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81集)jingkong法师主讲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八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81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九二页:

 

疏【称理,则自性不可凑泊,是难信法义。】

 

钞【当知自性,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不可以语言造,不可以寂默通。】

 

这四句就是解释『凑泊』的意思。『自性』,佛在大乘经上常用「法尔自然」来形容它,实际上是根本无法形容的,佛是在无法形容之中,不得已取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方便法,为我们指引。这是佛法,特别是大乘法,难信之处。因为自性不但言语达不到,言语是有范围、有界限的,思惟想象也是有范围、有界限的。这个界限,用唯识家的说法就很容易、很清楚的辨别出来,就是阿赖耶识,那就是它的界限。阿赖耶识里面讲的三细六粗,如果超越这个界限,那就没有法子,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大乘了义都是讲真如本性,都是超越阿赖耶的界限。《弥陀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当然难信。虽然经上讲的都是事相,事是依理而说的,理甚深莫测,于是这些事都超越一般人的常识之外,不但六道凡夫没有方法测度,就是二乘权教菩萨也不容易相信,为什么?他没有见性。这个法门,普贤菩萨在华藏世界宣扬就容易,为什么?因为华藏世界那些菩萨们统统都是明心见性,他这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难!诸佛菩萨在十方世界六道里面为众生说这个法,那真正叫难信之法。

 

这四句解释得非常之好,『不可以有心求』,有心,那个心是妄念、是妄想;也不能用『无心』,无心得不到的,无心是无明。你起心动念是妄想,不起心动念是无明,这个时候请问你怎么办?我们确确实实没有法子。要晓得,净宗念佛的方法是妙绝了的法门,我们至诚恭敬念这句阿弥陀佛,你说是有心还是无心?今天念佛的人很多,我们在座的同修个个都念佛,大概念了不少天,为什么没有得到念佛三昧?再说浅一点,为什么不得受用?那是因为你念佛不得法,你不会用心。你用有心念,你不会得念佛三昧,你用无心念,你也得不到念佛三昧,关键就在此地。有心是妄想,无心是无明,用妄想、无明去求念佛三昧是决定求不到的,求一心不乱也求不到的。可是诸位要晓得,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用有心去求可以求得到,这就是这个法门的方便。有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土不行,实报土要符合这个标准,不可以有心,也不可以无心,那是实报土。我们有心求,决定得生;无心求,决定不生。诸位要晓得,你不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没分!净宗跟其他宗派难易之分就在此地,就是我们用有心求可以往生;其他宗派用有心不能证果,用无心也不能证果。才知道其他法门比我们这个法门难得太多了,我们这个法门难信易行。真正相信、真正发愿,发愿就是有心,愿意往生,真的叫万修万人去。我们念这句佛号,诚诚恳恳的念、老老实实的念,不要夹杂妄想。有些人念佛,念佛里头还有一个念头「我求一心不乱」,那是个妄想,你不可能得一心不乱的。念佛里头夹杂妄想,怎么会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我的愿望,我有这个愿,不能有心。心跟愿要把它分清楚,我有愿,我要求得一心,但是我在念佛里头不能有这妄心,不可以有求得一心的念头,这个念头夹杂在里面,我们这个佛号就不纯,里面有夹杂。念到功夫纯熟,自然一心就现前。功夫到了,自然现前;功夫不到,打妄想只有害事,不能成事。所以老实念、诚恳的念、恭敬的念,就对了。心里有这句佛号,其他一切杂念、分别执着都没有了,以一念除一切妄念杂想,这个方法很妙,能叫妄念不生。这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四个字也好、念六个字也好,清清楚楚,不堕无明。所以它也不是无心,它也不是有心。里头有杂念、有妄想,就是有心;这四个字、六个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它不是无心。这就是大乘菩萨所讲的中道第一义。念佛得会念!这种功夫用纯熟了,渐渐的就融会到我们生活上,我们穿衣吃饭、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也不是有心,也不是无心,都在中道上,那就相应了,这完全是功夫、是境界。这两句是讲用心。

 

