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之因果劝上卷(更新至7集)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悟道法师评论阅读模式

安士全书之因果劝上卷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集)  2010/4/17  日本东京太和素食餐厅  档名:WD19-018-0004

 

诸位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上午讲到吴郡,苏州一个司理,一个法官突然死亡了,过了一个晚上,这个司理又活过来了。醒过来之后,他急忙呼叫家人去请当地的太守,以及太守的下属同僚到他家来。他家人就去把太守,以及太守的下属,就是他下面办事的这些僚属都请到他家来。这位司理就对太守以及大家叩头要求,他说我到了阴曹地府,在阴间里面,很哀切的祈求饶命,请阴间鬼王饶命,放他回到阳间来。刚开始,阴间的鬼王还是不允许。后来阎王就跟他讲,他说你能够劝化一千个人不吃牛肉吗?他说如果你能够在三天之内,回到阳间劝一千个人一生都不吃牛肉,就可以给你延寿。这个司理就要求太守以及他的下属,他说现在我很幸运死去又活过来,现在要仰赖各位为我普遍的劝化百姓,如果大家不为我劝化百姓,劝一千个人不要吃牛肉,我就活不了了。

 

众人听他讲这些话,大概是人昏死过去,是不是刚醒过来,头脑有一点问题,讲这个话,大家听了觉得很荒唐。但是大家看到他死了又活过来,也是为了安慰他,大家就假装答应了,就说「好,我们答应你,你就放心」,这样安慰他。但是实际上,太守跟他的下属并没有真正照他的要求,去劝当地的人民不要吃牛肉。这样过了三天,这个司理他又死了。这个时候太守听到这个消息就非常的惊讶,他就觉得这个事情,这个司理他讲的不是荒唐的话,不是乱讲的,觉得真有这么一回事情。于是他就召集他的下属,大家发愿,共同受持不吃牛肉这条戒,就是一生不吃牛肉。而且又在交通要道,通衢就是交通要道、大马路,繁华的大街上放名册给大家去签名,让这些老百姓、这些人民他们发心要终身不吃牛肉的,都在那个本子上签名。

 

当时太守他发起不吃牛肉的运动,很快的就得到好几千人的响应,很多人都响应太守不吃牛肉的运动,好几千人都签名了。然后这个太守,几千人签名,就把这个名册焚化,就把它化了,烧了。过了没多久,这个司理第二次死去,又活过来了。活过来,又给大家讲,他说我被阴差抓去,主管的官员正在愤怒的责备我,他说放你又回到阳间,给你三天的期限,让你去劝一千人不要吃牛肉,你这个事情也都没有去落实。正在责备他的时候,忽然又看到一个穿黄衣服的人拿一个本子到了,拿给这个鬼王,就是阴间办理这个案件的官员。这个本子拿来,穿黄衣服的人就跟阴间主管的官员讲,他说这是戒除吃牛肉人的姓名。这个主管一打开看看,非常欢喜,他说不但你可以再回到阳间去,而且可以把你的寿命延长六纪。一纪是十二年,六纪是七十二年。这个太守以及共同签名的大众,他们都可以得无量的福报。后来这个司理活到一百岁。他大概二十八岁的时候,被阴间的阎王下命令把他抓去了,大概他的寿命到了,因为他劝这个太守做了这件大善事,劝这么多人不吃牛肉,所以后来活到了一百岁。

 

这些事情实在讲,古代有,现代更多。不是说古时候的人有,现在没有,实在讲现代更多。可是现在有很多人他不相信,认为这个都是迷信,认为这是迷信,有的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不符合科学,没有科学的依据,现代人大部分是这样的一个想法。但是这些事情,我们只要仔细冷静的在现前这个社会上去观察,你听到的或者你见到的,这可以说太多了。我们看到古时候的这些公案因缘、这些故事,你再对照现前我们社会上,这个事情不比古时候少,而且更多,这些都是事实真相。特别现在有很多众生附在人的身体,我们亲自见到过的那就太多了。你说那些人装,他装得出来吗?他怎么去装?这个装的我们也看得出来,不是装的我们也看得出来,为什么?你看多了,你就知道他是不是装的还是真的,凭我们亲身的阅历、经验都可以看得出来。

 

大家有没有看过《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我看这本书这边好像有寄一些来流通,恐怕现代的人看不懂。《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乾隆年间纪文达公他一生的见闻记录。讲纪文达,我们一般人可能比较陌生,讲纪晓岚大家都比较知道,因为大陆有演一个电视剧,演这个纪晓岚的。纪晓岚他是《四库全书》的总编辑,这个《四库全书》他任总编辑,他没有学佛,他不是学佛的。他一生听到的、看到的,那些发生的事情他把它记录下来,他那个内容就有一点像《聊斋志异》一样,一个公案、一个公案,这个故事因缘,那不是他编的,是他自己亲自见闻的。这个见闻就像我们现在讲的新闻采访,哪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情,他把它记录下来,根据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把它记录下来,而且做一个很客观的评论。但是现在我们拿这本书给大家看,大家都说迷信,我想纪晓岚会喊冤枉,他会觉得很冤枉,他说这个不是迷信,这是我亲身的见闻。

 

说迷信的人他就不迷了吗?大家想一想,不相信佛经上讲的,不相信我们老祖宗讲的,不相信古圣先贤讲的,他认为这些都是迷信,你想一想,他迷不迷?他都是正信,他一点都不迷吗?我们想一想,你不相信佛菩萨讲的,不相信老祖宗这些古圣先贤讲的,那你真的就是道地道地的迷信。迷信什么?迷信科学,迷在这个科学里面,他迷在这个里面。这是我们净老和尚过去讲经常讲的,他迷在这个上面。迷信科学是什么现象?大家现在有没有看年轻人打电动玩具?玩计算机,玩电动玩具,很好玩。计算机那个内容太丰富了,你去玩,你不会被迷吗?会不会被迷?不会被迷的人功夫就很高。现在的人,你看看迷信科学,什么叫迷信科学?你看那些年轻人沉迷在网咖、网吧,在打电动玩具,那个就迷信科学!现在全世界人不都迷信科学吗?都崇尚科学,灾难来了,死到临头还不知道。科学家他能够把灾难的信息给大家报告,但是他没有化解灾难的办法。现在全球的气候不正常,科学家能够发明个机器让它正常吗?那里闹旱灾,科学家能不能发明个机器让它下下雨?这里遭水灾,能不能调节一下让水不要太多?那个地方地震,发明个机器放在地上,让它不要摇。科学家做得到吗?答案是很肯定的,做不到,他只能告诉你有这个灾难。那怎么办?大家等着灾难来临,他也没有具体化解的办法。这样的态度,那就非常消极了,这是我们要明白的。

