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89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底下这句「为是眼生色相」,「为是」两个字是贯下去的。底下一句就反过来,还是由于你的眼见而起的色相?因为离了见,色相不可得。这句话不太容易懂,为什么?譬如,假如我们的眼睛瞎了,一切色相我都见不到,外面色相在不在?在。诸位要晓得,那个在是别人的色相,自己的色相不存在了。这个道理诸位要很冷静细细的去推敲,假如你有唯识的基础,我一说你就很容易明了。相分是从见分变现出来的,没有见分哪里会有相分?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在意识里面会想到,我们自己眼睛坏了,这个色相不能现前,外面境界相在。外面的色相我们叫它做本质相分,是阿赖耶见分所变的。我们此地给你讲的眼色处是给你讲第六意识,不是给你讲阿赖耶识,所以你的眼坏了,你的眼识不起作用。唯识里面讲眼识九缘生,九缘里面就有根,根坏了当然眼识不生,眼识的相分当然也不生。虽然眼识与五俱起意识不生,但是你的第七识存在,你的第六识也存在,不过就是这一部分它不起作用。耳能听,它在耳根上起作用;舌能尝味,它在舌根上起作用,在眼根上不起作用,就是说第六意识的作用少了一分,但是第七识存在、第八识存在,所以外面本质的相分存在。我们今天不谈本质相分,只谈眼色处,只谈这个地方,这是有范围的。因此才说出「眼生色相」,是不是眼生色相?还是色相生眼见?佛就给我们提出这么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我刚才略说的,可以说把大概情形都说出来了。

 

在唯识里面讲,见相两分就好比蜗牛的两只角一样,伸出来是一双,缩进去之后都没有了。古德用这个比喻,比得很好、比得很巧妙,因为见相两分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总而言之,一切浮尘诸幻化相不是真实的相。可是,凡所有相是不是虚妄的?我们在所有相里面处处执着、处处认真,有几个人把它看成虚妄?再给诸位说,如果你把它看成虚妄,这不行,这个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那是很勉强,你依旧是在第六意识里头打妄想,这起不了作用的,必须要你自己真正的证得、证实了,这一切现象是虚妄的。在佛法里面大体上分有性相二宗,性宗所谓是空宗,像我们中国的天台是空宗,三论是空宗,禅是空宗。从空宗下手固然是很快,所谓是顿悟,但是那要根性利的人才办得到。中等以上的人可以从有宗下手,像唯识、华严都是属于有宗,从这个地方下手也能够证得同样的境界。

 

我常叫同学们把性相两宗合起来看,更容易觉悟了。譬如《金刚经》里面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可是我们观不起来,这四句偈我们会念,我们不会观,我们会念不会观。但是你念过唯识就会观了,「一切有为法」,我们展开《百法明门》,前面九十四种就是有为法,我们才晓得一切有为法里包括着心法、色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包括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展开就是宇宙万有,包括我们自己的身心,我们自己的身心是小宇宙,这个小宇宙跟外面的大宇宙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正是佛在大经里面所讲的,「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大宇宙包括我们现前的身体,这就是须弥纳芥子;可是我们自己身心里面,也能够把整个大宇宙都包括在自己心胸,这是芥子纳须弥。大小不二,一多不二,实在是妙绝了,我们才晓得什么叫做一切有为法。这一切有为法皆是梦幻泡影,为什么?因为它不是实法,它是幻有不是真有。真的里面,真的是真性,真性里面没有这些东西,但是真性里面虽然没有这些东西,并不妨碍这些东西的存在。这些东西虽然是妄有,妄有也不妨碍真性,没妨碍。

 

