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之因果劝上卷(更新至7集)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悟道法师评论阅读模式

安士全书之因果劝上卷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集)  2010/4/16  日本东京太和素食餐厅  档名:WD19-018-0002

 

《安士全书.万善先资因果劝》。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今天晚上是接着昨天有跟大家报告《安士全书》印光祖师的序文。

 

这次的讲座因缘,昨天也大概跟大家做一个简报,我们这次讲题选择《安士全书.万善先资因果劝》这个部分来与大家一起学习。「因果劝」这篇是清朝周安士居士他编辑的,主要是劝我们戒杀、吃素、放生。我们东京的同修发心开了这个太和素食餐厅,主要提倡戒杀、吃素、念佛,因此我们这次的讲座就是针对这个因缘,选择「因果劝」来讲解。希望借着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这个功德利益,让我们此地的同修,大家对于吃素念佛这桩事情增长信心。我们自己信心增长、信心坚固了,进一步就能够去帮助别人建立信心,进一步可以影响别人也来吃素念佛。所以这个戒杀、吃素、念佛,还是要从我们自己做起。这个是我们这次讲座的一个因缘。

 

我们今天是第二堂课,我们就正式进入这个主题《因果劝》。去年我在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本来就计划要讲这篇东西,打算在网络佛陀教育学院,来跟网络学院的同学一起来分享。但是在海岛金山寺,因为每天讲《沙弥律仪要略增注》花的时间比较多;另外在网络学院也讲了一部《五戒相经笺要》,蕅益祖师的批注,这两篇东西讲圆满,法会也圆满了,因此在山东海岛金山寺就没有时间来跟大家学习「因果劝」。我在金山寺,事先我有请开霞法师帮我查一些生难字,以及翻译简单的白话文。他已经把「因果劝」的上半卷,「因果劝」它有分上卷、下卷,上卷已经都翻译出来了,就是我们诸位现场的同学大家手上拿的这个「因果劝」注释,这是上半卷,从一到五,从第一集到第五集。下半卷现在还正在翻译。

 

这次我们如果时间允许,我们是希望把「因果劝」上卷、下卷简单跟大家报告一遍。如果时间来不及,我们上半卷先做一个报告,下半卷下次有时间因缘,我们再继续来向大家报告。大家现在拿到的书本,它这个编的页码,从第一面《因果劝》注释一、二,这个就是第一集跟第二集,一共有六十四面。所以你看这个页码有六十四(一),就是这个第一集跟第二集一共有六十四面,写六十四(一)就是第一集跟第二集的第一面。到了第三集、第四集,它有再用一张纸把它隔开,第二集有几面,这个是这样编列的。所以大家现在请翻开六十四(二),你就不要看那个六十四,就看下面那个,左边那个二就是第二面。

 

它这个有两种版本,我这个版本是六十四,我这个字比较大,大概是因为我老花眼,所以这本把我放大,放大那个页数就增加了;诸位现在拿到的字比较小,所以页数比较少。大家翻开你们现在拿的页数是四十三(二),你们这个第一集跟第二集只有四十三面,我的是六十四面。

 

后面我们从现在讲下去,大家往下看,好,我们先看这个标题「因果劝」。因果劝这三个字,我们简单把这个字义,字面上的意义做个说明。因就是原因,果就是一个结果,我们在这个世间,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它的因果,也就是说我们现前看到的一切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有很多种,可以说无量无边,非常的多,我们现前看到、接触这一切的万事万物,一切现象是一个果,呈现在我们眼前是一个果,就是一个结果。这个果前面它有个原因在,所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绝对没有说没有原因的一个结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过去我们净老和尚他在写墨宝,我记得也曾经写过这么两句话,「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相信我们同修应该都见过。

 

万法皆空是讲它的本体,本体是空寂的;因果不空,因果是讲它的现象。也就是说,万法它的体是空,万法的现相是有,有就是像《心经》讲的色,色就是有物质现象的。这个色就是物质、精神,这些现象是有,但是它的本体是空寂的,所以《心经》上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在哪里?就在有里面,有的当体它就是空的,这个空它又能现这一切的现相,现有。所以空有它是一体的,它是不二的,你不能给它分割的。所以《心经》上给我们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简单讲,色,你看到的物质它本体就是空的,空它能够现这一切色。空在哪里?空在有当中;有在哪里?有在空里面。所以因果讲有,万法的本体讲空。

 

因果不空,我们净老和尚也讲过,它是转变不空,循环不空,相续不空。譬如说现在我们看到一个结果,那个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因果互相的转变。好像我们吃桃子,桃子那个种籽,我们吃到桃子,桃子是结成果了我们拿来吃,桃里面那个籽,我们吃完了剩下那个籽,那个籽再种下去,它又会长桃。所以果当中有因,因当中有果,这是因果它转变不空。另外,因果相续不空,相续就是它一个接一个,一直相续接着,这个不空。再来就是因果它循环不空,它是没有停止的,循环不空,没有所谓暂停的,就是不断的在循环。这是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因此我们学佛,有很多人学般若,般若是讲空的,空不是说什么都没有,空它能够现有,有当中它本体是空的。因此我们不能执着一边,执着一边那就错了,实际上空有它是一体,是不二的,这样我们学佛才不会有偏差,才不会学到偏空去了。执着顽空,拨无因果,那就造恶业,将来就免不了堕三恶道的果报。这是简单我们先把因果两个字做个说明。

 

劝就是劝勉、劝导的意思。我们看题解:「『因果劝』是清初周安士先生所著《万善先资》前面两卷,通过业因果报、六道轮回的理论与事实,广泛劝诫世间各个阶层、各种行业,以及因各种目的而造杀生之人,戒除杀生恶业,免遭罪报之苦。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到这里是一段。

 

