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86集 文字/mp3)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admin 楞严经评论阅读模式

楞严经  (第八十六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86

第86集A

第86集B

第五十七面末后一行: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经文的格局与前面两段都是相同的。『畜』就是吸气,我们讲呼吸,吸气很猛烈,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晓得鼻是司呼吸的,呼吸的速度要正常,不快不慢。譬如我们跑步,跑很久的时候气喘,这个时候鼻呼吸,好像对于我们疲劳已经超过我们的体力,有的时候我们张着口呼吸,在这种情形之下猛烈的吸气,就会造成鼻的疲劳现象。『冷触』,鼻里面发冷,这是鼻的疲劳现象,这个冷的相是因为触才有,如果要是不触,可见得这个劳相本来是没有的。『因触分别通塞虚实』,这个时候我们鼻子是通还是塞?虚就是通,实也就是不通。这种现象平常我们在感冒的时候,我们自己会感觉到有这个现象。这是讲一个正常人,你要是猛力的吸气也会有这个现象,就是造成鼻根的劳相。同时,辨别气味,有些人鼻根很敏锐,轻微的气息他都能辨别;有些人鼻根不灵敏,很浓的香臭气味他都不晓得,甚至不能够辨别。

 

经文里面提出这些例子,就说明鼻嗅闻性的作用,是说的这个。闻性,就是能闻的闻性,也是因妄而有的,古人所谓「有些气息亦是病」,这个话的意思说得很深。我们晓得禅定功深的人他不用鼻呼吸,特别是道家讲调息,他打坐的时候讲调息,他用这个功夫。他们的目的是养生,换句话说,延年益寿。他不用鼻呼吸,用什么呼吸?用全身毛细孔呼吸,这实在是很高明,这是长寿的修行法。在佛法里面晓得,纵然你活上一千岁,寿命还是不能达到恒久。为什么?佛法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个虚妄之相,必定免不了成住坏空。现代的天文学发达,每天在太虚空当中不知道有多少星星出现,也不知道有多少星星爆炸毁灭。我们地球在太虚空当中是微不足道的一颗小星星,并不很大,是个小星,地球同样有成住坏空。我们这个身体活上一千岁、一万岁,实在讲也算不了什么一回事情。所以佛法不求长寿,跟道家宗旨不相同,佛家所要求的是见性,是要求证得真常不生不灭。再问问,能做得到、做不到?给诸位说,能做到。你要是说能做到,那释迦牟尼佛不也死了吗?不生不灭不是指这个肉体,肉体是生灭的,诸佛菩萨所示现的也有生灭,释迦牟尼佛示现八十岁入灭,我们讲他八十岁死的,世寿只有八十岁,也不算太长,这个不生不灭不是指肉体。不是肉体,是不是灵魂?我们世间一般人讲,灵魂在六道里头轮回投胎、舍身受身,是不是它?给诸位说,也不是它,灵魂也是个生灭法。在佛法唯识里面讲阿赖耶,玄奘大师在《八识规矩颂》里面给我们说的,「去后来先作主公」,这就是讲阿赖耶识。佛法里面有的时候讲神识,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叫它做灵魂。在百法里面阿赖耶识,大家一看就晓得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法,不是究竟法。究竟法是什么?不生不灭的是真如本性,不是阿赖耶。这是在《楞严》、在《起信论》、唯识里面都说这个道理。所以古德这句说得很有味,有些气息这是病,没有气息那是死人,没有气息不是死人吗?道在哪里?这就要诸位细细的去参。

 

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佛门里面的修行人,在古德里头有个很著名的人,宝志公,梁武帝时候的人。现在大家修的《梁皇忏》就是宝志公编的,超度梁武帝的妃子。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诸位想一想,超度是有功效,但是得要得道之人才有这个力量。没有得道,那就是诚心诚意的去修法,也能够有几分感应。如果自己没有得道,佛事又不能尽心,不能竭尽自己的诚敬之心,这个佛事就不会有感应。宝志公曾经说过,我们在寺院里头修道的人,一天到晚像做香灯师一样,佛前面添香、供水,不晓得身是道场。我们要是听了这句话,懂不懂宝志公的意思?道场在哪里?道场在六根。这段经文讲的六入,六入就是六根,它有作用,道场就是在六根。就是叫我们在根尘相接触的地方去见性,见性就是证道,道就是性。禅家讲调息,换句话说,他是专在嗅闻性上做功夫,他的功夫跟道教的功夫可大大不相同,道教的调息是讲养生,佛门的调息是叫你见性,目的不相同。

 

【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嗅觉的功能怎么产生的?这一语给我们道破。我们晓得,鼻根哪里有自性?无自性。它是因于浮尘根帮助胜义根,在通塞之间,通的时候这就有闻,就有嗅觉的作用;塞的时候它就没有作用,这个作用就失去。由于『通塞』这两种虚妄不实的尘相,在这里面使我们觉得有嗅闻性,所以『发闻居中,吸此尘相』,就是通与塞两种尘相,我们叫它嗅闻能入之性。

 

【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如果没有『通塞』,嗅闻性我们就找不到。嗅闻性一定是在鼻根通塞之处产生的,在佛法里面讲,发现的。如果要是穷究其根源,毕竟没有实体可得,所以就证明它没有自性。

 

【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这个经文的格局跟前面几科都是一样的,说明嗅闻性不自生、不他生、不无因生。

 

【何以故。若从通来。塞则闻灭。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发明香臭等触。若从根生。必无通塞。如是闻机。本无自性。若从空出。是闻自当回嗅汝鼻。空自有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个结语的经文与前面完全相同,前面明了了,后面一念我们也就都了解,所以不必要再重复的来讲解。下面这是第四科,舌入。

 

【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舐吻』就是用舌头舔东西,如果用力舔的时间太久,这就叫『熟舐』,这个时候舌根就疲劳,就有劳相出来。所以一个甜、一个苦,这是舌的劳相。由于甜苦这两种触,同时也显发舌根不动的时候『淡性常在』,我们不觉得口里面有什么味道。这也是一种常识,健康的人,舌的味道带点甜味;身体有疾病、不健康,舌头带点苦味。不但这个现象是舌根的劳相,就是连带舌根以及劳相,都是菩提心上瞪发之劳相。这是都在前面跟大家讲过,所以在此地我们就不重复了。可是诸位就是每一章,四科里每一科的第一节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把它牢牢的记住。为什么?向后的几节,与第一节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句子里头换了几个字而已,所以是一样的讲法。为了有些后来的同学,前面没听到的,我们也不能够辜负人家,多少要把这个意思说一说。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19: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955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