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275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下面给我们解释,『佛法僧声』,佛法僧是三宝。小本《阿弥陀经》上说,「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一句通大小乘,让我们念念不忘三宝,念佛、念法、念僧。下面『波罗蜜』,这是印度话,翻译成中国话叫「到彼岸」,或「度无极」,简单的称之为「度」,或者是「事究竟」。事究竟圆满,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到彼岸也可以说,咱们中国人常讲功夫到家,有功夫到家的味道。这桩事情你做得好,做得太好了,印度话叫波罗蜜。「以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与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到彼岸意思是,我们这桩事情做圆满了,就这个意思。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一切是众多,或者是自己修行,或者是教化众生,这个事情做圆满了,这事究竟,就称为波罗蜜。「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事究竟偏重在利他,到彼岸偏重在自己,自己修行。我们今天念佛求生淨土,真正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到彼岸了,就是波罗蜜了。「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叫度无极,就是能度一切众生。四弘誓愿裡头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事情真正能做到圆满,就是此地波罗蜜的意思。所以波罗蜜有很多意思,看用在什麽地方,自度、教化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可以说是波罗蜜。

 

底下给我们解释『止息』。「止者,停止之义,住止于谛理不动也。息者,休息」。止很重要!章嘉大师早年教我,学佛就是两个字,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没有止境,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能够改变,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是什麽?明白了,理事都明白了。放下?不要放在心上,这叫放下。不是事情不做了,事情要照做;事情照做,于你的清淨心没有妨碍,你不放在心上。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两句话大乘经上讲的,我们常常听说。什麽叫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天天在做,没有放在心上就是无作,正做的时候也没有放在心上,做完之后也没有放在心上,无作而作。无作是说心,心地清淨,一尘不染,作是帮助一切众生,讲经教学也是作,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错了,为什麽?心上什麽也没有就对了,心乾乾淨淨。

 

清淨平等觉是心,佛用这五个字来形容。心是什麽样的?清淨,一尘不染;平等,没有丝毫念头,也可以说平等就是不起心不动念,那就平等,起心动念,不平等了;觉心,觉就是智慧,心裡头无量无边的智慧,只要你的心清淨平等,智慧就流出来了,别人问什麽,自然答覆,不要去想。想一想答覆,那是第六意识,那是妄心,不是真心,那个答覆有问题,不圆满,纵然答覆得很好,也是有侷限的,不是圆满的。如果从自性裡流出来的答覆,是圆满的。譬如孔子教学,学生来问孝,几个学生来问,孔子答覆不一样,这叫圆满。如果每一个人来问,他都是一个答覆,这不圆满,为什麽?有人听得懂,有人没听懂。所以说法它是圆音,圆满的音,让一切众生个个都能听懂。用真心妙,用妄心不行,用妄心是生烦恼,用真心生智慧,真心就是清淨平等觉。咱们每天修行,这个东西要进步。如果还是染污,还是分别,还是迷惑颠倒,咱们功夫没进步。在哪裡看?就是这一句,这五个字,时时刻刻拿来,像一面镜子一样拿来照照自己,我的清淨平等觉有没有进步?有进步好,那是什麽?万缘真放得下了,真自在。这个不能不知道。

 

大行,菩萨大愿大行,能度诸法的广远,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就是无极,度无极,没有止境。下面止息,止是停止,住止于谛理不动。什麽是谛理?传戒法师教给海贤老和尚的,就是住止于谛理。他教他什麽?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住止于阿弥陀佛不动,九十二年。我这个说法就很具体,大家听进去了,淨宗的谛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念经行不行?行。海贤老和尚不念经。我是估计他二十五岁,他二十岁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三年、五年,这个人很老实、很听话、真干,有这三个条件,三年可以念到一心不乱。念到一心不乱,往生就有把握,为什麽?只要念到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一定会来安慰你,或者说来奖励你,给你通信息,你在梦中见佛,或者在定中见佛,你在打坐的时候见到佛了。佛会告诉你,你的寿命还有多长,还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到时候阿弥陀佛来接你往生,让你生欢喜心,你自己知道了。可是有一种人,就在这个时候向阿弥陀佛要求,我那个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阿弥陀佛很慈悲,往往就带他走了,会跟他约定,三天我来接你,一个星期我来接你,把时间约好,到时候佛就来了。这样往生的人很多很多。我们看《淨土圣贤录》、《往生传》裡记载的,念佛三年就往生了,决定不是他寿命只有三年,不可能那麽巧,那都是什麽?自己不想在这个世界住了,这世界很苦,极乐世界你看看经上讲得多好,谁不想早一点去?