 

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学习古圣先贤这些教育,我们心态要调整。凡是会来这里听经学佛的,过去生都是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然你不可能来这里坐两个小时。不要说坐两个小时,叫你坐两分钟,你就坐不住了,这是事实。没有善根的人,他不会走进来;能够进来的,说明我们过去生都学过,有这个底子,有这个善根,这一生再遇到,才会继续来学习。我们自己学习之后,也希望把自己学习的心得给还没有善根的人,跟他们分享,希望给他们种种善根,跟他们结结缘,帮助他们也来学佛。这个就是弘法,这个就是利益众生。

 

好,接着下面我们再来看周安士先生,他对这个公案的一个评论。这个按,就是按照这个公案的记录,他做一个评论。我们看这个文,这个文是在第十九页,四十三之十九。

 

按【迩来官长。亦有能禁宰牛者。第不得其方。所以禁榜虽悬城市。牛羹遍列通衢也。屠牛为业。本欲得利。利无所得。自当息刃。宜着衙役。更番纠察。有缉得牛肉者。即罚卖主出银以赏之。务使缉获屠家之利。倍于私受屠家之利。则衙役皆乐为官长效用。无所容其欺罔。不然。受屠人之重贿。互为掩饰。官长何从知之。何从见之乎。】

 

这一段文是周安士先生根据这个公案,这个公案是苏州太守,还有一个司理(一个法官)他们发起提倡禁吃牛肉,就是受持不吃牛肉这条戒,感动了很多人来响应,这是做官的他们的德政。这里讲,就是在清朝那个时候,周安士居士是清朝初年的人,他说,『迩来官长』,「迩来」就是近来、最近,最近来的很多官员,也有能够下令禁止屠宰耕牛的,官府也发了这个榜,公文也都发出来。但是怎么样?『第不得其方』,「第」是只是,只是没有掌握确实的方法。所以虽然禁止宰杀耕牛,榜文悬挂在市场上,大家也都看到了,但是那个牛肉汤、牛肉面还是整个街市到处都有,甚至把宰牛当作一个职业。宰杀这些耕牛、卖牛肉,他目的是为了得到利益,如果无利可图,他自然就放下屠刀,他不干了。

 

下面这个是周安士先生他的建议,建议官府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应该派遣差役,轮番巡察监督。如果有人查到牛肉,就要处罚这个卖主,卖的这个主人,出钱奖赏这个去报案的人,务必要使得查获屠户的人得到很丰厚的奖赏,比他私下接受屠户的贿赂得到的利益超出很多。这个是在衙门,这个衙役,在衙门办事的这些公务人员,他们才愿意为这个长官来效力,他们就不会去欺暪了。如果不是这样,卖牛肉的,他也会拿钱去贿赂这些衙役,这些抓人的,就是现在讲的警察。他拿钱去贿赂警察,叫他网开一面,不要去抓他们,这个衙役拿了人家的钱,他就会掩护他们,互相掩饰。上面的长官怎么会知道,又怎么能够见到真实的情况?这是周安士先生对当时的官府提出这样的一个建议。当官的如果能够这样去执行,真的就功德无量。我们再看下面这个公案:

 

【禁牛益算(出戒牛汇编)】

 

【嘉靖间。福建布政胡铎。宴召众宾。座间尚书公林俊忽昏倦熟寐。呼之不醒。良久方苏。曰异哉。予适被召至冥。主者乃吾宗尚书林聪也。云今阎罗王即宋范文正公。吾为其属。以尔昔为县令。未禁宰牛。合减寿一纪。故特摄汝。予辩曰。吾任某县时。曾有禁宰牛榜。案卷犹存。聪愕然曰。得毋失检乎。急命再查。有顷。县土神以予禁榜呈复。聪喜。仍代申奏。还寿一纪。敕原使送归。座客皆惊。共誓不复食牛。俊后寿果一纪。】

 

『布政』小注有批注,「布政」是一个官名。布政使的简称,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明朝宣德之后,全国的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是一省最高的行政长官。后来为了军事的需要,再增加设总督以及巡抚等官,总督跟巡抚他的权位就高于布政使。在明朝的时候,布政等于说我们现在讲省长一样,这一省当中最高的长官。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事情,在福建省布政这个长官他名字叫胡铎,有一天他设宴席招待很多贵宾,招待众宾,招待很多贵宾。当然这个做大官的人,请的人当然也都是有相当身分地位的。『座间尚书公林俊』,这个宴席当中,在这个座位中间,也请一个尚书,「尚书公」这个公是对他一个尊称,尚书就是我们现在讲部长,这个部长叫林俊。大家正在喝酒,在这个酒席当中,林俊忽然『昏倦熟寐』,这个尚书林俊先生忽然感到昏沉疲倦,在这个宴席当中他就熟睡过去了,睡得很熟,大家叫他也叫不醒。

 

