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宗集(第20集)jingkong法师主讲

admin 永嘉禅宗集评论1阅读模式

【一、空见。谓见空而见非空。】

 

「见空者,谓能了达人法皆空也。所见者虽空,而能见者不空,故成空见也」,病生了。这是小乘圣者、权教菩萨往往都犯这个病,人法空的,能见不空;换句话说,在前面这三种慧里头没有空空慧,所以他见不空。

 

【二、不空见。谓见不空。】

 

这就是见到俗谛,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相,假相就不空。

 

【而见非不空。】

 

这就是相有见空,前面是相无见有,此地是相有见无,都是偏到一边。

 

【三、性空见。谓见自性。而见非性。】

 

「性空见者,谓能了见自性也,所见虽性,而能见者非性,故成见非性也」,依然是个毛病。这个毛病之产生,在天台家里面讲就是依三谛而起的,第一种是于真谛而起的见,这个见叫邪见,见病。第二种是于俗谛,就是于假法上起的见,第三种是于中道而起的见。「《中论》云,若法为待成,是法还成待」,待就是相对,就是相对待,如果你要说一切法是从相对里面成立的,这个法必然还是一个相对法。相对就是有能有所。「以其未能忘能所,绝对待故,虽见三谛,而反执成见」,见到三谛起副作用,成三种见病。所以说这是一定要认识的,要晓得这是病。如果我们自己有,要觉悟,要把它舍弃掉,不可以存这种见解。

 

这四段说完了,再来给我们讲解什么叫偏、什么叫圆,到这里才讲偏圆。换句话说,前面这四种,戒定慧见是共同科目,共同必修科,此地讲的偏圆是共同选修科,前面是共同必修科。偏圆为什么讲是共同选修?修禅非懂得不可,修净,懂得,好,帮助你证得理一心、事一心;不懂得,我们也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去得了。这样说起来,还是要懂得好,俗话常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们用最上上法来修行,修不成功,还能得个中;理一心不乱修不到,我还能得事一心,这就不错了。所以一定要有大志,眼光要看得远,不要自卑,不要自劣。不要以为「我业障深重,我这个头脑不行,这样圆顿的道理我没有办法接受,算了!还是念阿弥陀佛带业往生,下品下生就好了」,这个未免自卑感太重一点。我们要奋起,要往上进取,要奋发。我们看偏与圆:

 

【偏中三。应须简。】

 

『简』就是拣别。底下的小注我们把它念一念,什么叫做『偏』,为什么要拣别,这一段就说出了。「此中所简三德,乃修禅极喫紧工夫」,话说得重要。「悟此,则所修一切皆圆」,圆修圆证,前面讲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这叫圆修。「迷此,则所修一切皆偏」,不圆、不称性了。偏圆就非常的重要,偏圆都是讲三德,有全有缺,全就是圆,有欠缺就不圆。「若依大部止观所简」,大部就是天台《摩诃止观》。永嘉大师是学天台的,由天台宗再入禅的,他的底子是天台;幽溪大师给他作注,幽溪大师也是天台子孙。所以他这里面所用的教法与教义全是天台宗的,注解里面也依天台宗来注。《摩诃止观》里面所简,「先约小乘,后约大乘,以简三德,纵横所该甚广,所论甚博」,《大止观》里面说得详细、说得多。「旧注于此,亦约小乘大乘以简偏,然皆不当修门,罔知大旨」,这部书经过幽溪大师重新整理、重新修订,所以旧注古注里头有一些不当的地方,他都把它指出来。可是旧注也就仿照天台止观的方法,就小乘、大乘来拣择。这个怎么样?嫌囉嗦。何以嫌囉嗦?永嘉大师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大乘上上根性人来说的,何必还要拿小乘教义来注?用不着。所以说与修门有所不当,旧注的人不晓得大旨。

 

