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11集)

 

所以,一心不乱、三学、三慧要在境界里面去修。古德常说「历事鍊心」,鍊什么心?鍊一心。一切事、一切境界里面,看你那个心是不是一?所谓一,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没有妄想,事事无碍!到这个境界,这是个高级修行法。没有到这个境界的,那他必须跟一个老师,为什么?他分别、执着很重,没有能舍掉,得跟一个老师。跟一个老师,他只有一个分别,没有两个分别,他比较正常。譬如生病的时候,他吃一种药,这个药吃得很对症,很好,如果再叫他多吃一种药,这两种药不对劲那就病上加病,也许吃死了。所以不能亲近两个善知识,两个善知识指两条路。

 

功夫不到家的时候,一定要守着一个老师,古人讲的师承。《华严经》上那个例子太好,善财童子根本智没现前的时候,跟一个老师,文殊菩萨,只跟一个人。高明的人,高手,他要教一个学生,要问你:你过去亲近哪些人?我亲近哪些哪些,我读过哪些哪些。他一听:很好,不错!你很难得,你去吧!对你一番赞叹。为什么?无可救药,太乱了,你的成见太多,没有办法救,救不过来!如果你跟他说:我过去一个人也没有亲近过,什么也没看过。好!好学生,你跟着我,你永远不要离开。他就认真教你,为什么?可造。只要你肯发愿、肯用功,一定能够教得出来。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师承。

 

到你毕业了,毕业的标准是什么?根本智现前,心清净了。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真正可以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行!这才能毕业,这时候可以出去参学,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听、都可以看,不管什么事都可以接触。你在接触里面,因为你能够不取相、如如不动,你的见闻觉知都帮助你三学、三慧,成就你三学、三慧,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是修学的第二个阶段:参学。参学的本钱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才够资格参学,不然的话,你会被境界转!你学的是「有」,人家讲的是「空」,你就不高兴,你马上起烦恼,你被境界转了。你学的显教,他跟你讲的是密,不能兼容,又生烦恼,你会随境界转。到你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是转境界了,那是《楞严》上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转境界了,你不为境界所转。把境界转变成什么?转变成自己的戒定慧,转变成自己的三慧,转变成就自己的无上正等正觉。这高明!

 

经中显示这些道理,这些道理我们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如何来修学,成就自己三学、三慧、三资粮,我们这一生决定往生西方净土,品位还不低,时间也不长,就能得到了,当生成就的佛法。诸位能把我今天教给你的祕诀,好好记住,你能够体会在心,在生活里头、待人接物之间能够用得上,你一定成佛,决定往生。底下一首偈子,是赞叹也是发明:

 

演【所谓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也。】

 

这首偈就是描写一真法界,就是描写一心不乱的境界。境界就是一心,一心就是境界,心境一如,理事不二,这个才叫一。

 

演【体该相用名之为体者。】

 

因为体、相、用,它是一而三,三而一;无论说哪一个,必定是三个,它不能够分开的。说体,当然就有相、有作用。譬如我们讲一心不乱,一心是「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的「相」,这里面觉迷、修证是它的「作用」。这是一桩事情,不是三桩事情。底下依《起信论》的说法:

 

演【起信云: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起信论》这一段我们过去讲过,『体』是自己,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体」是一切法的真如,「真」就是讲的体,「如」是说它的相、它的用都如其体,一样没有两样。所以「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如其金,金如其器,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金器不二。这是古人用这个比喻,来比喻性相不二的意思。所以性跟相是平等的,是「不增不减」,这里面没有增减,增减是二法,二法就是迷了真如,二法是迷,觉悟了是不二。正如同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印宗法师所说的: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

 

演【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相』太广大,没有边际。我们今天科学家讲宇宙的起源,科学家们的判断,大概在一百五十亿到两百亿年之前,这个太空当中一次大爆炸,这是我们这个宇宙的起源,从这个爆炸之后,才有这个宇宙,才有星系、银河,他这一发现相当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一个大劫。这个宇宙之外呢?科学家不晓得。两百亿年之前呢?不知道了。他只知道这个圈圈里头的,圈圈外头不晓得。那个外面大得很!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劫,岂只两百亿年,两百亿年时间太短了。我们佛法讲无量劫,恒河沙劫,两百亿算什么!这就说明科学家的知见相当有限,比不上一个阿罗汉,更比不上菩萨,他所见的顶多是一个世界,不晓得太虚空当中有无量无边恒沙国土。科学家所发现的这些世界、这些星球、这些银河系,还没有发现到阿弥陀佛那个星系。可见得佛法的智慧,实实在在是圆满的、是究竟的,它不是推测。

 

『如来藏』是一个佛学名词,如来藏在那里面叫如来藏,如来藏就是真性。「如」是讲本体,「来」讲它的现相,这个相都藏在真性里面。真性能现无量无边的境界相,所以说『具足无量性功德故』。这个功德是称性的功德,不是修来的,本具的。六祖大师证得理一心不乱,我用这个名词,他证得之后,他跟五祖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句话就是讲「相大」,「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本来具足。禅宗跟净宗换个名词就行了,是一个境界,一桩事情,明心见性就是理一心不乱。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0日19:42: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130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