这样过了很久,这个林俊他才醒过来,『良久方苏』,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他一醒过来,就对众人讲,『曰异哉』,「异哉」就是很奇怪,我刚才被人召唤到阴间去了。有一位阴间里面主管的官员,正是我们同个宗族的尚书『林聪』,已经死了。他对我说,现任的阎罗王就是宋朝的名臣『范文正公』,范仲淹先生,我现在是在他的下面办事,我是他的下属。他宗族「林聪」,他的宗亲就跟他讲,他说因为你过去当县令的时候,就是你当县长的时候,你没有禁止这个县的人民宰杀耕牛,你没有发布这个命令。你当县长的时候,你没有发布禁止宰杀耕牛这个法令,所以应当把你的寿命减掉十二年。算一算,你的寿命减掉十二年,现在寿命到了,要把你抓来,因此特地就抓你前来。他们的宗族,这位已经过世的尚书林聪对这个林俊讲,讲这个事情。讲阴间,把他抓来是因为他当县长的时候,没有发布禁宰耕牛的命令,所以寿命被扣掉十二年,现在把你抓过来。

 

当时这个林俊就辩解说,他就辩解,他说有,我在那里当县令、当县长,曾经发布过禁止宰杀耕牛的榜文,这个公告都有发出去,都有贴出去,现在这个卷宗档案都还在。他这个宗亲林聪听到就很惊讶的说,莫非是他们检查有失误,没有详细的检查校对,有这个失误。你有发布这个命令,他们有失误,不知道你有发布这个命令。于是他这个宗亲,林聪急忙下令,叫他们的下属再去考察,再重新检查一遍。过了一会儿,他们这个县里的土地神,去找当地的土地神,土地神就是土地公,这个土地神又把林俊他当县长的时候,禁止宰杀耕牛的榜文呈递上来。林聪看到就很欢喜,就代替他向阎罗王禀奏,说他当县长的时候的确有发布过这个命令,现在这个数据都有呈上来,应该他这个十二年的寿命要再赐还给他。于是他这个宗亲林聪就命令先前把他抓去阴间的差役,再把他送回到阳间来。他在这个酒席当中讲了这桩事情,在座的这些宾客,大家听到了都感到非常的震惊。于是在座的宾客大家共同发誓,不再吃牛肉。后来林俊果然他又活了十二年才死。

 

这个公案,这也是当官的,当官的人,他要做善事也很容易,一个政策,一个命令,他可以做很多一般人没有机会去做的好事。这是一个例子。下面我们看周安士先生的按,他的一个评论:

 

按【贫人所望者富。富人所望者贵。贵人所望者惟寿耳。冥冥之中。为屠牛一事。宰官之增龄者。不知凡几。减算者。不知凡几。惜幽明隔绝。无由觉悟耳。】

 

这一段就是评论这个公案,这个公案,你看那个林俊,他当县长,他也做了这桩好事,因此他的寿命没有被减掉,没有被减损。这里这个评论给我们讲,他说,『贫人所望者富』,就是贫穷的人他所希望的是什么?就是没有钱的人,没有钱的人希望能够富足,能够有钱。我们看看全世界的人不都这样吗?没有钱的人他希望什么?他希望有财富,他也希望有钱,每一天劳碌奔波都为了这个!富裕的人,有钱的人,他希望什么?他希望有地位,希望显贵,就是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做大官有崇高的地位,有钱就希望他有地位,有名有利。地位高贵的人,他希望什么?又有钱,又有地位,那他希望什么?他希望要长寿。有钱又有地位,富贵人家,当然他希望长寿。所以秦始皇他并吞六国之后,他就希望他能够长生不老,所以派五百童男童女到海岛去取长生不老药。为什么?有富贵了就希望寿命很长,身体很健康,他才能去享受这个富贵。这是一般人都有这个需求,他想长寿。所以有钱有富贵的人,就比较怕死;那没钱的人比较不怕死,反正这么穷、这么苦,早一点死,早一点解脱。有钱又有地位的人,他就很怕死。大概在二OO七年,三年前,我在澳洲,澳洲净宗学会有两个同修,我们台湾移民去的。他们很喜欢请我喝咖啡,就到黄金海岸去喝咖啡,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喝咖啡。然后他们就跟我讲,悟道法师,你知道我们现在最怕的是什么?我说最怕什么?他说我们现在最怕听到死那个字。我说这个我了解。我说你们现在有钱又有闲,当然是怕死。如果你穷得要命,苦得要命,肯定你会想早一天死算了。

 

所以这是有富贵的人,他都希望长寿。在佛法里面,你没有财富,佛可以教你去修,你可以得到财富;你没有地位,佛教你去修,你可以得到地位;你没有寿命,佛教你,你可以得到长寿。所以在经典上讲,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都求得到。但是你要如理如法去求,要认识因果,没有一样求不到。杀生吃肉是种短命的业因,多病的业因,受灾难的业因,刀兵劫、传染病的业因,你造这个恶因,你一天到晚指望得到健康长寿,肯定跟你的愿望是违背的,因为你修的那个因跟那个果不相应。所以希望得到健康长寿,那就赶快要戒杀、吃素、放生。所以诸位同修,大家如果遇到认识的亲戚朋友,他很有钱又很有地位,他现在肯定想要多活几年,对不对?那你劝他赶快戒杀吃素。他们可能很不习惯,肉很好吃,吃素好像没口味。但是我这几天来这里吃的,好像不比吃荤的差,可以带个便当先给他吃看看。这个就是我们要告诉他正确的修因。好,「劝宰官」到这里是一段。下面这一段是:

 

【劝在公门者】

 

『劝在公门者』,这一章奉劝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我们看这个文:

 

【衙门之士。见人婴木索。受笞棰。略不悲悯。其视戒杀。尤为迂阔。所以一至乡村。肆行无忌。见鸡索鸡。见凫索凫。甚至迫其卖女鬻男。以供口腹。所欲既遂。则又夸于侪伍。而凶暴之风日盛。抑知天道好还。或陨身杖下。或丧命囹圄。或不再传而子孙乞丐。良由设心惨刻。以致自速其辜。普劝公门善士。行时时之方便。见颠连莫告者。以善言安慰之。无辜被冤者。于公庭昭雪之。至于口腹。无有穷尽。与其上干天怒。何如惜福延年。克昌厥后乎。古云。推人扶人。同一运手。吞菜吞肉。同一举口。明理者何弗思之。】

