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103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1阅读模式

 

临济又讲,「你一念贪爱,就被水淹没」。烦恼里面贪烦恼,所以贪心要不得。不管贪什么,世间法你要是有贪心,你被爱水淹没掉;你要是在佛法里面起了贪心,一样,只是把贪的对象换了一换,贪心没有换。佛是叫我们断贪心,不是叫我们换贪爱的对象,目的不是换对象的,是要拔除你的贪心。地水火风,疑是地,贪是水。「一念瞋恚,就被火烧掉」。瞋恚是火,所谓火烧功德林。「你一念欢喜,就被风飘去」,被风吹走了。人欢喜的时候,心确实是个飘荡的心。这样子修行你怎么能够办得到?这就是这个出家人问无相的境界,那如何能办得到?我们想想,贪瞋痴慢,它的根本就是我执。如果没有我了,谁贪、谁瞋、谁痴、谁慢?所以会修行的人,他从根本上拔除,破我执。不会的人从烦恼上一桩一桩的断,怎么样把我的贪心断掉?我修布施波罗蜜断我的贪心,我修忍辱波罗蜜断我的瞋恚心。这个事情真难!你要问,大乘佛法不是这么修的吗?的确大乘佛法是这样修的。

 

比大乘更高的叫上上乘,一乘佛法,一乘佛法是从根本修。你们看《六祖坛经》,六祖大师讲的就是一乘法,这是讲从根本修。从根本修就是破我执、破法执,这样修学法,用的时间少、成功高。枝枝叶叶上修行,用的时间长,所谓三大阿僧祇劫,时间太长,古德所谓寻枝摘叶,这就是不知道从根本修。凡是一乘了义经典,或是明说、或是暗示,都叫我们从根本修学。境界我们离不开,境缘是依他起性,所以离不开。可是这里头要紧的,就是要懂得这个道理,晓得境缘的真实相,知道它的实相,只要你不染不着,菩提道上就没有障碍。所以古人也说「四大如梦如幻」,迷的时候你觉得这个东西有,悟了之后晓得虽有不实,像贪瞋痴慢,百法里头讲的二十六种烦恼,虽有不实。理懂得之后,在境界里面就能提得起观照的功夫,我们一般讲功夫,功夫才能真正提得起来。这是前面一点很要紧的意思,这个意思贯穿底下七段经文,这七大的经文。

 

我们今天再看这一段,刚才念的,这一段大概今天的时间是讲不完,我们要细讲。因为第一段的意思懂得之后,后面都很容易了解,这是讲为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汝观地性』,「汝」是世尊叫着阿难,你来观察,「观」是用智慧观,不是用第六意识在分别,「性」是讲它的性体,就是真如本性,你观地大的性。『粗为大地』,「粗」是粗相;『细为微尘』,「细」是细相。这两句说明十法界内色外色总名地大。什么叫内色?内就是我们身体,我们身体之内的血肉之躯,这是内色。身体以外的,我们环境的这些色法,我们就叫它做外色。内五根、外六尘,将来诸位在这个经上能看到内色、外色,晓得就是这个讲法。学佛,我们还要知道一个事实,世尊当年住世四十九年所说出来的皆是法相,因此法相无边,这也是令初学的人不容易入门。但是在我们今天可以说,初学的人有个很好的入门教材,那就是《相宗纲要》,那是佛法入门的教材,研究教的人不能不通达。如果你能够把《相宗纲要》搞得滚瓜烂熟,过去李老师讲的,他保证你对于性相两宗都没有障碍,都能够通达,所以这部书要熟读。我们这次平装跟精装印了五次,《相宗纲要》印过五次了。第一次我印的时候只有正篇,没有续篇,我发现续篇之后,将正续篇合刊在一起。李老师特别写个序文,你们把李老师的序文好好去念念,你才晓得这个书的重要,要真正去下功夫。什么叫四大?《相宗纲要》里也解释得很详细,我们在这个地方不能像它那样解释,它那是专门解释这个名词。

 

我们现在就现前外色来辨别,这个意思是说,阿难在此地示现的是凡夫的境界,我们就以凡夫境界上来讲,认为地大是和合因缘所成的。譬如我们积土石为山,山从哪里来的?山是土石堆积起来是山,因缘和合的。以一个例子就例其余一切万法,无有一法不是因缘所生。佛在小乘经里面,在阿含、在方等的初期常常这样说,阿难尊者也拿这个问题来质问释迦牟尼佛常讲的。而佛这种说法,随顺凡夫、外道的见解,到这个地方是叫他深入一层的观法。我们仔细观察地大,实在它是属于虚妄的体性,没有实性,这点的确很难懂。你说它没有体性,明明我们积很多土石就堆成山,这不是事实吗?我们堆积,从细微的堆积到粗显的,「细为微尘」,堆积这些微尘就变成地球。这种现象摆在我们眼前,我们大家都承认,这是我们常识所理解的。更细微的去分析,那只是极少数科学家的事情,他们将这些物质分析,分析到原子、分析到电子,都是我们肉眼看不到。佛经里面三千年前它也分析,这个讲「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这个「析」就是分析,跟今天科学家的分析是一样的。我们今天科学家用科学仪器来分析,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不必要用仪器,用天眼、用慧眼、用法眼、用佛眼来分析。阿罗汉的慧眼就能够看到微尘,微尘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这是讲色,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物质。色就是物质,把物质去分析,分析到『邻虚尘』,虚是虚空,邻虚就跟虚空做邻居,等于说再分那就是虚空,就没有了。你们在数学里头念过,将一个物质去分析永远分不尽,理论上永远分不尽。譬如一样东西把它分做二,二再分做二,用二分法永远分不尽,理论上永远分不尽。事实上有没有尽?事实上有尽。理上无尽,事上可真有尽,分到后来就没有了,所以叫邻虚尘。邻虚尘在此地讲,就叫做实空性,实是真实,不是虚妄的,这个空叫真空,不是顽虚空,这个空是有,不是无。空为什么是有?空里面能显色。如果空当作无,那这个色法不能生,所以空是有。

 

现在在此地要说一说,什么叫做七分析色?就是分析,七分析色本来在印度有些外道他们就晓得,就用这个方法来分析。由此可知,古印度不但宗教发达,在今天来讲物理科学也相当高明,他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分析一切色法。但是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在相上做的工作,换句话说,他只知道有色相,他不晓得有色性,当然更不知道色性就是如来藏性。因此色性与空性无二无别。他怎么个说法?他说分色,色分分到最后就分空了。怎样才能够证得真空之理?由分析色就可以能够证得。这个话说起来、听起来好像是有点道理,其实似是而非,不是真实的意义。今天这个地方也就是要辨别这个问题,这就是佛经里头也常说的。分析法,我们从最粗的相来说,佛法里面经论注疏常常引用的,以牛毛尘做单位,大概眼睛好的人,也能够看得见,是眼睛真好的人。我想一般人恐怕看不见,因为牛毛,诸位想想,比一根针恐怕还要细。那个毛的尖端上有一粒微尘,它停在这个地方不会掉下去,尖端上没有多大的面积,一粒尘停在那个地方。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37: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59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