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87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楞严经  (第八十七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87

第87集A

第87集B

经本第六十面第五行,六入里面最后的一段,「意入」。

 

【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踰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意入是对法尘说的,法尘有两大类,就是生法尘与灭法尘,意入此地称为『意知根』,它的性是属于觉知。经文里面所说的寤寐是指根身,所说的忆忘是属于器界,根身器界这四桩事都是属于意的劳相。意知根是指第七识,同时也指第八识而说的。在经论里面,我们所明了的,像本经前面所讲的「识精元明」,原本是妙明真净的觉心,这个妙净明心忽然不觉念动,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不觉,所说的不觉,本经里面对于这桩事情说得更多。而意知根的劳相并不难知,我们稍稍省察就能够发觉。如果意知根要是不疲劳,没有这个劳相,我们可以说精神永远是饱满、是清醒的。这桩事情在修行人来说,所谓成就三昧之后,逐渐的就不会堕入劳相。三昧功夫深的人可以不要睡觉,我们现在为什么一定要睡觉?就是我们的意知根疲倦了,所以才要相当时间的睡眠,使我们意知性能够恢复它的作用。疲劳极了的时候,如果你不休息,它会错乱的起作用,譬如明明叫你拿个茶杯来,你偏偏去拿个毛巾,好像头脑失去了作用。可见得睡眠休息确实是很重要,甚至比饮食还要重要。

 

定功深的人不要睡觉,为什么?他心在定中;换句话说,他的意知性不疲倦,所以就不需要休息。这桩事情不一定是在佛法里面,在世间法里面诸位要晓得,天人睡眠的时间就比我们少,境界愈高愈是不要。譬如我们通常讲的欲界天,欲界有六层,这个六层天为什么叫它做欲界?因为它没有舍五欲。但是愈是往上去,他所需要的五欲愈淡薄,这是经里面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而到色界天,就是初禅以上,没有了,我们欲界里面的财色名食睡五欲都断了。诸位要特别注意到的就是食,他不要饮食;睡,他不要睡眠。在我们看起来,没有饮食、没有睡眠,这人不能活下去,色界初禅以上就不要了。能够不要,可见得这个东西不是真的,如果是真实的,那不能不要,这个东西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所以可以离开、可以不要。由此可知,五欲的需求愈多、烦恼愈重,需要的愈少、烦恼愈轻。这一点我们要是真正讲用功修行,要特别注意到。在《圆觉经》里面谈到修行的根本,说我们眼前的。不要把境界提得太高,太高不是我们的境界,也不是我们能做得到的,这是要明白的。

 

真正讲功夫,要断的是烦恼。在这一大段经文里面所说的,「菩提瞪发劳相」,那不是烦恼是什么?这个地方说得深、说得微细,我们从最粗浅显的地方来讲,不外乎贪瞋痴,我们是要断这个东西。世间人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贪心,贪不到就瞋恨,一切都满意不会瞋恚,贪不到才瞋恚。贪到、贪不到都是愚痴,对于事实的真相并没搞清楚。世间人之所以作恶,当然他是贪爱恶,他不贪爱恶他怎么作恶?这是迷惑颠倒造作恶业的众生。眼光比较上远大一些,所谓是不修今世、修来世的,他的眼光就比别人看得远一点。一般人浅近的只看到眼前,他能够看到来世,希望来世能够过得更自在一点、更幸福一点,他修善,什么心修的?贪心修的,贪图来世的果报,还是个贪心。学了佛,学了佛依旧是贪心,贪图福慧圆满,贪图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还是贪心。这样搞法会不会成就?给诸位说,没有成就。为什么?因为你的贪心没断,只是把所贪的对象换换而已。

 

实在讲所贪的对象无关紧要,没有重要,重要的是要断贪心,所以所贪的境界不重要。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境界里头没有烦恼,烦恼是从你心生,就是从贪瞋痴所生的,所以称之为三毒烦恼。你去除的是去除贪瞋痴,不是去除善恶染净的境界,不是,那简直不相干。诸位明白这个,你才晓得大乘的修学,你们看看《四十华严》里面的五十三参,境界有没有去掉?没有。在我们眼睛里面看的善恶、染净、邪正的境界都存在,去的是什么?去的心,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心清净。怎么叫清净?不起贪心,顺境里面不起贪心,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心,一切境界了了分明、不迷惑,这就叫不愚痴,这样修行才叫真修行。如果不是这个修行法,还是用贪瞋痴三毒烦恼来修行,怎么能成无上菩提?佛门里面常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蒸沙作饭永远是办不到的。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还有没有这个心?这就是勘验自己的功夫。如果还有这个心,这是凡夫,如果这个心一天比一天淡薄,你的境界就有进步,这个境界是好境界。

 

如果你的心地清净,那你成就了,所谓是历事鍊心。经里面常讲「理可顿悟」,这个道理确实聪明智慧的人可以一下就明了;可是「事须渐除」,事是什么?贪瞋痴的烦恼。如果从佛法里面来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不是一下就可以断得了的,要在境界里头去磨鍊,渐渐的断掉,所以说事须渐除,就是这个道理。说到修行,首先是要明理,理路要不清楚就免不了盲修瞎练,自己走错了路子,自己不晓得。以贪瞋痴做因地心来修行,这就是路子走错了;以清净心来修行,这个路子就对了。所以修行,首先要辨别你用的是什么心,它不论事。就是事不是重要的,是次要的,用什么心这是重要的,成败关键是从这个地方来决定。我们的妙明净心迷了,这就变成生灭心,就变成妄心,妄心就叫做意知根,它有能力攀缘根身器界,它有这个能力。这个意知性,在我们凡夫看来,就是俗话说称之为灵魂,在我们佛法里面叫做神识,我们在六道轮回舍身受身都是它。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不是我们的本性,如果你要是执着「这一定不是我们的本性」,这个话又讲不通是我们带着迷惑颠倒的本性;真正的本性不带迷惑颠倒,它是带了迷惑颠倒的本性。

 

在此地佛也举个比喻来给我们说明,『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这个可以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讲我们的精神现象。我们的精神,精神是以我们的六根,以这个身体为它的境界,它在这个境界里面起了活动,就是起作用,于是眼能见、耳能听、身可以动作,身心的行为就是意识的作用。它的作用实在是太广大,比前面五根作用要大得多,前面五根的作用是有侷限的。这个意是思惟想象,它能够想过去,又能够想未来,可以说除了真如本性之外,它都有能力攀缘得到,这个作用太大了。举的比喻只举一种,希望我们在这一个比喻里面能够闻一知十。经里面所举的比喻,举的我们精神疲倦疲劳的时候就要睡眠,睡熟了就醒过来,精神也恢复。怎么叫熟?精神恢复就醒过来,精神疲倦就睡眠。这种现象,实在来讲我们每个人情况也不相同,有的人很短暂的睡眠他的精神就恢复,有些人要很长的时间,甚至精神都恢复不过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20:3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5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