 

这一章是劝在公门,就是在政府机关上班的公务人员。在古时候,就是在衙门,我们现在讲公家机关上班的。在公家机关上班的,他们得力于他们在工作的位子上,所以常常对人民都无理的要求,不但不知道做好事,反而利用职务的方便造恶业。这是此地讲的,这是奉劝。

 

『衙门之士』,这些政府机关执法的人员,这些公务员见到犯人,『婴木』就是古时候的枷锁,犯罪披枷带锁,绳子捆绑,甚至受到拷打,这些人看到也没有一点慈悲怜悯的心情。他们看待戒杀放生,更是觉得迂腐,不切实际,就是不现实,认为这些都是虚妄的,不是真的,他不相信,不相信这些因果报应。所以一到乡下村庄,这些公务人员就肆意妄为,毫无顾忌。看到这些乡村,这些人民,看到他们养鸡,他就要索鸡;看到鸭,这个『凫』,就是野鸭,看到鸭,他就要鸭。甚至逼迫老百姓卖儿卖女来供养他们的口腹,满足他们的欲望。目的达到之后,则又在同事之间夸口炫耀,而导致凶狠残暴的风气一天一天的增加、增长。但是要知道这些都有因果的,你在政府机关上班做事,如果不干好事,尽干坏事,那有果报的。所以『天道好还』,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到最后,有的或者死在棍杖之下,有的丧命于牢狱之中,或者自己的子孙沦为乞丐,不再有后代。这些果报都是因为用心残忍、刻毒,以致于加速自己的罪过,果报很快就现前了。

 

周安士先生,他当时就普遍的奉劝,不但当时,也包括我们现代,奉劝这些政府机关的善良人士,要怎么样?要时时给人方便,时时要想到为人民服务,不要给人民找麻烦。见到颠沛流离的人,求告无门的,用善言善语来给他安慰,来给他排解困难;遇到无辜受冤枉的,在法庭上帮助他洗刷冤情。至于饮食的贪求,是没有穷尽的,与其杀生招来上天的愤怒,那怎么比得上爱惜自己的福报。多做好事,来求延年益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够昌盛,这不是很好吗?何苦造那个恶业,让子孙也都受害。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后代子孙着想。所以古人讲,推人一把跟扶人一把,同样都是用手,那你的手,你要去推人,还是扶人?你要去损害人,还是要帮助人?同样都是用手。吞食蔬菜跟吞食鱼肉,同样都是张一下口,都是这张口。你吃素食,张口吞下去,跟吃鱼肉吞下去,不都一样吗?经过这个三寸舌头到肚子里面,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但是果报不一样。吞食鱼肉,那有果报的;吞食蔬食,那也有果报,这是好的果报,不跟众生结冤仇的果报。明白道理的人,为什么不认真去思考这个事情?他这一段,「劝在公门」这章等于是劝世文,讲得也非常的贴切,我们要好好去思考。

 

下面就举出在公门里面,造善造恶的果报,这些公案,先看第一个:

 

【党恶冥谴(见观感录)】

 

这个公案的标题叫『党恶冥谴』,这个公案是出自于《观感录》这本书,是从这本书摘录的。

 

【龙游邵秋芳。崇祯甲申。县禁屠宰。乡间虑衙役为扰。贿秋芳御之。屠户遂得肆志。乙酉四月二日。秋芳死。七日苏。自言至冥。见冥君审宰牛事。有牛来啮。又屠人王十一。亦欲嫁祸焉。牛刀。血盆忽现目前。秋芳力辩。冥君曰。虽非汝杀。然当日无汝。此辈畏罪。未必杀矣。查寿数未尽。因令回阳。死后处分。】

 

这个是讲浙江龙游县有一个叫做『邵秋芳』的人,这个事情发生在明朝,明朝『崇祯甲申』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当时这个地方的县令下令禁止屠宰,禁止屠宰就是禁止杀生。古时候官府也常常有下这道命令,到了民国还有。在我小时候,都还记得有时候一个月有两天禁屠,就是那一天你要买猪肉都没有,那一天没有屠宰。这是古时候官府都有这些做法,禁止屠宰。乡里的人顾虑衙门里面的人,衙役差人藉这个机会来滋事扰乱,藉这个滋事,借机会来扰乱,就贿赂邵秋芳来阻止这件事情。因此这个屠户,虽然县官有下令禁止屠宰,但是这个屠户去贿赂邵秋芳,他们就很方便,他就不会找他,他们就任意屠杀,任意的杀生。

 

到了第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四月初二,邵秋芳就死去了。死了之后,七天又苏醒过来;醒过来之后,他自己说自己到了阴间,看到阎罗王正在审耕牛,就有牛来咬他。又有一个屠夫叫做王十一的,也想要嫁祸给他,把宰牛的刀、放血的盆忽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个邵秋芳极力的辩解,他说没有这个事情。阎罗王就跟他讲,这个虽然不是你亲手去杀的,然而当时如果没有你去阻止,这些人害怕犯罪,未必会杀这些牛,是因为你这个关系,他们才会去杀这些牛的。虽然不是你自己亲自叫人杀,或者自己杀,但是是因为你的关系,他们才去杀这些牛。如果当时你没有去阻止禁止屠宰,你没有去阻止,他们也就不敢去杀。就是因为你去阻止,所以他们才去杀这些牛,所以这个帐还是要算到你的头上。但是查邵秋芳的寿命还没有尽,因此阎罗王就命令他先回阳间,等到寿终之后,寿命到了,死了,再一起处理,来处罚。

 

这个又是在公门里面不知道做好事的,做了这个恶业,人还没有死,寿命还没有到,阴间就先审理这个事情。我们再看按,按照这个公案的评论。

 

按【屠戮之事。开之易。禁之难。一劝人开。披毛戴角矣。出入衙门者。尚其慎之哉。】

 

