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念耳听、百八不乱」-李炳南老居士佛七讲话(悟道法师主讲)2017年10月31日

admin 悟道法师评论1阅读模式

「惑,吾等未能断,则不得解脱」,我们断不了惑就没办法解脱。「故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说出净土法门,令众生念阿弥陀佛,不必断惑,只须伏惑,即能解脱。」这一段就给我们讲出净土法门它的殊胜、它的特色,就是你惑一品都没断也没关系,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给我们说出净土法门,教我们念阿弥陀佛,不必断惑,但是要伏惑,这个要看清楚,伏就能解脱。

 

我们再看下面,「断惑与伏惑,差别何在?断惑如杯盖内已清净无染,倒不出尘沙;伏惑如杯盖内有尘沙,以物盖之,亦倒不出,但沙仍藏在内。业尽不入轮回,修净伏惑,亦不入六道。」这一段就是给我们说明断惑与伏惑它的差别在哪里。断惑如杯盖内已清净无染,倒不出尘沙,用这个来比喻,比喻我们这个杯子里面装了很多沙,断惑就是杯子里面那个沙统统没有了,你再倒也倒不出来,那个叫断惑。沙就比喻我们的烦恼,烦恼都断尽了,都没有了,那个叫断惑。伏惑如同杯盖里面,这个杯子有盖子盖住,里面的沙满满的,有尘沙,以这个杯盖把它盖着,你要倒也倒不出一粒沙出来,因为那个杯盖给它盖着,所以你要倒也倒不出来。断惑就是里面都没有,你怎么倒也没有,那是断惑。杯子里面沙满满的,用这个杯盖盖着,要倒也倒不出一粒沙来,但是沙仍然藏在里面,这个叫伏惑,把它盖着,把它伏着,让它不要出来。业尽不入轮回,业尽情空,你断见思惑,证得阿罗汉果,不会再入六道受生死轮回,这是讲修其他法门。修净伏惑,亦不入六道,修净土的人惑没有断,一品也没断,只要给它伏住,给它控制住,不要让它发作,这样可以带业往生,也不入六道,横超三界。

 

「然惑尚有」,但是那个惑还在,怎么办?「时时以六字洪名压上,日久纯熟,临命终时,若起佛念,杂念伏住不起,即能带惑往生,生后再断,数日即成,此为伏惑。」这个我们要留意,我们修净宗的同修要留意,我们这一生发愿要往生净土,这个不能不留意,我们惑还有怎么办?要时时刻刻以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给它压上,烦恼要起来了,赶快用佛号给它压着,让它不要发作。这样刚开始在压比较勉强,一直压一直压,压久了就习惯了,功夫慢慢就得力。日久纯熟,到临命终的时候,佛念的力量比较强,我们临命终那个时候,快命终的时候,我们心里那个念头,佛念一直起来,念佛这个佛念起来,其他的杂念被这个佛念伏住,不起现行,不起杂念,只有佛念,这样就能带惑往生。惑没有断,但是伏住,信愿念佛,佛力加持,佛来接引,往生到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去那边断,分两个阶段。到极乐世界断惑就容易了,数日即成,此为伏惑。所以我们念佛带业往生基本条件要伏惑,不要断惑,但是要伏。这个功夫我们都能做到,只要如理如法用功,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去做,都能做到。

 

再看第四小段,「惑伏心佛道交。惑只要压住,不再造业,则能与佛感应道交,此为带业往生之真义,绝非一边念佛一边造罪即可往生。」这句话也非常重要,我们这个见思惑,只要我们念这句佛号给它压住,不起现行,不起贪瞋痴,不再造业,就能够与佛感应道交,我们就可以在梦中见佛,功夫深一点可以在定中见佛,见到极乐世界,跟佛就感应了,通了消息了,我们这一生往生西方信心就坚定了,不再怀疑了,伏惑就跟佛感应道交。我们现在还没有跟佛感应道交,就是我们还没有伏惑,还要用功,用功就是在这个地方上用。此为带业往生之真义,带业往生真正的意义意思是在这里,绝对不是一边念佛一边造罪业,这样就可以往生。如果这样,就把带业往生误解了,这一生往生实在讲也没把握,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

 

再看下面,「丙、一心不乱」,这个标题给我们解释一心不乱。「此为得功夫之证明,今略释之」。看这个小标题,「一、得一心是定成就。得一心是定成就,即得大定」,一心就是定。所以,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总的原则就是修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开慧。一心不乱就是定,念佛念到一心就是定成就。我们念佛念这么久心还乱糟糟的,心还定不下来,因为没有善戒的基础,因为戒是帮助定的。所以我们这几天学习《太上感应篇》,《感应篇》是什么作用?在一般人,不是信佛的人,求个人天福报,不想往生会得人天福报;要往生的人,帮我们得一心不乱,帮助我们往生西方净土,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实在讲这三本,《感应篇》还是一个主要的因果教育,这一篇得力了,十善业、《弟子规》都容易做到。

 

因果教育特别重要。所以印光祖师讲,因果是戒律的钢骨。戒律好像这栋房子外面这些水泥、这些装潢,但是里面要有那个骨架,不然你这个也撑不起来,钢筋、钢骨就是因果。不知道因果,那个戒肯定也持不好。所以《感应篇》学会了,戒也都有了,五戒、十善都有了,就帮助我们念佛得一心。得到一心就是定成就,你再提升就得大定,这个是首楞严大定,《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的首楞严大定。每一位菩萨代表一个圆通,二十五位菩萨代表二十五个圆通法门,每一个圆通法门修成就了都是得楞严大定,念佛圆通修成就也是楞严大定。

 

「二、定须次第进修。定非一修即成,须一步步往前进,如珠投水,层层沈底。」这个定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修成就,它还是要渐渐来进修,一步一步往前进,好像这个珠投入水缸,那个浊水一层一层的沉到最底下。就是中峰国师《三时系念》的开示,「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此珠入水,自寸至尺,乃至于底,则浊水亦随之而清洁」,就是他清珠投下去,下去一寸,一寸的水清洁;下去二寸,二寸的水清洁;一直下到缸底,整缸的水都清洁了,沉下去它有个过程、有个次第。我们念佛修定、修一心也是一样,一步一步的这样,达到心清净,一分一分的清净。这个是定必须次第进修,所以我们也不能太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16日10:18: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653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