 

除非像海贤和尚,海贤和尚想去,阿弥陀佛叫他多住几年,做个好样子给人看看,叫他表法,他是受命长住的。我相信,他的寿命不可能一百多岁,那个寿命是阿弥陀佛给他的,他的寿命应该说起来,也就是七老八十,你看他师兄弟,他师弟八十二岁走的,他妈妈八十六岁走的,应该他也是这样子,七、八十岁。一百一十二岁,阿弥陀佛加持的。

 

加持为什麽?加持是为我们。我们要感老和尚的恩,更要感阿弥陀佛的恩。我们学佛碰到困难了,还觉得冤枉,许许多多人误解了。头一个误解,会集本有问题,不是真经,不能流通,不能学习,让许许多多人听到之后,退心了,对会集本怀疑,对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怀疑。他这样来给我们表法。一定是阿弥陀佛告诉他的,你慢慢等,什麽时候遇到这麽一本书,阿弥陀佛就接你往生。这本书它来做证明,证明什麽?夏莲老会集本是真经。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没有改动一个字,你找不出它的漏洞,它每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本裡头的原文原字,真经。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是正知正见,为什麽?他用的是八十三种经论,经是佛说的,论是菩萨们说的,哪会有错?还有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他是集注,绝不是念老自己的意思,集注,正知正见,没有问题。第三个,为我们证明,我们依照这个经,依照这个注解来学习、来修行,没有错!是为这个来的。

 

这一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讚僧》,这本书裡头的内容,为我们辩别,说明经是真经,注是真注,依照这个修行决定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决定成佛。所以大家都知道,谁会把书送给老和尚?为什麽?每个人都知道老和尚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出家一辈子,活到一百一十二岁,没有念过一部经,也没有听过一次经。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间断,除了睡觉之外,一切时一切处,他就是工作也不耽误念佛,心裡头念佛,心裡真有佛。这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想成功,他教给我们好方法,他是身教,他不是言教,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一生是种田的农夫,种田不妨碍念佛,身体在田裡面劳作,心裡头的佛号不断,这就成功了。

 

没想到二O一三年一月有几个同修真的带了这本书上山,这也是我们想像不到的。这些人都是老和尚的弟子,常常上山,每个月都要去看老和尚,很熟的人。他们把这个书带上山,老和尚一看带了书,就问他这什麽书?他们就说这个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讚僧》。他听了之后非常欢喜,为什麽?佛来接引他了。马上穿袍搭衣,拿着这本书,要求大家给他照相。你看这张照片照了。老和尚一生没有主动要求别人给他照相过,就这一次,他主动要求的。照完之后第三天走了。所以我想阿弥陀佛跟他约定的是,什麽时候看到这本书佛就来接引你。欢喜,总归等到阿弥陀佛这句话了,要接引他往生了。往生这一天,他还是在田裡工作一天,在菜园种菜,整地、浇水、拔草,搞到天黑才收工,晚上走了。多潇洒!多自在!这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们要找榜样,到哪裡去找?最好的榜样,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什麽都知道,他自己说的。我们在光碟上听到他老人家讲的,「我什麽都知道」,就是不肯说,明哲保身。到他一走之后,真的是天下闻名,佛门弟子,修淨土同修,人人都知道,是我们现前最好的榜样。用他这个方法修行,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

 

住止。息,休息,止息。《止观》第三卷说:「息义者,诸恶觉观,妄念思想,寂然休息。」这个息说什麽?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觉观统统放下,叫你休息,是这个意思。息,「息诸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故止息即止观」。又《止观三》第三卷裡头也有个说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这两句话很重要。这是自性止观,这个不是修来的,本来就是。诸佛如来,就住在这个境界裡头,换句话说,如来所证得的境界,法性。惠能大师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这五句话我们要常常把它记住,常常提起来观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法性、自性是一个性,是清淨的,从来没染污。「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没有生灭的现象,永远常住。第三个,「本自具足」,具足什麽?具足圆满的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就是它现的。它不现的时候不能说它无,它现的时候不能说它有,通常我们用三样来做比喻。第一个智慧,本自具足无量智慧,《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如来智慧,圆满的智慧、究竟的智慧,具足这个;第二个就是具足德能,能力,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来的;第三个相好,都是无量无边,智慧无量无边、德能无量无边、相好无量无边,平等的。佛所有的,众生全有,就是佛自性开发了,明心见性,觉悟了。而众生迷惑颠倒,完全迷失了本性,迷失了真心,起心动念是妄心,是阿赖耶在做主。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如如不动。

