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第542期|专栏:从自性平和到世界和平(下)/2020年5月15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67)

6.必能如此,然後可以隨形六道,現百千億化身。雖一切法熾然而生,而一心湛然,本無所生。此之謂得大自在,得大受用。能度一切苦厄者,端賴乎此。此是般若究竟義。非學此不能入門,不能究竟。

「必能如此,然後可以隨形六道,現百千億化身。」必能如此,是如此經中所教。必能二字是完全肯定,無絲毫疑惑。必定要二邊不著,中道也無,要離得乾乾淨淨,法相、非法相都不取。法相是有,非法相是空,空有二邊不住。而生其心,生心就是隨形六道。六道可以隨順,更何況十法界。如觀世音菩薩與諸佛如來,現百千億化身。百千億代表大圓滿,究竟圓滿,有能力在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現身。這種能力是自性之本能,人人皆有自性,都有此本能,可惜我們的本能被妄想執著障礙住。世尊常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般若教我們放下、空掉妄想執著;離相,是離妄想執著的相。

「雖一切法熾然而生,而一心湛然,本無所生。此之謂得大自在,得大受用。」其實,心放下一分,就得一分自在,得一分受用;放下兩分,就得兩分自在,得兩分受用,非常現實。若能放下錢財,即在錢財中得解脫自在、得受用。受用是一生在錢財上不缺乏,需用時它自然現前,不需操心。大自在是身心自在,無憂無慮。捨什麼,什麼就圓滿,因為捨掉之後,性德現前。在一切事相中,確實如現代人所說的心想事成。這是真實的,我們要相信佛,相信性德的受用。

「能度一切苦厄者,端賴乎此。」《般若心經》上說「度一切苦厄」,就憑般若波羅蜜,空有二邊不著,度一切苦厄。「此是般若究竟義。非學此不能入門,不能究竟。」入門是入大乘之門,沒有般若波羅蜜,不能入大乘之門。《金剛經》是大乘之門,馬鳴菩薩造的《大乘起信論》也是大乘之門。何以得知它是大乘之門?經上說得很明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可見離相才是菩薩,這就是門。離相方能入菩薩門,著相就不能入。

7.般若,理也,智也。觀門也。諸度,事也,境也。行門也。理事從來不離,觀行要當並進,智境尤須雙冥也。

此段文說得很好,每一句是一個意思,尤其難得的是,綜合而論,面面俱到。「般若」是理,道理;是智,智照、智慧;是觀。觀門與行門是相對的。觀是觀念,近代哲學說的人生觀、宇宙觀。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看法,宇宙觀是對宇宙、環境的看法,佛法的觀門即是此意。「諸度」是指般若以外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皆屬於事;境是外面的境界,即所觀的對象。這些屬於行門,即點點滴滴瑣碎的事項,須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

「理事從來不離」,有理一定有事。小而微塵,大而世界,都有其道理存在,沒有道理,事決定不生,說明理事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為何要跟隨佛陀學習、修行?理由是「觀行要當並進」。正確的觀念,一定要有正確的行持,才能在生活上得到幸福美滿。觀是理,行是事,即日常生活行為要同時並進,兩邊不能偏廢。

「智境尤須雙冥也」,冥是離相。觀是空,行是有。般若智慧是空有二邊不著,此即雙冥之義。智是空,境是有,空有二邊皆不著。佛於此經說的大原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不著相,空有二邊都不著;空有二邊起作用,就是生心。生心無

住,無住生心,即是金剛般若波羅蜜。此節全是非常重要之綱領,菩薩修學決定不能違背,遵照此原則去做,即是覺悟。

8.梵語羼提,義為安忍,又名忍辱。安忍是總名,忍辱是別名。總為安忍順受也。

「梵語羼提,義為安忍,又名忍辱。」羼提是梵文音譯,安忍的意思,譯經的古大德,譯為忍辱。因為中國古人,對辱看得非常重,古書云「士可殺,不可辱」,士是指知識分子。印度來的高僧大德,見中國人將辱看得比身命嚴重,辱都能忍,沒有一樣不能忍,所以譯經的大師們將它翻作忍辱,是中國人特有的翻譯,它原本的意義是安忍。「安忍是總名,忍辱是別名。總為安忍順受也。」所以,羼提真正的含義是安忍順受。

9.學道人在在處處、時時刻刻,皆應安心不動。無論行何事、遇何境、修何法,皆應一心正受。即名為忍。

「學道人」就是學佛之人。「安」是平靜,「心」要平、要靜。一切時、一切處,必須保持心中平靜,方是安的意義。

「忍」是一心正受,即一門深入。「一心」是專心。我們現在學佛所犯的大問題,就是自己從未一心正受的修學,即從不專心,故無論修學任何法門,功夫不得力。如果是一心正受,淨土法門的成就,如《彌陀經》云,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即圓滿成就。

我們修學多年,每天念阿彌陀佛,毫無感應,是念佛的方法與態度有問題,念得不如法。態度是觀,方法是行,在觀行上發生錯誤。雜修,修一輩子不能成就。佛法與世法相同,都求專精。

