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礼乐篇(共5集)周泳杉老师主讲/2018两岸三地中华传统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课程

第5集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文字版点击加号

展开收缩

文化与生活漫谈(十)  周泳杉老师主讲  2018/7/27  台湾台北市剑潭海外青年活动中心  档名︰60-010

 

尊敬的系念大和尚上悟下道法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早安,阿弥陀佛!我们昨天《常礼举要》大概选了几则,但是其实还有很多,时间上的关系没办法跟大家多做说明。不过我们只要把礼的原理原则很清楚的了解,其实也能举一反三。我们所谓恭敬,恭敬很清楚的就是把自己放低,把别人抬高,自卑而尊人,就是佛法讲的无我,无我一定要先从把我缩小开始做起。学佛讲无我,所以佛法就是教我们无我的办法。为什么「我」没有办法缩小?就是我们学佛不得力。学佛得力了,或者说我们受用了,那这个人一定可以把我给缩小,渐渐趋于无我。这个就是我们学传统文化,有没有得到真实利益的一个地方。所以「我」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跟着我,跟着我来的就有我所,就叫我的。所以名闻利养就是我的,五欲六尘我的,贪瞋痴慢我的,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是我要攫取,贪瞋痴慢是我的感受。

 

所以当我们这些愈多,表示我愈膨胀;我愈膨胀,那冲突就愈多。也就是说,我们执着,非常执着,就是我要。名我要,利我为什么要给你?就是我们前几天跟大家说的,譬如这个东西你要我也要,为什么我要?因为我不能放下,我膨胀了。你要我也要,怎么办?就要看手段,看你有手段还是我有手段?这叫争,这是一种。还有没有第二种选择?有,就是你要我不要。你要我不要,就解决问题了。我为什么能不要?因为无我,我能让、能舍。所以你看昨天有人就问了如何把感受舍掉?把我舍掉,因为那个感受是我所。所以从那个地方看恭敬。所以为什么学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就是恭敬,也就是没有恭敬,我们一丝一毫都入不进去,就是在这个地方。

 

因此,因为圣人无我,圣人无我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智慧,记录下来叫经典。而我们带着「我」,我们来看这些经典就会看不懂,因为不相应。它是从无我的心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智慧,结果我带着我来看,就是说我带着我的烦恼,妄想、分别、执着的烦恼,来看这些从无我的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智慧,当然我们看不懂,因为它不相应。所以佛法为什么很多人看了佛经之后,他觉得佛经没什么!你看像历史上有人看了《金刚经》,学者看了《金刚经》,他说《金刚经》就是两杯水,这杯水倒到这里,然后再倒回来,倒来倒去,这是《金刚经》。他有没有看懂?没有。为什么没有看懂?每个字都看得懂,但是为什么就是不能契入那个境界?因为他没有用一个相应的心来看,这个心叫恭敬心。恭敬心,也就是说真正把自己,当然一开始就摆低,淡化淡化,慢慢的把自己舍掉。善巧方便是什么?前面我们跟大家说过,就是怎么舍掉感受,怎么舍掉自己的感受?念念想着别人的感受。你看这就是善巧方便,念念为众生。你看,当我们所有的念头都放在众生身上,想要为众生来离苦得乐的时候,请问我的感受在哪里?就不见了。这个方法太好了,也就是说,它不是说我怎么对治我的感受,我把我的感受要怎么放下,不是,这个方法不好,这个方法不够善巧。

 

所以大乘佛法最善巧的就是念念为众生,念念都想到别人。我们一开始会想到自己,第二念就要想到别人,所以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就是想到自己:我不要,我不要,你看这感受就出来了有没有?自私就出来,我不要。第二念转念,转得快,我不要,难道别人就该倒霉要吗?不可以。你看立刻就转念了,这恭敬就出来了。所以恭敬就是念念想到众生,就是心里真的有别人,而不是心里只有自己。所以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下手,改善我们生命的质量。我们过去念念会想到自己,我的感受、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我的尊严,你要尊重我,有没有?这些念头现在我们学了礼,我知道应该把它怎么样?立刻转成别人。我有感受,别人有没有感受?有,所以要通情,你就能通达别人的感情。但是你能达诸佛之理,通情然后达理,所以我们在社会上跟人家相处,别人就会欢迎你。为什么?因为你能理解他,你能理解他的感情,但是你不会纵容自己的感情,你会朝向修行的方向,淘汰自己习气的方向去做,这个就是通情达理。所以学礼,要从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学起。这是第一个讲到恭敬,念念想到别人,念念为别人着想。

 

你看《常礼举要》,你把它打开,很多的经文,你只要用这个心去看,你就看得懂了。为什么「将上堂,声必扬」,为什么?你看过去是这样,过去的房子是三进的房子。什么叫三进?就是第一个有大门,这里是大门;大门进去之后,这个地方叫庭,这个地方叫堂,这个地方叫室。所以这里有二门,这里有三门。二门,这里是三门。所以古代的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这个意思。庭有没有?这是一个庭,祭祀八佾舞于庭,就在这里,八佾舞于庭就在这里。这是堂,堂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一般住在哪里?住在室,住在里面,住在室。所以「将入门,问孰存」,是入哪个门?是入室,是入室这个门,是入这个门。因为人在里头,它是起居,他有时候正在换衣服,你没有敲门就闯进去,那是非常失礼的。所以将入门的时候,要问孰存,就是入室。将上堂,声必扬,那是出;一个是入,有没有?所以你要上堂的时候,为什么声要必扬?因为这里有人在接待客人,接待客人的时候,有的时候谈话不想要让第三者听到。你要上堂的时候,你要让对方准备准备,所以要怎样?咳!咳!要让他准备准备,不要让他吓一跳,你在那里偷听多久了?所以礼有避嫌疑的一个作用,避嫌,嫌疑。决嫌疑,这个我们等一下稍微讲一下,避嫌。也就是说,这就是恭敬在堂上的那些人。为什么声必扬,就是让他准备准备,恭敬他,让他不要吓到,或者是说让他有担忧,有种嫌疑在里面,是这样的一个意思。所以只要我们懂得这个恭敬的道理,其实礼你就学会了。

