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宗集(第22集)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永嘉禅宗集评论阅读模式

大经里面有很多经句,便利我们作观,但是我们怎么样?我们就是提不起来。譬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哪个人不记得?眼见色有没有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真的你能够这样深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在色相里面还会生心吗?色相观空,尘空,尘空了,念就息了,就不生;耳闻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声相也是虚妄的,你的念也息了,心也不生了。这样才能够入不二法门,这样才能够证一真法界,才能明心见性。所以功夫,给诸位说,一分一秒都不可以中断,你一秒钟中断,这一秒钟一定妄念生起,生灭心生了。你功夫现前,生灭心不生;功夫一失掉,立刻烦恼现前,生灭心就生了。由此可知,善用功的人三止三观里面是要以观为主,观有力,止帮助它,观的力量大。观是什么?看空了,先破外界的尘境,尘境破了,内里面的念没有了;止的办法是什么?是从念头把它息掉,不生不灭,念头不生不灭,外面境界就空了。

 

这两种方法也就是度两大类根性的人,一个是烦恼重的、妄念重的,一个是境界执着重的。如果照佛法里面说,一个是我执重,一个是法执重。我执重,要从止上下手;法执重,要从观上下手。修一个也行,一个修成,那一边也就离开了。两个都重,止观等运、定慧双修。双修里面还是有一个宾、一个主。确实一般讲来,息内的念不容易,把外面的境界看破还是比较容易。能把外面境界看破,内里面的念头那是不息自息,妄念自然没有。晓得一切境界空寂,还生什么念头?什么念头都不生了。这个原则给诸位说明了,怎样用功、怎样择法,那是诸位自己的事情。实在不能,老实念佛,念佛也就是修止观。念佛是偏重于息念,是偏重这个,放下万缘就是息念,这是止,提起佛号是观,它也是止观双运。但是它重在止,以观帮助止,六字洪名,字字清楚,妄念才不生,是以观来帮助止的,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如果你在教下有兴趣,你研究教,止观双运里面要以观为主。几时你把根尘观空了,晓得根尘性空,妄念也就不生,不灭自灭。都是好方法,只要你真正肯修,功夫都得力。

 

得力的时候你自己清楚,为什么?境界确实一天一天淡了,心里面清凉、自在,一天一天染污少了、烦恼少了,什么样境界现前,心可以做得了主,渐渐在那里不动、不生心,这就是功夫得力,这就是好境界。在这个境界不能够中止,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勇猛精进再往前面修。要修到什么?一定要修到不二,到你心地清凉自在、六根不染六尘的时候,这时候并没有证悟,但是与证悟的境界很接近。在四加行里面讲,你得到煖气,虽然还没有接近火,没看到火,但是有煖的感觉了。这是好境界,千万不能中止,再往前面努力一下就可以证得。一证得理事不二,给诸位说,烦恼就断了,不断自断,生死就了了,分段分死就没有了,变易生死那看以后的功夫,逐渐逐渐了。再看底下经文:

 

【其辞曰。忘缘之后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本真空的的。】

 

这几句话,可以说明行人的境界,圆修,称性起修、全修在性的状况。『忘缘』,缘就是指缘虑心,缘虑心离开以后,就是心不在境界上攀缘了,就是前面讲的念头息了,这时候寂灭之相现前,『寂寂』,这是说心清净,一尘不染,性体现出来,本性清净的理体现出来。怎么现出来的?前面两个字「忘缘」。诸位把这个道理懂得了,我们现前在凡夫位上,你要想见性、要想功夫得力,你要守住一个原则,绝不攀缘,一切随缘就好,不要攀缘。为什么?攀缘,清净心的理体不能现前。万不可说,我现在功夫没有成就,不攀缘不行,到我功夫有成的时候再不攀缘。你功夫哪天成就?不攀缘功夫才能成就,攀缘就不能成就。攀缘是增长烦恼、增长无明、增加障碍,决定不可以攀缘,忘缘!随缘心就清净、就自在。顺境也好,顺境则顺修,逆境就逆修,顺逆境界都不要执着。顺境里面没有欢喜心,逆境里面也没有烦恼心,也没有忧虑心,一切就是顺其自然,这样才能够得到三宝的加持、护法龙天的拥护,你的心真正在道上,你的心是一天比一天清净。

 

『灵知之性历历』,历历是历历分明、了了分明的意思。这是什么?从「性」(清净心)里面现出来的光明,般若智慧,历历分明。如果说心地清净而智慧不生,这不是真正的性体,性体是光明的。有一分定功就生一分智慧,两分定功就两分智慧,智慧之现不现与清净心成正比例。为什么?清净心是我们本具的,般若智慧也是本具的。前面「简示偏圆」给诸位讲过,法身、般若、解脱都是本具的,丝毫都没有欠缺,为什么现在不得受用?就是有障碍。所谓是分别执着妄想,缘虑心就是把这三个东西合起来,这三样东西就叫缘虑心。亏就吃在这上面,还要用它,几时我们能够恢复到清净心?几时我们智慧能透出来?几时我们能得到自在?

 

『无记昏昧昭昭』,昭昭是光明的相,无记是昏昧之相。「昏昧」是讲无记也没有了,也离开了,唯识里面讲三性,善性、恶性、无记性统统离开,全都不着了。『契本真空的的』,本真,本就是本性,真如空寂之理体,「的的」就是确确实实,一点都不假。什么是真、什么是妄,真的你总算契合了。「契」就是证得、契入,证也叫做契入,契入就是证。小注就不说了。这几句话是相当的重要。下面四句这也是考验、辨别是非,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是不是在道上?与这首偈子相应是在道上,不相应我们失道,走错方向了。

 

【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

 

『惺惺』是慧,『寂寂』是定,换句话说,定慧等用是『是』,有慧又有定,这就对了。『无记寂寂非』,有定没有慧,这是错误的。这是说慧为主,定为助。下面就是以定为主,慧为助。『寂寂惺惺是』,定中有慧,对的,这是真正的定。『乱想惺惺非』,「乱」就是妄念,妄念纷飞里面有智慧在里头,这是假的,绝不是真正的智慧。由此可知,无论你在用功上是以止为主、观为助,或者是以观为主、以止为助,止与观的力量、功夫都要均等。虽然均等,有的是在止上,有的是在观上。刚才我举的例子,念佛它是止是主,观是助,止观力量是均等的。好像我们有主科、有副科,主科考一百分,副科也要考一百分。不能说主科我考一百分,副科我只考五十分,那不行,还是不及格,还不能通过,一定要均等才是真的。纵不能均等,差不能差太多,差太多就出毛病,差个一分、两分可以,差多了就不行,差多了决定不是。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0月26日08:22: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59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