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54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由上可见,魏氏之本与前诸本相较」,较会本,跟王龙舒、跟彭际清做比较,「虽后后胜于前前」,是比前面好,「惜仍未能尽免率增乖舛之过」,他没有办法避免,真的是不容易。「但此巨失,势在必救」,这是重大的失误,一定要把它纠正过来,「以免后世因袭」。后人再要是模仿,前人可以这么做,我也能做,将来经文改来改去就不像样子了,就不能读了。「甚至篡改经文。故须防微杜渐,绝此罪源」,这是造作罪业的起源。「并为大经,早得善本」。《无量寿经》确实没有一个完善的本子,大家都有这种愿望。「是以先师夏莲居老居士,乃有第九本之作」,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本子。像前面这些弊病、失误,在这个本子里头找不到,统统把它补救过来了,成为善本。

 

下面为我们介绍夏莲居老居士。「先师夏老居士」,这是黄念祖老居士称呼,他是夏老的学生,称先师。「未冠学儒」,这就是童子的时候,冠是二十岁,未冠是二十岁以前,学儒,满清的末年。「先程朱」,程子、朱子,「后陆王,甫壮入佛」,这就是说,他在儒家是有相当根柢的。壮年,四十岁这是壮年,学佛了,学过禅、学过密,最后归到净土。「夏老博贯群籍,深于文字,专功久修,教眼圆明」,这是说他的学问,我们能够信得过。「于壬申(一九三二年)之岁,发愿重校此经」。这在抗战之前,他就开始了,这一年我还很小,我是一九二七年生的,一九三七年才十岁,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发愿重新会集这部经。「掩关津门,阅时三载。遍探五种原译,洞察三家校本」。闭关三年干什么?就做这个工作,三年的成就就是这个本子。这是最早的,他是用魏默深的本子做底本,用这个本子来校对,跟原本校对,把原本错误的地方修正,所以成就这个本子。这个本子里头总共分三十七品,大概想三十七道品,后面又改成我们现在用的是四十八品,四十八愿。这个本子成就之后又用了七年,总共前后十年,这个里头去挑,有没有错误的,有没有漏掉的,有没有自己意思增加的,有没有改动原经一个字的,自己用七年时间,小心谨慎。所以说「无一语不详参」,详细参考,「无一字不互校」,跟各种版本来对照。态度「虔恭敬慎,日祷佛前」,你看他的态度,真诚到极处,恭敬到极处,诚敬。「千斟万酌,时萦梦寐」,晚上睡觉,因为想得太多,白天天天想,晚上作梦还想。

 

「及其成也,四众欢喜」,及其成也就是刚才我拿的这个本子。这个里头有「宗教俱彻之慧明老法师(夏老之皈依师),搭衣捧经摄照于佛前,亲为印证」,这个照片现在印在这个经本前面。「先舅父」,他的舅舅梅光羲老居士,「撷芸」是他的字,「连续播讲于电台,誉为善本。慈舟法师专讲此经于京」,就是北京,「鲁」是山东一带,「亲为科判」。这个科判好像这有,都留下来了,前面有科判,这个科判是黄念老亲手给我的,我把它印在一起。那个时候梅大师广播电台讲的是这个本子,不是我们现在的,是这个本子,最初出来的本子,慈舟法师讲的也是这个本子。真不容易,这是介绍这部经的历史。「北京极乐庵方丈妙禅老和尚,聘请山东女子莲社吴倩芗社长来寺开讲此经两月」,都是用这个本子。「其他发心宏扬,专志持诵者,不可胜数。印行流通,相继不绝。是以先舅父梅老赞云: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又」,又说,「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这些话是梅大师的话,梅光羲老居士说的。梅老居士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李老师的佛学就是跟他学的,我们见到要称师公,这是法脉源流。梅老跟夏老是师兄弟、好朋友,在那个时代,社会上一般都说「南梅北夏」。梅老是南昌人,江西南昌,江南的,南面梅光羲,北面山东的夏莲居,在家学佛的两位大德。这两位大德是同一个老师,都是慧明老和尚的皈依弟子。

 

「先舅之语,现已举世公认,并将本经采入新印之续藏」。可惜新印的续藏在战争当中受到了障碍,没有印成功。这个新印的大藏经叫《民国大藏经》,出版不多就停掉了,中日战争爆发之后,这个印藏就停止了。出了一部分,我还有一些残缺不齐的本子,叫《民国大藏经》。这个经也算是善本,校对很认真、很仔细,都是当时佛门的大德。现在就不可能了,为什么?国学的功底比不上前人,对佛法的学习、领悟也比不上古人,就是比不上上一代。

 

佛法在今天,跟中国传统文化同样一个命运,我们非常着急,怎么才能传下去?典籍,我们尽心尽力。《四库》、《荟要》这是国宝,没人知道,知道的人没有力量,商务印书馆虽然把这个书印出来了,数量少,部头太大,一般人不可能买这个书,买了它没地方放。我着急,四众同修供养我的这些钱,我都拿去买书了。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我一共给他买了一百一十二套,他算我(我是他的大主顾,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书,算我很便宜的价钱,特优,优惠,一套美金五万块钱,一百一十二套。《荟要》分量是《全书》的三分之一,我买了二百七十多套,送给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去收藏。为什么?希望这个书保存下来,永远不会失传。这个书没有印出来,我们天天提心吊胆。在台湾《荟要》只有一套,孤本,《全书》也只有一套,但是《全书》好像伦敦大英博物馆有一套。《全书》全世界好像有三套,《荟要》只有一套,就怕这个东西一个动乱当中失掉了,那多可惜!我们花了一千多万美金,把这两种书买下来,大概不会再散失了,这个放心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2月12日21:46:3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019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