 

所以我们说礼是恭敬、是撙节、是退让。你看《常礼举要》,其实大原则你就完全能够体会了。再来就是熟悉而已,熟悉就是读诵,经常读诵。这里有个同学他就问了个问题,他说为何「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这是《常礼举要》里面的一条。为什么一个人不入古庙?两个人可不可以入古庙?就可以,两个人就可以进去了。二人不看深井,三个人可不可以看?三个人就可以看了。为什么?其实还是嫌疑的问题,决嫌疑。古代古庙里面可能有些非法的分子,像一些强盗,像一些恶少。我们大和尚在讲有个妇女进到古庙,恶少就进去要欺负她。你看,那就是一人入古庙就会有这个危险,两人就可以互相照应一下。所以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你看两个人在看深井的时候,为什么看深井?可能里面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可是如果太投入掉下去了,那你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为什么那个人掉下去?是不是你把他给推下去,因为只有你们两个,在场就只有你们两个,是不是你谋杀他?嫌疑有没有?三个人就可以作证,「不是,不是的,这是他自己掉下去的」。这样理解吗?决嫌疑,避嫌,礼就要避嫌。所以你看,为什么「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因为瓜田在绑鞋带,人家远远看,以为你在偷瓜;李下你在整冠的时候,人家远远看,以为你在偷摘李子,对不对?这都是让别人产生嫌疑,这就是没有保护众生的起心动念,这就是不恭敬。所以要保护众生的起心动念。

 

推广开来讲,过去学人在外商公司上班,我们在外商公司上班,我们跟女性,譬如说我们有办公室,我们做主管的有个办公室。女性的员工只要到这个办公室,门都不准她关,门要开着。为什么?避嫌,就是避嫌。你说我们是清白的,我是正人君子。那是你的事,因为你不能给别人有想象的空间。因为这就是礼,所以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就是说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一个设施。其实我们保护对方,保护到他的起心动念,你看,就是为对方着想到这样细致的一种程度,是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你看我们女生的宿舍,男宾止步。你看,就不能进去。你说我是正人君子。对,你是正人君子,可是别人会有想象的空间。所以为什么礼可以决嫌疑。

 

昨天有一组在表演的时候,他的那个词,念的词里面有「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到底决什么嫌疑?这就是决嫌疑。所以叔嫂,以前叔(就是小叔)跟嫂嫂讲话的时候,眼睛不对看的,眼睛不会看眼睛。为什么?因为决嫌疑,男女授受不亲。什么叫授受不亲?授就是我要把这个东西拿给你,你要接过去,不能亲自这样,譬如我这手拿给你,你这手这样拿过去,不是的。他是怎么做?放在桌上,然后你再拿去。这样理解吗?为什么?决嫌疑。可是有没有例外?有。譬如说这个男生,是个年纪很大的老人,一个小女孩,等于说是跟他辈分也是差一辈或两辈的,这个亲自给,这没有关系,这个就没有嫌疑了。所以这就是说,大家要了解这些状况,为什么要决嫌疑,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因为没有这些礼,所以男女的关系有时候会不会超越那个分界?会不会,会不会超越?会,会的。譬如说我们男生跟女生,在《常礼举要》里面不是有一条就是,要跟人家握手的时候,是不是要等长官或者是妇女先伸手,然后我们再去握手,有没有?为什么?决嫌疑。对不对?是不是决嫌疑?但是也有例外的,譬如长者,一个男的长者,跟一个女性年纪比较小的,那就例外了,因为这就没有嫌疑了。这样理解了吗?譬如说我是男性,我跟女性相处的时候,我能不能像哥儿们一样,哥儿们这样子把人家搂过来,或者是拍一拍,你是不是要吃人家豆腐?这个就是有嫌疑。大家了解吗?你说我不是,我只是在鼓励她。可是,人家不舒服!有没有可能?所以决嫌疑就是这个意思。

 

《常礼举要》还有一条,就是人家放在桌上的公文,没有经过人家的同意,能不能看?那也是决嫌疑。因为你要是去看,结果那个机密泄露了,人家说那天谁偷翻你的那个文件。你说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说出去。有没有嫌疑?有,你跳到黄河都洗不清。这就是决嫌疑,所以礼有这个作用。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教条,觉得这个是威权,因为哪一个时代都需要,哪一个时代都需要。

 

所以保持距离,因为现在男女的关系非常的贴近,很贴近。我们如何决嫌疑?真的,我觉得这就是尊重。现在讲性别教育,其实性别不用教育,只要教礼就好了。就是我们把这个东西都扭曲了,性别教育其实变成了怎么样?不尊重性别。你真正懂礼,你会不会尊重性别?肯定会,你什么人都会尊重。所以教育的这个方向搞错了,真的是搞错了。所以我们要教我们下一代知道怎么尊重对方,怎么决嫌疑,怎么避嫌,慢慢的你就能养成一个心术非常正的人。教育第一个,就是正心术,把心术摆正。

