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90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1阅读模式

 

耳识对着钟鼓的音声,假如我们的耳识果然是跑到钟鼓,这两种声音佛举的例子都很巧妙,一个是敲钟,一个是击鼓。如果是同时又有钟、又有鼓,我们的耳识,如果说跑到钟的那个地方去,钟声听到了,鼓那个地方没有耳识,那里敲鼓就不应该听到;如果说耳识说跑到敲鼓的地方,那敲钟你不应该听到。或者你又起了个念头,「我有两个耳朵,一个跑到钟那里去、一个跑到鼓那里去,我两边都听到」,这也可以试验,你把耳朵塞一个,用一个耳朵来听,钟鼓都听到了,你这一个耳朵到底跑到哪里去?这就说明什么?你耳识闻声尘,决定不是耳跑到声那里去,这个前提不能成立。再看第二个,是不是声跑到我们耳里面来?声如果跑到我们的耳里面来,也有过失。声如果到我们的耳来,跟我们同时站在一起的人,入了我的耳,就不应该入他的耳,为什么别人也能闻到音声?今天学术可以说比以往要进步得多,我们可以从物理上来探讨。但是佛法在此地不是给你讲物理,是跟你讲心理,它是叫你觉妄,唯有觉妄之后才能够证真。

 

所以声尘生灭,动静皆空,声尘不到耳根,耳根也不往声处;换句话说,彼此没有往来,这是事实的真相。了解真实相,你才晓得心境寂灭了不可知、了不可得。可是我们现在毕竟是闻声,而且是同时俱闻,所谓十方齐击鼓,我们在一个处所全都能够听得到。能闻与所闻,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既然没有出处,彼此不相到,所以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当处湛然,心境俱寂。而我们今天在彼此不相到的处所起了妄想,麻烦在这个地方;换句话说,都不是真实的。为什么?我们要是以唯识学来说,大家就更容易了解这个境界,我们今天能闻的是耳识、五俱起意识。五俱起,《起信论》里说得很清楚,阿赖耶的三细相三种、第七识、第六识,这五种,与耳识共同起作用。但是诸位要晓得,这是有为法,不是真实的;真实的境界是彼此不相到。有为法正是本经里面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才是真实。诸位就是从物理学上来研究,研究到最高的,一定会发现到这个真相,就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更深一层来说,那就是即闻即幻,即幻即性。所以在经典里面才说性音真空、真空性音,在这个境界里面跟谁来往!可是我们世间人迷了真实相,这个真实相的境界确实有相当的深度。这个经要是乍从此地中间来听,不太容易懂;如果从前面一直听下来,那要好多了,因为有许多道理前面都说过。我们凡夫迷失了真相,可以说在音声门头错过了!几个人能像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真正善于用耳根当中闻性的是观音第一;换句话说,他会听,他一听音声就开悟了。我们听音声,迷在音声里,迷而不悟;人家会听的,一听就开悟,是悟而不迷,这个不一样。所以学佛的人在此地要用心,我们迷在哪里?我们错在哪里?观世音菩萨他对在什么地方?把自己的病根找到,障碍找到,消除病根障碍,我们就跟观世音菩萨没有两样,我们也会听了。

 

这些事情绝不是说经典里面说,我们没有见过这个人,实际上在我们中国古代高僧大德里面,像这样的人真是不在少数。禅宗六祖这是顶顶大名,是我们中国人,一提起来哪个不晓得!六祖的耳根就会听,他一听就开悟。所以他见五祖的时候,第一次见面跟五祖说,惠能心中常生智慧。这个话是真的,为什么?他见色闻声都生智慧、都长智慧,他不迷,智慧就是觉。我们今天见色闻声都生烦恼,为什么?我们迷,不觉。烦恼是从迷里面生,智慧是从觉悟里面生的,觉而不迷他就常生智慧,我们今天是迷而不觉所以常生烦恼,这不相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22: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55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