「因果劝」前面题解就是这个题目的一个批注,首先给我们介绍这篇《因果劝》著作的人是清朝初年周安士先生他所编着的,他所著述的。他著述「因果劝」是在《万善先资》这一篇里面的一部分。《万善先资》就是给我们讲戒杀,杀生以及不杀生这些业因果报。业因果报与六道轮回的理论与事实,都在这一篇里面,都在《万善先资》里面。周安士先生编辑这本书,主要是广泛劝诫世间各个阶层,我们世间人各种行业,以及因为各种目的而造杀生这样的人,让他们明了杀生会有恶报,戒除杀生恶业,避免遭受罪报之苦。种善因必定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这个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我们接着看下面一段:「周安士先生思惟经义,以为众生造作罪业,杀业易犯而果报最为凄惨,因而着《万善先资》一书,引经据典,劝勉世人戒杀护生。例证详实,分析明晰,言词恳切沉痛,披肝沥胆,谆谆告诫。希望启发良知,挽回杀劫。因杀戒为诸戒之首,仁爱为善德根本,故题名为《万善先资》。分四卷,前二卷即『因果劝』,着重于因果报应之理事。卷三『辨惑』,释凡俗对杀戒之种种疑惑。卷四为『谨微』,提出于生活中种种落实方法。」

 

这一段是给我们说明这本书,《万善先资》它一共分四卷,这部分一共分四卷。前面两卷是「因果劝」,「因果劝」有分上卷跟下卷,今天晚上我们在场的诸位同学手上拿的是上卷部分。这两卷是注重于因果报应理事,搜集古今的这些戒杀放生,以及造杀生恶业的一些善恶果报,这个理论跟事实来给我们证明因果的确是不虚。第三卷是辨别一般社会大众对不杀生这条戒它的一些疑惑,因为社会大众,中国外国都一样,除了杀人以外,杀害一切动物大家都认为是应该的、正常的。第四卷是「谨微」,微就是谨慎在微细的地方,我们生活当中微细的地方都要去注意,具体的去避免杀生这些方法。

 

《万善先资》这里也给我们说明,为什么它这篇东西叫《万善先资》,因为这个是善事的第一条,我们看《佛说十善业道经》,以及五戒、沙弥十戒都把不杀生列为第一条。佛为什么把不杀生列在第一条?为什么不把不偷盗列为第一条、不邪淫列为第一条,为什么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条?这个意思也非常明显,因为世间人都认为杀生是应该的、正常的,大家普遍犯了这个错误,造了这个罪业,而且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这是有罪过的,因此就把它摆在第一条。所以我们要修万善,先资就是首先的一个资粮,要从不杀生开始。这次我们此地同修发心开了这个素食餐厅,这个就是具体的来落实不杀生,这个也是提倡戒杀的一个具体表现。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万善先资》与《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合编为《安士全书》流通于世。被近代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允为善世第一奇书,毕生大力推动、弘扬。为学习因果教育、断恶修善不可或缺之教材。」

 

这一段是给我们说明《万善先资》与《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就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批注,以及《欲海回狂》、《西归直指》这四篇合起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安士全书》,《安士全书》它里面的内容就是这四篇东西。从清朝初年,一直流通到我们现代也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也超过三百年了,最近是我们民国初年印光祖师在世特别提倡的。

 

印祖一生印善书流通,印经典流通,印得最多的就是《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这三本书祖师一生是印了几百万册。在当时印刷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印了几百万册。我们净老和尚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了凡四训》的版权页都是几十版,一版最少都一万本以上的,有的好几万本。大概初步给它估计一下,印祖在生这三本书印了几百万册。其他大乘经典印的不多,数量有限,但是这三本书是印最多。大师这个做法也就是告诉我们学佛的四众弟子,以及还没有学佛的人,我们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要明了因果,要认识因果,知道怎么趋吉避凶。我们人生在世间,大家都希望得到平安幸福、吉祥如意,这是果报。怎么样能避开凶灾,得到吉祥?必定要认识什么是善因、什么是恶因。如果这个善恶认识不清楚,颠倒了,把善看作恶的、恶看作善的,尽造恶业,一心想要得善果,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知道印祖他一生提倡的,最注重的就是因果教育,这也是净老和尚最近常提的,印祖把这个因果教育摆在第一位,比伦理道德教育更为重视。

 

我们要认识因果、明了因果,进一步来学习因果教育,《安士全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本书搜集儒释道三教的经典精华,都编辑在这里面。我们看了这一本,我们就很方便了,我们就不用去找很多经典来看,实在讲,现代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我们有了这一本,可以说大小乘主要重点,讲到因果报应这些理论事实这一方面都圆满了。

 

下面这是简单给我们介绍周安士这位先生他的简介:「作者周安士,生于公元一六五六年~一七三九年」,是这个时代的人。「清初之名居士,江苏昆山诸生」,诸生就是秀才。「原名梦颜,又名思仁,自号怀西居士。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尝以众生造无量罪,而淫杀二业实居其半,因深惟经义,着劝勉戒杀、戒淫二书。」这是给我们简单介绍周安士,他是清朝初年的人,他的籍贯就是江苏省昆山这个地方。他在世也是一位秀才,秀才就是读书人,读儒家的儒书。他的原名叫梦颜,又有一个名字叫思仁。自己又取了一个外号叫怀西居士,怀西,他是修净土,怀念西方净土。他的道德学问都非常之高,他博通经藏,而且更难得就是深信净土法门。看到世间人造的罪业是无量无边,而淫杀二业是在无量无边罪业当中大概占了一半,所以他深深的思惟经义,他编着了戒杀、戒淫这两本书。

 

「其戒杀之书名《万善先资》,言多恳切深痛。每过一切神祠,必祝愿云:唯愿尊神,发出世心,勿受血食,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一段是他发愿编这本书《万善先资》,里面他的言语非常恳切,也非常的深痛。每当他经过一座神庙,他必定进去作揖上个香,就祝愿劝尊神要发出世心,不要接受人间的血食。血食就是杀生去给他祭拜,劝尊神不要接受,意思也就是劝尊神吃素,而且要一心常念阿弥陀佛,发愿求生净土。这是他经过所有一切神庙,都进去祝愿,劝这个神要吃素念佛求生净土。因此我们三宝弟子,你已经吃长素,皈依三宝,你吃长素,你是念佛人,你经过所有的神庙,甚至其他宗教的,你进去他们的庙或者教堂都可以这样来劝导祂们,劝导这些尊神。这个也是度众生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我们把它念下去:「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中间若杀一小鱼虾,乃至家中眷属,若有一人伤一蚊蚁,唯愿尊神是纠是殛」,殛就是诛杀,「迅雷击碎所著书板。」这一段就是他发愿不杀生,一直到寿命终了,这个当中都不杀生,如果他有杀生这样的一个念头行为,请尊神给他处罚,把他所著作的书给它击毁。「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临河见鱼,仰面见鸟,不思救度,反萌杀机,亦同此誓。」这个是说他从二十四岁开始,一直到寿命尽了,在江河里面看到鱼,抬头看到天空的飞鸟,如果不发心救度牠们,反而生起了杀机,也如同这个誓愿。「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若梦寐中,见人杀生,不能至心称佛名号,发救度心,而反欢喜赞成其事,亦同此誓。」这是讲作梦,梦中如果他看到别人杀生,他自己不能至心的来念佛名号,发救度心,反而非常欢喜赞成别人杀生,他也同样遭到这样的报应。他发了这个誓愿,可见他发的愿发得非常的大,这个誓愿很重大。