 

我们学礼,我们讲一个恭敬,对不对?对人要恭敬,请问对事、对物要不要恭敬?要。对人的恭敬,把自己摆低对不对?自卑而尊人。所以你看那个称呼里面,称呼别人都叫令,都加个令,称自己都称家,或者敝,或者是小,有没有?昨天演戏的,有一组,有一组没有遵守《常礼举要》。哪一组?那个苏东坡有没有?苏东坡他跟那个朋友,他称那个朋友称什么,称贤弟有没有?然后他自己称为兄,古人不会这样称。学人告诉大家,称贤弟,学人跟大家讲,雪庐老人给他的学生,现在的醒公上人,我们的徐醒民老师,写了个墨宝,他上面讲「醒民贤弟」,那是他的学生,他才叫贤弟。这样理解吗?所以平辈他不会叫贤弟的,不会的。平辈都称兄,一定是往上称,称呼一定是往上,不会给他贬低的。他已经是老师了,叫学生贤弟,而且年纪差很多。年纪如果相仿,自己还称弟。大家去看雪庐老人的纪念馆,梅光羲大士,梅光羲老居士是雪庐老人的老师,因为雪庐老人的唯识是跟他学的,他们都是在司法院,都是在司法机关工作的,他是上司。他写信给雪庐老人,最后落款「弟」,最后落款称自己弟。这样理解了吗?所以古人都把自己摆低,称呼都把别人抬高,这个就是恭敬。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自己摆低?为什么一定要把别人压低?这个就是我们失礼了。你看我们现在送给人家的礼,古人叫做什么?薄礼。现代人称什么?送礼,这美国带回来的,日本做的,我们送给人家的礼叫厚礼。不对,叫薄礼。那你说中国人很虚伪,明明招待完之后,还要跟客人说怠慢了。中国人好虚伪,是不是?如果礼你言不由衷,就是虚伪。所以讲求什么?真诚,真的觉得自己怠慢,真的觉得自己送的是薄礼,不是装的。所以为什么学传统文化,为什么礼多人不怪?因为真诚。为什么礼多必诈?因为不真。所以礼,你要知道什么人才能学礼?真诚、恭敬,否则礼都变成我们虚伪、虚荣的装饰品,那个比不学更糟。所以大家了解这些道理之后,你才知道说为什么我们讲《常礼举要》,我们要讲这么一大套的东西,因为传统文化没有恭敬、没有真诚,真的没有办法入门。你学得很多,可能都变成是一个装饰自己的知识,装点自己外表的一种知识而已。不但不能对生命的质量有所提升,反而还会下降,更不要讲生死问题的解决,那就更远更远了。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这些道理,就是说我们这个心术要摆正。

 

这是对人,对不对?我们刚刚讲,对事、对物要怎么恭敬?对物品要怎么恭敬?对物品的恭敬,正、定、静、净,这四个字,大家如果能把它记住,就对了。所有的东西都摆正,刚刚我们大和尚讲到,公案里面纪晓岚先生的外公,你看他的书房里面所有东西都摆得很正,放在书架的书都摆得很正。你看我们摆书架的书,不能是说凹凹凸凸的,大家知道吗?因为书本都不一样大对不对?所以你在摆的时候要怎么样?齐,外面要齐,就是向外的、朝外的那一方要齐。正,你不能说乱七八糟的,或者有的倒的、有的正的,人家一看就知道什么?这个是不懂礼的人。讲求次第,佛经一定要摆上,俗家的书要摆下。如果有两个柜子,那就要分开摆,俗家的书(俗书)不能够跟佛书一起摆,因为一个传递智慧的。这都是恭敬,都有规矩。所以什么都要摆正,放在桌上的东西统统都要正,摆出来的东西全部都要摆正。歪了,表示心怎么样?偏了。所以「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定,讲到定。定就是说有一定的处所,我这个东西摆这里,永远就摆这里。要不要用?要用,用完之后?动物归原。你只要一动,用完了立刻归到原处。「读看毕,还原处」,还原处,这就是规矩。为什么我们不还原处?为什么没有定位?因为我们的心不定,你的心是浮躁的,从那个物品当中看到我们心的质量,你心的质量不好,就是心的质量太差了,都看得出来的,内行人都看得出来。所以东西都要摆正,而且都要有定位。

 

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譬如说你住饭店,到了旅馆,第一个动作做什么动作?定位。行李放在哪里,衣服拿出来吊在哪里,鞋子放在哪里,书本拿出来定位在哪里,第一个动作先做定位,东西都定完位之后才可以休息。第一个先定位,规矩一定要好。我们念佛求一心不乱,我们生活是乱的,请问你怎么得一心?我们生活乱七八糟,怎么得一心?人家一看就知道,你不会成功,你绝对不会成功,因为我们对物品没有恭敬。所以要正,东西统统都要摆正。你这个房间里面,只要东西一摆正就整齐。

 