这个屠杀的事情,你要开放很容易,你要禁止却很困难。一旦劝人开放杀生,这个果报将来必定会堕落到畜生道,披毛戴角还,你杀这些众生,杀这些畜生,自己将来也会堕到畜生道去还债。所以在政府机关来往出入的人,应当要谨慎这件事情,这是劝在公门的人。这个事情现在的人一讲都不相信,认为这是迷信。他不但不相信,他还给你毁谤,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在做官的,在公门的人,有的人他当官,利用这个机会做好事,他寿命增加了,这个在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也很多;有的人当官,他也利用这个机会造恶业,寿命减损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可惜这个幽冥隔绝,幽冥就是阴间的事情,阴间跟阳间,我们凡夫有障碍,隔绝。冥阳就是有障碍,阳间的人,一般凡夫他看不到阴间的事情,因此他们就不相信,他眼睛没看到的他就不相信。所以一般没有善根的人,跟他讲这个,他没有办法接受的。但是事实上,这个因果报应不要等到人死了,就是人还在这个世间,如果你仔细冷静去观察,也不难理解;只是大家粗心大意,他没有细心去体会。其实这个因缘果报,在我们现前人间,你仔细观察,都非常的明显,不要等到死了,现在就可以感受得到。我们接着再看下面,因果劝二:

 

【劝养亲者(以下言居家不宜杀生)】

 

这是「因果劝」第二个部分。前面劝富贵人家、当官的,在公家机关上班的这些人。第二段,第二大段他是劝居家,就是平常我们在一般家里也不宜杀生。居家第一个就是『养亲』,奉养双亲,奉养自己的父母亲,不适合杀生。我们看这个文:

 

【人子养亲。其道各别。全乎下养者为小孝。全乎次养者为中孝。全乎上养者为大孝。惟全乎最上养者为大孝之大孝。何则。下养者。惟知口腹之奉。酒食甘旨。不致有无余之叹。是亦世所难能。谓之小孝。次养者。体亲之志。父母所爱亦爱。所敬亦敬。使亲心安乐。是名中孝。上养者。谕亲于道。善则赞成。过则几谏。使父母圣德在躬。是名大孝。至于最上养者。更有进焉。常念父母之恩。同于覆载。父母之寿。易于推迁。当用何法。可报亲恩。何法可延亲寿。何法可使父母出离生死。何法可使父母罪障消除。何法可使父母得入圣流。究竟成佛。譬如刀兵劫至。负亲而逃。遁入山中。得毋亦有寇至乎。遁入水中。得毋亦有寇至乎。遁入旷野。得毋亦有寇至乎。辗转熟思。必置父母于万全之地。是名最上养。亦名无上养。亦名超出一切世间养。岂非大孝之大孝乎。若杀物养亲。使物类抱冤来世。父母偿债多生。不啻以漏脯救亲饥。鸩酒止亲渴矣。何逆重之。而可托言孝耶。或曰。士人功成名遂。光祖扬宗,可谓孝乎。答曰。功成名遂。固足取也。若以此济其善。固为荣亲。倘以此济其恶。不反为辱亲耶。桧嵩之父。亦宰相亲也。假令起于今日。人必恶之疾之矣。故知孝子荣亲。莫如积德。功名其次焉者耳。】

 

这一篇是劝居家不宜杀生,把这个道理事先给我们说明,为什么居家不宜杀生。为人子女赡养父母双亲,方法有各种不同:一般你完全做到下养是小孝,完全做到次养是中孝,完全做到上养是大孝,只有完全做到最上养才是大孝里面的大孝。这什么意思?下养的意思就是只知道奉养父母的衣服饮食,酒肉美食,照顾他物质生活,不至于使父母在生活上有所缺乏。这个在这个世间上,也算是难能可贵,现在要找这样的孝子贤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这样的孝养,把父母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好,这叫小孝,这个孝不大,这叫下养,只照顾父母的衣食,物质生活。次养,体察双亲的心志,父母所喜爱的,自己也喜爱;父母所尊敬的,自己也尊敬,顺乎亲心,使父母心里常常感到安慰快乐。不但照顾物质生活,而且照顾到父母双亲他的心情,生活物质没有缺乏,心情也非常的安慰快乐,能够尽到这样的养叫中孝,这个叫次养。上养就是用圣贤的道理来开导父母,双亲有善念善行就帮助他完成;父母有过失,就善巧方便的婉言来劝谏他,来劝告父母,使父母的德行增长,这叫大孝,这个叫上养。至于说最上养,比上养就更进一步。常常想到父母养育之恩,等同天地,天覆地载;而父母的寿命,却很容易流逝,迁流不息。我们奉养父母能够奉养几年?应当用什么办法才可以报答父母的恩德?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父母延长寿命?什么方法可以使父母出离六道生死?什么方法可以使父母宿世今生罪过业障消除?什么方法可以使父母得以成圣成贤,乃至圆满成佛?就譬如说,下面是比喻,战争来临了,我背着父母双亲逃难,躲到山中,虽然暂时躲过了,但是担心会不会有敌人追来;躲在水中,也会想到后面会不会再有敌人追过来;躲到空旷的原野,也会担心会不会有人再追来?翻来覆去,深思熟虑,必定要把父母亲安置在绝对安全的地方,让他们永远无后顾之忧,这个就叫做最上养,也叫做无上养,也叫做超出一切世间法的赡养,岂不是大孝中的大孝吗?这个无上养,最上养,超出一切世间法的赡养,是大孝当中的大孝,除了佛法以外,大概世间法做不到。

 

我们学佛的人要尽到这个无上养、最上养,必定要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你看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母亲都是杀生造恶业,不信因果的,死了以后堕到地狱去。她们发愿要把她们的母亲从地狱超度,救拔;她们发愿要把十方世界所有地狱众生都度成佛了,她才要成佛。发这么大的愿,就为她们的父母亲发这个大愿,成了地藏菩萨。她母亲就从地狱里面,被她超度到忉利天上去了,后来也成佛、成菩萨。这个《地藏经》讲的,这样帮助自己的父母亲人,就是此地讲的最上养、无上养,超出一切世间法的赡养。所以要尽到大孝中的大孝,《地藏菩萨本愿经》不能不读、不学习。

