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137集)jingkong法师主讲

 

布施『不离自性』,自性里面一法不立,六祖讲本来无一物,所以说『自性本无悭贪』。悭贪是烦恼,这烦恼从哪来的?从妄想执着里头来的。佛在《华严》上给我们把病根说出来了,妄想执着里头来的。离开妄想执着,一切法都没有了。没有悭贪,这才叫究竟圆满的布施波罗蜜。

 

所以我们修布施的时候,教下讲求「三轮体空」,不要想到有能布施的我,不要想到有接受我布施的人,不要想到我布施的这些物,叫三轮体空。我这个布施心才清净,才没有染污。心没有染污就是戒律,有染污那就是恶,戒律是度恶业的。我心里不染,戒圆满,戒品具足了;布施里面没有贡高我慢,忍辱度也修了,也在其中;布施里面没有倦没有厌,永远不疲不厌,常行布施,这就是精进;布施的时候心不乱,不散乱就是禅定;布施的时候你心不迷、不愚痴,那就是般若。可见得一度圆摄六度,六度就在一度里头圆满了,不管哪一度都是圆满六度。『禅定智慧,亦复如是』。

 

钞【余之五度,例上可知。】

 

就不要一条一条的说了。下面讲:

 

钞【众妙毕具,是即美观,诸妄不干,是即防损。】

 

栏杆有美观、防止损害这两个用意。从称性上说,美观就是『众妙毕具』,这是讲称性的德能,没有一样不具足。正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你自性里面一样都不少,一样都不缺。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性德整个的显现。我们人人都有自性,我们的性德今天为什么不能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统统自在的显现出来?就是我们自己有障碍,把自己的性德障碍住了,它透不出来。这个障碍,佛经上常讲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障把我们障住了,所以虽有如来一样的性德,透不出来,这是我们真正要惭愧的地方。为什么他没有障碍,我有障碍?如果障碍是真的,那也没话说,情有可原。障碍不是真的,障碍就是一念迷。一念迷,你还不懂,什么叫一念迷?再告诉你,一念分别,一念执着,这个你好懂了。就是因为你有一念执着、一念分别,所以你的性德不能现前。如果你一切法里面离开了分别、执着,你的性德就现前了。

 

这个地方,听经要会听,不要把意思听错了,这不分别、不执着是从你内心,外表怎么样?外表还是要分别,还是要执着。如果外表不分别、不执着,那你马上就变成白痴了。我问你这是什么?不晓得,那变成白痴了。内心里面确实没有分别、执着,外面怎么样?你分别,我随你分别,你执着,我随顺你的执着,这个叫随缘。里面怎么样?不变,里面决无分别、执着。所以凡夫跟佛不相同地方,凡夫是里外统统分别、执着;佛菩萨是里面没有分别、执着,外面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所以他也讲经说法!如果随他自己的话,他经也不要讲了,法也不要说了。所以他是外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里面如如不动、常住真心,佛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这是讲性德之美。『诸妄不干』,一个妄念他也不会起来,这就是防止损坏的意思。这显示栏杆是性德。

 

钞【包罗者,自性弥满清净,包法界故。】

 

这是真的,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有多大?太大了,没法子说,没有法子想象。《楞严经》上有个很好的比喻,佛把太虚空比喻作一片云彩,把我们的心量比喻作太虚空,你说哪个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本来的心。现在你想想看我们多可怜,两个人在一起都不能容纳,这是妄心。这什么心?分别心、执着心。你要是离开一切分别、执着,那你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尽虚空遍法界,在哪里?在我们心里面。佛法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法统统是在自心之内。所以没有远近,十万亿佛国土算什么?一念就到了,为什么?没有离开,不是在心外,在自己心里面,心怎么想就到了。想西方极乐世界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想琉璃世界就到琉璃世界;想哪一尊佛国土就到哪个佛国土。所以尽虚空遍法界一念之间,不但一个一个都遍到,同时都到,他没有离开自性,这是事实的真相。这是华严境界,也是本经所说的境界。

 

钞【长养众善者,如华严离世间品云:菩萨妙法树,生于直心地,信种慈悲根,智慧以为身,方便为枝干,五度为繁密,定叶神通华,一切智为果。】

 

这是《华严经》上的几句话。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得非常的精辟,这是华藏世界的境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的境界。我们今天是博地凡夫,如果明白这个境界,就我们眼前这个景观当中,六根接触境界时候能作如是观,对我们有很大的利益,为什么?能够开发自性功德。同时我们也明白,西方世界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今天一般人都讲科学,追根究柢,这个世界从哪来的?这一切万物从哪来的?怎么追究也找不到根本,也找不到它的源头。真正它的源头统统在《华严经》上,变现出来的。佛菩萨殊胜的境界是从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我们娑婆世界是从染污心变现出来的。所以经上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世间,一切污染,到处是杂乱,这是我们自己心不清净,心净则土净,这大家不知道!世间人不晓得那个病真正的根源在哪里?真正的根源在一切众生心地上。确实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比前一代差很多。我们读古书看到古人一生虽然知识见闻不广,但是他的生活好像都在诗情画意里面,文学、诗歌都是写实的作品,所写的都是那个时候一般人生活的写照。从前人生活多美,现代人生活好可怜。懂得佛法的人明白,他那个时候生活为什么那么好?心清净。所以古德说:「知事少时烦恼少」,你不要晓得事情太多,知道多了烦恼就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必,用不着!才能常常保持你的清净心。你今天真正想保持清净心,换句话说,你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不要看报纸,心清净。今天一天,什么事都没有,天下太平,心很清净,很自在。如果你一看那些,这个世界太乱、太肮脏了,你这些分别执着妄想统统都生起来了,内有烦恼,外面是缘,这些东西都是缘,这个缘勾引着你里面的烦恼,内外统统都乱了。

 

所以学佛的人,念佛的确不容易成就,为什么念这么多年,还不能到功夫成片?不要说一心不乱了。你要追究原因,就是因为你知道的事情太多,你认识的人太多,所以你念佛,你没有办法念到功夫成片,你没有办法念到一心不乱,道理就在此地。你才晓得我们这个活动的圈子愈小愈清净,才真正能达到我们理想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标。

 

『菩萨妙法树,生于直心地』,这是说明佛菩萨净土里面,这些东西从哪来的?大家要知道,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是菩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所说的。虽然经上讲有阿罗汉、有天人,《无量寿经》后面有经文明明白白告诉我们,那是比照他方世界所说的,并不是真的。古德注解有两个说法,一个比照他方世界断惑的品数,他统统是菩萨,也就是说,从初信位菩萨到等觉菩萨五十一个阶级;这五十一个阶级从断惑上分。譬如见思烦恼,初信位断见惑,思惑要到七信位的菩萨才断尽。极乐世界讲阿罗汉,等同他方世界七信位的菩萨;讲天人,等同他方世界未断见思惑的天人,是这个说法。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三恶道,三善道也没有,它没有六道轮回,它是纯一菩萨世界,而且是普贤菩萨的世界。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5日16:52:5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22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