 

下面我们接着看:「戒淫书名《欲海回狂》,以种种观法,为对治现行烦恼、穷究淫念根本之方便,直至究竟解脱。」这一段是讲《欲海回狂》这部分是对治淫念的根本方便法,一直到帮助我们得到究竟解脱,究竟解脱就是脱离六道生死轮回了。「此外,又着有《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另外就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它这个批注一共有三卷,内容也非常的精彩,最后《西归直指》一共有四卷,导归净土。这个就是《安士全书》它里面内容的一个简介。

 

「乾隆四年(公元一七三九年,己未年)正月,与家人诀别,谓将西归,家人请以香汤沐浴,却之曰:我香汤沐浴久矣。谈笑而逝。享年八十四。其著述被合编为《安士全书》行世。」这一段就是他往生的一个时间,在乾隆四年(公元一七三九年)正月,他就跟他的家人告别,他要往生西方了。他家人就请他先洗澡,香汤沐浴,他说不用了,我早就洗好了。跟家人谈笑而逝,跟家人这样讲话,笑容满面的往生西方了。往生的时候他的年纪是八十四岁。他著述的这四篇东西称为《安士全书》,流传在世间。以上是简单介绍周安士先生,著作这本书的这个人,他的历史跟他的生平。下面我们就要进入正文。

 

【因果劝(上)】

 

我们接着看下文:

 

【劝阅是集者(此篇是戒杀之纲领)】

 

【仁列五常首。慈居万德先。皇哉三教论。异口若同宣。人人爱寿命。物物贪生全。鸡见庖人执。惊飞集案前。豕闻屠价售。两泪涌如泉。方寸原了了。只为口难言。蓦受刀砧苦。肠断命犹牵。白刃千翻割。红炉百沸煎。炮烙加彼体。甘肥佐我筵。此事若无罪。勿畏苍苍天。古来生杀报。往复如轳旋。吾昔弱冠时。目击生哀怜。搜罗今昔事。将盈数万言。誓拔三途苦。此志久愈坚。落笔伤心处。一字一呜咽。绣板贫无力。劝募亦辛艰。崎岖三四载。今日方流传。奉劝贤达者。留神阅是编。】

 

这是「因果劝」一开头有偈颂,这是五言偈颂,就是一句是五个字,四句合起来就叫一首偈。『仁列五常首,慈居万德先』。「仁列五常首」就是讲儒家,儒家讲五常,我们一般讲伦常道德,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配我们佛家的五戒,仁就是不杀生,义就是不偷盗,礼是不邪淫,智是不饮酒,信是不妄语,儒家的五常就是佛家的五戒。五常跟五戒,或者我们现在讲十善业,第一个就是不杀生,五常的仁,仁就是仁慈,仁慈就是不会任意去杀害众生。如果任意的杀害众生,你说这个人他还有仁慈心吗?他能算仁慈吗?当然就不能算仁慈了。因此五常、五戒,仁不杀生,它是摆在第一个,首就是第一个。「慈居万德先」,慈悲居万德之先,所有的善事都从这里开始。『皇哉三教论,异口若同宣』。「皇」就是大的意思。「三教」,我们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三教的佛菩萨圣贤,等于是异口同音,共同在宣扬仁慈不杀生,虽然这些圣哲佛菩萨他们生前没见过面,但是他们所宣扬的都是相同的。

 

下面讲,『人人爱寿命,物物贪生全』。我们每一个人都爱护自己的生命,也希望自己能够长寿,但是除了人之外,所有一切动物贪生怕死跟人是没有两样的。我们看到一只蚂蚁,你要把牠捏死,那个蚂蚁牠也会跑。小时候我也是很贪玩的,杀业也造得很重,用手指头就要去把那个蚂蚁压死,你手动到哪里,那蚂蚁就跑,可见得牠知道,牠不是不知道。一只蚂蚁我们看没什么,但是我们仔细观察,一只蚂蚁牠都爱护牠的生命,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不贪生怕死的。『鸡见庖人执』,「庖人」就是厨师,我们现在讲厨师。厨师做菜,杀鸡、杀鸭的,鸡你要去抓牠来杀,牠就会惊吓。『惊飞集案前』,「案」就是以前我们三合院、四合院大厅有供神的桌子叫做案,鸡一抓牠就跑到那边,集中在那个地方,往那里跑。这个我小时候,我家里也有养鸡养鸭的,每逢过年过节就看到我父亲抓鸡抓鸭要杀,鸡一抓真的牠就跑。所以这里讲惊飞集案前,我小时候真的亲眼目睹,看过。看到我父亲、我母亲自己养的,过年过节都会杀鸡杀鸭。

 

『豕闻屠价售,两泪涌如泉』。以前我们家也有养猪,猪养大就卖了,卖了人家要来抓去,跟我父母这个价钱谈好,猪被绑、被抬走,那叫得是惨不忍闻。猪你要抓去杀牠知道,牠不是不知道。所以下面讲,『方寸原了了,只为口难言』。「方寸」就是牠的心,我们的心就在心窝这个方寸当中,这是比喻心里明白,这些动物要被杀牠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牠的嘴巴没有办法讲话,但是牠心里明白。我们也常常听人家讲,看到牛要被抓去宰杀,都会掉眼泪,牛、羊要被杀都会掉眼泪。这说明什么?这些动物我们人类要去伤害牠,牠不是不知道,牠只是没有能力抵抗,有口没有办法讲话。