「正受」就是接受。無論念佛、持咒、學教,都要專一、不夾雜,才能成功;學得太多、太雜就不靈,學教就不開智慧。切記「一心正受」四字就是忍,六波羅蜜中的忍辱即是此意。心地平等清淨,修學法門一心正受,一門深入。

10.如修諸法本不生觀,而得妄念不起。其心已正受此法而安住不動矣。故名無生法忍。亦名證無生、悟無生。

「如修諸法本不生觀」,這是禪宗參話頭的方法,參諸法本不生,這句話頭,「而得妄念不起。其心已正受此法而安住不動矣」。用功的方法不一定,大家不要也去參。禪宗老師教學生的方法不一定,若有十個學生,可能用十種方法,也許十個學生都用一種。一心正受,自然就沒有妄念,妄念是夾雜。淨宗大勢至菩薩教我們用功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八個字。都攝六根就是安住不動,淨念相繼就是一心正受。淨是清淨,有懷疑、有夾雜都不清淨,所以念要淨念,相繼是不間斷。不間斷就有功夫;間斷,功夫即失。所以決定不能間斷、不能夾雜。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能做到這三句九個字,即是妄念不起。妄念不起就得定,禪宗稱為禪定。念佛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得沒有妄念,此種功夫稱為念佛三昧。

「故名無生法忍。」參諸法本不生,一切法本不生,直至妄念不起,心安住在不生不滅。心沒有生滅,生滅的是念頭。生滅的念頭沒有了,不生不滅的真心就顯現。真心現的外面境界是一真法界,也是不生不滅,稱作無生法忍。忍是一心正受之意,在此處,一心正受就是證得一切法不生不滅,證得一切法永遠長住。忍也當作同意,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菩薩證得了,同意佛所說的,亦有認可之意。

我們現在聽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都不同意、不承認,因為我們用生滅心看一切法,一切法就有生有滅。佛菩薩用不生不滅的真心看一切法,一切法確實不生不滅。這不是我們的境界,很難明瞭,用電影放映做比喻,大家容易了解。

凡夫是坐台下看電影銀幕的動相,有生有滅,剎那生滅,是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佛菩薩是見到電影放映機,一盤盤的底片沒動,不生不滅,沒有生滅,是真相。「亦名證無生、悟無生。」名詞雖然不同,意義完全相同。此處含義很深,如果不能確切明瞭,便得不到受用。下面一節,落實於生活瑣碎事務之中,希望我們在此處學習。

11.約世間法言,如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此即古人所謂堅忍。

這是以世間法為例,能忍富貴,能忍威武,能忍貧賤,就是心地清淨,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以富貴誘惑人,若真正有學問、有德行之人明理,不做不合情理、非義之事。威武是壓迫,用勢力壓迫,真正明理之人,即使被殺,也不會屈從,即「威武不能屈」。這是世間人所說的堅忍。

12.由是可知,安忍統括一切之名。要知舉忍辱為言,意在以偏概全,以別明總。何以故,世間最難忍者,莫過無端受辱。此尚須忍,其他可知。

羼提的含義,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忍辱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物質環境(自然環境),冬天寒冷、夏天炎熱,環境的變化非常複雜,要能忍受。第二類是人事環境,忍人為的加害,唯有真正明理的人能忍冤親債主無故的侮辱,甚至陷害。一般人只看現在,不知過去與未來,而佛的慧眼可以看到過去及未來。何以此人不欺負他人,偏欺負我們?佛說人與人的關係歸納為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若無此關係,即使每天見面,不打招呼也相安無事。若有路人對我們微笑或瞪眼,都是前世的緣,沒有偶然的事。

忍辱就是消業障,即消災。特別是辱,辱當然是逆境、逆緣,要能忍受,業障消了就自在。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舉此例是「以偏概全」,偏是一個,五度裡取一條。「以別明總」,別是辱,總是一切都要忍。不但物質環境要忍,人事環境要忍;還有一條,修法要忍。佛教給我們方法,要是沒有耐心,學不成功,要想把它學好,要有很大的耐心,所以修學佛法要有忍辱的功夫。這是一般講的三種忍。

「世間最難忍者,莫過無端受辱」。無緣無故受人欺負、侮辱,甚至自己好心待人,人卻以惡心相向,這最難忍受。但一定要忍,這一生中找不到理由,就是過去生中的業緣,不可能沒有原因。所以一定要安心順受,才能將怨結化解開。

修學佛法,根性利者,修學較為容易;根性鈍者,修學困難。難,格外要用忍辱的功夫,才能突破。《彌陀經》序分的十六位尊者,鈍根如周利槃陀伽、阿﹝少/兔﹞樓馱,都成功了。阿﹝少/兔﹞樓馱時常聽經昏沉,被釋迦牟尼佛斥責之後,生起慚愧心,發憤用功,七日七夜不睡,導致眼睛瞎了;他是真精進、真用功。釋迦牟尼佛教他一種法門,修學之後開了天眼,因此觀察的能力比一般同學阿羅漢高明很多,在同學中稱天眼第一,就是發憤修忍辱得來。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
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0年5月17日12:57:3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6218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