 

下面就是要回归到为什么在家里不可以杀生这个道理。如果杀害动物的生命来奉养父母双亲,在世间人来看,这个是孝,他孝顺父母,他杀生是为了奉养双亲。但是这些动物牠满怀怨恨,你为了父母来杀生,跟这些众生结冤仇,让父母多生多世去偿还命债,你这样的孝养父母,跟用有毒的肉给父母充饥、用毒酒给父母止渴,就没有差别了。父母肚子很饿,拿个肉给他吃,但是肉有毒,吃了马上就死了;父母口很渴,拿有毒的酒给他喝,喝下去是止渴,但是一下子毒发作就死了。你杀生奉养父母,跟漏脯给父母充饥、毒酒给父母止渴,那有什么差别?如果你明了这个因果,那不就是这样吗?这样能算真正尽孝吗?实在讲,这是多么严重的忤逆行为。严重的忤逆行为,怎么可以借口说是孝?你是在害父母,陷父母于不义。

 

另外或许有人说,读书人功成名就,光宗耀祖,那可以说是孝吗?这个周安士先生回答说,功成名就固然值得求取,我们古代读书人得到功名,光宗耀祖,这个也是值得赞叹的。如果用这个功名来帮助自己修善,固然会给父母带来荣耀。倘若用这个功名帮助自己造恶业,那不是反过来羞辱父母吗?所以这里就举出像宋朝秦桧、明朝的严嵩,他们的父母亲也是宰相的双亲。这两个人都做到宰相,但是大奸巨恶,他也是有功名,做到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假使让他们今天重新活在这个世间,世间人看到他们必定很厌恶的,很仇恨他们的。故而知道,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就知道,孝子要使父母荣显,莫过于修善积德,这个功名富贵还在其次。这是告诉我们居家不宜杀生这个道理,怎么样做才是真正孝养父母。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往往陷父母于不义,让父母造重大的罪业,还以为自己,我很孝顺,这样就错误了,这就不对了。下面举出这个公案:

 

【业钱偿报(见好生录)】

 

这个公案是从《好生录》这本书摘录的。

 

【嘉兴一老媪。子以捕蟹为业。常用草索缚卖。卖后。随易薪米给母。一日媪病。即将草索纳腹中。纳尽。仍逐节抽出。出已复纳。纳已复抽。肠肺间血秽。一一自口牵出。自云。我受子业钱奉养。故得此报。稍不如是。反觉难过。观者如蚁。如是数日而死。】

 

『老媪』,「媪」就是古代对老妇人的通称,老太婆、老妇人通称。这个公案是发生在浙江嘉兴,这个地方有个老妇人,她的儿子以捕捉螃蟹为职业。常常用草绳,他把抓的螃蟹都绑起来,这个草绳把螃蟹串在一起。这个小时候我都看过,有人去抓螃蟹,用那个草绳把螃蟹的脚,有个孔把它穿起来,一串一串的。我小时候,也是杀生,自己也去抓螃蟹、抓泥鳅的,造这个杀业造得很重。所以这里看到这个公案,我就想到小时候,我也曾经抓过,也干过这个恶业。这个儿子他是抓螃蟹的,抓螃蟹他去卖,卖了钱,他随即去买柴火,买米、买粮食来供养他的母亲。我们世间人看,这个人很孝顺,你看他去抓螃蟹卖钱,得到这个钱就是买米、买柴火回家供养他的母亲。这在我们世间人来看是非常孝顺,也很难得。

 

有一天,这个老妇人她生病了。生病,她这个病也很奇怪,她就把草绳,用草编的绳子,就把它吞到自己的肚子里面,就是很长的草绳吞到肚子,都全部吞进去了,然后再一节一节从自己的口中再把那个绳子抽出来。抽出来之后,再一节一节再吞进去,吞进去又再把它抽出来。这样一吞一抽,她这个肠子里面,肠肺之间的血污血块,一一都从嘴巴里面跟着绳子被牵出来。她自己就讲,我接受儿子造这个杀业赚的钱来奉养,所以得到这种报应。如果稍微不这样做,如果没有这样做,反而就觉得很痛苦、很难过、很难受。她这样绳子把它放进去,再把它拉出来,还觉得比较舒服一点。附近的人听到这个事情大家都来看,来看的人非常多,像蚂蚁那么多,像鱼群一样,蚂蚁那么多,纷纷前来看。就这样折磨了好几天,很痛苦的死去了。

 

我们看到这个公案,就是这个儿子去造杀生这个钱来奉养父母,世间人认为是孝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果报,老妇人她这种果报,反而他是不孝,大不孝。害父母受这种果报,你能说这样是算孝吗?他是一片孝心,但是事情做错了。他是有这个孝心,但是事情做错了,做得不对。本来要孝养父母,反而是害了父母,这个自古以来就非常的多。我们再看下面这个评论:

 

按【昔世尊在王舍城中。见一大鱼。身有多头。头头各异。堕于网中。世尊见已。入慈心三昧。乃唤此鱼。鱼实时应。世尊问言。汝母何在。答言。母在厕中作虫。佛语诸比丘。此大鱼者。迦叶佛时。作三藏比丘。以恶口故。受多头报。其母尔时受其利养。以是因缘。作厕中虫。观此。则知业钱养亲。尚非孝子所为。况殉世俗之见。杀物以享乎。】

 