 

『蓦受刀砧苦』,「蓦」就是一个马,上面一个幕,就是上马而行,古时候的交通工具,马是最快的,坐上马行动就很快了,这是比喻时间很快速的。这些动物要被宰杀,时间很快的,很快就受到「刀砧苦」,砧就是我们切菜切肉厚厚那个木板,我们垫在下面切肉切菜的板子叫做砧,动物很快的就要受到刀砧之苦。『肠断命犹牵』,动物被宰杀,肠子拉出来,牠那个气还没断。我们常常看到猪刚被杀,鸡、鸭刚被杀,肚子都剖开,肠子也都露出来,牠的神识还没有脱离那个身体,「命犹牵」,还在那里动。『白刃千翻割,红炉百沸煎』。「白刃」就是杀生的刀子,「千翻割」那就是不止杀千刀,这是形容杀生的时候,刀子就像千次往返这样宰割。杀完之后,「红炉百沸煎」,就是炭火烧得红红的,水都烧滚了,就把牠放进去煮了。

 

『炮烙加彼体』,用油炸的、用水煮的,加在这些动物的身体。我们可以想象牠们受那种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甘肥佐我筵』,「甘肥」,吃鱼吃肉,我们人间,大家很欢喜的来吃筵席,喝酒吃肉,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众生的痛苦上。『此事若无罪,勿畏苍苍天』。这个事情如果说没有罪过,你就不要怕将来的报应了,上天会有报应的,不是没有报应的。

 

『古来生杀报,往复如轳旋』。就是古往今来,古代、现代杀生这个果报,「往复」就是循环,「轳旋」就是古时候我们在井里面要舀井水,一根圆木放在上面,绳子顺着在那边滚,然后水桶放下去把水舀起来,顺着滚,水舀起来又再放下去,再舀起来。这个是形容杀生吃肉的果报是杀来杀去、吃来吃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吃牠半斤,还牠八两,谁也占不到便宜,这是事实真相。『吾昔弱冠时,目击生哀怜』。这是周安士先生他讲自己弱冠的时候,「弱冠」就是我们中国古人男子二十岁就要戴帽子,举行一个成人礼。在二十岁这一天举行这个仪式,戴上帽子,就是从这天开始,你算是成人了,你就不是小孩子,就不是童子。成人,但是体质还很弱,刚刚成年,二十岁、二十初头,二十几岁,这个时候称为弱冠,虽然成年但是还很弱,还不是很强。到三十岁叫做壮,三十岁到四十岁叫壮年;二十岁到三十岁这个当中,叫弱冠。也就是说他二十几岁的时候,「目击生哀怜」,他眼睛自己看到这些杀生的果报,非常悲哀,也非常怜悯这些众生。

 

『搜罗今昔事,将盈数万言』。他搜集现代、古代的杀生吃肉这些果报,「盈」就是累积的,有「数万言」,数万言就是很多,非常多。『誓拔三途苦,此志久愈坚』。他发愿要拔除众生堕三途这种苦报。众生为什么堕落三恶道?就是不知道自己造恶因。要拔除众生三恶道的苦果,必须把那个苦因给它断掉,那个苦果就不存在了。「此志久愈坚」,他发的这个志愿愈久愈坚定,这是非常难得的。

 

我们此地同修大家发心开了这个素食餐厅,我们也要效法周安士先生,此志久愈坚,听说刚开始经营都要亏本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因果,好心决定有好报。因果的理论跟事实我们要深入,你的志愿就能够持久,而且愈来你信心就愈坚定,这是我们要学习因果教育就是这个道理。你不了解因果,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别人杀生吃肉都在赚大钱,我们吃素好像苦哈哈的,似乎好心也没有什么好报。但是后面,我们看看这些公案因缘、这些故事,你就会怵目惊心,因缘果报加减乘除非常细微的。

 

『落笔伤心处,一字一呜咽』。这个就是周安士先生他写这个书,写到这个地方非常伤心,写一个字喉咙就哽咽,就很伤心要哭了,众生无知冤枉受这些苦。所以他写这个书,这是每一个字都非常感动人的。『绣板贫无力,劝募亦辛艰』。他这个书写好了,要去绣板。清朝时代我们中国印刷术,宋朝以后也就发明木刻板,就把文字刻在木板,用纸一张一张贴在一块板上面,然后刷。现在大家如果有到南京金陵刻经处去看,现在他们还有用这个在刷的,一天大概一个人可以刷个一本书、二本书,一张一张的刷。古时候要印这个书,真的是成本很高,很不容易。所以他要制板、刻板,这个成本都很高,都要人工的。不像我们现在,印刷术得力于高科技的发明,印刷很容易,成本很低。古时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要刻板,也没有钱,没有力量去印。「劝募亦辛艰」,要去给人家募款、去化缘,也非常的辛苦,非常的艰难。

 

『崎岖三四载,今日方流传』。这样崎岖经过三、四年,才筹得这些钱,到了今天才把这个书印出来流传。『奉劝贤达者,留神阅是编』。这是他一句劝告的话,奉劝真正贤能、通达明理的人,一定要留神来看这篇东西,不要粗心大意看过。「留神」就是要我们仔细深入的去阅览这篇文章,细心去体会,这样我们才能做个转变,真正做到戒杀,不杀生。

 

我们再翻过来,大家的页码是四十三之四,就是第四页,看倒数第三行:

 

【示劝全禄(出梦觉篇)】

 

【交河孟兆祥。登万历壬子贤书。患脾疾。梦至阴府。王语曰。汝禄远大。但杀生过多。将折尔算。今宜戒杀放生。刻梦中语劝世。可赎此罪。孟许诺。苏后忘之。一夕。复梦如前。大惊。时正会试下第。急归成其事。是夕。寓屋栋折。床榻虀粉。因刻梦觉篇行世。后登进士。官至理卿。】

 

这个是「因果劝」给我们举出来的第一个公案,这个公案的标题叫『示劝全禄』。这篇东西是出在《梦觉篇》,《梦觉篇》这篇文章里面的,它是从这篇文章里面摘录出来。后面它都有把公案的出处,从哪里来的,或者他自己见到、听到的,都有一个标明。这个是讲明朝时代的故事,这个公案因缘我们现在人讲叫故事。但是这个故事都是真人真事的,不是说有人去编的,不像演电影,人家去编剧的,是真人真事。真人真事这些记录就是像我们现在讲的新闻报导,新闻哪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去采访、去记录事实发生的一些经过。

