你一往生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你修什麽法门有这个法门成就得快?所以你真能发愿,你是真有智慧。这裡讲信、愿,还有一个行,信愿行是淨土三资粮。

 

底下『香象菩萨』就代表行,「香象」,他这个行是大乘的行门。很多人不了解淨土,说你念阿弥陀佛只顾自己念阿弥陀佛往生,你不顾众生,你是自了汉,小乘。其实这个法门不是小乘,你看本经裡面第四十三品就专门说「非是小乘」,特别怕你误会,给你特别讲出来,是佛讲的,你修这个法门不是小乘,而且你修这个法门是如来第一弟子。这是香象菩萨代表这个行门,持名念佛。一般用小乘、大乘这个比喻,小乘用羊车、用鹿车来代表,羊拉的、鹿拉的,那是小车,只能载一个人;大乘一般是讲大白牛车,大白牛就是马,马车它能够拉的人比较多一点。可是这裡讲的香象,象比马就更大了,力气大很多,拉的车就更大,所以香象是大乘中的第一,是最为殊胜的,这表示念佛的功德,淨土的这个行门。

 

第十三是『宝英菩萨』,宝英菩萨是代表愿海万德庄严。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大愿海成就的,这裡面有无量无边功德庄严,极乐世界是众宝所成,这都是性德。这个性德像无量无尽的宝藏,现在开显了,这是宝英菩萨所代表的,所谓宝中之英。修这个法门,刚才讲的,能一念超越三祇,三大阿僧祇劫。你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你成就阿惟越致菩萨,这个地位是八地菩萨的地位。一般来讲,要成佛,三大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修满三贤位,所谓十住、十行、十迴向,这三贤位;第二个阿僧祇劫,从初地修到七地。你看看,你一下就能超越这麽多,这个功德可以说是不可思议。在极乐世界你要修,一般来讲第三个阿僧祇劫是第八地修到十地、等觉、妙觉,这样修上去,三大阿僧祇劫。但是你到了极乐世界,你剩下的本来要一个阿僧祇劫修的,你也不需要,你能够非常快速的成就。像《无量寿经》裡面讲,往生下下品这样的人,他是最久才能够开花见佛,他需要最多是十二劫。十二劫比起阿僧祇劫来讲,这个没得比,阿僧祇是无量的意思,无量劫跟十二劫那没得比。所以在极乐世界成就是非常的快速。这是靠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使我们自性中的宝藏顿时开显,这是宝英菩萨所代表。

 

下面第十四位是『中住菩萨』。「中」是中道,「住」是安住,安住中道的意思。怎麽样安住中道?就跟刚才讲的无住生心一样,无住生心就是安住中道。怎麽安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安住中道,中道第一妙谛,至玄至妙,你安住在佛号当中就是,所以极其方便。

 

下面第十五位菩萨,『制行菩萨』。「行」是讲我们的心行,身口意三业的造作都叫行。「制行」是什麽意思?制是约束,约束、控制我们身口意的造作,这是讲持戒,修善、持戒。我们师父上人要求我们一定要落实三个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是戒的基础,我们先用这三个根来降伏自己的那些毛病习气。所以天天都应该拿着功过格,三个根功过格(协会这裡发给大家),你拿来去对照、去反省,天天认真的改过自新,这就是制行,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过来。譬如说如果我们平常比较懒散,生活很随意,这就不符合《弟子规》的要求。怎麽改?按照《弟子规.谨》这一篇努力的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非常的条理,环境、屋子打扫得很乾淨,「房室清,牆壁淨,几桉洁,笔砚正」。处处都有规矩,这是制行,断我们懒散、放逸的毛病习气,这就是落实《弟子规》。还有《感应篇》,假如我们念头裡面常常会起恶念,有杀盗淫妄的恶念,这杀的念头是恶业裡面最为严重的,但是它比较容易断,当然习气也不好断。什麽叫习气?譬如说你发脾气,你发脾气等于说是伤害人,你伤害人这就是杀心未断,要去断。最难断的是淫念,尤其是年轻人,在这个五浊恶世、花花世界裡面,要降伏这个烦恼不容易,可能行为没有了,念头还在,见了异性还会动心,这个念头要断,这是三界轮迴的根本。《感应篇》裡面教我们,「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这就是淫念,见美色动心了,这就是造作恶业。所以,制行,把身口意不善的造作、恶作控制住,先认真控制,然后慢慢就把它化掉,用戒律来把这些无始劫来的习气化解得乾乾淨淨。