还要注意一个重点,东西只要一多,你摆得再正都不整齐,所以东西要少。东西怎么做到少?怎么做到减量?舍。用不到的送出去,就是舍,不断的舍,舍掉。不要积累东西,不要积累,也不要收藏。我们学佛就是要舍,你要收藏的话,譬如说我们收藏很多的古董、很多的字画,老和尚告诉我们,以后会投胎到哪里去?做这些古董字画里面的虫。因为你舍不得,你舍不得,因为收藏得很珍贵。所以老人家说他不收藏这些东西,像这些墨宝,他都用什么?复制品,因为丢了不可惜,他不会罣碍。这样大家能理解吗?不要收藏东西,不要收集东西,那是坏习惯,那是在累积自己的贪恋,这都是很不好的习惯,要舍。所以东西都要摆正,都要有定位,然后要保持干净。时常要怎么样?打扫,保持干净,一尘不染。

 

再来,安静,就是我们拿东西的时候,轻拿轻放。我们「缓揭帘,勿有声」,你看这就是静。所有一切的动作,一切使用物品,都要安静。而只要静,这个物品可以使用很久,因为你不会糟蹋它,不会粗鲁的对待这些物品,物品就能够用很久,那就是撙节,就是节约的意思。所以你看,懂得这些道理之后,你慢慢的就会发现,你的依报转变了,依报。因为现在的孩子真的是没有这方面的习惯,学人第一天跟大家说的时候,我就举王凤英老师告诉我的,她说她女儿的朋友,那整个床都是衣服,她怎么睡觉?把衣服拨开就可以睡了。那叫什么?那叫猪窝。什么动物住猪窝?猪。对,人不会住猪窝。就人为什么不会住猪窝?因为磁场不相应。对不对?这我们举过例子,你从粪坑里面把蛆捞出来,把牠洗干净,喷香水,蛆会不会再爬回粪坑?照样爬回粪坑。为什么?因为牠跟粪坑相应,牠的业跟粪坑相应。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这个人身就住猪窝,这叫花报不好,这个花报就非常的不好,为什么?果报一定在猪。所以我们怎么能不把东西摆正、摆定、摆静,怎么可以?这是失人身的征兆,这个花报很不好,这是妖,大和尚说妖,这就是反常。所以这就是没有规矩。

 

你看教育,如果把我们下一代都教成没有规矩,注意!一个国家的国力建立在什么地方?建立在人民的素质。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人民素质愈高,国力就愈强。这样了解吗?强国是这样来的。强国必先强种,种就是说这个民族的根苗要强。所以大家去看,二次世界大战,当然,二次世界大战发起战争这三个轴心国都不好,日本、德国、意大利,可是你不能否定的是,这三个国家做出来的东西质量都很高。你看日本货、德国货,双B都是德国的,法拉利是意大利的。你看这些东西的质量好不好?好。为什么?因为这三个国家的民族做事的态度很认真,一点都不马虎,很敬业。这样大家能理解吗?它的问题出在哪里?心量太小。如果它心量大,它这个国家就非常的强大。不幸它发动战争,你看,都差点亡国,都在亡国的边缘。日本为什么没有亡国?我告诉大家,日本的飞机在轰炸,在投炸弹的时候,都避开寺庙。所以它虽然吃了两颗原子弹,没有亡国。它还尊重寺庙。所以恭敬有甚深的福报,我们一定要从这里去观察。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态度绝对不能马虎,尤其是年轻人做事,不能马马虎虎、草草率率。做任何事情都要怎么样?谨慎,要小心。「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一生就是谨慎,非常谨慎。所以绝对不许马虎,不可以应付,不可以交代,不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完全的全身心的投入,敬业。所以你说,这是不是生命质量的提升?所以一个国家的强大就在国民素质的提升。

 

而国民的素质为什么能提升?教育,教育太重要了。尤其是什么?女人的教育最重要,因为有好妈妈才会有好儿女。所以这些都是圣贤人传递下来的智慧的教学。所以我们今天学礼,不但是对人要恭敬,对人的恭敬是把自己摆低,还要对物品恭敬。对物品的恭敬,摆正、摆定,保持干净,轻拿轻放,使用的时候要爱护它、爱惜它,爱物惜物,这就是恭敬物品。不是朝它磕头,那这个人就学呆了,不是这样子的。所以你看,对人恭敬、对事恭敬、对物恭敬,这个人就具备成功的因素,因果,成功是果,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这个地方,你就找到了,你人生成功的因素,你就找到了。

 

这是讲到为什么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决嫌疑,我们再跟大家补充的。这些原理原则只要我们懂了,其实《常礼举要》你每一条来看,都能相应,你能看得懂。因为《常礼举要》写的并不是很难的字,字都不是很难。但是有些东西其实,我们讲到礼的相状是仪,仪还是随着时代有点调整。你譬如说问人的姓,曰「贵姓」,这个是别人听得懂,可是问名曰「台甫」就听不懂了。请问台甫?我们会愣住,台甫是什么?所以现在怎么样?也不妨怎么样?调整一下,就是说「请问尊姓大名」也可以,尊姓或贵姓。像大陆,我接触很多的朋友,他告诉我免贵,免贵姓周。那个免贵你看,就是把自己摆低。这个很好,就是说我的姓不贵,免贵,很好。所以你看这是中国人的基因里面还流着这些血液。所以这些礼仪,礼仪从俗。当然《常礼举要》里面有讲到坐飞机、坐汽车,头手不要伸出去。现在坐飞机头你也伸不出去,那是古代的飞机,古代的飞机飞得比较低,那个头可以伸出去,现在飞机不行,头不能伸出去。当然这就是条文上,所以你抓住它的什么?精神,要抓住它的精神,恭敬、撙节、退让,抓住这个精神就对了。