大旨在什么地方?「大旨者,正在能观所观能所契合,远尘离垢以明三德也」,这是这一章「简示偏圆」里面的大主意。「盖所观三谛名为法身,能观三观名为般若,能所契合名为解脱,即纵横不纵横,皆约此以明也」,这几句话交代得非常的清楚。在此地我们没有读这段经文之前,先把这段经文的要义说出来。法身也就是后面所说的中谛、中观,大家要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这篇把它简单化了,你一看一目就了然。法身、般若、解脱是三德,配三谛,法身配中谛,配三观是中观,配三种涅槃是性净涅槃;般若德在三谛里面是真谛,三观里面是空观,三种涅槃里面叫圆净涅槃,圆净;解脱在三谛里面是俗谛,三观里面是假观,三种涅槃里面叫方便净涅槃。你把这几句话记住,下面就不会错了方向,脉络就很清楚了。

 

【一、有法身。无般若解脱。】

 

这就偏,不圆,三个你只有一个。我们看小注,小注是第一段注得详细,后来都简单,为什么?它就是这三种关系,扯来扯去的,就是具不具的问题。「欲明三德有无者,须约纵横二说以明之也,初约境论三者」,从境上看,「所观中谛属法身德,真谛属般若德,俗谛属解脱德」。「约观论三者」,这又是一段,可以把它画一画,这个地方又是一段。前面是约境论,这个地方再约观论,「中观属法身德,空观属般若德,假观属解脱德」,到这里这是一段。第三段,「约能所契合论三者,性净涅槃属法身德,圆净涅槃属般若德,方便净涅槃属解脱德」,到这里又是一段。

 

「今言有法身无般若解脱」,这是经文里面说的,可见得这三者只有一,还有两个没有。「约竖论者,知有本具三谛法身,不能全性以起三种般若之修,何有能所契合三种解脱无累之证,故有法身无般若解脱也」,这是从竖来说。换句话说,单独有『法身』,没用,不能圆修、不能圆证。「约横论者,于境知有但中之谛」,约横论是就观上讲的,约竖论是从境上说的,横竖是这么个意思。在三观里面讲,于境知有但中之谛,但中是只有一种中谛。「不即二边」,他没有真谛、没有俗谛,三谛里头他只有一谛,没有二边。「于观但修中观」,前面讲三谛,于境里面讲但中之谛是中谛,在观里面但修中观。「不能即空即假故,有中道法身而无般若解脱,又乌能三谛三观,境智契合,以得果上三解脱圆证哉」。由这个地方,无论从三德上看、三谛上看、三观上看,要是不能圆修就不能圆证,有一个缺两个,不行,偏!应当要拣别清楚。后面一段说,「私谓此中横竖,横约即一之三,竖约次第之三,又横约三法,竖约境观能所」。这个私谓就是幽溪大师他的看法,这个看法也有他的道理,跟前面所说并无牴触。他这么一说,比前面的简单,也相当的明显。我一开头叫诸位自己写下来,把它列个表解,法身、般若、解脱,配三谛、三观、三种涅槃。统统具足叫圆,少一个都叫偏。偏,修就不能全性,不能称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为什么?你有欠缺;全了就行,圆修圆证。底下这就容易了,前面一段比较繁一点,下面就好讲:

 

【二、有般若。无解脱法身。三、有解脱。无法身般若。有一无二故不圆。不圆故非性。】

 

小注自己去看,不要多讲。这个地方总结一句话,可见得性德是圆满的,没有见到圆满就没有见性,他叫我们拣别,用意就是在此地。没有见性要自以为见性,那就坏了,为什么?把你见性的机缘也障碍住,你自己以为见性了,殊不知你并没有见性。这个在修行开端一定要把它认清楚,就是怕自己起增上慢。譬如这三种,自以为证得法身的人少,不多;自以为般若智慧开了,有,『有般若,无解脱法身』,跟前面一样,你还是没有见性。可见得我们智慧并没有开,开的是什么?狂慧而已,不是真正开了。真正开了一定有三种;换句话说,一定是具足三德、三谛、三观、三种涅槃,这才叫智慧真正开了。在菩萨地位上才是圆教初住菩萨,在《金刚经》里面说就是破四相的菩萨。《金刚经》前半部所谓「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非菩萨就是不是圆教初住的菩萨。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有一无二故不圆』,不圆所以不是性,不能够起三德妙性,三德妙性里面法身、般若、解脱,你一个也没有。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10月14日16:31: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356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