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十心 (第1集)jingkong法师

admin 开示讲经评论阅读模式

 

后面还有四句,「我既往生彼国已」,阿弥陀佛接引你,你生到极乐世界了。到极乐世界之后,「现前成就此大愿」,这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圆满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在极乐世界才圆满的。你看「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怎么圆满的?不见性不能圆满,见性就圆满了。见性是什么地位?《华严经》上圆教始从初住菩萨,叫发心住,真正发菩提心了,终及等觉菩萨。菩萨总共五十一个阶级,初信是第一个阶级,最高的、最后的一个,第五十一个,等觉菩萨,这些统统是住实报庄严土。普贤菩萨的大愿是在实报土里面圆满成就,自己证得圆满。教化众生,智慧、德能,所谓的德能就是善巧方便,能把如来所证得的境界讲清楚、讲明白,大家在一起共修,这才能成就。「现前成就此大愿」是大愿的圆满,「一切圆满尽无余」是修行功德的圆满,是十大愿王它起作用的圆满,这个作用是「利乐一切众生界」。弥陀以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比四十八愿简单多了,也是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普贤菩萨发愿求生,这是密宗的初祖,普贤菩萨,也是净宗初祖。你看,第一个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这净土宗。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告诉我们,净土宗三位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初祖。在我们中国,首先提倡念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求生净土的是慧远大师,东晋时代的,这是中国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初祖。还有一个,遍法界虚空界的初祖,大势至菩萨。他给我们说了三个初祖。我们在认识之前我在美国,在美国也是弘扬净土,他笑着对我说,「jingkong法师,你是美国净宗初祖」。所以初祖有很多,有地区性的,不一样。最大的是大势至菩萨,遍法界虚空界里头提倡净宗。娑婆世界第一会是华严会,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提倡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代表娑婆世界初祖,不可思议。

 

下面我们看,「又《文殊发愿经》云」,文殊菩萨发愿求生,偈子内容跟普贤菩萨完全一样。普贤菩萨的偈是七个字,七言偈,文殊菩萨是五个字,五言偈。「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剎。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这个偈子内容完全相同,只是最后一句不一样,这个最后一句是佛给他授记。授记是预言,将来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你在那里示现成佛,佛的名号、佛度生的事业,都可以预先告诉他,这叫授记。「如是两大士,发殊胜大愿,求生极乐,可劝一切菩萨,皆仰信文殊之大智,入普贤之大行,普导众生,同归极乐。是故此经,列为上首」。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经文,特地用他做为本经上首,表法。

 

我们同修一定要知道,这些大菩萨、大阿罗汉,释迦牟尼佛每一会讲经、每一堂课的教学他们统统都在。为什么有时候要用这个名字,用这几位做代表,有的要换一批,另外那几个人做代表?这是属于表法。这个事情不是阿弥陀佛说的,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是结集经的时候,看看这经的内容,经里面讲些什么,哪几位人适合做代表,是由结集经藏的人他来定名字。我们知道,每一会大家统统都在,是用表法的,让大家看到这几个人,就晓得这一会大致内容是讲些什么,不问就明白了。所以五种原译本里面,结集经藏的时候所列的人名多少不一样。康僧铠的本子就列了三十一个人,会集本只列了五个人,菩萨众里面只列了三个人,足以代表这部经的殊胜,用意在此地。「是故此经,列为上首」。

 

「次列弥勒者」,弥勒菩萨在这部经的排列是排列在最后。「《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弥勒问佛: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得往生彼佛世界?」「可见弥勒大士正是襄赞世尊同弘净宗妙法。又本经从三十二品以下,弥勒当机」,这一共四十八品,前面三十一品阿难尊者当机。当机代表接受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修行证果。这个地方讲到发十种心,这十种心我们从《三藏法数》里头节录出来,在《大宝积经》里面《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在过去我记得好像讲过三遍,这个十种心很重要。《宝积经》里头这么个说法,「弥勒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彼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也」。弥勒菩萨当时向世尊请教,就说「世尊,何等名为发十种心」,佛就把它说出来。

 

第一个「无损害心」。往生净土的人,就是求生净土的人不能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还伤害别人,这不能往生,与佛的愿相违背。「念佛之人于诸众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我们必须要养成这个习惯,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是充满了慈悲,像弥勒菩萨一样,欢喜、慈悲。纵然他造作不善,也是以慈悲心、怜悯心来看待他。他为什么会起恶念?为什么会生恶行?无非是迷失自性,他的自性本来是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要晓得,他变成这个样子因素很多,不是偶然的。佛在这个经里面都讲得很清楚,说出来了,他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告诉他,佛劝导我们「殊无怪也」,不要去责怪他;换句话说,他这种表现是正常现象。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9:33: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65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