『世尊』是佛的十种称号之一。释迦牟尼佛有一天在王舍城当中看到一条大鱼,这条大鱼身上长了很多个头,每个头都不一样,堕在鱼网当中。世尊看到,『入慈心三昧』,入三昧之后,『乃唤此鱼』,就叫这条鱼,『鱼实时应』,鱼实时就答应、响应。世尊就问他,『汝母何在』,你母亲现在在哪里?这条鱼就回答,『母在厕中作虫』,他说我母亲现在在厕所当中作虫。佛就告诉诸位比丘,他说这条大鱼,在『迦叶佛时』,「迦叶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前一尊佛。这条大鱼在迦叶佛那个时候是『作三藏比丘』,通达三藏的比丘,这个不容易。但是他有恶口的习气,就是讲话很凶恶,有这个恶口。这个恶口习气他改不掉,所以死了之后就受多头报,堕到鱼当中长了很多个头。

 

『其母尔时受其利养』,人家供养他的,他再供养他的母亲。他母亲得到他这些供养,也受到连累,死了之后到厕所当中去当虫。『观此,则知业钱养亲,尚非孝子所为』。造恶业的钱去奉养双亲,不是真正孝子所应该做的。『况殉世俗之见,杀物以享乎』。何况跟着世间俗人一般的见解,杀生害命来奉养父母,父母能真正得到享受吗?反过来害了父母,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好,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个公案:

 

【饾饤余业(出观感录)】

 

【常熟顾顺之。寓无锡。素茹斋。康熙庚戌二月朔。瞑七昼夜苏。曰。见道人约往听经。至其处。前法堂讲金刚经。后法堂讲报恩经。讲毕云。茹斋者坚心念佛。食肉者务戒杀生。一可超度父母。二可消己罪业。少顷。忽见母在血池中哭。螺蛳蚯蚓绕身。道人云。汝今生之母已度。此过去母也。因其好食肥鸭。故群类绕身耳。须念往生咒度之。遂觉。】

 

『饾饤余业』,「饾饤」小注有批注,将食品堆栈在器盆中,把它摆设出来。这是讲常熟,常熟在江苏省,江苏省常熟,这个地方有一个叫顾顺之的人。『寓无锡』,他客居在「无锡」,无锡也是在江苏省。平素他都是吃素持斋的。在康熙庚戌年(公元一六七O年)二月初一,『朔』就是农历初一。农历二月初一,一觉睡了七天七夜,醒过来,他就对大家讲,他说我到了一个地方,有修道的人约我去听经。到了讲经的地方,前面一个法堂讲的是《金刚经》,后面也有一个法堂是讲《报恩经》。这个经讲完之后,法师就说,已经吃素持斋的,要一心念佛,还在吃肉的,务必要戒除杀生。就是还没有吃素,还在吃肉的,你们听完经,回去之后,务必要戒除杀生。有什么好处?第一可以超度自己的父母,第二可以消除自己的罪业,我们一般讲解冤释结。我们现在有很多同修,每逢做法会,都要写个冤亲债主。写个冤亲债主,我们把诵经念佛回向给冤亲债主,这是治标,一时的,有这个效果。你要治本,就要戒杀吃素,不要继续再杀生吃肉。因为杀生吃肉就是跟众生结冤仇,生生世世,冤冤相报,这个冤结就无法化解。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给我们讲,你真正远离杀生,不杀生这条善业你修圆满了,有十种好处,其中有一种就是「灭除怨结,众怨自解」,过去今生冤亲债主的怨结自然它就化解。你不杀生这条善业要修到圆满,不但没有杀生的行为,连伤害众生的念头都没有,这条善业就圆满;善业圆满,你冤家对头自然就化解了。

 

所以我们写了这个牌位,要化解冤亲债主,自己要知道怎么修,不是写个牌位,给法师五百块、一千块,那就解决了。如果有那么容易,我也要赶快来写。所以在大陆,我在很多地方,很多人她堕胎,堕几个婴儿的,就拿一千块要超度。在台湾一千块台币写一张大牌位,然后叫悟道法师,这一千块交给你了,你帮我超度,没有我的事情了。我说我没办法,我没有那个能力。我说佛都没办法,不要说我。我说这个有那么容易吗?我说不要把你杀死,你那个恨消不掉,凡夫没那么容易的。我说有一个人无缘无故给你打一个耳光,然后他说我诵一部经给你回向,你马上就不生气了吗?行不行?我们来试看看。恐怕你恨到死都还恨,某某人哪一天给我打一个耳光,到死的时候你都还记得,那个恨消不掉。你想想,给人打一个耳光,不要说打一个耳光,你就骂他一句话,讲了一句话,很难听的话,可能他都恨你一辈子,下辈子都还记得,到死的时候都还记得,永远怀恨在心。你说我念阿弥陀佛,念十句给你回向,他气马上就消了吗?我看没那么容易。那何况你把他的生命给杀了,那你说他有那么容易放过你吗?换作你被杀了,你那么心甘情愿吗?你这样想一想,答案就出来了。

 

因此,我们写冤亲债主,还要去修。要怎么修?戒杀、放生。不但从今以后不再有杀生的行为,还要连杀生的念头、伤害众生的念头,给众生生烦恼的念头都没有。你这个善业圆满了,《十善业道经》佛给我们讲,「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你冤亲债主的这个结自然它就化解了。所以写了牌位,我还要给大家说明,你要依《十善业道经》去修,这《十善业道经》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五戒第一条也是不杀生。不杀生具体的做法,周安士先生很慈悲,给我们写这个《万善先资》,你就这样去修,这样冤结才会化解。杀生罪业很重,如果你救一条生命,让牠得到重生,牠也会非常感激你,对不对?所以那天有同修跟我讲,我们来放生。我说好!这个我们要修的。

 

这个地方,你看这个公案,他睡了七天七夜,被人家找去听经。他听完经,法师就跟大家讲,你已经在吃素持斋的,要一心念佛,继续要保持下去;还在吃肉,务必从现在开始就要戒除杀生。你戒除杀生,持不杀生这条戒,你第一个可以超度自己的父母,第二个可以消除自己的罪业,就是你那个冤亲债主,过去被我们杀害的那些众生的冤结它才会化解。如果你继续再干杀生的事情,这个缘继续加强,那个罪业消不掉。过了没多久,这个顾顺之先生,他就忽然看到他母亲在血池里面哭泣,螺蛳、蚯蚓围绕她的全身。那个修道人就跟他讲,他说你这一生的母亲,她已经得度了,超度了。你现在看到这个是你过去生的母亲,不是这一生的,是过去生的母亲。你过去世这个母亲,因为她前世喜欢吃很肥的鸭肉,很喜欢吃肉,也就是很喜欢吃众生肉,所以现在被这些动物围绕满身,你现在必须要念往生咒去超度她。于是他就醒过来了,把这个事情告诉大家。下面这个评论:

 

按【世俗称孝。止于一世。佛门尽孝。广利多生。所以为大。】

 

世间世俗的人所讲的孝,只是在这一生、这一世;佛门尽孝,可以广泛的利益多生多世的父母,不但这一生的父母我们可以利益,多生多世的父母都能够利益。所以佛门这个孝称为大孝,世间的孝是小孝,因为他只能帮助这一生的父母,过去生的父母他就没有办法去帮助他。这个事情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得是最清楚的,超度过去百生千生父母兄弟、男女弟妹,造恶业堕在恶道的,怎么去帮助他,都能够帮助他,都有具体的理论方法。这是居家孝养双亲,我们应该怎么尽孝,必须要戒杀。

 

我们超度效果要好,我们根据这个公案,我们同修写了牌位,最好自己要来参加,自己亲自来念佛、念往生咒、念《弥陀经》给他回向,这个效果比较好。不要写一写,法师你们帮我念,这个效果比较差;你自己来参与,这效果比较好。除非自己真的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好,我们接着再看下面这一篇:

 

【劝爱子者】

 

【儿童所造杀业。由于父兄不禁。则习以为常。始仅以昆虫蝼蚁为不足惜。继即以屠牛杀犬为不必戒。恻隐既失。陨节败名。覆宗绝祀。靡不由之。故知总角之时。习善则善。习恶则恶。不可一日失教也。普劝为父兄者。毋以物命微而不救护。毋以儿童幼而弗防闲。使子弟见闻。无非善行。虽至不仁之质。犹将化之。况本善者乎。不然。幼时失教。后虽悔之。弗可及已。】

 

这一篇是劝导爱护自己子女的人,为人父母没有不爱护自己子女的,所谓天下父母心。『儿童所造杀业』,像我小时候就是造很多杀业,『由于父兄不禁』,做父亲的人、兄长的人他也不懂。像我父亲,他自己都一直在杀生的,那我们跟着他,也是跟着杀生。以前都自己养鸡、养鸭、养猪的,过年过节看我父亲都在杀鸡、杀鸭的。到田里抓螃蟹、抓泥鳅,我父亲说泥鳅要活的用油锅去炸,我小时候炸的还吃了不少,这个罪过很重,所以我一直生病。如果没有出家吃素,恐怕我这条命已经不在了。

 

小时候儿童造这个杀业,一般都是父母不懂得去教他,不懂得教,这个孩子他也不懂事,『习以为常』,以为这个很好玩,他也不知道这个是造恶业。刚开始,『昆虫蚂蚁』这个小动物,以为伤害这个小动物并没什么,也不值得爱惜。继续接下来,就『屠牛杀犬』,杀的动物就更大了,也没有要去戒除。这样从小养成一种没有慈悲心的这种习惯,『恻隐既失』,就是渐渐的,他这个仁慈恻隐的心就丧失了。到了以后,丧失节操,败坏名声,灭绝宗族后代,都是从这里来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儿童幼小的时候学习善的,以后他就善良;学不好的,学恶的,他以后就造恶业。所以不可以一天失去教育,因此周安士先生普劝为人父母兄长的,要教儿女,要教导他们要知道爱惜物命,爱惜动物,不要以为小动物的生命微细,而不加以救助保护。不要以为儿童年纪幼小而不预防阻止,要使这个子侄后辈所见所闻,无非都是善言善行。即使他的本质不是很仁慈的,如果常常这样做,做给他看,常常这样教导他,慢慢也会把他感化过来,何况他本来本性就有这个善根的?『不然』,如果不这样教导,原来有善根的也变成不善的,原来不善的就更加不善,幼年的时候失去教导,到成年也就很难把他转过来,他已经养成习惯,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我们下面看这个公案:

 

【汤公述冥(出观感录)】

 

【溧水汤聘。顺治甲午乡试。出闱疾作。至十月六日夜半。举体僵冷。一生行事。俱现目前。忆童子时。戏藏一鸡于沟中。为黄鼠所伤。又杀蝙蝠一窠。又一仆善睡。燃油纸伤其手。须臾。见蝙蝠等皆来索命。心甚怖之。其余善事。亦丝毫必记。忽思《心经》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语。觉心渐安隐。见观音大士杨枝一洒。遂苏。至辛丑。成进士。】

 

这个事情是发生在『溧水』,江苏溧水有个读书人叫『汤聘』。在『顺治甲午』年,公元一六五四年,参加秋天的省考,出考场他就生病了。到了十月初六半夜,全身僵冷,这个时候一生做过的事情都浮现在眼前。想到童年的时候,玩游戏把一只鸡藏在水沟当中,被黄鼠狼给伤害了;又曾经杀死一窝的蝙蝠;又有一次,因为一个仆人爱睡觉,他就用引火的油纸芯,烧伤那个仆人的手。经过一会儿,看到蝙蝠等动物来向他索命,向他要命,心里就非常恐怖。其他做过的善事,也一丝一毫都能记得起来。他看到这些动物要来向他要命,他忽然想到《心经》里面的经文,「无罣碍故,无有恐怖」。他常常念《心经》,忽然想到这句经文,念了这句经文,感觉到内心渐渐安稳下来。又看到观音菩萨用杨柳枝一洒,他就醒过来了。到了辛丑年,这个汤聘他就考中了进士。这个是发生在顺治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一年,他考中进士。这个公案我们就讲到此地。

 

今天时间到了,下面这个按,这个评论,我们明天上午再继续来学习。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1月13日10:19: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499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