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87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如果讲到极其微细的生住异灭这四相,那就不是我们能晓得的,将来我们在《大乘起信论》里面会讨论到微细的生住异灭,那通常讲八地菩萨才能够见得到。我们能够把粗相见到,对我们修行人来说就有很大的好处。我们的烦恼放不下,主要就是不晓得这个道理,如果晓得这个道理,我们的生活是什么?不过是生住异灭四相迁流而已。你要是了解这个真实相,你对于世间一切得失取舍之心就冷淡。为什么?晓得一切都是假的。我再举个例子,你们自己好好想想。你们争取功名利禄,你今天要钱,要了几十万、几百万的金银财宝,摆在你面前,到你一睡着,在哪里?睡着了什么都没有!你在睡着的时候,金银财宝那时候不能够现在你的梦中,在什么地方?从这个地方如果一觉悟,好,我就是得到全世界,你死了之后,你哪一样能带去?作梦的时候梦里头一样都带不去,不能带到梦中,死了之后一样什么也带不去。你争来争去不是一场空吗?既然是一场空,你又何必要去争它?何必去造作这个罪业?

 

所以佛教给我们做人的态度,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有大道理!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攀缘是什么?这里面有取舍得失的心,这是攀缘。随缘是什么?一样的事情,里面没有取舍得失,自在,心多自在!而我们一切的受用,再给诸位说,你没有开悟之前,这我们讲大悟,没有见性之前你的受用是福报,福报是一定的,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定的。你想多一点,多不了;你想少一点,也丢不掉。你要是明白这个事实,你还求什么?不求了。这桩事情,希望诸位认真的去念念《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我自己命里面有多大的财富,我这个财富舍得干干净净,到明天它自然就来了。为什么?你命里有,丢不掉。如果我命里面有,舍掉了,舍掉就没有了,那是你命里没有。命里面没有的我想保也保不住,会丢掉的。

 

佛讲「财为五家所有」,被小偷偷去,被强盗抢去,被火烧了,被水淹了,败家子给你败掉,哪一桩是你的?所以佛教给我们修福,福是愈修积愈多,绝不是能够保守得住的。就同做生意的商人一样,他的钱再去经营、去贩卖,这个利益利息才愈来愈多。你如果把钱守在那个地方、放在那个地方,坐吃山空,何况还不一定能保得住。世法不是真实的,佛法教给我们修福,这是真实的,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才真正的肯修福,积极的去修福,不会积财。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好,「积财丧道」,心里一天到晚都是名利得失,这个心哪里会清净?道心是清净心,清净心为名利所染污了,那就不叫做道心。所以从这个很浅显的生住异灭四相迁流,逐渐去体悟。在这段经文里面,佛的用意是叫我们认识意根的行相,也可以说是意地的相分,真是颠倒生灭。

 

『吸习中归,不相踰越』,这两句话不太好懂,吸是讲吸收,习是讲习气,无量无边的习气谁能够吸?这就是第七识。七识叫转识,八识叫藏识,八识好像是个仓库,七识好像守仓库的那个人,它能把外面东西转运过来、收藏起来。所以意知根主要是讲第七识,当然既然说意知根了,八识、七识、六识都包括在其中。但是这里面最重要的、分别力量最强的是第六意识,执着力量最强的是第七识。阿赖耶识只管含藏,它分别的力量、执着的力量都不强。这个意思就是说,识精能够含藏见相两分的种子,种子都是归其中。因为具有无始的习气,而且是念念受薰,永无间断,种子薰现行、现行薰种子,这就称之为无始的轮回现象,轮回从哪来的?就是这样子来的。由此可知,习气难断,我们俗话常讲习惯成自然,一生养成的习惯都不容易改,何况无始劫来的习气。而这微细的习气我们决定觉察不到,所以佛讲八地菩萨才见到阿赖耶,换句话说,就是见到阿赖耶的现相。这就是说明吸取习气,再归到意根。

 

这个四相刚才讲,说到微细的生住异灭,这个我们都叫做无明,生相无明、住相无明、异相无明、灭相无明,这是讲到极微细的。《大乘起信论》有很长的一段文来说明这桩事。这个四相无论是细、无论是粗,都是剎那不停的,我们最粗的相就是睡了又醒、醒了又睡,这个四相也是不停的,可以说从我们出生一直到老死,也没有一天停过,所以说无论粗细现相都是不停的。那个细相更是剎那不停,佛给我们讲「一剎那有九百生灭」,这样的细相我们怎么能够看得出来?所以这里说「不相踰越」,就是它有个顺序,生住异灭,它一定是有这么个程序,生、住、异、灭,一定是这样的,这个现象就称之为意知根。如果意要是什么境界都不攀缘,寤寐恒一,这就是佛法里面修学理论的依据。意要是不攀缘,意就是真心,叫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它要是攀缘,攀缘就叫末那识、第六意识。

 

修行要在转识成智,怎么转法?你要是明了,《楞严经》里面所讲的「歇即菩提」,歇是第六意识不攀缘了。第六意识不攀缘是什么?在一切境界里头不起分别心,不攀缘,第六意识就叫妙观察智。第七意识不攀缘,第七意识不攀缘是什么现象?一切法里头不执着,立刻就转为平等性智。只要六、七一转,阿赖耶就转大圆镜,前五识就转成所作,超凡入圣了。说起来,你看看多容易!理论确实就是这样。六祖之所以能够成为六祖,说个老实话,就是他的意不攀缘。六祖说,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他不攀缘,第六意识缘外面境界的时候不起分别、不攀缘,妙观察智,无量无边的智慧从这里生了。第七识不执着的时候,平等性智在一切境界里头都现出来,所以他的心中常生智慧。再想想看,我们凡夫怎么样?我们的意识攀缘,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所以我们心中是常生烦恼,不是常生智慧。烦恼跟智慧,是一不是二,智慧迷了就叫烦恼,烦恼悟了就叫智慧,是一不是二,只是迷悟不同,说出两个名词而已,其实是一桩事情。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20:3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5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