 

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说昨天有因缘听到恩师诵一曲,曲中有一段词,叫放下自私与名利,放下贪瞋痴慢疑,落实四个根,绝不辜负师父恩。那么末学想要与老师请教,此处所指的四个根是哪四个根?这个其实我们刚刚大和尚就已经讲过了,《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加上《沙弥律仪》,这四个根。根就是能生的意思,所以如果没有这四个根,就不能生了。我们学了再多,都没办法生长,没有办法拓展,那就没有根基了。这个问题就这样回答了。

 

再来,他说您在上课的时候,讲到修行人要放下对立,学生很有感触,但同时有个问题想要提问。他说佛法中讲的出离三界六道轮回,和在三界当中,不是也在对立当中吗?五浊恶世与极乐世界不也在对立当中吗?佛代表觉悟,众生代表迷,不也在对立的两面吗?而这些对立算是对立吗?佛法中为什么也有讲这些对立?

 

你误会了,你完全误会了。佛法讲不二,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那个二是什么意思?二是两个吗?不是,二是对立。《论语》里面有一章疏,孔子问子贡,「女与回也孰愈」,你跟颜回哪个比较胜,哪个比较优?子贡怎么说?「赐也何敢望回」,我怎么敢跟颜回比!「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注意!子贡说我闻一知二,颜回闻一知十,所以我比不上他。请问他们两个差多少?差八,因为十减二等于八,是不是?那不是呆了吗?这样怎么会看得懂经典?什么叫闻一?闻一不是闻到一个,闻一是一接触,一接触,子贡所有相对的全部明白。子贡聪不聪明?聪明,他一接触,所有相对的都明白了。换句话说,他在世间法通达了,二是这个意思,闻一知二是这个意思,所有相对的全部明白了。颜渊呢?颜渊更厉害,颜渊闻一知十。十是什么?满数,圆满,圆满就不是对立了。他一接触全部明白,所以颜渊到达了圣人的地步,只是还没有到达至圣。所以这个我们都不能随便轻易的看过。

 

所以你这里有误会,就是你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对立起来。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没有对立起来,娑婆世界是法相土,我那天是不是有讲?法相,它在十法界。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它不是十法界的,它不是唯识所变的,不是的。极乐世界会不会有变化?没有,「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没有这些。它没有昼夜,它所有的物品都发光,它不是靠日月的光,它没有年月日,没有住着家室,没有门牌号码,都没有,它是法性土。所以它的那个乐,极乐的那个乐,不是跟苦相对的那个乐。那天不是有讲吗?那什么是乐?无有众苦就是乐。无有众苦就离开相对了,所以你必须要离开相对才能契入那个境界。所以这个问题是有误会的,就是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没有对立。佛代表觉悟,众生代表迷,它不是迷跟悟对立,没有,它没有对立。我们讲转迷为悟,迷跟悟还在染,还在妄,要把妄舍掉才归真,那个真叫一真,一,还不二。所以这个就是有误会,为什么?佛经听太少,就是一定要听经,没有听经,这些问题都会困扰我们。但是可以问,因为这个是什么?疑情。这个不是怀疑,他问不是因为怀疑而问。怀疑是什么?怀疑就是不信,你再怎么讲我都不相信。或者他要挑战你,故意要挑战你问的,那个可以不回答。他这个是疑情,是因为不清楚而问,这个可以。

 

往下看,他说请问,这有两个问题,如何落实五戒于日常生活中,戒律中有关开遮持之法该如何运用?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因为我不是律师,这个你要请教律师。

 

第二个,如何去人欲?他后面还括号,男女情爱的烦恼习气。念佛,这是真的。如何去人欲?念佛。大家知道念佛,譬如说这里有个木头,以前的钉子,以前是榫,用榫来卡在里面对不对?你怎么把这个榫拿出来?你用另外一个跟它一样大的木头,打下去,这个就被取代出来了。这样理解吗?念佛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念,黑色的这个叫妄念,红色这个念叫佛念,叫正念,以这个佛念取代这个妄念。所以要都摄六根,念佛在专。所以印祖教嘴巴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心里想得清清楚楚。这个时候男女情爱在哪里?没有了。你说如何断掉,如何去除?就是念佛。你叫我告诉你其他方法,我不会,我只会这个方法,其他的我不会,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法不好,那你另请高明。对,因为我不会,你就要找另外一个高明的,看有没有谁比较高明,你去请问他。这样大家能理解吗?只有念佛,没有了。你说现在你要靠自己怎么样去修、怎么样去修把它断掉,好像不太可靠。

 

因为谁才真正断掉?阿罗汉,至少阿罗汉。因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还在六道,他还没有出六道。阿那含没有了,因为阿那含叫不来;斯陀含就一来,他还要来欲界一次,断欲界的思烦恼,思惑,所以他还要一来,他还有欲望。我们做不到,你做到了,你不得了了,你已经出六道了。所以我不会,我只会念佛,念佛会,念佛可以,我只懂这个,其他的我不懂。所以你说方法,方法就是念佛。但是学人告诉大家,在还没有断,要看淡,淡化。淡化怎么办?不接触就好了,不接触就好了。也就是说,不接触,他不会引起。你说这个烦恼习气,习气不好断,习气阿罗汉都还没断。习气要到谁?辟支佛,辟支佛才能侵除见思习气。太难了!靠自力不容易。