 

前面讲的十四位菩萨,是教我们认识这个法门,第十五位制行菩萨是教我们要认真的下手修行。前面是解门,这裡讲的是行门。行门裡面,我们师父上人为淨宗学人开出五个科目,所谓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五大科目一定要去落实,不落实,往生就可能没把握。第一个是三福,《观无量寿经》裡面讲的三福,这裡我们就不把它展开说了,但是要提到。三福第一福是人天福,是基础,所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学佛的大根大本。特别是头两条,孝亲、尊师,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学佛肯定学不成,不会有成就,学得再多都是皮毛。为什麽?没有这个根本。经上讲,这三福是「三世诸佛淨业正因」,这正因裡面的第一福的第一条就讲孝养父母,孝亲,还有奉事师长,这是敬师。一个是孝道,一个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往往我们看到很多同修当中有所成就的、学得比较好的,进步很快的人,他都是孝子。孝子容易成就,为什麽?他的根基牢。所以,他这一学,很快就进步。

 

我们反省我们为什麽会学了很久,都好像进步不大,烦恼习气克制不住?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根本缺失,孝敬心始终没有生起来,空费了很多的岁月。所以我们师父提倡要真正扎根,扎什麽根?孝亲尊师的根,从《弟子规》开始。而《弟子规》最重要的头八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大根大本,别看它很简单,你落实起来就不容易,如果你没有真正孝敬心,这八句你就很难落实。你落实孝道了,师道也很容易落实,你把对父母的那个孝敬心转向对老师,这就是敬师。如果不孝敬父母,他怎麽可能尊敬老师?老师可能名气很大,他见到老师很尊敬,那不是真正的尊敬,那是尊敬老师的名气,心裡有名利的心使然,不是说真正希望在老师会下求道、学道,所以,他就不可能有长远心,他容易懈怠。

 

我自己感觉到我也很幸运,从小母亲善教,我的孝道还算稍微有一点点基础。当然跟古人比,跟古圣先贤的标准来比,那是差得太远,但是跟同龄人来比,还算好一些,这是母亲教导有方,言教还有身教。所以,我遇到老师,遇到师父上人,这个恭敬心就比较能够生得起来,尊师才有重道,不尊师其实就是不重道。老师有没有说要求你尊重他?没有。如果老师要求你尊重他,这老师不是真正的明师,这个明不是名气的名,是明白的明,有智慧的老师叫明师。真正明师,把这名闻利养全都放下了,怎麽可能说要求学生尊敬他?为什麽强调要尊师重道?那是为学生好。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学生自己心中有诚敬心,才可能学到真正的学问。特别是学道,恭敬心一定要十足,才能有成就,不在乎你原来根性如何,真的在于你对老师的恭敬心。

 

我对师父,跟大家说老实话,我把他就看成佛一样。这话说出来,有的人说,「你是搞迷信,师父有讲过,他的身分是不能透露,你要是透露了他就要走了。所以,你透露了,他没走,他不是」。他不是,是你心中认为不是,那就不是;我心中认为是,那就是,对我是佛。他对你可能是个凡夫,那你只能够接受凡夫的教诲;我心目中他是佛,我接受的是佛的教诲,你看不一样吧?这全在自己做弟子、做学生的那个存心,你能够有十足的恭敬,你就能够得十足的利益。他是不是佛?当然我们没有成佛,我们不晓得,但是我们真的由衷的把他当作佛一样看待,所以,对他的教诲是毫不怀疑,认真去力行。更何况我们看到经上也有依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裡面就讲到,经文中说,弟子对老师应该是什麽样的存心?为人弟子应当尊重恭敬老师,「当视之如佛」,这是经文上讲的,要把老师看成佛一样,这是世尊教导我们的。所以,三福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孝亲尊师。有了这个根基,然后其他的就比较容易成就,你就接着再落实《感应篇》。《感应篇》落实什麽?慈心不杀,修养我们的慈悲心,不杀是不伤害一切众生。修十善业是《十善业道》。你看,这三福第一福是三个根。

 

然后,第二福是二乘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小乘人修的福,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础上,你才有三皈、五戒。然后第三福是菩萨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发菩提心这是往生正因,不发菩提心往生不了。什麽叫菩提心?最简单的来讲,四弘誓愿头一个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度尽一切众生,你真的发出这个愿来。发了菩提心之后,首先自己断烦恼,自度,然后才能度他。自度是什麽?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度他是劝进行者。这是三福。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1日18:51: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67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