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24集)jingkong法师主讲

『愿已而持』,持是保持,发愿之后要有恒心、耐心、毅力,保持不失掉,『心勤精进』,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去努力,这叫做『行』。譬如一天把这个经听上八小时,念八小时的佛,这是行。《无量寿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成佛道的第一经。菩萨以下讲经说法要求佛力加持,佛自己讲经说法不必要求加持。但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世尊讲《无量寿经》得阿弥陀佛加持,得十方诸佛如来加持,所以他动这个念头想讲这部经,他的瑞相就特别好。阿难做他的侍者,一生当中从来没有见到这样的相好,那是什么?十方诸佛加持。佛讲其他的经有没有这个现象?你去查查《大藏经》,没有!你就晓得,这部经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佛讲这部经,十方诸佛都加持。所以读这部经、受持这部经的,感应不可思议!现在有不少同修一天念十遍的,这叫「行」。

 

一门深入,愈专愈好,愈精愈好。为了弘法利生,应付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我们要参考涉猎一些经论,这是必要的。如果不发愿去讲经说法,我这一部经就够了,一部经真正透彻就行了。我为别人讲经说法,我就讲这一部经,那些不同根性的想学别的经,就介绍给别的法师,那些法师们会讲,请他去讲,我只会讲一部经。《华严经》上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弘法利生的态度就是如此,善财去参访,他说:我只学这一门,如果你要想广学多闻,再介绍你去参访别的善知识。

 

钞【信愿行,下文中当辩。】

 

这个意思非常深广,向下还要详细的说,此地只是略略提一提而已。

 

疏【名号者,阿弥陀佛四字洪名,不兼色像等。如文殊般若,及毗婆沙论中说,以色像等摄名中故。】

 

这个法门专主持名,不必再加观想,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行。现在为什么劝你念经?为什么特别强调念经?你信心不足,愿心不切,所以才叫你念经。念经是帮助你断疑生信,还有一个意思,业障太重,如何改过自新,为了这个原因,劝大家念经。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种种的想法、做法,不晓得是错误的,都认为是很正确的。我的想法、看法、做法都是对的,你们都错了,都是这个想法。对的、错的,它有个标准,标准在哪里?经典上讲的是标准。你念多了、念熟了,你就有个标准。用这个标准来检点自己的生活行为,才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过失,这是智慧,这个人自觉,自己觉悟了;不知道自己过失是愚迷,愚痴迷惑颠倒,这种人很可怜,造三恶道之因,搞六道轮回,自己不晓得,以为自己是在学佛,是在修行,这是非常可怜的人。真正念佛的人会跟可怜人计较吗?不可能,对他只有怜悯之心。他坚固的执着,你跟他解释,他不能接受。他坚固的妄想、执着,总认为他是正确的,别人是错的,甚至佛在经上讲都错了,只有他是对的。这是我们看他造三恶道之因,没法子救!所以读经,念熟了,自己才有真正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世尊、阿弥陀佛给我们建立的,决定不错。这是劝大家读经,消业障。读经要照经上去做才能消得了业障,光是读不能做,业障消不了,这诸位要知道。读经是教你依教奉行,依教奉行那就消业障。业障消除,功夫就上轨道,功夫就得力。

 

钞【不兼色像等者,正明此经专主执持名号也。文殊般若经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

 

这是佛在《文殊般若经》上的一段开示。『一行三昧』,念佛三昧也叫做一行三昧。

 

演【一行三昧者,经云法界一相。】

 

法界相是平等相。

 

演【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论云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

 

这是先解释一行三昧的意思,这个名词的含义,也就是这个名词的定义。「行」是行为,也就是活动。「三昧」是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一行,诸位想想,着重在一,「一」是心里面决定不会起个念头,这个心才一;起一个念头就不是一,为什么?有念跟无念就是二。真正是一念不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这个「一」就是一真法界。「一切诸佛法身」就是宇宙人生的本体,「与众生身平等无二」,「法身」是理体,「众生身」是现象。十法界森罗万象,从什么地方生起来?就是从法身理体上变现出来。所以,一切万法没有一法不是平等的。平等这是真相,平等这是正常。在一切法里起不平等,那叫妄念,那叫迷。经上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楞严经》,佛对这个问题有详细的解释。为什么会一念不觉?你在一真法界里面起心动念,这就是不觉,这就是迷。觉心不动,觉心清净,觉心离念,不动、离念这是觉,心动就是迷。

