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 |第514期|专栏:清净福德(下)|2019年3月15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39)

8. 福德与功德,同乎、异乎?福德感果报,功德显体用。福德多就有为言,功德每就无为言。修功德而著相,则功德成为福德。修福德而不着相,则福德即是功德。

「福德与功德,同乎、异乎?」以下这段要辨明此事。 「福德感果报,功德显体用。」福德与功德不同,功德之中一定有福德,福德之中没有功德。 「福德多就有为言,功德每就无为言。」福德都是从有为法,而功德从清净心显。 《金刚经》教人离相、离见,令真心本性自然显露,这是功德。 「修功德而著相,则功德成为福德」,着相修功德就变质了。 「修福德而不着相,则福德即是功德。」功德、福德的差别,以清净心修一切善,是功德;以染污心所修的是福德。以染污心修禅定、修般若皆是福德。须知念佛若不能生净土,都变成福德;念佛能往生净土,则全是功德。

9. 一念相应,谓其一念而与自性清净心相应。相应之义便是证。净宗之一念相应,是指与弥陀之心愿解行相应。如是求生净土,决定得生

这一段说明两个意义。前面是一般大乘经教的义理,与清净心、自性相应,相应就是「证」。在小乘是四果四相,在大乘是五十一个阶位,方是相应,这很困难!譬如,必须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才能证小乘须陀洹果,这才相应,相应就是证果。破一品无明,证一分自性,法身就是自性,与大乘圆教初住相应,证初住位。这非常难!我们这一生,甚至小乘须陀洹都做不到,更何况大乘!这是真话。

幸亏有第二个法门——念佛带业往生。 「带业」是不断烦恼,一品烦恼都没断,也能成功。虽然不断,但须伏烦恼,伏比断容易得多。我们只要以理智克服感情,就是伏烦恼。用大的欲望,即到殊胜的西方极乐世界,可得大自在,压低、舍弃小的欲望,也是伏烦恼。这个方法能往生,实不可思议!不妨仔细思惟观察这个世间,无论富有或贫穷,生活都苦不堪言!人生真是一场空、一场梦。佛法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造业而已,一无所得。因此,我们要一心一意专求西方极乐世界!

佛在此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丝毫不错。万法无常,刹那变化,想到此处,万念俱灰,还有何放不下的?往昔即因放不下,虽生生世世修行,却仍落到如此地步。这一生遇到如此殊胜的净土法门,明白理论、方法之后,又见到许多往生的人以瑞相为我们作证转,一定要真的彻底放下,求生净土。

此处的「一念相应」是与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相应,心愿解行都在《无量寿经》上。我为大家定的朝暮课诵,早课念《无量寿经》第六品四十八愿,目的在于我们的心、愿,要与阿弥陀佛相应。我们念的不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而是自己的四十八愿。借着阿弥陀佛的愿,令自己发起与阿弥陀佛相同的愿。晚课念《无量寿经》第三十二品至第三十七品,目的是解行相同。我们在娑婆世界如何生活,要依佛的教诫修行,即解行相应。如此用功,决定得生!

10. 生清净心之人,虽未成佛,却已成就成佛之法。即离根尘识虚相,生清净心实相。

此段有相当标准,不是一般人的境界,而是生清净心之人的境界。最低清净心的程度是破一品无明,这是《金刚经》上的标准,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是「生清净心之人」。虽然尚未成究竟圆满佛,但是已在修学,且已掌握成佛的方法。方法是离相、证性。「离根尘识虚相」,即法相宗的「转八识成四智」。换言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心心所,即舍弃八识五十一心所,所用的就是真心、自性,即非凡夫,而是真正的法身大士。此标准确实很高,故「生清净心实相」,即前文说的「生实相」。由此可知,一般通途所说的大乘法门的确高。

「信心清净」,才是真实大乘的标准。现在说的大乘,是名字大乘,心行不如小乘,观行都做不到。「观行」是真修,虽然没有证得,但真干,真的照学。如《金刚经》上说的,离四相、离四见,离名字、离言说、离境界,于生活中认真落实,就是观行即。如果每天说与读,但不肯照做,是「名字位」,永远有名无实,无丝毫用处,不如小乘人,甚至世间的善人。我们要认真反省。一定要真正用功、觉悟回头。大乘标准如此高,虽然做不到,一定要心向往之。其它法门做不到,但念佛法门行,要死心塌地,老实念佛。

我曾到一个道场讲经,住众正在晒《大藏经》。我见他们保存经典如此恭敬,劝他们晒好之后收到藏经柜封存,并将寺院全部的经书封存,老实念阿弥陀佛。直到某日念到心清净了,再打开经书阅读,届时生智慧了,阅经即与往昔不同,能看得明白。

佛很慈悲,将修学的顺序说得很明白。 「四弘誓愿」是修行的次序,第一要发菩提心,即真正觉悟之心。 「菩提心」是度众生的心,舍己为人,广度众生,要先发心,否则无法落实。世间人之所以努力工作,是金钱在推动;而佛菩萨舍弃名闻利养,何以仍能精进不懈、不疲不厌的工作?是菩提大愿在推动。我们现在努力精进修学是为度众生,学佛从断烦恼修起。学习的内容要单纯,一门深入,几时心真正清净了,『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达到生实相时,就「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没断,信心未达清净生实相,就老实一门深入。

《华严经》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下,真正得到信心清净。见思烦恼断了,破一品无明,老师请他外出参学。五十三参成就后得智,无所不知。在本师会下求学是断烦恼,「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善财是在文殊菩萨会下成就根本智,才能修后得智。根本智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后得智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它有次第。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

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3月17日12:25: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778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