 

这是讲明朝时候在河北省交河县,有一个叫孟兆祥的人。他是『登万历壬子贤书』,「贤书」小注有批注,是出自于《周礼》,在周朝时代的礼。礼我们知道有《周礼》、《曲礼》、《礼记》,这个贤书是出在《周礼.地官.乡大夫》里面的。在古代,周朝时代是一个官职的名称,这个官员的产生就是乡亲父老以及乡大夫这些群吏,奉献贤能之书于王。也就是说举荐贤能的名录,看这个地方上哪一个人,他是真正一个贤德又有才能的人,把他推荐给朝廷来任用,举荐这个文字就叫贤书。到了后来把这个贤书就指考试中式的一个名榜,像后来考进士、考举人,榜上有名就叫贤书。

 

他是登万历壬子贤书,万历壬子就是公元一六一二年,是明朝万历皇帝明神宗的名号,明神宗是从一五七三年到一六二九年,这段时间都是万历皇帝他执政的一个时期。他在一六一二年的时候,他登贤书,也就是他中举了,他考试考中了。他曾经『患脾疾』,「脾疾」就是他的脾脏有疾病,也就是他脾胃不好。有一天他作梦,梦到了阴间地府,『梦至阴府』,见到阎罗王。『王语曰』:阎罗王就对他说,你福禄非常远大,你的前程是很远大的,福禄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福报,福报很大;但是因为你杀生太多,阎罗王要折损他的寿命,就是要把他的寿命减损。阎罗王就跟他讲,你『杀生过多,将折尔算』,这个「算」就是《太上感应篇》讲的一百天叫一算。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一百天,一百天你活在这个世间能够过日子就有这个福禄,这个叫一算。如果造了恶业就给你扣掉,扣一算就是说把你的寿命扣一百天,看扣几算,这样累积起来。《感应篇》也讲,「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小的罪过就扣算,一百天、一百天扣;大的就扣一纪,一纪就十二年。

 

孟兆祥他的福报很大,但是杀生太多,他的寿命要被折寿,折损他的寿命,也就是寿命他原来是很长的,要缩短了。阎罗王就劝他,『今宜戒杀放生』,你从现在开始应该要戒杀放生;而且还要『刻梦中语劝世』,「刻」就是我们现在叫刻板去印刷,把你梦中阎罗王给他讲的话,他要把它写成文字,印成书来流通、来劝世间人。『可赎此罪』,如果你能够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可以赎你这个罪,也就是说你还是可以延寿的。『孟许诺』,孟兆祥在梦中就给阎罗王讲,他答应了,「许」就是允许,「诺」就是承诺,他愿意这么做。从现在开始就戒杀放生,而且还要把这个梦中的事情写成书,普遍的去劝世间的人,让世间的人也都能觉悟,他答应了这个事情。『苏后忘之』,「苏」就是苏醒,人昏死过去又活过来,这个叫苏。他醒过来之后,就忘记了。忘记,又有一天晚上,『复梦如前』,他又做了一个梦,跟前面做的梦一模一样。『大惊』,这时候他就大吃一惊。『时正会试下第』,当时他正好到北京参加会试,就是去参加考试,考试没考中,「下第」就是落榜,他没考中。没有考中,他想到梦了两次都是一样的,他就很重视这个事情了。所以『急归成其事』,他就很急忙的回家去完成在梦里面阎罗王给他讲的这些事情,开始戒杀放生,然后把梦中的事情写成书去劝世。

 

就他这个考试完了,我们知道以前的考生上北京去考,明朝的时候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读书人到北京去考试当然就要租旅馆,以前讲客栈。他离开的那天晚上,就是他离开了,要回家办事情那天晚上,他急急忙忙,没考上就赶快回家了。他住的那个房子,他租的『寓屋』,就是他的住所,他租的屋子,那天晚上栋梁就折断掉下来了。『床榻虀粉』,把他睡的那个床,「榻」就是长长的床,把他睡的那个床压得就像粉状一样,压碎了,「虀」就是碎了。就像我们现在看到地震,房子一倒塌,压下来整个东西都压碎掉了。如果他那天晚上没有想到这个事情,赶快回家要去办这个事情,他那天晚上还在那里睡觉,这个栋梁折断掉下来,他肯定当场就被压死。

 

他知道了这个事情,他动了这个念头要戒杀放生,还要劝世,他这个命运转了,他这一念,他就转过来了。所以回家赶快『刻《梦觉篇》行世』,把他梦中这个事情,赶快写,印书,劝大家,去流通。就像我们现在这个法宝流通,赶快送人,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知道这个因果。『后登进士』,后来他考上进士了,原来去考都没考上,后来他做了这个善事,不但寿命延长了,也考中进士。『官至理卿』,他做官做到大理士卿这么高的一个官位,这个就是他做了这个善事,得到这个好的果报。

 

我们从这个公案就可以知道,大家发心来素食餐厅吃一餐素餐,神都会记功的;你发一个心,我们到荤菜馆去吃肉,就要记过,那你要往哪里去?这里开这家是提供给大家修积功德的机会,大家都来吃,你看我就从上海坐飞机到这里来吃了。所以多劝你的亲友戒杀、吃素、放生,就是吃个一餐也功德无量。这个好处,你做什么生意会比这个好?而且这个戒杀、放生,这是可以延长寿命的。我们福报,第一个就是寿命。你很有钱、官做得很大,如果很短命,那有什么用?你很有钱,你也用不上。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把无量寿摆在第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讲得再好,如果寿命很短,那么好有意义吗?没有意义,你享受不到。所以极乐世界第一个要无量寿,然后所有的庄严,你无量寿就可以享受无穷无尽的,那才有意义!怎么样得无量寿?你要戒杀、放生,这个是因。如果杀生太多,那就短命多病。这个因果我们要常常讲,不然会忘记。你看孟兆祥他就是忘记了,他还是善根很深厚的,又重复梦到这个梦,他如果没有再重复梦到那个梦,可能就被压死了,他就把那个事情忘记了。