 

迷在哪里?找不到,哪里有迷!迷什么时候有的?迷什么原因有的?没有原因,也没有说什么时候迷的,你找那个时候找不到,为什么?它是虚妄的。你一念觉就成佛,一念迷就是苦恼众生。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迷、悟。我们今天想觉,觉不了,为什么觉不了?习气太重,不能以清净心面对生活环境,心地总是染污、肮脏的,起心动念就是是非人我、利害得失,都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搞这个东西,你说可怜不可怜?真正肯接受、真正肯改过自新的人,佛与善知识肯教他,为什么?这个人可救,可教!不能改过,不能自新,诸佛菩萨对这个人不教,为什么?教了叫白教,没有用处,冤枉!耗费这精神力气,所以不教。绝对不是佛菩萨、善知识偏心,不是的。为什么对这个人教导他,对那个人不教,人家看得很清楚,这个人教了之后能改过自新,那个人教他不能改过自新。所以,缘是在众生这一面,绝对不在佛菩萨那一面。佛菩萨无心,佛菩萨清净平等。我们常讲与佛有缘没有缘就在此地。欢喜接受,听了真正肯改,这就有缘;听了不肯改过,这就是无缘。所以「佛不度无缘之人」,佛度不了!一行三昧的意思明白了,怎样得到?

 

演【欲入是三昧者。】

 

入一行三昧,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入一行三昧就是入法界,换句话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种菩萨的能力,像经上所讲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有能力随类化身,智慧神通都跟佛相似。此地教我们入一行三昧方法很特别:

 

演【应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也。】

 

这就教给我们,净宗《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一行三昧,这是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最殊胜的修行方法,专称名字。

 

演【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者。】

 

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所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禅宗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能见十方一切诸佛,见不到那么多佛。可是你念阿弥陀佛,弥陀法门,那见无量无边诸佛,这是这个法门殊胜之处。这个法门被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之处就在此地。这是自己入一行三昧,又蒙阿弥陀佛威神加持,所以他所缘的法界跟佛无二无别,不可思议!

 

演【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也。诸佛法身与众生心同体无二。】

 

这是见到十法界的平等相,真正平等,见到法界同体,法界平等,所以他处事待人的态度就变了,他能用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这个人就成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虽不是究竟圆满佛,他是属于分证佛。天台家讲六即佛,他是分证位佛,不是相似位,不是观行、相似,分证。这是真佛,不是假佛,所以能示现八相成道。

 

演【今但见众生心,不见佛法身者,以未能离念故。】

 

这是讲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只见到众生心,见不到佛法身(就是见不到平等的境界),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离开妄念。这个地方的「念」,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执着。我们没有能够把妄想、执着离开,所以你是凡夫,你见不到法身。见不到法身,换句话说,你就得不到一行三昧。

 

我们是凡夫,业障很重,如果不是长年佛法的熏陶,没有法子。真正讲求熏陶有力、熏陶有效,我自己的经验是上讲台讲经,这是最有力量的熏陶。因为你想上台讲经,你要有充分的预备。我们没有开悟,我跟同修们讲过,我最初出来学讲经的时候,上讲台讲经讲一个小时,要预备二十个小时,一点都不敢懈怠,懈怠了,上台就要丢人!所以这个方法比老师教导有效果。老师是可以打打马虎,骗骗他们。讲经,底下坐几十人、几百人,骗不了人!那么多眼睛看你,你讲错可不行的,所以要有充分的准备。几乎初学讲经的人,你叫他一个星期讲一个半小时,他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都忙着这个东西,连晚上睡觉作梦还想着整理讲稿,他专心到这种程度,这就叫熏陶。你能不中断的讲,对自己的利益比什么都大,无始劫的业障习气慢慢不知不觉就消掉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3日12:08: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2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