 

所以第一个,我们在家人有个夫妻关系,不要邪淫,避开。所以要避开这个不容易,为什么?第一个你要避开报纸,第二个你要避开电视。因为报纸天天如果报婚外情,你心里就会落这个印象,报导多了,你也觉得正常了,你就会跃跃欲试,因为你觉得正常,那就会产生问题。而年轻人,在这里学人要告诉大家,邪淫会产生不如意眷属的果报,得不如意眷属。我们经常讲「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不对?有没有如意?不保证,有情人成眷属,不一定如意。所以你祝福人家终成眷属,不一定吉祥,因为他成了眷属可能不如意。什么叫不如意?不如意就是说不顺心,不能顺心。不能顺心,眷属会怎样?天天吵,天天打,天天我要你怎样,你偏偏不怎样,这叫不如意。你希望她贞洁,她偏偏红杏出墙;你希望他顺从你的意思,他偏偏不顺从你的意思。儿女也是眷属,你要儿女乖,他偏偏叛逆;你要儿女听话,他偏偏不听你的话。这叫不如意眷属。所以男女的欢愉很短,时间很短,可是引来的灾祸却很大。也就是说,我们用片刻的男女情爱的那种欢喜,换得了是一生的累赘,一生的痛苦。所以不如意眷属是生不如死,你不跟他住在一起,还偏偏要看到他,你想要离开他还离不开。这样大家能理解吗?

 

所以你说如何去人欲?第一个念佛。第二个是什么?知道因果。你就一定要去,但是去不了怎么样?你会放淡,你知道不如意眷属的可怕,你就会放淡,你就淡化了,你对这些男女情爱的追求慢慢就会怎么样?比较冷淡,比较不会那么炽盛。我们现在先做到冷淡,但是冷淡并不是说你跟太太打冷战,冷淡是说心里面没有那种搅烦恼、搅情执的那种贪着。可是夫妻两个人,你要不要通他的情?要不要?要。对,夫妻两个人在相处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要像个夫妻?对!这样大家能理解吗?换句话说,他问你,你爱不爱我?你要跟他讲我很爱你。但是我非常爱你,可是又如何?因为我很爱你,我也会死,你也会死。到底是你先死,还是我先死?因为我很爱你,所以你先死。为什么?因为留下我孤单,我来承受孤单的痛苦。这已经很爱了对不对?可是还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所以恩爱夫妻应该怎样?跟他商量对不对?约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约他往生极乐世界(我现在都要双声带),约他。就是说我很爱你,非常爱你,你看这叫通情,有没有?通他的情;可是要达诸佛之理,你不能说,我很爱你就迷下去了。我很爱你,但是我们这样没有出路,我们在娑婆世界没有出路,「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所以我们一起往生极乐世界。我先走,没关系,我在那里等你;你先走,没关系,你在那里等我,我们到极乐世界约会。你看,很庄严,有没有?你看,很庄严。但是不随便,有没有?很活泼,可是不随便,一点都不随便。你看,夫妻这样的一种关系,他的生活当中充满幽默、充满着欢笑,但是不失庄重。

 

学佛的人就要有这种智慧,生活的智慧。我听到一个男士,他的太太学佛了,他们还没学佛之前,夫妻感情很好,牵手去逛公园,然后一起看星星。结果太太学佛之后,你知道那位先生跟我抱怨,喝茶的时候在跟我抱怨说,我不要一个观世音菩萨,我要的是太太。大家知道吗?这是什么问题造成?不敬,妳没有敬这个先生,妳没有扮演好太太的角色。对!不是叫你迷进去,不是。有没有叫你迷进去?没有,你要通他的情,可是你要达诸佛的理,通情达理。是不是可以商量,是不是可以大家在生活上变得有智慧?对,没有离开生活。所以这个都是常礼,《常礼举要》。

 

雪庐老人在讲,「食不言,寝不语」,寝,睡觉的时候不能谈话,对不对?讲完之后他说夫妻除外。这样了解了吗?夫妻有枕边细语。这样大家能理解吗?听不懂,因为我看大多数没结婚。夫妻除外,寝不语,有时候夫妻上班都不在家,下班的时候,能交流的时间就是那个时间稍微交流一下,谈谈孩子,谈谈生活。这样了解了吗?所以不能呆板,但是不是随便,不是轻慢,有规矩,夫妻之间还是有规矩,互相的尊重,互相的关怀,把家庭变成一个佛化家庭。但是生活不失幽默,幽默就是一种智慧。

 

这里最后一个问题。这问题就是讲到,她说末学的女儿给自己的功课是一天要念两个小时的佛号(太有善根了),中间不能间断,不能与人说话(太有善根了),而且这两个钟头一定要在佛像前念(太有善根了)。不过(不过,however,就是一个转折语),末学的女儿回家后,总是一直滑手机,看有关于佛教的文章,和讲经的影片,看到十一、二点,三催四请才去洗澡。常常半夜十二点才开始念佛,念佛的时候,又因为精神不济就趴在佛前睡觉。有时候末学半夜三、四点起床,看到女儿趴在佛前睡觉,真是又心疼她的身体,又生气她的行为。假日也因为晚睡,而常常睡到很晚才起床。末学曾经跟她说,末学跟她说妳很自私,只顾妳自己想要做的事。没想到女儿却回答说,对,我很自私,不管怎样,我都要修行。因为女儿这样的行为,让末学已经和她不愉快很久了,很多次了。不过女儿依旧放不下手机,末学很忧心和无力,不知道如何是好。

