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直讲(第二回)第4集 悟道法师讲于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

下面这句讲『积德累功』,「力行好事」。「积德累功」这个是正道,这个是好道,我们要「多积阳功阴德」。从这句积德累功,这句是这章第五句,是总说。那下面积什么德、累什么功,下面讲的就是,下面讲的这个就是善事,这个是「是道」,这是正道,正确的,应该去做的,应该去累积的。好,我们看下面,是道则进,下面讲的就是正道,正确的道路,我们应该往这个正路上去走,积德累功,要累积这些阳功阴德。阳功就是做好事大家都知道,社会大众赞叹,这是阳功。阴德是做好事,社会大众不知道,默默的做好事,但是人不知道,天地鬼神统统知道,这叫阴德。在《了凡四训》讲,「阳善享世名,阴德天报之」。阳善就是做好事社会大众大家都知道、都赞叹、都表扬,某某人是大善人,做很多好事,这个叫阳善、阳功,阳就是明显的。阴德就是人家不知道的,做好事人家不知道,他也不出名,做很多好事,但社会大众没人知道,这是阴德。阳善享世名,阳善大家都知道你做什么好事,人家会赞叹你、会表扬你、会恭敬你,得到世间的好名声,世名就是世间的好名声,好的名声也是福报。阴德没有人知道,那果报是什么?天报之,天地鬼神都知道,会回报给你更丰厚的果报。甚至有人累积阴德很多,做很多好事,社会大众不了解他,不知道,有的做善事的人还常常遭到人家的欺负、毁谤,他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他的后代都很发达,果报比阳善殊胜很多很多倍。

 

所以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多积阴德。阳功,如果人家知道了,那就知道,不知道,也不要自己去宣传,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你们都不知道,自己做了好事,唯恐天下不知,这样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累积的善事就报掉了。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人做什么好事,给我们赞叹赞叹,我们得到的就是这个好的名声,这个果报比较不殊胜,人家不知道那个果报才殊胜。所以知道这个道理,也不要刻意的要让人家知道,也不要刻意不让人知道。所以过去我们道场同修听老和尚讲经,阳善,人家一报导、给你一赞叹就没了,有很多同修就要想积阴德,偏偏让人家知道,人家就给他赞叹,他说都没了,所以就很烦恼。其实只要不是你自己刻意要去表扬自己,要让人家知道,那个也都有阴德。人家知道是人家知道,不是你故意要让人家知道的。

 

所以这个方面我们就套《金刚经》来讲,《金刚经》大家懂一句二句,你修的不是此地讲的阳功阴德,那是无相布施,可以帮助我们超越六道,断烦恼、破四相的。你统统不要执着,人家赞叹你不执着,不赞叹也不执着,那就对了,「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这样就超越了。你抓住这句,你就超越了。如果住相,修就是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有阳善、阴德,果报不一样。就像《地藏菩萨本愿经》第十品讲的,「校量布施功德缘品」,这品讲的有人布施一生受福,有二生受福、三生受福、十生受福,百生、千生受大福报,不同,果报不一样,主要用心不一样。如果你不着相,你布施一分钱,三轮体空,你布施一点点,就跟整个虚空法界相应。那个不一样,那个就是离四相,《金刚经》讲的离四相。布施,那些事是一样的,你布施一块,我也布施一块,各人的心态不一样,果报就不一样。所以在放小蒙山,第一句就是引用《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我们心造的。十法界心造的,一真法界也是心造的。这里我们从浅显的来修就好,积德累功,知道不知道我们都做。不要人家知道了我才要做,你没有给我表扬我就不做,这样功德就很小。人家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我们都一样,该做的好事我们就尽量去做。人家知道很好,不知道就更好。好,下面就是给我们讲什么是善,就是道:

 

【慈心于物。】

 

这句就是讲要有仁慈心对于万物。这句四个字,每一个字我们都不能轻易看过,慈,儒家讲仁慈、仁爱;一般宗教讲爱心,爱心博爱,就是仁慈的意思;佛法讲慈悲心,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这个『慈心』就是佛法讲的慈悲心,慈给予众生安乐,悲拔除众生的痛苦,这叫慈悲。要有这样的心,关键是这个心。这做为第一句,我们要留意「慈心」,跟佛法讲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不是同样的意思?也是一样的。关键我们是用什么心?用心就很关键了。我们用什么心对于万物?用什么心态来对万物?要用慈心,慈悲心。这里讲一个『物』,这个「物」涵盖的就是全体。我们生活上的万事万物,这个物有动物、有植物、有矿物,统统是物,精神、物质、宇宙森罗万象统统是物,就涵盖一切了。所以这里他不是讲慈心于人,他讲慈心于物,意思是不一样,你对人要有慈悲心,对动物也要有慈悲心,不能对人有慈悲心,对动物你就没慈悲心,这个就不符合这句的义理。所以《直讲》讲「发慈悲心,爱护生物」,这个生物就人以外的统统包括在里面,就是动物、植物、矿物,都要以一个慈悲心来对待。不能对人有慈悲心,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上,没有学佛、学道的人他不懂,知道对人要有善心,要帮助人,做善事,当然这也很难得了,但是杀生吃肉。他对众生,人以外的众生、生物,他就没慈悲心了。我们世间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大部分是这样的,对人他会帮助,会去救人,对动物他就不会去救了。现在人的爱护生物的意识也提升了,所以现在世界上也有保护动物的协会,不但保护动物,保护矿物、植物,保护自然环境这样的协会。这统统包含在这一句里面,物这字就涵盖所有一切。所以对人要慈心,对动物也要有慈悲心,对植物也要有慈悲心,对矿物也要有慈悲心。所以后面讲「昆虫草木,犹不可伤」,那个虫很小,蚂蚁、蟑螂,昆虫草木也不可以伤害,那个都是物,所以这个字涵盖一切。有了这个心,就是下面表现出来的,关键在慈心,能够慈心于物,接下来就能:

 

【忠孝友悌。】

 

这是从做人伦理道德开始。《直讲》讲:「尽忠国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忠孝友悌』。古代讲「忠臣出孝子之门」,你要替国家找一个忠臣,来替国家人民服务,那你必定要去找那个孝子的家庭。哪一家出了孝子,你找那个孝子出来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他就能尽忠。在家能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姐妹友爱照顾,他对国家社会就能真正替人民服务,对社会国家他一定会有贡献,对国家会尽忠。凡是对国家不尽忠的,他在家一定不孝父母,对兄弟姐妹他也不关心、不照顾,自己最亲的父母、兄弟姐妹他都不关心,他还去关心别人吗?当然不会。如果会去关心,这个一定有目的,有利害关系,不是真心的,不是真的。真心的一定是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对国家他就能尽忠。所以找忠臣于孝子之门,这是有道理。所以《论语》也讲,一个人在家如果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在社会上不会犯上作乱。犯上,就是冒犯上面的领导人,他不会去冒犯;不会作乱,也就是说不会造反,这样的人他不会造反。会犯上作乱,那一定在家是不孝的。这个是慈心于物下来的第一句,这句也是根本。世出世间法都是从孝道,教孝开始。这些道理都很深,这里只能做简单的这样解释。简单的我们能体会,也就马上能够去奉行。下面这句讲: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13日22:43: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633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