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直讲(第二回)第4集 悟道法师讲于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

太上感应篇直讲(第二回)  悟道法师主讲  (第四集)  2017/10/17  中国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  档名:WD19-027-0004

src="http://bd.amtbvod.com:88/vod2/mp4/WD19/WD19-027/WD19-027-0004.mp4

 

《太上感应篇直讲》。诸位同学及网络前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十九页第四行,从「积善章第四」这段看起。请看经文: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有五句,是积善这章的第一段。这一段是给我们讲『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两句是这章的总说。总的来说,就是「是道」,这个道是正道,正道我们就「进」,就往前进;「非道」就不是正道,是邪道,我们就「退」。《直讲》下面讲,「合乎道义的事,应勇往直前去做。修道者,对于正道,亦应遵而修之」。道这个字,在中文「道」这个字含义很深,儒家讲道德仁义礼,道是最高的。在《道德经》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两句的意思就跟佛经讲的不可思议,那是同样的意思。真正的道不可思不可议,就在我们眼前。中峰国师开示,「分明在目前」,道就在我们眼前,在我们自己身上,但是我们不知道。所以道,我们常常讲不知道、不知道,我们真的是不知道,知道的人很少,我们不知「道」是什么。这个道讲到究竟,就是佛经讲的自性,自性本体就是道,这个讲了一般人体会不到。所以道,离言说,离思议,不可思不可议。我们现在从本体的道演变出来我们能够理解的,我们所理解的,如果深入了,就回归到道的本体。好像我们在荧幕看到很多节目,森罗万象,枝枝叶叶很多,你找到一个把它深入到本体,那你就见道了。

 

所以这个道不懂,讲德,道寂然不动,佛经讲如如不动,我们一般人不懂,不懂讲这个德。德就是一动,心本来是寂然不动,一动就是德,合乎这个德。德还是很难懂,德再不懂,我们还是体会不到,再讲仁。仁就比较容易懂了,仁就两个人,推己及人。儒家重点就是讲一个仁。仁,一个人字旁一个二,就是二人,这个意思就是自己还有别人。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这样的人他就有仁慈之心了。如果只有想到自己,不管别人,这个人没有仁。仁还是不好懂,再讲义。义就是义理、义务,我们一般讲道义、道义,义也是从道出来的,这个德仁义礼都是从道发展出来的,从道生出来的,道是本体。这个愈讲大家就愈不懂了,我们讲得比较浅显一点,这个道就是此地讲的合乎道义。

 

道义,我们现在的人你给他讲道义,我看也是不懂。什么叫道义?对我有利的就是道,对我不利的就不是道,现在人的标准是这样的。这个跟经典、跟圣贤讲的就不一样,不能用现在人想法做标准,那个是不标准的、不正确的。应该以经典、圣贤这才是标准,我们不能听现在世间人讲的,大家都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跟《感应篇》、佛菩萨经典讲的不相应,那个是非道,不是正道。所以我们讲一个比较浅显的,就是比较合乎道理的,简单讲叫合理的,你那个事情合理不合理,你道理讲得通、讲不通,合理不合理?合理的我们就去做,不合情理的我们就不能去做,那个是非道。这两句是很高的境界,老子他的境界也是很高,他也是菩萨再来的。其实孔子、老子他们的境界在佛经讲,都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那不是一般人,只是他讲得很含蓄,没有佛经讲那么明显、那么详细。大家如果深入读《易经》,读老子的《道德经》、《清净经》,里面讲的跟大乘经讲的是相通的,其实他们都是菩萨来示现的。我们从我们可以理解的去体会、去做,慢慢你深入,你就会体会到最高的道。所以《直解》讲「不合道义的事,做不得,更应悬崖勒马而不为。修道者,对于邪道,应退而弗修」,就是不能修。

 

下面讲,『不履邪径,不欺暗室』。「不履邪径」,「不走入邪恶之路」。「不欺暗室」,「不明瞒、不暗骗」。邪恶、歧路,我们那个路不能走。不欺暗室,这是儒家讲的慎独的功夫,独自一个人那就要非常谨慎。往往我们凡夫在众人之前不敢为恶,因为大家都看到,就不敢去造恶;如果没有人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可能心里也会起一些不如法的念头。所以独自一个人在暗室里面,都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要如同很多人在旁边看着一样,那就不敢起恶念,做坏事。这是儒家讲慎独,这也要功夫的。我们如果能够做到慎独的功夫,我们现在念佛人、修行的人,你自己一个人去住茅蓬修行可以,一个人念佛可以。如果我们做不到慎独的功夫,我建议还是要共修,你不能自修。你自修会怎么样?你不是在修行。过去我刚出家的时候,我们师父上人叫我跟日常法师学戒律,日常法师也知道我们的毛病,我们一出家,很多人就想住茅蓬自修,去念咒、念佛、坐禅。所以日常法师就给我们讲,那个不是在修行,是在修我,修一个我。怎么说修我?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那你修怎么会进步?可能都退步了。而且一个人自修,没有同参道友在旁边提醒,互相提携,很容易退转。因为自己修,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进步的。放纵自己,不会进步的。如果跟大众共修,那就有个约束,就比较有帮助。如果能做到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的人,他有这个功夫,有慎独的功夫,他自修也可以,共修也可以。他自己一个人也不敢放纵自己,就好像很多人跟他在一起,他还是战战兢兢的,不敢随便,这样他自修就没有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功夫,我建议不要离开僧团,要共修会比较好。因为僧团总是很多人在一起,依众靠众,互相依靠,依众靠众。像我这种根器的都要依众靠众,我自修,一个人很容易懈怠,所以我就要制造一些依众靠众。像这次我也是找大家来,找大家来干什么,我一个人也可以看《感应篇》?那不一样,找你们来,你们眼睛都盯着我,我起码也要稍微正经一点。自己一个人,反正没人看到,你很自然会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真的是这样。所以日常法师讲的没有错。不欺暗室就是慎独的功夫,儒家讲慎独我们要能体会,你一个人不敢放纵,你自修当然没有问题。你自己一个人还会警惕自己、提醒自己,你一个人修没有问题。如果你没有这个慎独的功夫,你必须要依众靠众,互相提醒,互相帮助,这样我们才会进步。

 

《感应篇》这四句,跟《地藏经》第八品讲的一样,第八品佛在这个经也是给我们讲,用比喻来讲,有一条恶道,里面有蚖蛇虎狼狮子,都是毒虫猛兽。有一个人他不知道要误入那个险道,那很危险的,一进去不是被狮子虎狼吃了,就是被毒蛇咬、毒死了,非常可怕的一个险道。有个人要进去,进去就有生命危险。他为什么进去?他不知道那是险道,把那个险道看作是好道,看错了,他不知道,要进去。正要进去的时候,忽然遇到一个人给他大喊一声,告诉他那是险道,你不能进去,里面都是毒蛇猛兽,你有什么办法去降伏这些毒蛇猛兽,你进去不是就有生命危险了吗?这个人听到,突然惊醒过来,知道这是一条险道,赶快回头去走另一条好道。阻止他这个人就是比喻菩萨,佛菩萨,要误入险道这个人就是比喻我们凡夫,不知道,跟这个地方讲「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1月13日22:43: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633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