 

学人告诉大家,你看这个问题里面充满矛盾,充满不合理。矛盾在哪里?不合理在哪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状况?其实大家要知道,心量一定要大,你才能看得深。她的女儿有没有善根?善根很厚,真的,善根非常的淳厚。因为现在大多数人的女儿,晚上十二点以后在做什么?不是睡觉,一样是在滑手机,但是不是看佛教的影片,是追韩剧。理解吗?妳女儿已经比那些女儿有善根不知道几百倍了,就在我看起来,太好了,我如果是她的爸爸妈妈,我会赞叹她的善根。大家理解吗?也就是妳要去看看别人的女儿,妳就知道妳的女儿有多可贵。她没有追韩剧,她居然在看佛教的影片,在听经,还要坚持两个小时念佛,不能有人干扰,要在佛前念。你看那多么有善根!居然妳没有称赞她,对,我没有看到妳称赞她。妳只看到她的缺点,有没有看到她的优点?没有。一个人要表现出有善根的时候,妳还要泼她冷水,其实会打断她的善根,除非她是真修行人,就是让妳打不死的,这种人很少。就是真有善根的人,妳泼她冷水,她还屹立不摇的时候,那个人是法器,这种人很少,这种人通常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但是妳的女儿的善根还没有到这种程度,她还需要妳的鼓励,还需要妳的赞叹。这是一种,这是从妈妈这一面来讲的。

 

注意!那女儿听了,不要说,「对,妳看,老师都这样说了」。我们要转过来对女儿讲,你看回答问题要两边回答。女儿不孝,妳念佛会不会相应?不可能,妳不可能相应,因为妳念佛一定建立在净业三福上面。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先讲第一福就好了,世间福。我们连这个都没有,请问妳念两个小时的佛号,妳在念什么佛?对,妳学什么佛?妳让妈妈操心操成这样,妳对得起妈妈吗?为什么她会这样?不是她没有善根。妳善根很厚,妳没听经。有听经,没听进去。为什么没听进去?因为妳都十二点才开始听,那是鬼道生活的时间。妳为什么用一个妳最差的精神状态,来学习一个最重要的人生哲理?妳不恭敬。妳应该用最佳的精神来接受正法,什么时候?清晨,对不对?妳可以选择十点睡觉,四点起床,是不是?妳这个时候,四点起床的时候,精神最饱满,妳用一个最恭敬的态度,用一个最集中的精神来接受正法。妳看看,那不是很好吗?那不是圆满了,妳这才叫真正用功,然后妈妈也不会担心了。妳这样子的修行,这样才叫修行。

 

妈妈跟她讲妳很自私。她说,对,我很自私,不管怎样,我都要修行。这句话有没有矛盾?因为修行是把什么东西修掉?自私。答对了。她不管怎样都要修行,表示她很不自私,结果她还很自私。所以这个话叫非常愚痴的话。为什么她会说出这么愚痴的话?因为冲动,我们完全能理解。为什么她这么冲动?因为妈妈不能够赞叹她的善根。你看,两方面都有问题。所以这两方面的问题来自于哪里?没听经,母女都没有听经。但是都很有善根,过去生都是学佛,所以带有修行的习气。注意!带有修行的习气,可是却不明理。我们今天大家为什么会来参加这个法会?我们这里叫法会,以法来聚会。为什么大家会到这里来参加这个法会?因为你过去生一定有修行的经验,你过去生一定有在佛前种过善根,你才会走到这个地方来。可是我们现在缺乏的是什么?我们现在缺乏的是对经教的理解。但是我们虽然有善根,可是不足。

 

我们往生需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而善根是什么?能信、能解。可见她的女儿只有信而已,她相信,她不相信她怎么会念?可是有没有理解?没有,所以她的善根还不够。有,可是不够,不能往生。因为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我们都遇到了,因缘具足了,可是善根是能信能解,福德能行能落实。她的女儿完全没有福德,因为没有落实,没有福德。她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她知道她怎么还会固执的这样做?这就叫执着,别人讲讲不听,一定要坚持自己错误的见解,这就是执着。

 

所以老和尚告诉我们,怎么样补足善根跟福德?听经。注意!这两个字「听经」,接受佛陀的教育。所以老和尚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有没有带大家一起修行?没有,天天讲经。修行是什么?自己的事,就是你听懂你就自己去修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没有领众来打一场佛七,没有,释迦牟尼佛天天上课教学。所以你听懂了,听懂,你自己去修。你会自己去打佛七,你会自己去拜佛,你会自己去修行,对。所以他重视什么?他重视上课。这都是老和尚讲经的时候为我们讲出来的,是不是?把这个事实给我们讲出来。所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多听经。然后妈妈要多赞叹女儿的善根,要多赞叹她,多关怀她,不要去责备她,因为她只是不明理而已。然后女儿要多体谅妈妈,因为妳念佛如果要突飞猛进的话,念佛的功夫要突飞猛进,妳从孝道的那个根去补齐,妳真的会突飞猛进,妳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看到妳非常大的进步,妳的善根跟福德会现前,福至心灵。这都是因为不明理造成的。

 

