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55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法师主讲

 

所以我们的三衣,披在身上这个咖啡色的,这是三衣。我们披在自己服装的上面,只有在行礼的时候,活动的时候,我们的活动是讲经要穿,要搭这个衣。听经也要搭这个衣,这是表示恭敬。在家居士如果受过菩萨戒的,也要搭衣,菩萨戒搭缦衣。缦衣就是没有这一条一条格子的,在家居士菩萨众。「云」是比喻,这个衣确实是一块布,不像我们中国衣服有领子、有袖子,它没有,就是一块布,展开来真的像一片云彩一样。「身披三事云衣」,这就是现出家相。

 

『浮杯过海剎那时』,这是一个故事。说的是南北朝时代,也就是东晋时代一位出家人,杯度和尚,这个出家人《高僧传》里面有,《神僧传》里头也有。他确实显过神通。过海,他不是坐船,他用一个杯子,踏在杯子上就过海了。好像达摩祖师用一根苇草,竹苇渡河,这都是示现神足通。我们知道,有神足通的人,在小乘至少是三果以上。阿那含、阿罗汉有这种能力。诸位要看要查这个资料,《高僧传》有,《神僧传》里头也有,也有一些「山志」里头也有。他圆寂在东晋时代,也是南北朝时代。公元四百二十六年,帝王年号,我一下记不得了。我记得公元,公元是四百二十六年九月,他过世的。葬在现在南京,有个地方叫覆舟山,葬在这个地方。他曾经在中国许多省分,到处游化四十多年,跟他学习的人很多,在当代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

 

我们看他这种行持,你就晓得他的戒行清高,所以僧宝就举他来做例子。香港九龙青山有个青山寺,杯度和尚曾经在那边住过。这个「浮杯过海剎那时」,是不是那个时候现神通的?因为九龙对面到大屿山,到香港岛都是过海,他是不是在这个地方显的神通,我们就不得而知。但是确实有这桩事情。我到青山寺去参访的时候,这些古迹还都在,这是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去参访杯度和尚的古道场。现在香港这些年发展的非常快,七七年那个地方是荒郊、乡下,没有人去的,我们记得走了很远才走到。现在高速公路修筑,从前大概是两个半小时的行程,现在好像半个小时到了,这高速公路。举他,这是个僧宝,是我们的榜样。

 

『赴感应群机』,「感」是信徒的礼请,信徒请法师讲经说法,没有拒绝的。出家人本分事情就是这个,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赴感应群机」。世尊也是这样的,足迹遍五印度,哪里请哪里去,游化人间。但是在中国有很多祖师大德不出门,住在这个山,一住住几十年不下山的。跟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不一样,有没有违背世尊教诲?给诸位说,没有违背,这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中国人,中国的社会对于师道非常尊重,「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不像佛法里面大乘菩萨,菩萨作不请之友,你不请我就来了。中国人对师道非常尊重,所以出家人要想成就,先要定下来。

 

游化的人,在中国是两种人,一种是自己道业没有成就,出去参学,成就自己的定慧,然后你才能教化众生,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参学回来之后,他会选择一个有缘的地方住下来,这一住可能一生都不出门了。像我们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他出家的时候是跟道安法师,道安是他的剃度师,也是他的传法师。道安大师圆寂之后,他选择江西庐山,在庐山建念佛堂。召集志同道合,都是喜欢念佛求生净土的,都是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专求往生,一百二十三个人。以虎溪为界,不出这个界限,一生不下山,心是定的,不跟外头接触。有信徒到这个地方来朝山,可以,来请教可以;没有请法师出去的,没有。

 

以后中国各个宗派的祖师大德,几乎都是这样的。住在一个道场,心是定的。他在这里面教学,你想来学,你到他道场去学,形成各个宗派的祖庭。像华严的杜顺、云华、贤首、清凉,清凉住在五台山,专门学习《华严》,讲解《华严》,注解《华严》,依《华严经》修行。天下喜欢学《华严》的,你到五台山去学,五台山好比是一个「华严大学」,变成专宗。想学《法华》的到天台,浙江的天台,智者大师在那边教化;想学「法相唯识」的,长安大慈恩寺窥基法师;想学戒律的,终南山道宣律师。这些人住在一个道场、一个深山里面,不出来的。