佛在经论里面常常用病目见空花的比喻,把虚空比作真性,把虚空当中的狂花比作一切有为法。我们想想,狂花在空中碍不碍虚空?不碍虚空。为什么不碍虚空?因为它是虚妄的。如果它是真实的那就妨碍了,它不是真实的。这就是所谓「妙有不碍真空,真空也不碍妙有」,妙有即是真空,真空即是妙有,《心经》里面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说明事实的真相。所以觉悟了,根本就没事,得大自在。毛病出在什么地方?毛病是出在迷,不晓得一切有为法是梦幻泡影,以为这一切法是真实的,于是在这个梦幻泡影的有为法里面起了取舍得失的妄念,这就愈迷愈深。由于这种迷、执着,造成虚妄不实的六道轮回,虽然虚妄不实,迷了还真有这个事。给诸位说,不是说真有六道轮回,迷了有这么回事情。就好像你作梦一样,你醒了才晓得这梦是假的,没这回事情,但是你在作梦的时候,还真有那回事情,不能说没有梦。梦幻泡影,梦也有、幻也有、泡也有、影也有,虽有,不是真实的。你悟了这个东西不碍事,迷了碍事,碍什么事?要在这里面受无量苦。我们现前问一问,我们的生活苦不苦?每一个人都说我们生活很苦,精神苦闷,物质生活也不能样样如意,这个苦从哪里来的?这个苦就是六道轮回的现象,是我们自己对于一切有为法的真相迷失了,所以才产生虚妄的幻相。觉悟了就叫佛菩萨,不觉的就叫凡夫。觉悟了,真正是离苦得乐;不觉悟的,那真是苦海无边,轮回无尽。佛法的教学就是叫我们勘破迷关,离苦得乐。我们看看底下经文,佛如何来解释这两个问题,佛再叫着阿难:

 

【阿难。若复眼根生色相者。】

 

这都是假设的,如果说是眼根生色相。

 

【见空非色。色性应销。销则显发一切都无。色相既无。谁明空质。空亦如是。】

 

前面这两句意思是说,假如是你的眼根能够生出祇陀林外这些色相,这些林木、水池等等;换句话说,眼能够生色相,色相就属于眼所生的。我们先要把这个大前提搞清楚。次二句意思是说,你的眼睛要是见到虚空的时候,我们不看外面的花园,我们看虚空,虚空里面没有色相;换句话说,那个色相就应该销灭才对。眼要是不见,色相就没有了;眼见它,色相就生起来,应该是这个情形才对。如果我们所生的色相销灭了,能生的见性当然也不存在。为什么?因为见相两分是相对而生的。这个如果我们用在眼识对色相,确实是如此。底下四句说,色性既然销灭了,色相也没有了,这个时候纵然说你有见,有什么显发你的见性?『色相既无,谁明空质』。你现在见到空,谁见到的?空也不能够自己显发它的空性,也必须藉色法才能够明显。这个意思就说,色相既然没有了,那个空也不应该有所显发。末后这一句,『空亦如是』,意思是说,如果说眼可以生空相,你要说眼生空相,以前面这个比例也很难成立。

 

这一段文字不多,意思看起来好像很浅,实际上相当的深,要把这个深意很清楚明白的说出来,的确也不是容易事情。因为这里面确实有很高深的理论、复杂的事相,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给我们说过四句偈,「诸法不自生」,自己不能生自己。「亦不从他生」,自己不能生自己,他能够生自吗?他也不能。如果说他能生自,那他是谁生的?我们就要问上帝是谁造的?佛给我们讲不从他生。也不是共生,这自他共生也不是,也不是说无因而生的。这个偈子是这么念的,「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我们要是听了这四句话,也不好懂。如果我们要举个例子,实际上此地经上就是举这些例子,不过它这些例子不太好懂,拐弯抹角,牵涉到许多学理,如果我们在佛法上没有相当的基础,看不懂;如果在性相两宗有相当的底子,那一看就明了,就没有问题。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眼睛长了毛病,看到虚空当中的空花,或者我们晚上看到灯、点燃的蜡烛上面有个圆影,眼睛长了毛病看到圆影,凡是害过眼病的人都有这个经验。我们就拿这个圆影来仔细研究,你看看与这四句话相应不相应?那个灯上圆影、空中之花,岂不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吗?最后结论告诉你,无生,生即无生。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22: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55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