 

下面我们看这个「按」,按这个字,这是周安士先生他搜集这个公案,然后这一段就是他的一个评论,就是按照这个公案故事他做一个讲评,我们看这个按。

 

按【人皆为因循二字蹉过一生。孟君若有一念因循。便与筦簟床第。同为齑粉矣。安能更享后福耶。其所刻梦觉篇。诚哉梦觉篇也。】

 

这是周安士先生他按照这个公案来做一个评论。『人皆为因循二字蹉过一生』,「蹉」就是蹉跎,就是虚度光阴的意思。我们人为什么会一生空过,浪费宝贵的时光?都是因为「因循」。因循就是没有积极的去做好事,这个时间都浪费掉了,空过了,一生就没有成就。这里讲,『孟君若有一念因循』,孟兆祥如果他那天晚上没有急忙说我要赶快回去做这个事情,他如果再拖延个明天再说,那那天晚上他就被压死了,他想做也没机会了。所以好事到我们手上要赶快做,不要等待了,不要等待明天,等待下个月,然后等到明年,然后这一辈子还不够,来生再说,来生再等来生,那遥遥无期。所以做好事不能等待,不能因循。所以这个评论给我们讲,如果他一念因循,以后再说,那天晚上,『便与筦簟床第,同为齑粉矣』,「筦簟」就是竹席铺的床铺,或者草席,那天晚上他身体就被栋梁压成像粉一样。就像大地震房屋那个梁掉下来,人就像那个东西一样被压碎了。『安能更享后福耶』,他怎么能够享受后面的福报?所以他所刻的《梦觉篇》,『诚哉梦觉篇也』。作梦当中觉悟了,叫《梦觉篇》。这是一个公案。我们再看下面的公案:

 

【冥主遵行(见感应篇广疏)】

 

【钱塘郑圭病。梦已故孝廉陆庸成来访。仪从盛于平时。问授何职。曰冥曹观政。因出二书以赠。一孝义图。一放生录。郑曰。此放生录。莲池大师所刻也。公在冥府。何以得之。陆云。冥主遇世间嘉言善行。随敕记录。且颁布遵行。惟恐人之不信也。君能奉行。病将痊矣。寤而随觅二书玩之。即坚持杀戒。病果痊安。】

 

这个公案的标题叫『冥主遵行』。「冥」就是阴间的,「冥主」我们一般讲鬼王、阎罗王。鬼王我们读《地藏经》有大鬼王、有小鬼王、有阎罗王,我们《地藏经》都读过,这些都属于冥主。在冥间,冥就是阴间,他在主持这些职务的,他也遵行佛门讲的戒杀放生。这个公案是出自于《感应篇广疏》,《感应篇》自古以来很多批注,这本批注叫《广疏》,这个故事从这里出来的。这是讲杭州钱塘县的人,有一个人叫『郑圭』,他生病了。有一天晚上,他梦到『已故』,已经过世,已经死了,一个『孝廉陆庸成来访』,这个「孝廉」,孝是指孝悌的人,廉是清廉之士,他不贪污的,在汉朝时代选拔人才官吏的科目就举孝廉。这是汉朝开始的,选拔官员,一个孝、一个廉,要有孝心、不贪这样的人可以向朝廷来举荐,来介绍推荐。后来对读书人中举都称孝廉。

 

这个已经过世的孝廉陆庸成,他梦到陆庸成来拜访他,在生前他做官,做官一出来都有他的随从,但是他已经死了,看到他来拜访,『仪从盛于平时』,跟随他的随从比他在生的时候还要隆盛,那个场面还要大。从这个地方看,他死了之后,到阴间做官比阳间还要大,所以他随从那么多。『问授何职』,他说你去接受什么职务?『曰冥曹观政』,他在冥间担任的官职。郑圭问了之后,陆庸成就『因出二书以赠』,就拿了两本书赠送给他,一本叫《孝义图》,一本叫《放生录》。『郑曰』,郑圭接过来看到《放生录》,他一看,说这是莲池大师他所刻的,莲池大师他编的、他印的。『公在冥府,何以得之?』他说莲池大师印的《放生录》,你在阴间怎么会得到这个东西?怎么会有这个书?『陆云』,陆庸成就跟他讲,『冥主遇世间嘉言善行,随敕记录』。他说冥间这些大鬼王、小鬼王,如果遇到世间有人写这些嘉言善行,「嘉言」就是好的言语、劝善的,或者一些好的善的行为,这个冥主都会交代要把它记录下来。记录下来,『且颁布遵行』,「颁布」就是公布,希望大家都能够遵照这些嘉言善行去依教奉行。

 

『惟恐人之不信也』,冥主就是怕人间的人不相信,所以在阴间都有这些做法。这个陆孝廉就给郑圭讲,『君能奉行,病将痊矣』。他说如果你能够依照《放生录》去依教奉行,你的病很快就会好了。他这个梦醒过来了,『寤而随觅二书玩之』,梦醒过来之后,他就赶快去找这两本书,找一本《孝义图》、一本《放生录》,这两本书他找到了,找到,「玩」就是研讨反复去体会,看了很多遍。看完之后,『即坚持杀戒』,他就很坚持不杀生这条戒。『病果痊安』,后来果然他的病就痊愈、就好了。这个公案就是戒杀劝世,把戒杀的因果去劝世,得到这个现报,得到这个好的果报,他不吃药,病就好了。

 

下面我们接着看按,这是周安士先生他根据这个公案,他的一个评论。

 

按【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戒杀。仁也。戒杀书。与人共广其仁者也。独善者。其仁小。兼善者。其仁大。莲大师。儒家麟凤。敝屣科名。后舍俗出家。为法门砥柱。所以祈雨而甘霖速沛。居山而猛虎潜踪。则知戒杀一书。天且不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按照这个公案给我们讲『道二』,就是我们人生在世有两条道路,一个仁、一个不仁。『戒杀,仁也』,「戒杀」就是仁慈。『戒杀书,与人共广其仁者也』。自己戒杀,而且还写书,或者印刷戒杀劝善、因果报应这些书来劝世,广为流通去劝化别人,这叫「广其仁者也」,把这个仁慈的心推广,推己及人。『独善者,其仁小』,如果自己独善,独自修养善德,这个仁慈的心小,不大。『兼善者,其仁大』,「兼善」就是自己修这个善事,同时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来修这个善事,这样的存心,这样的行事,他的仁慈之心就很广大,这是兼善。所以著书流通这是兼善。