好了,我们剩下一点点时间,大家掀开《群书治要36O》,第一百七十一页,我们就讲一句,一百七十一页倒数第四行,「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其他的我们没办法讲了,这一句可以讲三天三夜。真的,因为传统文化都在这一句里面。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我们昨天说了,我们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对不对?但是,这里讲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就有这几个层次,有这些层次。道是什么?昨天说过了,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无思也,无为也,没办法讲也没办法想。所以你能想得到的都不是它,你能描述出来的也不是它。所以我们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叫不可思议。所以只有你不思不议的时候,你才契入那个境界。所以这没办法讲了,道没办法讲了。没办法讲,也没办法想,怎么修?对!圣人已经契入这个境界,他还讲不出来?对,他还讲不出来。

 

圣人怎么教学?方便。因为我们昨天讲,道虽然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但是它有作用。因为它不是死东西,它寂然不动,可是它会产生感而遂通,众生一感,它就回应。为什么众生有感,它就会回应?因为它无处不在,它无所不在,叫法身。所以我们众生有感,佛菩萨一定应。你说我现在有感,他为什么没有应?因为你不诚。所以感应的原理在哪里?在诚,在真诚。所以它一定有作用,它的作用,它从自性里面起应的作用,它回应你的作用就叫德,它会现相。自性里面什么都没有,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有。听不懂了,自性说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有?对,什么都没有叫「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什么都有叫「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没办法讲,只好怎么样?它起作用叫德,起的作用就叫德,所以他教学是以德来教。

 

可是德,德很微细,而且德在内,没有发展出来,所以能理解德的人很少,就层次要很高才能理解德。所以圣贤人不得已再讲仁。所以仁从哪里来?仁从德来的。德从哪里来?德从道来的。可是仁,仁者爱人,你看孔子的学生那么多,孔子只称赞一个人到达了仁的境界,谁?颜渊。「弟子孰为好学?」「有颜回者好学」,他到达仁。有没有?颜渊三月不违仁,其他的弟子都没有,都是日月至焉而已矣,都是暂时而已,不能保持。所以仁容不容易达到?不容易。所以到了孟子讲什么?讲义。义就比仁还要粗,还要具体。德比仁还要抽象,仁比德还要具体;义又比仁还要具体,仁比义还要抽象。

 

所以到了孟子的时代,又距离孔子又一、二百年了,所以他讲义。那什么是义?义是合情、合理、合法。那什么叫合情?合情就是通众生的感情。什么叫合理?合理是达诸佛之理,达诸圣之理。合法,那个法不是法律,那个法是因果法则,那个法就是因果。容不容易理解?还是不容易理解,怎么办?再降低,再讲礼。就是这个道理,礼就从这个地方来。礼是什么?规定,你不要问了,照办就好了。所以很多人才误会什么?教条,封建,才会误会这个。其实礼是什么?礼是从道来的。所以守礼、学礼,最后怎么样?最后才有可能入道,不然不可能,你毫无入道的可能。所以「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做不到,根本做不到。

 

道代表的时代,三皇的时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三皇的时代。而德的时代是什么?五帝的时代,五帝都有德,尧舜就是五帝的最下面两个,尧舜。到了那个时代,德很普遍,所以让国,退位让国,在那个时候人都有德,普遍都有德。到了尧舜时代以后,三王的时代,夏商周,三王的时代,这是夏商周,进入到仁的时代。所以夏商周三代开国的君主都是仁君,这是仁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人道德都很高,都仁者爱人,那些君王都是以仁爱、以仁政来得天下。那什么时候是义的时代?是春秋。这是东周,周朝分西周跟东周,东周以后,周朝中叶以后,就进入到义的时代,因为春秋五霸讲义。所以大道是讲义,王道是讲仁。所以大道还讲义,尊王攘夷就是义,他还尊敬周天子,所以这是义的时代。到了什么时代?到了汉朝,再降到礼。所以汉朝开国,叔孙通制礼作乐,制礼才安定汉朝的天下。

 

所以汉朝以后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国人都守礼,每个朝代建立都制礼作乐。而到了今天,民国以后,礼有没有?没有。因为中华民国建立到今天,没有制礼作乐。所以这个时代叫一个什么时代?法,我们现在讲法治。法治好不好?法治就是无礼。所以我们中国的老祖先告诉我们,礼是一个什么?是一个门槛。礼再降下去,可不可以?不可以,那就变禽兽了。所以法是管谁的?法是管禽兽的。所以我们这叫法治社会,那是贬低我们所有的老百姓,你把所有的人都看成禽兽。我们需不需要法来管我们?不用,我们起心动念就管住了,礼,就不能失礼。

 

所以《群书治要》第一条,你看「礼乐篇」第一条,一百零七页,「夫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有没有?人为什么比禽兽还高贵?因为有礼,人没有礼就变禽兽了。所以法治不是很高尚的,法是在管小人的。小人是什么人?因为古人不会骂人,小人不是人。古人不会骂人,所以加个小就好了,讲得很含蓄。

 

所以在这里,最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中国叫什么?叫礼义之邦。其实中国是道德之国,因为我们很谦虚,所以我们叫礼义之邦,千万不能堕落到成为法治社会。这样理解了吗?《群书治要》很难讲,没办法了,时间到了,我们只能第一句粗浅的跟大家讲了,非礼不成。好,谢谢大家。  

《群书治要360》礼乐篇(共5集)周泳杉老师主讲/2018两岸三地中华传统文化青年学术研习营课程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7月31日12:02: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223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