 

杯度和尚好像没有一个自己固定道场,哪个地方礼请,他就到哪里去,这里住几年,那里住几年,一生游化,所以他不能成为一个祖师。但是很像释迦牟尼佛的行持,给一切众生广结法缘。但是祖庭是中国的特色,中国佛教的特色,有好处,真正能成就自己,也能成就别人。为什么?他心是定的。戒定慧三学同时成就,真的叫三学等运,容易成就。要是在外面游化,自己没有很深的定慧,不容易。为什么?游化你接触的面很大,那个面是什么?诱惑。你能经得起诱惑吗?你六根接触五欲六尘能够不动心吗?如果还动心那就太危险了。

 

佛法传到中国来,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年,正法一千年过去了,像法!所以,这些祖师大德知道,末法诱惑力量就更大。现代的诱惑力量,比起晋朝时候(杯度是晋朝时候人)超过几百倍,甚至于超过千倍,诱惑的力量太大。所以从前修行人,不要说修行人,读书人心都是定的,各行各业。不像现在,现在人心是浮躁的,可以说一点定力都没有。小小的一个风浪都当不起,喜怒哀乐就爆发了。你要常常到各地去讲经,接触不同的人事物,要是没有相当功夫,应付不了,你不可能不堕落。讲经有没有功德?没有!这是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那讲经结果是什么?福德,三界有漏的福报。你还要讲得很如法,如果讲得不如法,信口开河,随着自己的知见去讲,那你造业!所谓是「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你贻误大众,罪过不轻。

 

规规矩矩,我们今天讲经,自己没有本事,为什么?你没有悟(悟入),没有开悟,大彻大悟之后,你才能讲。大彻是什么?明心见性!诸佛如来、菩萨、声闻,他们讲经说法都是自性流露。我们没有见性,我们流出来是什么?流出来的是烦恼,流出来是习气。这怎么能讲?古时候的大德,没有开悟不能讲经,没有见性不可以做注解。所以古来的注疏都是正知正见,没有错误的,他不明心见性,不可以做注解的。不像现在,现在民主开放,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扰乱视听。

 

所以老师当年教导我们,我们读经看注解看古人的,一定以古注为主,古注看不懂,看现在人的注解做个帮助。一定要以古注为根本,从古注里面去悟入,我们不能够大彻大悟,有小悟处,积小悟成大悟。有个几次大悟之后,虽然没有彻悟,我们可以把古人的注解用现代的言语表达出来,这就没错,这是我们今天能做得到的。老师当年教我们发心讲经,给我们的这个方针、原则,我们几十年都遵守。

 

换句话说,讲古人的注解,讲自己修行的心得,提供给大家做参考。真正到自己见性,契入境界,行,那个时候你能讲;没有入境界不可以。所以「赴感应群机」,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法身菩萨。最低限度也要像李老师从前所说的三果罗汉,就是阿那含,要有这个本事!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八十一品思惑差不多也断一半,真正能保持自己不退转,这才能做得到。不然一定要跟善知识住山,跟定一个好老师。

 

日本的佛教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也有一个很有名的佛教的祖庭,比叡山,日本人称它是佛教的母亲。几乎日本所有宗派的创始人,这些高僧大德都是这个山上修行出来的。我去看过,我也问问里面的住持,过去祖师大德们在这个山上修行,住多久?他告诉我,最少的十六年,没有少过十六年的,超过十六年的很多。十六年不下山,当然他有成就,常常往外面跑的,不可能有成就。李老师往年也是劝我住在一个地方,我是被环境所逼,自己没有道场,那就是「赴感应群机」!哪个地方请就到哪里去,所以也过一个周游列国的生活。真正到晚年,才有这么一点小的福报,在此地建个道场。这里建道场,我就不想下山了,以图文巴为界限,完全定下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13日20:21: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114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