 

下面讲『莲大师』,就是我们净宗八祖莲池大师,是『儒家麟凤』,「麟凤」是麒麟凤凰,这是在我们世间很少见的,非常稀有的。这是说明莲池大师他在家的时候读孔子的书,在儒家来讲,他是一个圣贤,在儒家来讲已经非常稀有,是儒家的麟凤。凤毛麟角就是形容比喻像他这样的贤人是非常稀有,在儒家讲,像他这样的读书人就非常少,也非常杰出的一个读书人。『敝屣科名』,「敝屣」小注有批注,就是视同破烂的鞋子一样。我们知道破破烂烂的鞋子你丢掉一点都不痛心,他对于科举功名富贵他不追求,而且他看科举功名富贵就像破烂的鞋子一样,他不重视这个,就像丢掉一个破烂的鞋子一样。也就是说他不追求、不贪恋世间这些功名富贵,他不贪恋这个,虽然他有能力可以去取得功名富贵,但是他不要。『后舍俗出家』,后来他就出家了。『为法门砥柱』,「砥柱」也是个形容,是我们佛门,特别在净土法门,好像一根在激流当中耸立的柱子一样,他顶在那个地方。好像我们看大桥下面的水很急很大,那个桥墩、桥柱就顶在那个地方不动,让桥能够安稳,让行人车辆通过。比喻能够负担重责大任支持危局的人,或者他有这个力量顶得住,所以为法门砥柱。就是我们佛法里面,特别是净土法门,他是我们净宗八祖,当代大家都公认他是净宗八祖,对于弘扬佛法,特别弘扬净宗这方面,做出了具大的贡献。

 

因为他有这个德行,『所以祈雨而甘霖速沛』。这个祈雨,有一次在杭州,莲池大师他的道场就是在杭州。有一次那里闹干旱,旱灾,没水,很久没下雨了。当时的太守听说莲池大师德行学问都非常高,就去拜访他,请他出来祈雨。莲池大师就给太守讲,他说祈雨这些方式我也不会。在佛门里面,或者在道家,祈雨都有一套方法。在佛门里面祈雨,还要去做一条海龙王。所以有一部经典叫《海龙王经》,因为海龙王他是管水的,你要祈雨就要去请海龙王,他有他的仪规。莲池大师说那个仪规我也不会,我不会祈雨。这个太守一直请求,无论如何你要发心来祈雨。他说这些我都不会,我也没学过,我只会念佛,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我其他什么都不会。太守说念佛也好,反正你能够帮我祈到雨,能够下雨就好了,什么方式都可以。所以说莲池大师没办法,只好答应,就拿一个小木鱼,然后带着大众就到田埂,就是他老人家在前面领众念佛。说也奇怪,他这个佛号念到哪里,那雨就下到哪里。所以莲池大师念这句佛号很灵的,要求什么都可以。因为他有这个德行,所以他念佛,当然他的灵验就非常殊胜了。「所以祈雨而甘霖速沛」,很快就下了大雨。

 

『居山而猛虎潜踪』。他住在山上有很多猛虎出来伤人,他一住进去,那些猛虎都搬家了,这是德行的感召。『则知《戒杀》一书,天且不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莲池大师他写戒杀放生这个书,「天且不违」,不违就是天人看了都欢喜,何况人,何况鬼神!当然这是顺乎人性、顺乎天性,在佛法讲顺乎性德的,当然都非常的欢喜,乐意的来依教奉行。因此莲池大师他写的这个书,为什么他念佛那么有感应,就是因为他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个存心。我们接着再看下面的公案:

 

【阻善显戮(见证慈编)】

 

【程嗣昌在密州。见胶西镇人好食生命。因夜拜星斗曰。昌欲为一切众生。并同七世父母因缘。将戒杀图说一本印施。今日真武真君下降。愿凭圣力流通。部民彭景妻华氏。扯破。投于秽处。明日。买鱼欲脍。鱼忽跳。触破华眼。流血化虫。绕身咀嚼。方喧传。监镇郭向见一神。自言。吾是真武。察知此地大善人程嗣昌。印施戒杀图说。华氏弃投秽处。罪重当死。其不悔者。亦当获罪。俟再降施行。】

 

这个公案叫『阻善显戮』,「阻」就是阻止人家修这个善事,很明显受到报应。这个公案是出自于《证慈编》,从这部书里面摘录出来的。程嗣昌是福建兴化人,他客居在密州,『密州』小注有批注,就是现在山东省的诸城;『胶西镇』就是现在山东高密县板桥镇。他客居在这个地方,看到这个镇上的人很喜欢吃『生命』。「生命」我们知道都喜欢吃活的,像现在很多喜欢吃活海鲜,还有吃羊,现宰的。我在山东庆云看到有些卖羊肉的,他们那个招牌都写现杀的,就是当场杀,当场煮给你吃的。「好食生命」,程嗣昌先生他看到胶西镇人这么喜欢杀生吃肉。『因夜拜星斗曰』,有一天晚上他就拜这个星斗。「星斗」是道家的,道家有南斗、有北斗。『昌欲为一切众生,并同七世父母因缘』,他就拜这个星斗,道家都有拜斗,一般道教的庙都有拜斗,拜斗就是祈福消灾的,他也参加这个拜斗。他发了个愿,说他愿意为一切众生,以及自己七世的父母因缘,就是他这一生以前七世父母的因缘,他要将《戒杀图说》这本书印出来布施流通,发了这个善愿。『今日真武真君下降』,「真武真君」小注当中有批注,是道教当中的玄武大帝,为北方之神。我们知道拜斗,《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里面也有讲到,拜这个北斗,北斗星君、南斗星君。真武真君是属于北方的,这一天是真武真君,就是玄武大帝他下降的日子。『愿凭圣力流通』,他就祈求真武真君凭借圣贤这个力量来流通这本书,他发了这个愿,也印了这本书出来结缘。

 