 

所以寂然名止,常照名观。寂是体,照是用,有体、有用,这讲的真心,讲的自性。「又无明即明。不复流动,故名为止。朗然大淨,呼之为观」。无明,如果我们止,明就恢复了,我们不肯止,明不能恢复,叫无明。为什麽?无明是动的,你看后头讲流动。自性是不动的,能大师第四句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不动摇,不动就是止,不摇就是息。所以只要止住,无明就不见了,明就出来了,无明是烦恼习气,明是智慧,智慧就现前了。所以心不能动。凡夫的心,是一个妄念接着一个妄念,它不止。止就明了,就不流动了,智慧就现前了。所以这是止的意思。朗然大淨,呼之为观。止住就寂静,寂静就起照的作用,就起明的作用,所以叫常寂光。《华严经》称之为光明,这个光明无处不照,无时不照,所以称为大光明藏。照就明瞭,明瞭就是觉,样样觉,没有一样不觉。本来觉,不是学来的,佛法没有东西学,完全是除障碍,除掉之后朗然大觉,自性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现前,无所不能,无所不明、不觉,这叫观。

 

「又《止观辅行》曰: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中道就是法界。实在说,大乘佛法,向上一着是不起心不动念。如果我们说中道,你执着中道这个念头,分别中道这个念头,它就不是中道了,不得已说个中道。你要契入境界,就像《起信论》裡所说的,要离言说相。言语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要执着它,你听它的意思,不要执着它的言说。离名字相,中道是名字,法界也是名字,止观也是名字,这个都是佛的方便法,引导你契入,你一着相就完了。像指路牌一样,在高速公路指路牌指往哪裡去,你以为这个地方就到了,那就错了,你要把这个捨掉,往前进那就对了。所有名相都是指路牌,一定要晓得。说中道、说法界、说止观,统统是一桩事情。这桩事情等于什麽?等于零,等于什麽都没有说,什麽都没有听到,回归自性了,真的叫你觉悟了。佛法的教学跟世间法不一样,完全不相同。佛法跟世间法差别就在此地,世间法着相。我们学佛法,学《华严》、学《法华》、学《愣严》,只要一着相,统统是世间法,那叫人间佛教。不着相呢?不着相是大乘佛教,着相就变成人间佛教,有言说而没有实际,你只会讲,你入不了境界。这个不能不懂。

 

所以这两句话重要,朗然大淨,呼之为观;寂然名止,常照名观,这都很重要。止观最后一句话说,境智冥一。境是境界,境界是起用,智是明瞭,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我们讲一体,这个观念很重要。现在地球上乱了,如何能恢复安定和谐,就是人人都要把心量扩大,一体。由于交通的便捷,资讯的发达,地球不是一个村了,地球是一家,众生是一体,都是父母兄弟姐妹。要以这个心态看人、看这个地球,这地球是我的家,我样样都照顾,我不能让这个家庭毁灭。要爱惜资源,要顾到地球整个美好的环境,我们才能在这个地方平安的居住、生活、学习。学习裡面最重要的是学习淨土,为什麽?我们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不长。将来到哪裡去?到极乐世界去,这就对了。

 

『寂静』,前面有「诸根寂静」,注解说过了。「无生无灭者,涅槃之真理,本来无生灭」。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生灭」。本来无生灭是真相,生灭是假相,生灭是假的。我们今天所看六道轮迴,六道是假的,四圣法界也是假的。四圣法界也有生灭,为什麽?它有分别。六道轮迴裡不但有分别,还有执着,所以你看到的现象,都是生灭相,都是假相,不是真的。什麽时候你能看到真相?假相止住了,放下了,真相就现前,自然现前。真相叫实相,真实相,真实相就是自性,那就叫明心见性,假的放下来就见性了,见性就成佛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14日10:57: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02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