底下两句是讲用功。『不可以语言造』,无法用语言来说清楚、说明白。言语文字都有范围、都有界限,大乘、一乘圆满的义趣,它在言语文字之外,言语文字不能废弃,但是意在言外,这就是说你要会听。如果你只听言语、只看文字,那就错了,那就是死在句下,你不会开悟的。会开悟的人,要懂得弦外之音,懂得它言外之意,那你才有悟处。所以离开语言文字不行,执着语言文字也不行。这句是讲教下,是用语言、文字,文字是经典,讲经说法是语言,死在句下,死在教下,不能明心见性。『不可以寂默通』,是专对禅宗讲的,禅宗完全是由禅定下手,不要语言、文字,行不行?不行!定功纵然达到四禅八定,也不能见性,再往上提升一级,到九次第定,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还是不能见性,为什么不能见性?因为他还执着有个禅定,只要有一丝毫的妄想执着,都是心性的障碍。所以大乘法门里面,它所用的方法,说穿了只是破执着而已。

 

钞【离四句,绝百非。】

 

佛为我们说四句、百非,四句、百非是总括一切妄想执着。佛举一个例子,「空」是一句,「有」是一句,「亦有亦空」是一句,「非有非空」是一句,这叫「四句」,从这四句再推演、变化就成一百句,佛举这一个例子,这一个例子涵盖一切众生的妄想执着,总不外乎这个原则。四句、百非统统离开了,你的妄想执着就断尽,心性自然就显现,哪里要求?不须要求,自然就显现了。可是我们听了佛讲的这个道理,说得好像是满简单的,事实上我们没法子做到,原因就是我们这四句、百非从无始劫以来就养成牢不可破的习惯,想离离不开,想断断不了,起心动念都落在四句、百非里面,能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的,那就相当不容易,能够真正离开断掉的,谈何容易!大乘法里面能够真正离开断掉,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断烦恼、破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是「离四句,绝百非」;只要四句、百非在,你就没有方法破无明,就没有办法证得真性。

 

钞【空里栽华,波心踏月,无汝措手足处。】

 

这是比喻。『空里栽华』,花要栽在地上,或者栽在花盆里,虚空当中怎么栽花?『波心踏月』,夜晚在水面上有月亮的影子,你在波心踏月。这都是说难,都是说不容易做到的。『无汝措手足处』,这是比喻心性难以理解、难以证得。

 

钞【是故灵山上德,终成败北之愆;汉地金刚,始有灭南之想。】

 

这是举两段故事来证明。『灵山上德』,这是法华会,世尊在灵鹫山讲《法华经》。

 

演【灵山上德,终成败北者,灵山会上五千退席。】

 

这些跟释迦牟尼佛很多年的小乘学者,听到佛讲《妙法莲华经》,他听了不能理解,认为佛说法反常,「五千退席」,五千人退席不听了。

 

演【及华严会上不见舍那之辈。】

 

这就比喻作「败北」,为什么?不能见性。佛讲《法华经》,是对跟他的这批学生,根性逐渐成熟了,是为他们说的;没有成熟的,就不能接受,不肯相信,退席不听。这就好比打仗,这些人打败仗,退出了。

 

演【汉地金刚,始欲灭南者,德山号周金刚,不信南宗单传直指之说,作青龙钞,径往南方,欲灭南宗。】

 

达摩到中国来传禅,「单传直指」,禅家之宗旨,不依经论文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六祖惠能在黄梅(江南)弘法,叫做南宗。德山禅师,号称周金刚,他俗家姓周,德山是他的法名。德山是《金刚经》的专家,一生专攻《金刚经》,他对于禅宗承传很不满意,他作《金刚经》的注解,叫《青龙钞》。那时候经跟注解都是手写的,他注得很详细,分量篇幅很大,所以走路的时候挑一个担子,一头是行李,一头就是他的著作,准备拿这注解去找禅宗这些大德辩论。走在路上,肚子饿了,刚好遇到卖点心的老太婆,距离禅宗道场已经不远了。他就跟她买点心,老太婆问他,担着什么东西?他说:《金刚经》的注解,《青龙疏钞》。老太婆听了之后,她说:我有一个疑问,《金刚经》上的,你要能答得出来,我的点心供养你;答不出来,你有钱我也不卖给你。他说:好!我是《金刚经》专家,妳提出来。她就问:《金刚经》上说三心不可得,请问法师,你是点哪一个心?他说不出口,就把他问倒了。他一想,南宗的法师了不起,连个老太婆我都对付不了,我还敢去吗?就不敢去了,把他的《青龙钞》统统烧掉,作学生参学去了。「汉地金刚」,因为他是中国人、是汉人,周金刚他是有灭南之想。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19日11:22: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504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