在那个时候有个『部民彭景』,「部民」就是那个镇上的人。住在那个镇的民众叫彭景,他的妻子叫『华氏』,她拿到这本书就把它扯破,『投于秽处』,把书给它撕破,给它丢垃圾桶。『明日,买鱼欲脍』。「明日」就是到第二天,华氏她就买一条鱼,「欲脍」就是要把这条鱼切成肉丝去煮。鱼还没有杀,鱼忽然跳起来,那条鱼忽然跳起来,跳起来『触破华眼』,就是把华氏的眼睛给它碰触,眼睛给它弄破了。眼睛弄破了,她的眼睛就流血了,那个血流出来就变化成虫,虫就绕着她的身体咀嚼,就是啃咬,就是虫咬她的身体。『方喧传』,左右邻居大家听到这个事情,大家跑来看,大家看怎么会这个样子?方才在喧闹把这个事情传开来了。在这个时候,『监镇郭向』,「监镇」是宋朝以后乡镇长官称为监镇,是八、九品的文武官员,主要负责收税跟镇上治安的。监镇郭向这个长官看到一个神,他看到这个神。这个神自己说话,说『吾是真武』,他说我就是真武真君。『察知此地大善人程嗣昌』,他说他观察到这个地方有一个大善人叫程嗣昌,『印施《戒杀图说》』,他发心印《戒杀图说》这本书出来布施流通。『华氏弃投秽处』,这个华氏把它拿来扯破丢在肮脏的地方。华氏造的罪业,『罪重当死』,这个罪很重,她应当要死了,所以被那些虫咬了身体。整个身体被虫咬,身体活活的被虫咬死,那个痛苦也可想而知。下面讲,『其不悔者』,如果有人跟她一样,不忏悔的,『亦当获罪』,也会跟她一样获得这个罪报。『俟再降施行』,如果有人跟她一样,也会获得这个罪报,等我下次再降临的时候,再执行处罚。这是一个公案。

 

我们看按,周安士先生他对这个公案的一个评论:

 

按【末世之人。恶业转多。善根寖少。见人行一善事。发一善言。未有不阻挠之者。且如见人戒杀。必曰。此迂阔之为也。此薄福之态也。】

 

我们先看到这一段,这是按照这个公案做个评论。『末世之人,恶业转多,善根寖少』,就是善根逐渐逐渐的减少。这是末法时期的人恶业愈来愈多,善根愈来愈少,看到人家做一件善事,发一句善言,没有不去阻挠的,就去阻止他,也是阻止人家做善事。『且如见人戒杀』,举出这个例子,就像那个华氏一样,看到人家提倡戒杀,她必定就讲,『此迂阔之为也』,「迂阔」就是拘泥,不切实际的,怎么都干这种事情,我们现在人讲迷信,你们怎么干这种迷信的事情?『此薄福之态也』,「薄福」就是说很没有福报,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不知道去享受,你真没福报。就会讲这些话来阻止人家做这个戒杀放生的善事。

 

按【见人放生。必曰。放之未必终活也。纵去之后。不旋踵而被人取也。】

 

这个我们也常常听到,看到人家放生他就会讲,你放生牠会活吗?所以有些人说,放生就好像在放死,你放了牠未必会活;纵然你放了之后,『不旋踵』,「踵」就是脚后跟,就是一转身、一下子又被人家抓去了,那你放生有什么意义!这个我们也常常听人家讲,在清朝时代就有人这么说,现在可能就更多。

 

按【甚至露齿谈笑。谤无因果。或于多众之前讥其惑。或引他端之失指其愚。直使善人面赤内惭。退厥初心而后止。】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甚至他还『露齿谈笑,谤无因果』,他不相信,说你们这些做法都是迷信,不符合科学。现在会有很多人看到你做这个好事,他会笑话你。『或于多众之前讥其惑』,或者在大众面前讥笑迷惑颠倒,怎么做这个事情?『或引他端之失指其愚』,「他端」就是其他方面的一些过失。譬如说一些放生,有一些比较不如法的,或者其他方面的,就指出你没智慧、愚痴,干这种事情。讲了这些话,目的是什么?『直使善人面赤内惭,退厥初心而后止』。目的就是要让行善的人,他感到很惭愧,感觉到好像大家都不支持,让他内心感到做不下去;「退厥初心而后止」,让他退心不要再做这个善事了,这样为止,他目的就是这样。

 

按【噫。】

 

『噫』就是惊叹词。

 

按【此等恶人。天仙见而怒之。等于鸠盘恶鬼。一瞑目后。不可问其为何物矣。】

 

这样的恶人,天仙看到都会生气,等于看到鸠盘恶鬼一样,这样的人他眼睛一闭,一死了就不知道他要变成什么东西。我们可以想象,堕三恶道去了。

 

按【敢劝同心善士。凡遇阻善之人。纵或肆行诽谤。但当顺受之而已。不可存忿恨之心。劝化之而已。不可发自矜之语。怜悯之而已。不可萌弃彼之想。观于华氏。能不凛然知所惧乎。】

 

我们看到周安士先生劝我们,『劝同心善士』,你戒杀、吃素、放生,人家笑话你,人家批评你,人家攻击你,阻碍你善事的这些人,或者他肆意的毁谤,我们遇到这样怎么办?『但当顺受之而已』,逆来顺受,我们也不要跟他计较。『不可存忿恨之心』,我们不可以存恨他的心。『劝化之而已,不可发自矜之语』,我们也是婉转的、好意的,有机会来劝化他,也不可以自己发出埋怨的这些言语。『怜悯之而已,不可萌弃彼之想』,我们也要怜悯他,怜悯他的无知,他这样做将来果报也是很凄惨的,我们回过头来对他生起怜悯之心,也不可以生起不要理他,以后不管他,我们有机会还是要帮助他,令他回心转意,断恶修善。『观于华氏,能不凛然知所惧乎?』看到华氏她这个公案,我们怎么能不知道有所恐惧?你阻止人家的善事,得到这么凄惨的果报,怎么能够不生起恐惧之心?这个就是敬畏因果。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一段,我们到这里刚好一个段落。明天是「劝宰官」,这是另外一个段落,明天我们再来学习。好,我们来念佛回向。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1月13日10:19: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499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